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六年六月,柴榮去世,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是年七月,趙匡胤改領歸德軍節度使,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

顯德七年正月元旦,傳契丹勾結北漢入侵,宰相範質倉促之間派趙匡胤率軍北征,兵行開封東北四十裡之要道陳橋驛時,趙普等人為趙匡胤謀策,託故不行,將趙匡胤灌醉,然後以杏黃龍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

趙匡胤在既成事實面前,從柴宗訓手裡接過"禪位"書,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

宋太祖即位,**行賞,繼續使用後周宰執範質,**以及魏仁浦為相,以維繫舊官員之心。

石守信、高懷德等得到晉升要職、趙普輔佐有功,任為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

宋太祖趙匡胤代周以後面臨的國內形勢,依然是五代十國以來的武臣弄權局面。

後周時義成軍節度使李筠,不甘居下,拒絕***授予的兼中書令的高官,於建隆元年四月,勾結北漢**起兵反宋。

趙普看到形勢可慮,力主太祖親征並隨同前往,宋太祖從其議,御駕親征,命趙普和留守京師,趙普請求隨軍出征。

宋太祖笑著說:"你能夠勝任戰事嗎?"六月,石守信、高懷德攻陷保澤州,李筠自焚死。

時後周太祖郭威之甥、駐揚州之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已成為宋廷心腹之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派翟守殉聯結北漢,中途被俘為宋太祖所用以後,宋廷採取賜李鐵券以穩其心,並令其移鎮青州以便就近約束。

李重進扣押宋使,遂於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審琦征討,遷延未克。

趙普因以原後周之將士攻後周之貴戚為慮,勸太祖自行,十一月從徵揚州,—舉攻克,李重進全家自焚而死。

二李叛亂的平定,從獻策親征之意義上來說,趙普之功顯著,遂遷以兵部侍郎、樞密副使之職。

建隆元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召見趙普問道:

"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宋太祖的發問,他便說:

"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宋太祖就連聲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全明白了。"

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並逐步付諸實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權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權,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建隆二年,宋太祖鑑於當時已控制局勢,就著手陸續採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罷為成德節度使。

因為殿前都點檢是宋太祖黃袍加身前擔任過的職務,從此不再設定,由石守信接替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

起初宋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並不介意,趙普就向他數次進言說:

"臣也不擔心他們會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們的部下貪圖富貴,萬一有作孽之人擁戴他們,他們能夠自主嗎?"

這些話實際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記住陳橋兵變的事件,避免類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採取措施要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留下石守信等將領敘敘兄弟情誼。

有點醉意了,他向將領吐露做皇帝的苦處,夜不能安,防範變亂,不及你們做臣下的高枕無憂。

當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時又說,假如你們的部下謀富貴而起寥怎麼辦呢?

又說人生在世所重者不過多積金錢,田宅,為子孫立不可動之產業,多置歌妓美女飲酒作樂以終天年。

我與你們結為親家,大家相互都沒有猜忌不是很好嘛?這一番話的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

於是,第二天紛紛辭去軍職,交出兵權,到地方做節度使去了,趙普獻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殺的。

建隆三年,晉趙普為樞密使、檢校太保。

"杯酒釋兵權"只是解決兵權的第一步,中唐以來方鎮弄權的隱患和新執掌禁軍的弄權問題,仍是趙匡胤面前的當務之急。

關鍵是把趙普的十二字方針策略精神滲透到朝廷與地方的職官建置中去,改變權力結構中的獨立性,使之必須依附君權而運轉。

在趙普的參贊下,這套相互制約的職權體制終於制訂出來了,這就是中央設副相、樞密使副與三司計相以分宰相之權,收相互牽掣之效。

樞密使直屬皇帝掌指揮權,而禁軍之侍衛馬、步軍都指揮和殿前都指揮負責訓練與護衛。

乾德元年,用趙普謀,罷王彥超等地方節度使和漸削數十異姓王之權,安排他職,另以文臣取代武職,於是武臣方鎮失去弄權的基礎。

另一方面,收廂兵之驍勇和荒年募精壯之丁為禁軍,於是天下精兵皆歸樞密院指揮。

地方雖無精兵,但地方廂兵合則仍可制約禁軍,這就形成了強幹弱枝而內外上下相互制約之制。

在地方,則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職通判為行政官員,重要文獻需會籤有效。

通判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宋初州設團練使副,原為閒職,熙寧變法中,有的成為負責義勇之主管。

制其錢糧,是指限制節度使的財政糧餉許可權的一種辦法,規定地方錢糧大部輸送中央,設轉運使副主其事。

熙寧變法中財稅增多,地方之府庫也很充盈,此時,節度使問題業已解決。

乾德二年,宋太祖部署中樞與地**權既定,時機成熟,就盡罷留用後周的範質,**、魏仁浦三相,任命趙普為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中書省沒有宰相簽署敕令,趙普以此為由上奏宋太祖,宋太祖說:"卿只管呈進敕令,朕為卿簽署可以嗎?"

趙普說:"這是有關部門官吏的職責而已,不是帝王做的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