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外骨骼。

雖然聽起來像是個科幻氣息十足的東西。

但實際上,針對外骨骼裝備的研發應用,很早以前就已經在各個領域展開了。

七八年前,加國人喬納森就耗費巨資,研發出了一款高四米、重數噸的巨型動力裝甲,不僅能快速奔跑,還能衝破障礙、搬運重物,負重當量達到了恐怖的300公斤。

五年前,國內某兵器工業研究所,曾經展示過一款單兵外骨骼,它可以輔助士兵執行單兵巡邏、障礙跨越等各項任務,還能在負重35公斤的情況下,以每小時5公里的時速快速奔跑,大大提高了特種人員的戰鬥力和生存率。

試想一下,一群士兵端著40公斤的重型武器,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朝你衝來,那是何等駭人的壓迫感!

在民用上,之前福特公司也曾經研發過一款簡易版的外骨骼裝備,可以讓佩戴者在抬起手臂時額外獲得12公斤的力量,在航運、工廠、伐木工、消防等領域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至於醫療領域,涉及的就更多了。

很多因為脊髓損傷而癱瘓在床的患者,或者因特殊任務發生意外而被迫截肢的人,都可以透過穿戴外骨骼裝置,重新獲得行走的能力。

雖然外骨骼這種裝置發展的很早,但迄今為止,也沒有一款能投入實際。

不論什麼型號、應用於什麼領域,統一面臨一個棘手的難題——動力不足!

民用和醫療領域,你行走時拖著一個長長的電線還勉強能接受,但特種領域呢?

你得配一條多長的電線?五公里?還是十公里?

行動受限不說,還容易因為短路產生各種隱患,而且成本高昂。

什麼,電池?

抱歉,哪怕是現有最頂級的三元鋰電池,平均續航時間也就不到3個小時。

試想一下,特種作戰人員在戰場上經過一系列潛伏、滲透,結果剛衝到敵人面前,然後沒電了……這不扯淡嗎?

按照各大領域的劃分,特種領域對裝備的要求是最高的,需要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還要能攜帶更多的武器和裝備、進行長途奔襲甚至在陡峭山壁攀巖等複雜動作。

此外,還要能攜帶反偵察裝置輕鬆滲透,並配合無人機、特戰車等裝甲部隊和空中單位,將戰鬥力發揮到最大。

相比來說,醫療和民用領域,則需要更長的續航時間,以及更廉價的成本。

“誒,頭痛啊。”

羅離嘆息一聲,他似乎能聽到系統積分的哭泣。

研發這種動力外骨骼,首要解決的難題有四個:供電裝置、動力裝置、傳感器和數控系統。

除了電池外,傳感器是最好解決的,像角辨器、肌電傳感器、地面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都可以從市面上購買,不需要額外花費積分。

此外,與之適配的全球定位系統、紅外傳感器和心率、呼吸傳感器,相關的技術也都很成熟,可以直接購買。

至於材料。

市面上有輕型的碳纖維材料,有具備一定硬度和強度的鈦合金材料,還有防火、絕緣、抗腐蝕效能的各種複合材料,總體來說足以滿足需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擺在面前的兩個最大的難題就是動力裝置和數控系統。

研發這種事,對於其他人來說,必然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但對羅離,卻只是花多少積分的問題。

沒有合適的數控系統,那就想辦法自己搞一套出來。

沒有匹配的動力輸出裝置,那就花積分直接從系統裡購買。

羅離二話不說,直接開啟系統商城。

【特殊型機械動力外骨骼(基礎款):輔助穿戴者提升各項能力,並可以搭載多功能裝置,能夠適應各種複雜環境。價格:5W】

【注:實際價格根據選配元件綜合而定。】

它的作用僅限於將選配的零部件完美的調配起來,充分發揮出其全部潛力,並不提供任何特殊支援,饒是如此,價格也來到了5W積分。

簡單來說,它就像一個框架,光有框架還不行,還得向其填充各種部件。

毫不猶豫,羅離直接買了它,然後繼續向下看去。

電池動力方面,有石墨烯電池組應該就夠用了,輕便性和高效性上絕對完虐其他任何種類的電池,現在只需要購買一套數控系統,以及一套驅動系統。

說到驅動系統,目前主流的其實只有三種,電動、液壓和氣壓。

其中氣壓系統是透過壓縮空氣,靠氣體的壓力傳遞動力,優點是介質容易獲取,洩露無危害,缺點是維護成本高,而且行動時會伴隨很大的噪聲,只適用於比較溫和的環境。

液壓的功率比氣壓更高,而且控制精度更好,缺點同樣是維護成本高,而且液壓的能耗遠遠高於氣壓,總體價效比不足。

至於電動,則是完美的彌補了兩者的缺陷。

它採用特製電動機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精度高達99.9%,節能環保,而且幾乎沒有噪音,成本也很低。

唯一的缺陷是技術難度極大,現在市面上主流的外骨骼,功率基本都在20-50W,少部分特殊用途的能達到100W以上。

要知道外骨骼可不是電動車,在保障儀器精度的前提下,把功率做到100W,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如果只是滿足趙總師的預期,只需要100W就足夠了。

但羅離相信,負責驅動系統的大艾集團,絕不會僅僅研發一款100W功率的裝置。

上面的重視對他們來講同樣也是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傾盡全力。

若想超過他們,釘子設計的外骨骼,驅動功率至少要達到200W!

點開搜尋框,輸入“單體穿戴裝置-電力驅動系統”,然後回車。

跳過上面那些酷炫的科幻裝甲,羅離一口氣把捲軸拉到最底下。

【驅動系統(電力)β-Ⅰ型:適合單人穿戴裝置,包括但不限於外骨骼、機械裝甲、微型機甲裝置;結構簡單,效能出色,最大輸出功率200W。價格:8W】

【驅動系統(電力)β-Ⅱ型:適合單人穿戴裝置,包括但不限於外骨骼、機械裝甲、小型機甲裝置;結構較為簡單,效能優秀,最大輸出功率400W。價格:13W】

【驅動系統(電力)β-Ⅲ型:適合單人穿戴裝置,包括但不限於外骨骼、機械裝甲、中型機甲裝置;結構復雜,效能優秀,最大輸出功率800W。價格:17W】

羅離:“……”

太吉爾貴了。

媽的,一套最低階的動力系統你敢賣十幾萬?

我買一套石墨烯生產線也才不過18萬。

這一刻,羅離看著自己僅剩的30萬積分陷入了深思。

咬咬牙,羅離還是購買了β-Ⅲ型,花了17萬積分。

與其花十萬積分買一款閹割版,時刻提心吊膽擔心被別人超過,不如咬牙再添幾萬,確保萬無一失。

它的輸出功率足足是β-Ⅰ型的4倍,效能絕對沒問題!

動力問題解決了,現在羅離只面臨一個問題——信息處理中心,也叫數控系統。

數控系統是一臺智慧裝置的大腦,也是整套裝置最核心的元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一套優秀的數控系統,不僅能完全調配各類傳感器,還能實時計算傳感器反饋的資料,進而精確控制裝置的輸出動力,甚至能以每秒數千次的速度調整每一個零部件,包括但不限於促動器、自動反應裝置、急救裝置……

最直觀的兩個應用方向。

一個是在緊急情況下要能夠自行解體,具備一定的掙脫機制。

另一個是要有快速反應能力,當面臨高空墜物等瞬發危機時,要能快速的進行自動規避。

搜尋。

回車!

羅離的面前快速展開一個頁面。

【智慧數控系統(外骨骼)-基礎款:可以完美協同上千種型號和種類的傳感器,並支援超高速算力,更多特殊效果請自行體驗。價格:15W】

羅離:“!!!”

十,十五萬?

尼瑪啊。

【注:檢測到你已經購買‘黑科技手機系統’,本系統可由前置科技自行升級,價格重新規劃:7萬】

羅離:“……”

這一瞬間,羅離第一次有了佔系統便宜的錯覺。

原來系統的科技系統是可以透過前置系統升級的……

尼瑪不早說。

沒有任何猶豫,羅離直接付款。

“恭喜你,你已獲得‘智慧數控系統(外骨骼)-基礎款’!”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的加工生產線會一併送過來,羅離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然後,羅離又按照趙總師留下的網址和准入碼,登入了一個內部論壇。

用他們的話說,這個論壇只對該研究院內部開放,用來探討學術問題和交流科研進展。

羅離能進入,還是沾了動力外骨骼的光。

下一刻,他發現自己已經身處於一個討論小組內。

[艾飛:大家好,我是大艾機器人集團的設計師,我姓艾,負責本次專案的驅動系統和傳感器部分。]

[諾手:您好,我是奇諾動力科技此次專案的負責人,我姓諾,請多多關照。]

[傅凵:你們好,我是傅立葉科技的工程師,我姓傅,我們負責的是智慧數控系統。]

[羅離:大家好,我是釘子科技的負責人,我姓丁。]

[眾人:……]

場面頓時陷入了尷尬。

羅離也感覺好像哪裡不太對勁,過了一會。

[丁某:大家好,我是釘子科技的負責人,我姓丁。]

[眾人:……]

[諾手:咳咳,羅老闆,咱別鬧,說正事吧。]

[丁某:哦,好的。]

[艾飛:這個是我們的內部群。]

[傅凵:只有我們四個?]

[艾飛:是的,我們負責最重要的四部分,其他相關部件由研究院統一負責,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一根線上的螞蚱了,希望我們同心協力,把這次任務圓滿完成!]

[諾手:趙總師給大家的資料都看了吧。]

[大艾:嗯,我們接手了同一個專案,各自完成自己的那部分,最後拼出完整的動力外骨骼,所以……]

[大艾:我們需要交流隨時彙報各自負責的研究進度,相互幫助。]

大艾的話並沒有引起大家的反對。

驅動系統、數控系統和傳感器等,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配合,一旦其中哪一環出問題,大家都會前功盡棄。

[大艾:孰輕孰重大家自己也能掂量清楚,現在我們就把各自的資料發過來吧,相互彙總一下。]

[諾手:好。]

[傅凵:可。]

[丁某:吶。]

沒過多久,一份份文件就被上傳到了討論小組內。

當然,這些資料也只是動力外骨骼需要用到的那部分,誰也不會蠢到將全部資料都發出來。

看到大家都發了,羅離也將石墨烯電池的相關引數放了上去。

相互交流,有好有壞。

其實四人心中都打著同樣的小算盤,想要將其他人擠下去,自己獨佔這份功勞。

相比來說,四人中只有羅離是最安全的。

其他三人都可以透過表層資料揣摩出一些細節,他們都沒有自己的護城河。

只有石墨烯電池才是真正的無解。

資料都給你們,你們也做不出來!

[艾飛:那我們一個月後見!]

[傅凵:好。]

[諾手:可。]

[丁某:吶。]

……

解決完交流的問題,羅離便從論壇下線了。

大家發出來的資料都是真實可靠的,或者說,沒有人敢在這種重要的方面弄虛作假。

有了資料,剩下的就是調配和協同的問題。

過幾天,大家應該都會收到另外三家寄來的裝置,緊隨其後的,就是各自的適配工作了。

趙總師的意思很清楚,每家都貢獻出自己的裝置供小組研究,然後各自交出一份滿意的作業。

最後挑選出效能最強的一款!

機會對大家來說都是均等的,我研究你的,你研究我的,只有效能最強的一家,才能獲得上面的訂單!

就在其他三家都緊忙投入工作時,羅離卻閒庭若步的開啟了系統,在購買商品後面默默點了個“催單”。

另外三家的產品,羅離根本看不上!

……

第二天。

王大龍匆匆進來。

“老闆,從賓士那邊挖來的工程師,已經到位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