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李善長因病辭官歸居,太祖賜臨濠地若干頃,設定守墳戶一百五十家,賜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十家。

一年後病癒,太祖便命他負責修建臨濠宮殿,將江南富民十四萬遷徙濠州耕種,讓李善長管理他們,留在濠州數年。

洪武七年,太祖提升李善長之弟李存義為太僕丞,李存義之子李伸、李佑都為群牧所官。

洪武九年,太祖以臨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授為駙馬都尉,初定婚禮,公主嚴修婦道,李家受寵顯赫,時人極為羨慕。

李祺與公主結婚一個月後,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幾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來問候。

駙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又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

李善長因此獲罪,被削年祿一千八百石,不久,太祖又命李善長與曹國公***一起統領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同議軍國大事,監督圜丘之工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仍然如故。

御史臺缺中丞,李善長暫理御史臺事務,多次向太祖提出建議。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長沒有表示感謝,太祖因而懷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70多歲的李善長卻與妻女弟侄七十餘口,一起被冤斬,故居被抄毀,從此以後,李善長的故居與後裔成為未解之謎。

崇禎十七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諡,獲追諡"襄愍"。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已經七十七歲,因為年老約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衛士三百人,湯和悄悄告訴他所聽到的事。

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連而被發配到邊疆,李善長屢次請求赦免其親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將丁斌治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義等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

於是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他們的供詞牽連到李善長,供詞上說:"胡惟庸企圖謀反,派李存義暗地裡勸說李善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善長驚叱道':你這麼說到底為了什麼?你們一定要慎重,否則九族都要被滅。';

不久,又派李善長的老友楊文裕去勸他說:'事成之後,當以淮西之地封你為王。';

李善長驚駭不已,仍不同意,卻又頗為心動,胡惟庸於是親自去勸說李善長,仍然不同意。

過了一段時間後,胡惟庸又派李存義去勸說,李善長嘆道:'我已經老了,我死之後,你們好自為之。';"

有人又告發李善長說:"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匿而不報。"

於是,御史競相上奏彈劾李善長,而李善長的奴僕盧仲謙等,也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之間互相賄贈,經常偷偷私語。

這些證言顯示,李善長雖是皇親國戚,知道有叛逆陰謀卻不揭發檢舉,而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

當時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占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於是,太祖便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吉安侯陸仲亨、**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人,都同時受胡惟庸牽連而死。

不久,被牽連的還有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若干人,太祖親自下詔羅列他們的罪狀,加在獄辭裡面,纂成《昭示奸黨三錄》,佈告天下。

李善長之子李祺與公主被遷徙至江浦,過了一段時間後死去,李祺之子**、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牽累判罪。

**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任旗手衛鎮撫,但被取消世襲韓國公的權利。

李善長死後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李善長與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勳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兒娶公主,親戚拜官,他作為人臣,名份已經到了極點。

即使他想自圖不軌,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說他想幫助胡惟庸謀反,則是極為荒謬,大錯特錯了。

人們疼愛自己的親生兒子,一定勝於兄弟之子,已經安享萬全之富貴的人,一定不會去想僥倖獲得萬一之富貴,這是人之常情。

李善長與胡惟庸,仍然只是兒女親戚,而對於陛下則像對子女一樣的親近。

假使李善長幫助胡惟庸謀反成功,也不過是位列勳臣第一而已,太師、國公、封王而已,娶公主、納王妃而已,難道還會勝於今日嗎?

而且李善長難道不明白天下是不能僥倖取得的嗎?元朝末年,欲取天下者無限,卻都莫不為此粉身碎骨,覆宗絕祀,能保全自己腦袋的有幾個人呢?

李善長自己也親眼所見,為什麼還要在衰倦之年去重蹈覆轍呢?凡是去這麼做的必然有深仇大恨促使著他,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父子之間可能會相互扶持以求逃脫災禍。

而現在李善長之子李祺與陛下有骨肉之親,沒有絲毫芥蒂,他何苦突然這麼去做呢?

如果說天象告變,大臣受災,殺了他以應天象,則陛下更加不能這樣做。

臣惟恐天下百姓聽說之後,會說像李善長這樣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場,國家也會因此而分崩瓦解啊。

現在李善長已死,再說無益,但願陛下將此作為將來的教訓。"太祖收到上奏,竟然沒有加罪王國用。

崇禎十七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諡,李善長獲追諡"襄愍"。

李善長是教書先生出身,他的加盟,對朱元璋意義重大,朱元璋稱帝後,曾問群臣,誰的功勞最高?

大臣王國用上書道:"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朱元璋也稱非常認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