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無廣告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轉!丘吉爾的眼淚(二十二)

面目呆板的國防大臣胡克,頭髮油亮的軍需大臣兼戰時經濟委員會委員長馬豐,身材修長的總參謀長兼國防總部陸軍部長顧英揚,三個乍看上去風牛馬不相及的老男人,此時卻在內著紡綢睡衣外披純黑制服的女皇劉千樺近前,氣勢上互不相讓地站成了一排。(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看座。”

劉千樺揮手吩咐女官,果斷結束了這種略顯尷尬的狀態。

“兩位深夜覲見,不知有何要事?”

同為覲見之臣,顧英揚如此說話顯然有些越俎代庖。

“不知顧總參謀長又有何要事呢?”

胡克面無表情卻話中帶刺。

顧英揚用眼角的餘光瞥了瞥他:“當然是軍機大事。”

“我們要奏報的,可不止是軍機大事。”

看到胡克如此認真的表情,劉千樺朝顧英揚使了個眼色,示意他管住自己的嘴。

“大家坐下說話。”

三人遵命落座,胡克雙手一按膝,立馬開門見山道:“我認為,有必要立即中止歐羅巴遠征軍計劃。”

劉千樺貌似不帶任何意味地“哦”了一聲,心底的影子卻早已模糊地邪笑起來——交易終於上門了。

“然後呢?”

胡克定了定神,以機械式的語速繼續道:“同時在總體上轉攻為守,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用於培植國力、加強海軍和建設絕對國防圈,確保在最惡劣的情勢下,帝國能夠無限期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你自己的意思,還是……”

劉千樺不動聲色。

“這是我和馬委員長的共識,我相信楊總理和張委員長在充分瞭解情況後,也不會有特別的異議。”

胡克倒是信心滿滿。

“理由呢?”劉千樺明知故問。

“理由嘛,想必皇上比我們更清楚。全文字無廣告”胡克順勢打起了太極。

顧英揚卻不肯買賬:“皇上面前玩這種花招,太不合適了吧?還請國防大臣閣下明示。”

“顧總參謀長想必也看過那幾份內參了吧?”胡克眯眼道。

“幾個無名小輩寫的東西,能說明什麼?”顧英揚故作不屑。

“誰寫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參中那些第一手的資料,根據我們自己的渠道已經得到了證實。”

馬豐一臉和氣地隔開了兩人,向劉千樺微微一點頭,便又自顧侃侃道:“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有些人總是錯把當前的帝國,當成另一時空放大版的二戰日本,然而事實上,與當今帝國最相似的應該是我們現在的對手之一——沙皇俄國。”

顧英揚一嗤鼻:“開什麼玩笑,那頭快要死掉的老狗熊拿什麼跟我們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馬豐不為所動,語氣平緩而沉著:“兩國都是二元化分隔明顯的社會。”

“此話怎講。”劉千樺倒是很期待他的演講。

馬豐清了清嗓子,流水般滔滔述來。

“工商市民社會方面,兩國都呈現官僚資本與政商財閥的特權化高度壟斷,特權體制之外的民間中小資本受到嚴格的控制和壓抑。與此相應的是,兩國的工業集約化程度都很高,主要的工業力量集中在少數中心城市的大中型工廠中,工人的組織化程度較高,並且都已經體現出一定的政治覺悟與鬥爭精神。”

“農業社會方面,兩國的農業人口都佔國民總人口的八成以上。其中:廣大脆弱而效益有限的傳統小農經濟仍是農業的基礎,為構成人口大多數的中小農戶提供了最低層次的生存保障;而少數資本密集型的現代化農場、合作社雖然產生了主要的經濟效益,卻與特權壟斷的城市工商業一起,不斷衝擊、瓦解和剝奪傳統的小農經濟社會,同時又無法為脫離土地的農民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

“傳統小農經濟的破敗,新興工人運動的發展,特權壟斷資本對社會經濟資源的高度管控,以及對特權體制外各階層上升機會的普遍扼殺,勢必成為國內動亂的源泉。於是兩國統治階層又都期望藉助軍事擴張來向外轉移壓力,然而戰爭一旦瀕臨失敗或陷入長期僵持,必將加速小農與小資產階級的破產,惡化特權體制外各階層的生存環境,同時反過來加劇特權壟斷資本的兼併和擴張。”

“於是在我們那個時空的一九一七年,在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之後,俄國的農民紛紛逃離軍隊回老家打土豪分田地,工人佔領工廠、鐵路來爭取生活的改善與政治的權利,而很大一部分小資產階級也拋棄了支撐壟斷資本的官僚財閥,爭先投身革命以搏取新的上升空間——然而在這其中,構成軍隊主體的農民是關鍵因素。”

“與此相對應的是,另一時空的日本早在二十世紀前十年已成為農民佔總人口六成的準城市化社會,同一時期的法國為農民佔四成的市民優勢社會,德國為農民只佔三成的市民主體社會,英國和美國。到一九三零年代,日本的城市人口首次超過了農村,達到了法國十九世紀四十到五十年代、以及德國十九世紀六十到七十年代的水平,加上國土面積有限,交通條件便利,農村的經濟文化生活已經高度依附於城市,整個國家迅速邁入了市民一元化社會。”

“帝國當前總體的城市化水平遠遠無法與另一時空的二戰日本相比,甚至還不如日俄戰爭之前的日本,而日本正是在邁向農民五成社會的程序中,摧毀了明治維新以來的藩閥元老政治,扼殺了曇花一現的的大正民主,最終陷入了軍部法西斯的暴走深淵。縱然如此,市民一元化的社會,還是保證了日本在經濟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以不輸於歐美平均水平的總體動員能力,結合長期對外掠奪積累的資本,一度獨霸東亞以至太平洋,直至最後被全世界圍攻的絕境下,也從來沒有面臨被自身革命摧毀的危險。”

馬豐說到這裡,好不容易喘了口氣,顧英揚又馬不停蹄地衝上來踢館:“你的意思是,我們其實是放大版的一戰俄國,只是因為人口多了幾倍,所以實力按比例加強了幾倍?”

馬豐豎起指頭一二三四五:“放大版加金手指版,有黑科技加成,還有教育和組織規則加成,主體民族比例優勢加成,等等等等,至少好五倍吧?”

顧英揚鼻子一哼:“別開玩笑了,另一時空的俄國可是響噹噹的蒸汽壓路機,陸軍數量世界第一不說,戰前的海軍造艦計劃照規模來看也僅次於英德。德國戰前的工業生產也不過比俄國強個兩倍半而已,好五倍的話,那就差不多是兩個德國了,事實上我們戰前的工業生產還略弱於單個德國。”

馬豐耐心解釋:“我們很大一部分的優勢加成並不一定直接體現在戰前的工業生產上,更可能體現在戰爭中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永續性與健康性上。為了減輕戰爭長期化所蓄積的經濟和政治壓力,我們有必要將更多資源用來培植國力、維持人心,而不是耗費在風險巨大卻意義有限的各種遠征計劃上。再說了,我們可沒有沙皇俄國幾個世紀對外掠奪積累下來的財富,跟人家老牌帝國主義強盜比,我們還嫩得很,餓得很。”

劉千樺看到顧英揚還在躍躍欲試,果斷發話道:“都打住吧,越扯越跑題了,馬豐,你就明說了吧,你看完那幾份內參,到底想到了什麼?”

馬豐略帶感激地點點頭:“帝國的二元體系,其一為五千萬到一億人口的文明開化工商市民社會,其二是四億到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半開化小農社會。”

“前者主要包括各種官辦和私營的現代工礦企業、集約化農場以及各種城市服務業、政府機構等,後者主要包括數量龐大的自耕農、鄉村合作社、鄉鎮手工業等。”

“帝國真正的力量源泉在前者,後者雖然理論上能夠為戰爭提供數量龐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但經濟基礎十分脆弱,長期的大規模徵發,必然造成生產下降——在當前不健全的鄉村基層體制下,甚至很容易危及農民的基本生活。”

劉千樺淡淡一笑:“你說的這些,跟歐羅巴遠征軍、轉攻為守什麼的,有多大關係呢?”

早已躍躍欲試的胡克順勢接道:“關係重大!既然皇上早有預見,德國終有一天要背叛帝國,我們就不應該將更多寶貴的資源消耗在大陸上,更不要再讓弊病叢生而短期內又難以整肅的無償徵發制度繼續騷擾農村。”

“帝國應該充分利用科技上的優勢以及東部沿海組織良好的工業體系,著重發展海軍尤其是海軍航空兵,而歐羅巴遠征軍計劃以及其他耗費巨大的遠征作戰,勢必佔用大量資源,不但可能令海軍建設大大落後於對手,更將嚴重妨礙國力的培植。”

胡克略略一頓,迅疾抬高了聲調:“要知道,如果德國真的反過來與英美聯手,整體的工業力量對比將立即從一比二變為一比五!德國的背叛也許不是迫在眉睫,但也並非遙不可期,我們必須早做準備,騰出更多的資源用來培植國力……”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