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九二毫米口徑的曳光子彈如消防龍頭洩出的水柱般噴薄而下,1架華軍戰鬥機在第一輪迎頭突襲中就打得五六架英機拖起了黑煙,護衛在英軍攻擊機群上方的餘架“海豹崽”戰鬥機當即掉轉機頭追纏過去,倖存的英軍攻擊機藉機繼續追擊華軍航母,冷不防機群兩側又呼嘯衝出十多架華軍戰鬥機,眨眼間就是一輪夾攻,六七架“杜鵑”剎時變成了煙燻野味,緊接著,掉頭,又一輪,再一輪……

龐大的英軍攻擊機群仗著數量優勢,一邊以裝在旋座上的機槍還擊,一邊不顧損失地繼續突進,在接近到距離華軍航母編隊六七公裡時,卻迎頭撞入了由數十門1毫米平高兩用炮和7毫米高射炮編織的不規則彈幕中,空爆彈的閃光與黑煙在密集的機群中一簇簇地綻開:一方面是配有高精度對空測距儀和射擊諸元快速計算裝置的長身管高速大炮,一方面是由於缺少可靠的通訊設備——每個攻擊機中隊的1架“杜鵑”中只有一架不載魚雷的引導機裝有無線電臺——而被迫以中隊為單位排成密集隊形進入雷擊陣位的英軍攻擊機機群,短短兩三分鍾裡就有五六機失去控制,一頭栽入海中,那一一激起的雪沫水柱與周圍不斷落下的空爆彈片濺起的水花足以相映成景……

從漫天爆射的彈片中強行衝過的“杜鵑”機群在接近到距目標一兩公里範圍時,又忽地撞上了一層更眩目地彈幕:超過門7和毫米口徑的長身管高速機關炮以每分鐘萬發以上的總射速構造出的鐵與火之牆!

以中隊為單位密集突進地英軍機群在如此熾密的火力攔擊下——不管是7還是毫米的炮彈。\只要直接命中一兩發就足以摧毀一整架木頭加帆布地“杜鵑”——如風中枯葉般紛紛爆墜!

驚惶之下,大部分英軍攻擊機剛剛進入18英寸航空魚雷的有效射程——1碼(914米)——就一投了之,只有少數十餘架冒死逼近到碼以內投雷,即便如此。當三四十條魚雷拖著筆直的白色航跡,以殘缺不全的一道道扇面向艘艦隻組成的巨大輪形編隊迭連逼近時,原本整齊地以南北方向延伸開的道艦跡頓時曲拐散亂起來——

大部分雷跡從這些混亂的艦跡中一掠而過。在航程地盡頭突然消失不見,然而,總歸有極少數——確切來說,是4條——幸運的魚雷結結實實地撞上了鋼鐵的艦體,並成功地在目標水線以下兩三公尺地薄弱部位引爆了雷頭內的一百多公斤烈性炸藥。

位於帶4度銳角的平行四邊形編隊中左上端位置的“大鵬”號右舷舯部和艉部連中二雷,號鍋爐艙當即進水,航速頓時減到1節以下。隨後又報告左舵卡死,操艦困難,無法跟從編隊行動。

而貼身屏護於“大鵬”號右後方僚艦“雲鵬”號右舷地“青陽”號驅逐則有意無意地為其護衛的航母擋下了一條魚雷。=小說首發==當高出“青陽”號主桅幾倍的龐大水柱淅淅瀝瀝地消散後,只見一千多噸的艦體急劇向右傾斜,半小時後即完全沉沒,雖然得到了友艦的全力搭救。全艦14名乘員中,仍有艦長郭磊少校以下74人未得獲救。

位於編隊右下端的“獵隼”號右舷艏部偏後位置被一雷命中,造成食品庫進水,但在損管隊的全力搶修下,進水很快得到控制,動力未受損,仍可保持節的編隊航速。

在取得這一點有限戰果地同時,投雷後加速爬升。企圖儘快從華軍航母編隊火力範圍內脫離地英軍攻擊機遭到了更加瘋狂的轟擊。交織密佈地火網不斷將搖晃著翅膀拼命規避的“杜鵑”打破,點著。擊爆……只有不到半數完成了投雷的“杜鵑”幸運地從這片“海上煉獄”逃脫而出,確切地說,當拉姆上校率隊返航時,投入攻擊的9架“杜鵑”(含引導機)只剩下區區架,其中半數還身負重傷,根本無法堅持到歸艦!

然而,沒等華軍各艦高射炮戰位上的官兵緩過一口氣來,刺耳的警報聲驟然再起——從維沙卡帕特南起飛的皇家印度飛行隊的6架戰機緊跟著殺到了。

由馬德森中校率領,起飛時總數7架的空襲隊,經過近兩小時的飛行和兩次變向之後,已先後有4架“駱駝”戰鬥機和架“杜鵑”攻擊機掉隊或提前返航,餘下的6機分成兩部分——由14架“駱駝”和架“杜鵑”組成的雷擊隊和由19架漢德利佩季“v1”重轟炸機組成的水平轟炸隊——自西向東,從華軍航母編隊右舷進入,同時發起攻擊。

在剛剛攔截英軍艦載機的戰鬥中已經有所損耗的華軍護衛戰鬥機不顧一切地衝了上去——高空隊的7架追向水平轟炸隊,低空隊的1架迎向雷擊隊。

爬升到公尺高空的四發重轟炸機實在不易攔截,華軍戰鬥機只來得及在這些龐然大物投彈前擊落其中的一架,然而剩下的18架轟炸機一股腦投下的百多枚磅(11公斤)炸彈也僅僅是在華軍航母編隊中激起了成片驚人的水柱而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遭到了華軍戰鬥機的全力攔截,由14架效能略勝於艦載“海豹崽”的“駱駝”陸基戰鬥機掩護的英軍雷擊隊在付出兩架攻擊機和多架戰鬥機被擊落的代價後,還是強行突入了華軍航母編隊的防空火力圈。馬德利中校很快發現,他的雷擊隊撞了大運:因旗艦“大鵬”號中雷,華軍航母編隊全隊已減速到1節,大大降低了英機的投雷難度。

迎面而來的熾密防空炮火令馬德利中校印象深刻,並促使他果斷下令:各中隊疏散,由單機自主攻擊。

疏散開的隊形,加上v1機群高空投彈後造成的大片水柱以至近失彈片嚴重影響了華軍防空炮火的射擊,馬德利麾下的“杜鵑”以較小的損失——8架中的7架——逼近到了距離目標到1碼範圍內,成功投下19條魚雷,卻僅有一條命中,但也就此決定了“大鵬”號的命運……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