領袖一發話,任何爭執都必須暫停,這就是集團與議會的根本區別。

集團每位成員按下手印簽下名字的“總則”中規定,集團會議的提案爭執不下時,由領袖裁決一切——戰爭時期,領袖高於一切!

千樺有權力在她認為必要時行使裁決權,但現在她還不想動用那繼承自父親的合法權力,她很清楚,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保證那鐵的規則不至於淪落為廢紙一張,自己惟一可用的一顆棋絕不能輕易亮出,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

“劉元老,你來說說,為什麼印度攻略要到現在才提出。”

時機不單單是等出來的,往往還需要恰到好處的調劑與引導。

劉百良領了領袖大命,底氣十足地開口道:“之所以到現在才提出在馬來亞作戰後立即展開印度作戰,是因為一開始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取得夏威夷和南海海戰的全勝,也沒有預料到南洋作戰會如此順利。總參對戰爭開局曾有最壞的打算:第一、防衛菲律賓登陸場的南方方面艦隊主力被敵聯合艦隊主力擊潰,登陸部隊陷入絕境;第二、攻擊夏威夷的機動部隊夜間被敵伏擊全滅,主力部隊被迫與毫髮未損的敵戰列艦隊正面交戰,根據海大兵棋推演的結果,我軍有六成把握重創敵艦隊,摧毀其六成以上主力艦,但己方也將付出五成主力艦戰沉或失去戰鬥力的代價——”

“如果事情真到了那一步,別說印度攻略,南洋作戰到現在能進展到哪一步都不得而知。”

“但事實證明,連我們自己也小看了航母機動部隊的威力。為什麼?技術所限,還不成熟嘛。木頭飛機能幹出什麼大事來?只希望能打傷一批敵艦,讓本來就短腿的美國艦隊更加跑不起來,進一步拉大跟我們主力艦隊之間的速度差,好讓薩鎮冰他們也有機會再打個南海大海戰嘛。”

“可是機動部隊往珍珠港一衝,我們自己都傻眼了,光飛機就幹掉了敵人六成主力艦,預定地主力決戰泡湯了,主力部隊毫髮未損開到夏威夷,雖說沒能全殲敵主力艦隊,倒還是賺大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另一方面。林加延海戰,海空潛密切配合,重創敵聯合艦隊,還差點把敵人堵在海灣裡包了餃子,雖說馬升宇臨陣撤退之事有待商榷,但僅僅損失了幾艘老式巡洋艦,就完成了先前打算損失整個方面艦隊來解決的任務,同樣是賺大了。”

“正因為大賺了這兩筆,南洋的敵聯合艦隊一時喪失戰力,我主力部隊又得以迅速分兵回援。南方戰區制海權確保無虞,我軍輸送補給船隊暢通無阻。南洋方面的進展才會如此神速。”

“有了以上前提,印度攻略才能如此自然而然的作為正式提案拿出來。其實呢,印度攻略也好,美洲攻略也好,澳洲攻略也好,軍方都是認認真真做過兵棋推演的,推演的結果也都曾如實上報領袖以備參考。”

說到這,劉百良頓住了,擠出所謂誠懇的目光,向領袖那邊尋求支援。

“報告我都看過了。”千樺實話實說,“根據報告裡的設定條件,我自己也在電腦裡做過推演,結果大致相符——總參還是很用心的。我很放心。劉元老,你繼續說,為什麼總參最後選擇了以印度攻略為正式提案。”

劉百良點點頭。喝口水,凜然道:“主戰略方向決定一切。”

“主戰略方向在哪裡?亞歐大陸,世界島。主戰略是什麼?打通亞歐大陸,建立與盟國地聯絡,同時解放協約國的亞非殖民地,削弱其戰爭潛力——”

“登陸美國為了什麼?為了牽制美軍?還是為了牽制我軍?美國的重心在東部,登陸西部能砸爛多少罈罈罐罐?明說了吧,撐死了,我們也就能在太平洋那頭維40個師作戰,要這麼幹,印度洋到只採取守勢,我們與盟軍會師的惟一希望就是幹掉俄國,惟一通道就是那條與中德不同軌距的漫長鐵路。”

|l了灘頭陣地,還要往內地建立掩護陣地,掩護陣地鞏固了,再去攻城,打下一兩個港口,再透過港口接收援軍和補給,再慢慢往周圍擴張。可美國人也不傻啊,美國鐵路那麼發達,通訊又那麼發達,一發現我軍登陸,電話一報,地圖一看,命令一下,火車一上,幾個團幾個師湧過來,把你圍個水洩不通。”

“是,我們有兩棲裝甲部隊,我們還有航母,有戰列艦,一開始拼死了打,是能奪下一片地方,可這跟登陸瓦胡島的時候不是一回事。瓦胡島是被我們圍死了,敵人打死一個少一個,我軍則

斷湧上來;地方小,也不用考慮補給,戰車從北岸開用停車加油;不用考慮反遊擊,最多幾個敗兵躲進山裡,遲早餓死。”

“換到大陸上,完全不同了,就拿俄國來比照,德奧牽制了俄國的絕大部分兵力,我們還在遠東打得那麼吃力,美國是不用考慮本土兩線作戰的,工業力又遠在我國之上,讓他們坐在本土設防以待,我們辛辛苦苦跨海去攻,這不是犯昏麼。”

“歸根結底,我們是絕無力量在美國本土擊敗美國的,美國西部將成為我軍的絞肉機,而我軍最終還是要被趕下海地,這會對士氣民心造成嚴重打擊。而美國人很可能會因為本土被荼毒而更加同仇敵愾,恐怕不打到我們本土是不肯罷休的,往後地和談之門可就難開啟了。”

劉百良頓了頓,看到莫寧還是一副不信任的表情,搖搖頭,又喝了口水。

“剛才說的,也許有人還不能理解,我就簡單說一下兵棋推演的結果吧。要登陸美國,全面平定南洋是前提,否則船隻不夠,登陸作戰將後繼無力,由當前南洋方面的進展來看,起碼要到56月份美準備。估計在此期間,美軍可完成040個師的編組。我軍在優勢海空支援下,初期有可能奪取沿海狹窄地帶為據點,並透過沿海的南北縱向鐵路連為一氣,並在鞏固登陸場後的6個月內,將登陸到40個師,這時,經過一段時間補充重整的美國海軍將想法太平洋的活動,海軍壓力增大,我們也將無力維持更多陸軍部隊在美作戰。”

“戰事進入1916年,美軍兵力將進.:達到90個師400人,海軍在年底之前估計可補充7到8艘無畏艦和大量輔助艦隻,基本戰力可恢復到珍珠港之前。即便全力支援,派遣軍最多也就能撐到17年初——屆時半數以上師團將被徹底殲滅,總16年秋主動撤出,估計在此期間,我軍傷亡地兵員將超過等於參戰各師全部打光了一遍。”

“就算是這樣,”劉百良突然加重了語氣,“根據對俄作戰兵棋推演的最好結果,也要到16年中期才能解決俄國,德軍最快要:|能將東線兵團調回西線,帝國的援軍則要到16年底才能奔赴時候,美援也該源源不斷抵達歐洲了,經過本土實戰磨練的美軍,戰力將更為可觀,從這方面來看,大概還要感謝我軍給了他們鍛鍊地機會。”

“而我們呢,在大洋那一頭消耗大量兵力物資,到底得到什麼了?定為泛利益圈的印度洋、波斯灣沿岸,還有澳洲,都好端端地留在英國人手裡,可到了這時候,回過氣來的美國海軍也該籌劃太平洋大反攻了,就輪不到我們選擇對手啦。”

莫寧聽到這裡,摘下眼鏡,認真地盯住劉百良:“可照劉元老說地,若是不打美國,美國就有能力在19**舉支援歐洲,我可不認為擺擺**陣就能把美國人拖兩年,手頭有60個師的時候他根我們登陸,不是嗎?”

劉百良沒有直接反駁,語氣反倒平靜下來。

“在那個世界的一戰中,印度為英國提供了80萬兵員,~紐西蘭提供了超過50萬兵員,佔英帝國動員總兵力的百分之還從印度和澳洲獲取了大量戰爭物資。如果我們進攻印度,同時擺出進攻澳洲的姿態,英國非但無法得到這些地區兵員和物資的支援,反而要分兵保護,可投入歐洲戰場的兵力勢必有所削減,不足的物資也不得不伸手向美國要,一定程度上就抵消了美援對英法的增強效用。完全未經實戰的美國菜鳥到了歐洲戰場,也需要時間整訓適應,初期的戰鬥力有限,很難起到決定作用。”

“再者,若能如兵棋推演的最好結果,於16年中期打通線,巴爾幹方面的形勢又正常發展的話,我國與盟國之間就開闢了一條新的交通線,與透過俄國的交通線相比,前半段是海運,後半段的鐵路里程又只是過俄鐵路的三分之一弱,援德效率將大大提高。同時,進軍波斯灣也將切斷協約國經過波斯的對俄援助路線,解放波斯後,我軍將與盟軍聯為一氣,形成緊密的對俄陸上包圍圈,更有效地打擊俄國,進一步瓦解其鬥志。”

千樺看了一眼正低頭擦拭鏡片的莫寧,覺得時機到了。

“不錯,主戰略方向決定一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