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超模式教學後,葉小花一臉哀怨的看著系統,“阿樹。你到底是有多恨我。”

【宿主何出此言。】桃花樹看了看天,問道。

“你到底為我報了多少課?”

【這兩者之間有關聯。】系統看著葉小花,好像不明白這兩個問題為什麼會說道一起似得。

“沒有。”跟一個情商低的系統說話,葉小花不得不說自己心塞,特別是對方還用一種‘我做了什麼嗎?’的無辜表情看著你的時候就更是如此啦。

“今天中午吃什麼啊?”葉小花不有自主的問。

【你想吃什麼啊?】正在享受這風徐徐出來的系統身體一頓,臉上的表情無奈道不行。他哪裡有什麼吃的,這空間裡什麼都沒有,今天的早餐還是它想了好久,才想到的。結果咧!感情這位還想點菜麼。

“什麼都有?”聽到這句話,葉小花不禁開心的問。

【什麼都沒有。】系統翻了翻白眼,實話實說的說道:【宿主你還是那麼異想天開。】

葉小花嘆了口氣,扶著臉腮發呆道。早知道就不問啦!

午餐又吃了桃花跟花粉水的小花滿嘴花香的又去上課啦!

被系統送進超模式教學後,葉小花發現,這次的老師還是個男的,不知道是為了應景還是因為別的習慣等原因,他一身白色的古裝,長髮飄飄,葉小花看著特別有感覺,特別有遇上美男的感覺。這讓小花不由得想到《詩經?衛風?淇奧》裡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葉小花到的時候,他已經坐在裡面估計有一會了吧!葉小花心想。

“老師好。”葉小花微微鞠了一躬,開口說道。

“坐吧。我叫範梓期,叫我梓期先生就可以啦。開始講課吧!”範梓期有些冷,讓人感覺有點怪,卻讓人有說不出來。

葉小花點了點頭,安靜的坐在了下方的位置。

“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古琴有九得之說,君子之器,象徵正德。因此,琴亦正樂。”

“晉朝陶淵明有言曰樂琴書以消憂,也就是琴能使人歡愉。古人喜以琴會友,道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古爾,好的琴音就像是自己,能讀懂的人自然就是你的朋友。意境自古乃書畫之精髓所在,古琴自然也不例外,古人所說的“言外之意”就是意境,理解方能讀懂,所以,自然也就有“弦外之音”,這兩者皆是超越超越本身層面之上的精神世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境。概括的說心物、主客、內涵、形式的完美統一......”

葉小花本身聽得是很認真的,對未知的事物人們總是有著相對而言比較高的興趣,可是聽著聽著,隨著範梓期的一大篇理論下來,雖然講的不錯,但還是不由得覺得有些枯燥無味、自然而然的開始走神啦!發現自己的眼皮越來越重,葉小花狠狠的用手掐了自己的大腿一把。瞬間疼的她咬牙切齒,又開始清醒過來啦!

範梓期注意到,眼神裡閃過了一副可教也的眼神,口上依舊淡淡的繼續復訴著課堂裡的內容:“琴之‘意’我們大概可延至到漢朝的《韓詩外傳》卷五,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操文王而知文王之為人的過程,文中從曲(曲調)、數(結構)、意(意蘊)、人(為人)、貌(體貌)逐一轉變,這也是比較早把‘意’用於古琴的一個範例,其後又《淮南子》與《風俗通》中亦講到此之‘意’,其中《列子.湯問》之中對‘意’之描述‘意在高山’、‘意在流水’更是琴意的典範。“

“再說到到境,那麼,什麼事琴境呢?這可以延訴到白居易有《清夜琴興》詩云:“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閒,可以彈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響餘群動息,曲罷秋夜深。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可以說是對於琴境的一個最好的描寫。所謂琴境,就是古琴藝術所形成的意象和意境......”

“古琴——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應該說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藝術,它不僅對於演奏者,同時對於欣賞者,包括演奏的時機、環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從某種意義而言,古琴是帶有一定哲理性的深沉藝術,惟其如此,它才能夠把人引入審美意境層次。從內容上說,古琴琴境的形成既與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有關,同時也與其本身的藝術創作與審美特點有關。琴曲、琴歌的形成正如唐人王昌齡所總結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那樣,大多如劉籍《琴議篇》所雲:遇物發聲,想象成曲,江出隱映,銜落月於弦中,松風嗖飀,貫清風於指下,此則境之深矣。又若賢人烈士,失意傷時,結恨沉憂,寫於聲韻,始激切以暢鬼神,終練德而合雅頌,使千載之後,同聲見知,此乃琴道深矣。”

”琴曲、琴歌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即:描寫自然景物和人們觸景生情的'物境',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瀟湘水雲》、《梅花三弄》等,以及描寫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各種悲歡離合境遇的'情境',如《陽關三疊》、《龍翔操》、《關山月》等,還有描寫人們喜怒哀樂之心理情結的'意境',如《墨子悲絲》、《憶故人》等。嚴澄《琴川譜匯序》寫出了琴曲意象的多姿多彩:'奏《洞天》而儼霓旌絳節之觀;調《溪山》而生寂歷幽人之想;撫《長清》而發風疏木勁之思;放《塗山》而覲玉帛冠裳之會;弄《瀟湘》則天光雲影,容與徘徊;遊《夢蝶》則神化希微,出無入有。至若《高山》意到,鬱嵂岡祟;《流水》情深,瀰漫波逝,以斯言樂,奚讓古人?'無論其內容如何,共同的特點是透過琴聲來表現出古人心靈與宇宙自然相通的意象與意境......"

不知過了多久,慢慢聽入了神的葉小花忽然就聽到“叮”的一聲響聲。而範梓期看了看外面也就停了下來。

“好啦!此次的課程就到這結束吧!剩下的下節課繼續。”範梓期冷冷的說完,便消失在了教學模式中。

而葉小花也被迷迷糊糊的送了出來。不是說要學到會才可以出來嗎?一直到很久以後,葉小花才知道,除了基礎課業跟社會課業,其他的都是不強制學習的。

接下來的幾天,葉小花也就開始了一遍遍認真學習,老師們則在一旁不斷講訴與糾正的過程。到了第九天的下午,是葉小花離開空間的日子,這時候的葉小花不然而然的有種逃脫生天的感覺。

文中古琴說大多數內容選自:章華英論古琴情境(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