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7月日本帝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

1、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第1戰隊:“富士”(1898年下水)、“出雲”(1899年下水)。

裝甲巡洋艦第戰隊:“磐手”(191年下水)、“八雲”(19年下水)。

四艦均為同級艦,前艦購自英國,後艦為自造。標準排水量97噸,航速15節,主炮座雙聯毫米/45倍徑,副炮1門15毫米/45倍徑(後改裝為1門15毫米/45倍徑)、1門1磅速射炮和7門47毫米速射炮,魚雷5座45毫米發射管。水線裝甲-5英寸,甲板裝甲-英寸,炮塔裝甲6英寸,鍋爐和機艙4-8英寸。艦編制67人。

備註:

出雲和八雲在19年1月後互換戰隊。

該級的改進型淺間級共艘:“淺間”、“常磐”,基本武備不變,排水量增大到985噸,增強了裝甲防護,航速下降到1節。194年7月“淺間”入役,9月“常磐”入役。

、輕巡洋艦(含防護巡洋艦)

輕巡洋艦第一戰隊:“朝日”、“春日”、“日清”,“日進”(1898-19年自英國下水)。

標準排水量476噸,航速4節。主炮門毫米/45倍徑,副炮8門15毫米/45倍徑(後改為15毫米/45倍徑)、6門1磅速射炮和5門47毫米速射炮,鍋爐和機艙配有4-6英寸裝甲。艦編制61名。

輕巡洋艦第二戰隊:“高砂”、“千歲”、“音羽”、“利根”(1899-19年自德國下水)。

標準排水量415噸,航速節。主炮1門15毫米/45倍徑,副炮8門75毫米速射、6門47毫米速射。鍋爐和機艙配有4-6英寸裝甲。艦編制8名。

輕巡洋艦第三戰隊:“笠置”、“阿蘇”、“宗谷”、“津輕”(19-19年下水,自行建造)。

標準排水量噸,航速節。主炮1門15毫米/45倍徑(後改為15毫米/45倍徑),副炮6門75毫米速射、5門47毫米速射。艦編制9名。

、驅逐艦

驅逐第一戰隊:“雷”、“電”、“曙”、“曉”、“朧”、“霞”、“霧”、“夕”。

排水量5噸,航速6節,兩座單裝魚雷發射管,1門75毫米速射炮,門47毫米速射炮。

驅逐第二戰隊:“叢雲”、“白雲”、“朝雲”、“朝霧”、“朝潮”、“初潮”等8艘驅逐艦。

排水量65噸,航速節,兩座雙聯魚雷發射管,門75毫米速射炮,若干機槍。

驅逐第三戰隊:8艘叢雲級驅逐艦。

4、魚雷艇

第一、二、三戰隊,大魚雷艇艘,魚雷艇母艦艘。

19年7月朝鮮王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

1、裝甲艦

“建東”號,原中國海軍同名艦,1895年轉讓給朝鮮海軍,被列為“三等裝甲戰艦”。標準排水量485噸,航速17節,主炮1門5毫米/4倍徑,副炮9門15毫米/倍徑。

、巡洋艦

第一巡洋隊:“江華”、“群山”、“濟州”、“釜山”(1897-1899自德國下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標準排水量9噸,航速節。主炮一座雙聯1毫米/4倍徑,副炮5門15毫米/倍徑、4門7毫米速射,鍋爐機艙配4英寸裝甲。艦編制5名。

第二巡洋隊:“仁川”、“鎮海”、“蔚山”、“元山”(19-19自德國下水)。

標準排水量15噸,航速節。主炮1門15毫米/4倍徑,副炮1門75毫米速射。艦編制98名。

、驅逐艦

第一驅逐隊:購自中國的“白雪”級6艘。

第二驅逐隊:按許可證建造的“白雪”級6艘。

4、魚雷艇

魚雷第一、二戰隊,大魚雷艇艘,魚雷艇母艦艘。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