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廳四周並無封閉式的牆體,從秦淮河上不時飄來習習的涼風,但是整個大廳之內的氣氛卻變得十分凝重起來。

絲竹聲依舊在繼續,歌舞表演卻已經停了,原本喧鬧的大廳也逐漸變得寧靜了起來,連一根針掉地的聲音都可聞。

這場易牙大會,終於迴歸到正式比賽的那種氣氛,而不再像是一場詩會,或者上流社會的盛大聚會。

這是一場勢均力敵,劍拔弩張,關乎趙、謝兩府聲望的大賽。

全場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剩下的兩個布幔遮住的簡易廚房之中,只聽得見叮叮噹噹的切菜聲,哧溜哧溜的炒菜聲或呼呼的蒸菜的聲音,還有從秦淮河上傳來的風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空氣中飄來一陣奇異的香味,只見唐正的布幔被掀開,一陣油煙味四散開來,唐正臉色凝重的端著一盤菜餚,緩緩的走了出來。

在他的眼神之中,有點決然,又有點惴惴不安,略帶幾分自然,更多的則是悲壯的氣息。

這一戰,不但關乎他是否還能在廚師的路上走下去,更關乎趙家的聲望,還有一座價值萬貫的酒樓。

更重要的是,若是此戰失敗,趙家在江寧城的酒樓必然被鄭家所蠶食,顏面盡失。

此時,即便是在閉目養神的趙皓,也強自抖擻精神,聚精會神的望著場內。

當他看到唐正端菜走出來那一剎那時,腦袋差點磕到桌子上去了.

大蜀,本公子是讓你來參加廚藝比賽的,不是讓你去刺秦王的,怎麼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味道……

不過,他心中還是有點小小的感動。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才是真正的職業道德。

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擺在眾評委面前。

東安子雞,湘菜的代表。

製作步驟大致為:將雞宰殺後放入湯鍋內煮,七成熟時撈出待涼,切成小長條。炒鍋放油燒至八成熱,下雞條、薑絲、醋、花椒末等煸炒,再放鮮肉湯燜至湯汁收幹,放蔥段、麻油等,出鍋裝盤即成。

香味撲鼻,光那清爽鮮嫩多汁的外觀,便已令眾人垂涎三尺。

這也是唐正苦練多日的一道菜餚,無論是刀工、火候還有炒菜技藝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更重要的是這一道炒菜,天下絕無僅有。

在這個時代,大家吃慣了燉菜、蒸菜,做炒菜原本就佔了很大的優勢,何況此菜還是湘菜中的名菜,曾在後世經常出現在國宴之中,而唐正又將此菜按照趙皓的所謂炒菜秘籍,做到了極致的味道。

王桐夾了一塊雞肉,細細咀嚼了一陣之後,又夾了一塊,滿臉凝重之色,許久才嘆道:“意猶未盡,不忍釋筷……五分!”

這時,王漢之也放下了筷子,高聲道:“美味到了極致,果然不虛此行,五分!”

陸清閉著眼睛,一臉的陶醉表情,晃頭晃腦的說道:“餘香綿長,三日不息,五分!”

梅林居士楊芳也放下了筷子,用絲絹擦了擦嘴角,悠然道:“五分!”

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大儒周瑾的身上,只要他這個五分一出,趙家必然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最終兩家都是二十五分的滿分的話,就算打個平手。王家和王漢之必然居中調停,緩解趙、鄭兩家之爭,決計不會再來什麼加時賽之類的。

尤其是王漢之這條強龍,初來江寧不過三個多月,自然更是喜歡皆大歡喜的局面。

“吃雞雖然美味爽口,但是味道過於濃烈,鄙人生平喜歡清淡,略有不喜……三分!”

不聲不響的周瑾,卻是突然一鳴驚人——應該是舉座皆驚!

周瑾,自稱是三國周瑜周公瑾的後代,與大宋鴻儒周邦彥也是同宗,雖然才名學識略遜於陸清,在江寧城中的大儒,也算是排得上號的。

在趙皓的眼裡,當代大儒者,一向都愛惜自己的羽毛,毋寧死,也不會喪失自己的名節,很少做出有損自己聲名的事情,所以趙皓才會推薦其為評委。

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周瑾居然會如此露骨的打壓自己,偏向鄭府。

臥槽你老母,居然說味道過於濃烈,天天吃蘿蔔,偶爾來頓白菜不行?而且就算你口味輕,最少也得給個四分,居然一擼就擼到了三分,這是鮮明的、堅決的要結死仇的節奏啊。

特麼的,玩貓膩居然玩到老子身上來了。

趙皓緩緩的抬起頭來,視線望向周瑾,眼中殺氣一閃而逝。

謝芸微微嘆道:“周瑾之子周勤,已中進士幾年,卻無實缺可補。此番向著鄭家,必是希望能給其子在京中謀個一官半職,如今也算是為了周家公子豁出去麵皮了……”

現場原本有些鬨鬧,此刻又安靜了下來。

趙皓轉過身去,朝鄭青父子那一桌望去,只見鄭峰那廝也正朝這邊望來,滿臉得意的神情,與趙皓的眼神相交時,又露出了猙獰的笑容,眼神中充滿無情的嘲笑和譏諷。

趙皓此刻的心情,千言萬語只匯聚成一個字:草!

不過,他很快就收回了視線,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神色,懶洋洋的說了聲:“孩兒再睡會。”

說完便自顧自的趴在桌上,閉上雙眼,假寐起來。

一旁的謝芸卻會錯了意,心疼的輕拍著他的腦袋道:“我兒不必煩惱,區區一座酒樓而已,送給他鄭府也無妨,不要氣壞了身子。”

此時,易牙大會的最**時分終於到來了。

布幔掀開,王剛終於端出一盤冒著熱氣的菜餚,走向評委而來。

“聖旨骨酥魚!”

有好事者一眼便看出了名堂,忍不住脫口而出。

聖旨骨酥魚,也稱酥魚,是河北省傳統名菜,看起來魚形完整,吃起來卻骨酥刺爛,魚肉香鮮,從頭吃到尾,從骨吃完刺,一點不浪費。

此菜起源於河北省邯鄲市趙家,魏晉時期,由民間傳入宮中,北宋被太祖趙匡胤頒旨御封,從此尊稱聖旨骨酥魚。

正宗的聖旨骨酥魚,最關鍵的工序便是料窨工藝。只有經過“料窨”,做出的骨酥魚才能無腥味、無異味,熱吃、涼吃皆宜,味道均勻,而且使料的營養和魚體徹底融合,不至於肉厚的地方味還淡、肉薄的地方味已重了,從頭吃到尾,味道都一樣。

而這料窨工藝,卻是不傳之秘,而且即便王剛一開始早有準備,也是花費了不少時間,所以才會出現唐正的東安子雞已經被評分兩炷香的功夫了,王剛的聖旨骨酥魚才剛剛出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