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雨季最盛時的瓢潑大雨,也無法遮掩那座巨塔的金碧輝煌……

“這瑞光大佛塔,真的有一百公尺高?”

福惠寺藏經閣,一位方臉闊額、眉宇軒昂、卻不乏睿靜氣質的將軍手指雨簾中那座懾人心魄的巨大金色佛塔,向身邊那位似僧非僧的男子問道。

那男子外披土紅色麻布袈裟,裡面卻極不協調地套著一身藏青色的中華帝國陸軍將官制服,腰間皮帶上掛著黑漆皮的手槍套,手裡卻捻著一把佛珠,沒戴帽子,露出剃得青光的腦袋。

只見那光頭男子微閉雙眼,雙手數著念珠,誦經般地喃喃應語:“此塔乃兩千五百年前,緬人獲佛祖所賜八根佛發,為存此聖寶而建。初建時不過比普通佛塔稍大,經二千餘年歷朝歷代修繕,到二百多年前辛漂信王時方成此宏偉模樣。據洋人查測,其高為一一二公尺,塔頂鑲有鑽石五千粒,寶石二千粒,塔周掛綴金鈴一千、銀鈴四百,塔體貼有金箔七千公斤……以英人之貪婪無恥,此塔居然完好至今,可見我佛慈悲之力。”

這裡是仰光,原英屬印度緬甸省首府。

佛教聖地瑞光大金塔正位於仰光制高點,在仰光市區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這座高聳華麗的神聖之塔。

中國式樣的福惠寺位於瑞光大金塔左方,乃前清光緒年間在緬華僑捐建,本是諸多海外遊子許願祈福之地,此時寺院內外卻佈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不見一名僧徒信眾。歸其緣由,全系藏經閣上那方臉將軍與光頭男子——前者不是別人。正是統率東亞聯盟緬甸方面軍十數萬人馬殺入緬境的中華帝國陸軍大將、武平侯肖如海,今年不過四十七歲;後者則是緬甸王室僅存的自由之身——末代緬王錫袍之侄疆闊,現年四十八歲,卻已就任“緬甸復**總司令”二十年之久。

聽完疆闊的介紹,肖如海雙手合十,向巨塔躬腰致敬。

“但願今後這佛靈聖地不會再遭洋夷荼毒。”

疆闊平靜地遙望聖塔,輕聲誦道:“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如百千種樂……者。自然皆生唸佛、念法、念僧之心……”

待疆闊誦閉,肖如海問:“是《阿彌陀佛經》麼?”

疆闊點頭:“正是,想必肖司令對佛法也頗有造詣?”

肖如海略略搖頭:“不敢當,只是內人素愛吃齋念佛。我也就捎帶接觸一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疆闊微微一笑:“想必肖司令與夫人感情甚好。”

肖如海又再雙手合十:“全賴佛祖保佑。”

疆闊含笑點頭,捻著佛珠走近閣窗,突然一手放開佛珠伸向窗外,任由仰光地六月熱雨沖刷他黑瘦卻有力的手臂。

“三十年了,整整三十年了,終於能回到故土,再度瞻仰這巍然聖塔,夫復何求……夫復何求啊……”

即便是說出這激動話語的同時,疆闊的表情依舊平和如空,彷彿那積存醞釀了三十年的亡國之痛已經麻木了他的面部神經……

肖如海看在眼中。感慨不已。

緬甸的末代王朝,從開創到滅亡。雖不至於曇花一瞬,卻是“其興也盛,其亡也衰”。

175年誕生的貢榜王朝,在尚未完.:.第一總戰略後,不但立即解除了對復**的“捆鎖”,還以空前的熱情在資金、裝備、訓練、情報等各方面給予有力援助,到歐戰爆發前,疆闊的復**組織已從寥寥幾百人發展到數千之眾,編成步兵營和若干特務分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