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日下午,阿列伊斯克以南地域,兩股裝甲洪流正從南北兩面相對滾進,同時切割俄軍的包圍圈。

來自南面的那一股,正是陸凱平上將的第二裝甲集團軍主力部隊,轄四個裝甲旅(裝15、18、19、0旅),兩個騎兵旅(騎5、9旅)和兩個步兵師(步8、9師),總兵力八萬五千人,配備戰車約四百部,分為三路:左路以裝15旅為基幹,配屬騎5旅的一個營,步兵第8師的一個團;左路以裝0旅為基幹,配屬騎9旅的一個營,步兵第9師的一個團又一個營;中路以裝18、1旅為基幹,配屬騎8旅主力和步兵第9師主力。另以騎5旅主力和步兵第9師主力為預備隊。

來自北面的那一股,為林易上校的轉進支隊,基本兵力來自二裝集前進部隊,包括兩個裝甲旅(裝1、16旅,各缺一個戰車營)和兩個騎兵旅(騎8、15旅),總兵力近萬人,配備戰車約一百部。支隊以裝1旅為前鋒,兩騎兵旅在中,裝16旅殿後,迎著陸凱平部的中路,呈縱隊直進。

為堵截阿列伊斯克守軍退路,同時阻攔魯布佐夫斯克方向華軍的增援,俄軍在阿列伊斯克南面共部署有五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總兵力十二萬五千人,配三百七十門火炮,組成南部圍城集團,以1軍軍長羅維索斯中將為總指揮。該集團又分為兩部分:原隸屬54集團軍的5軍第1、50兩個步兵師,配屬第10騎兵師,作為內線部隊,專責圍困阿城守軍;1軍的第6、4師,以及從54集軍調來的西伯利亞第11師,配屬第9騎兵師,作為外線部隊,專責阻擊魯城方面援軍。內線部隊負責的戰線全長約十公里。縱深一點五到兩公裡,外線部隊負責的戰線全長約十五公裡,縱深兩到三公里。

鑑於南部圍城集團所處位置的重要性,深悉華軍裝甲部隊威力的勃魯西洛夫將手頭全部5個反坦克炮連中地15個(共六十門炮)交給了羅維索斯。並要求羅維索斯動員所部積極修築各種反坦克工事,現地備辦各種反坦克器材——包括集束手榴彈,綁在木棍上的長柄炸藥包,以及幾種配方各異、綽號“勃魯西洛夫雞尾酒”的手擲燃燒瓶。

由於時間倉促,到8月日,南部圍城集團內外兩線部隊面對兩個方向緊急挖掘了總共十二公里符合要求的反坦克壕溝(寬六到七公尺。深二點五到三公尺),在部分地段,以鐵路枕木構築地鹿砦替代壕溝。即便如此,戰線上仍存在一些未修築任何反坦克工事的缺口,羅維索斯便將反坦克炮集中部署於這些缺口兩側,又在缺口中埋設了線發地雷。在此前一天發給勃魯西洛夫的報告中,羅維索斯聲稱“……反坦克工事的佈置接近完美,足以擊潰敵裝甲部隊最有力的突擊”。

然而,戰鬥並未如羅維索斯想象的那般進行。突然襲來地華軍裝甲部隊並沒有刻意繞過反坦克壕溝,鑽進看似能夠順利通行實則暗設埋伏的缺口地域,而是一邊用炮火壓制俄軍步兵,一邊派出戰車底盤改裝的裝甲架橋車,冒著炮火槍彈在壕溝上架設機械化預製橋。

全鋼制成的一體成形預製橋只需兩三分鍾就能完成架設,可供各兵種的各式車輛通行,若部隊發現橋頭兩端的土質過於鬆軟,影響通行質量時,還可加派裝甲鋪路車,將打有透水孔洞的鉸接鋼板鋪在橋頭兩端。這樣一來,就算是步兵部隊那些粗笨的輜重馬車也可以順利通行了。

每個裝甲旅的機動工兵連都編制有一個裝甲架橋排和一個裝甲鋪路排,每排配專用車三部,裝甲軍和裝甲集團軍配屬地獨立工兵營中也各配有一個裝甲路橋連,編有裝甲架橋排和鋪路排各兩個,在當天的進攻中,從南面進攻俄軍外層防線的陸凱平部共動用了裝甲架橋車和鋪路車各部,短短幾分鐘裡。在不到5公里的狹窄進攻正面上成功開闢出19條穿越反坦克壕溝線的通道。下午時許,二裝集主力部隊的四百餘部戰車卷挾著漫天煙塵,轟隆震響著從通道中魚貫湧出,後面緊緊跟隨有整連整連呈散兵線展開的步兵,再往後。機動炮兵部隊時而在前方炮兵指揮車的無線電指令下打出一**精準的彈幕。時而搭上卡車或半履帶車迅速變換陣地——躲開敵炮反擊的同時,又及時搶佔了有利陣位。

四個旅屬機動炮兵營。兩個軍屬機動炮兵營,一個集團軍屬機動重炮營,兩個重步兵師屬炮兵團,兩個騎兵師屬騎炮營——為了給對方一個下馬威,不足五公里地進攻正面上,陸凱平一口氣展開了15個炮兵營,總共70門大炮(54門為重炮),平均每公里54門!這還不包括團營連步兵單位編制的大大小小的步兵炮、狙擊炮和迫擊炮。

炮兵部隊之後,是搭乘卡車的機動步兵和下馬待命的騎兵部隊,前者隨時準備乘車疾進,為戰車部隊補充隨扈的步兵,後者則隨時準備躍馬揚刀,追殺潰散的敵軍。

陸凱平將進攻正面選在了俄軍防線的左翼,第4師和西伯利亞第11師地結合部,這一佈置恰在俄軍命門——之前親身領教過華軍裝甲部隊威力的西伯利亞第11師所部一觸即潰,官兵紛紛棄壕逃命,導致友鄰第4師側翼暴露。華軍一部趁機繞過第4師側翼,從背後突襲俄軍陣地,新近從歐洲調來的的第4師雖然戰鬥意志旺盛,但在平均每公里正面多達80部的密集戰車群衝擊下,僅過了一小時,據守一線地兩個步兵團即傷亡殆盡,至下午4時許,第4師地三處炮兵陣地均被摧毀,轉移中的師部遭到華軍騎兵追截,師長蘇薩寧少將被俘。

二裝集主力部隊達成突破之後,即以左右兩路軍卡住突破口兩側,陸凱平親率中路軍從背後攻擊敵內線部隊,約兩百部戰車構成地鋼鐵鍥子接連橫掃敵輜重中心、炮兵陣地,一路追攻至敵1師前沿陣地,日落前完成了與林易支隊的匯合。

就這樣,沙俄聚集三十萬大軍的阿列伊斯克包圍圈,被中華帝國的鐵甲鋼騎硬是戳出了個一透到底的洞。

入夜,新西伯利亞,勃魯西洛夫與參謀長納卡西澤相對而坐,誰也不想先開口。

四十五萬大軍,兩條戰線,連續八天的進攻,本以為大勢已定,肉已下鍋,此時看來,卻宛如強弩之末,頹勢立顯。

阿列伊斯克的五六萬華軍,不但頂住了俄軍三十萬重兵的圍攻,還引來了魯布佐夫斯克的主力裝甲兵團,硬是把羅維索斯中將號稱“接近完美”的反坦克陣地戳乳酪般地戳穿了。

反坦克壕溝的作用被敵人的履帶架橋車抵消了,這是之前沒有想到的情況,勃魯西洛夫只能大罵自己的參謀們不夠認真。

由海軍速射炮改裝的反坦克炮沒起作用,由於缺乏專門的觀瞄裝置,炮手只能透過炮膛直瞄,有效射程只有兩三百公尺,很容易被對方戰車和步兵火力壓制,且火炮由騾馬牽引,機動性差,很難穿越敵方的壓制炮火抵達需要的地段。這個問題納卡西澤曾提到過,但這是勃魯西洛夫無法解決的問題——兵工部門表示要花至少一年時間才能為這種火炮研製出一種全新的反坦克用觀瞄裝置。

此外,在對方步兵與坦克之間的默契配合下,使用“勃魯西洛夫雞尾酒”的戰士大多在投彈前先變成了人肉燒烤,集束手榴彈和長柄炸藥包也同樣沒能發揮預想的效果。

前線發來的絕望電報,胡亂堆疊在桌上,勃魯西洛夫不想再看第二遍。

之前被勃魯西洛夫寄予厚望的潘廖採夫,今天也發來了可憐兮兮的求援電,報告其5集團軍配屬的第1坦克旅已經損失了一半的坦克,而第11裝甲旅的裝甲汽車“防護太過薄弱,完全不適合用於正面進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僅有的4部門捷列夫超級坦克全部被打壞,無法回收,裡吉斯基和雷諾坦克連也被徹底摧毀,軍官們對剩下的英國坦克缺乏信心……”

“士兵們希望有更多的門捷列夫支援作戰,我個人認為,如果能一次投入一個連的門捷列夫,一天內就能剷除當前給我們造成極大麻煩的障礙……”

可憐的潘廖採夫,沒有人告訴過他,成本高昂、維護困難又經常給道路造成可怕破壞的門捷列夫超重型坦克,已經在一個月前被大本營勒令停產了,再也沒有門捷列夫,也再也沒有國產坦克,大本營決定停止生產不實用又不可靠的各種“畸形”坦克,轉而完全依賴進口坦克。

勃魯西洛夫深低著頭,無意識地搓著手,他在思考,他在抉擇。

到此為止了嗎?

所謂俄國的救星,也不過如此……

太強……對手太強了,這不僅僅是兵力和兵器的問題,而是整體作戰思想的差距,他們對戰爭的認識遠遠超越了同時代各國!

可是,你能公開認輸嗎?

你要怎麼跟沙皇陛下交代,要如何跟自己的良心交代?

況且,你個人的認輸,又有什麼意義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