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說:“以前派指揮季鋒、嶽謙前往講和,而也先跟著入寇,接著派通政王復、少卿趙榮,見不到上皇就回來了,顯然,不能依靠和談。

況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從道理上來說也絕不可以講和,萬一和了他要滿足無窮無盡的要求,答應則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困難,不答應又會發生變亂,這形勢也不能講和。

許貴是武臣,而這樣恐懼畏縮,怎能敵愾同仇,按法律該處死。”

發出文書嚴厲譴責他,從此邊境的將領人人都主張堅守作戰,沒有敢說講和。

當初,也先諸多要挾,都是由喜寧策劃的,英宗策劃鎮守大同的將領抓了喜寧,把他殺了,又授計給王偉讓他誘殺了奸細小田兒。

而且利用間諜實行離間,請求特別釋放了忠勇伯把臺家,答應封給爵位,讓他從中想辦法。

也先開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來聯絡,京師的戒備才稍稍放鬆了一點,於謙上言:

“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撫穩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應聚集成群,這是很值得擔心的。

請敕令內外守備和各處巡撫用心整頓,防患於未然,召回派往內地召募發兵的文武官員讓他們鎮守中宮。”

到了八月,英宗被留在北方已經一年,也先見明朝沒有什麼事端,更想講和,使者接連前來,提出把上皇送回。

大臣王直等商議派使者前往迎接,明代宗不高興地說:

“朕本來不想登大位,當時是被推上來的。”

于謙從容地說:

“帝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有更改,只是從情理上應該趕快把他接回來罷了,萬一他真有什麼陰謀,我就有話說了。”

明代宗看看他便改變了面色說:

“聽你的、聽你的。”

先後派遣了李實、楊善前往,終於把上皇接了回來,這是於謙的功勞。

太上皇已經回來,瓦剌請求朝貢,先前貢使不過百人,正統十三年增加到三千餘人,對給予的賞賜不滿足便入侵。

此次瓦剌又派三千人來朝,于謙請求列兵居庸關以備不測,在京師隆重陳兵,設宴招待。

因此說到和議很難依靠,逐條進上安定邊境的三個策略,請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遼東各路總兵官增修牆準備防禦。

京兵分別隸屬於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雖然各設有總兵,但不相統一,請求選擇精銳十五萬人,分為十營團操,從此開始了團營的制度。

瓦剌入貢,常常攜帶以前擄去的人口來,于謙一定奏請酬勞使者,前後贖回了幾百人。

當初永樂年中,投降過來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也先入侵時,很多成了內應。

於謙想分散遣送他們,因為西南有戰事,每次出征,都挑選他們精銳的騎手,從厚資助他們前往西南戰場,然後再遣送他們的妻子,內患得以平定。

楊洪以獨石入衛,八個城都給了敵人,於謙使都督孫安率輕騎兵出龍門關佔據了它,招募百姓屯田,邊戰邊守,八個城得以收復。

貴州苗未平定,何文淵建議撤去布使、按察兩司,專設都指揮使司,用大將鎮守,於謙說:

“不設兩個司,是放棄了這地方。”

建議遂作罷,于謙認為上皇雖然回來了,但國恥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脫脫不花結怨,請求趁機派大軍,自己前往征討他,以報復從前的仇恨,清除邊患,明代宗不準。

于謙主持兵部工作時,也先的勢力正在擴張,而福建鄧茂七、浙江葉宗留、廣東黃蕭養各自擁有部眾和自封的封號,湖廣、貴州、廣西、瑤、侗、苗、僚到處蜂起作亂,前後的軍隊徵集調遣,都是於謙獨自安排。

當戰事匆忙急迫,瞬息萬變的時候,于謙眼睛看著手指數著,隨口講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機宜採取正確的方針方法。

同事和下屬接受命令,彼此看著都感到驚駭佩服,號令嚴明,雖然是勳臣老將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請聖旨切實責備。

一張小字條送到萬里外,沒有不謹慎小心執行的,他才思的暢通敏捷,考慮的周到仔細,一時沒有人能比得上。

他性情淳樸忠厚過人,忘身憂國,上皇雖然回來了,一點也不說自己的功勞。

東宮改易以後,明代宗命令凡是兼東宮太子宮屬者支取兩份俸祿,諸臣都表示推辭,只有于謙一再推辭。

自己的生活很簡單儉樸,所居住的房子僅僅能夠遮擋風雨,明代宗賜給他西華門的府第,推辭說:

“國家多難,臣子怎麼敢自己安居。”

堅決推辭,明代宗不準,於是把明代宗前所賞賜的璽書、袍服、銀錠之類,全部封好寫上說明放到那裡,每年去看一看罷了。

明代宗很瞭解于謙,所議論奏請的事沒有不聽從的,明代宗曾經派使者到真定、河間採擇野菜,去直沽製造魚乾,於謙一說便馬上停止。

任用一個人,一定悄悄訪問于謙,于謙實事求是地回答,沒有隱瞞,也不躲避嫌疑怨恨。

因此那些不稱職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樣被明代宗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

當敵寇剛剛撤退時,都御史羅通立刻上奏章彈劾于謙登記的功勞薄不實在,御史顧曜說於謙太專權,干預六部的大事奏請實行,好像他就是內閣一樣。

于謙根據祖制反駁他們,戶部尚書金濂亦上疏為他爭辯,但指責他的人還是不斷收集他的材料。

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詞上奏彈劾他,全靠明代宗力排眾議,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儘量實現自己的計劃。

于謙的性格很剛強,遇到有不痛快的事,總是拍著胸脯感嘆說:

“這一腔熱血,不知會灑在哪裡!”

他看不起那些懦怯無能的大臣、勳臣、皇親國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

又始終不贊成講和,雖然上皇因此能夠回來,但上皇並不滿意,徐珵因為提出遷都南京,受到于謙斥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時把名字改為有貞,比較容易得到提升進用,經常咬牙切齒地恨於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