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趙皓早早便到了宣德門前,這是他回汴梁之後第一次上朝。

剛剛落轎,一幹清流派當人便圍了上來。

趙皓的品階並非是清流派中最高的,但是清流派諸人卻已隱然將其當成了領袖,即便是禮部尚書金崇嶽也禮讓幾分,其一是因為趙皓功績顯赫,聖眷正隆,其二還是因為其宗室的身份。

趙皓急忙登下轎來,率先向前對眾人施禮,寒暄一陣之後,趙皓見得眾人皆是滿臉的激動興奮之情,心頭也微微有點感慨,在滿朝文武糜爛之時,這群清流派憤青的確是不愧汙水之中的一股清流。

趙皓對金崇嶽輕聲問道:“金公,商議得如何了?”

金崇嶽壓低聲音道:“公子既敢為天下先,臣等豈敢落後,今日在朝堂之上拼了老命也要將此事辦成。”

趙皓微微一笑,眼睛有意無意的的朝童貫、王黼等人那邊看了一眼,淡然道:“金公言重了。”

一人排眾而出,對趙皓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壽安侯貴為宗室,年未及弱冠,便如此憂國憂民,不辭勞苦,下官深為敬佩!”

趙皓見得此人三四十歲的年紀,氣宇軒昂,不覺心頭一動,急忙查詢此人屬性。

“李綱,武力65,智力88,政治83,統率81”

三項80以上的屬性,果然不愧是歷史上的抗金名臣!

趙皓臉上露出肅然之色,急忙向前將此人扶起,激聲道:“伯紀兄不必多禮。”

就在此時,有人低聲道:“蔡京老賊來了!”

趙皓回頭一看,只見蔡京的軟轎正朝這邊而來,就在經過清流派人群之時,轎簾突然掀開,露出蔡京那略顯蒼老又不怒自威的面容。

蔡京朝人群之中望了一眼,又朝趙皓望來,兩人四目交接,蔡京意味深長的朝趙皓點了點頭,又放下了轎簾,繼續向前而行。

不一會,悠揚的鐘聲自鐘樓傳來,蔡京一黨的眾官員簇擁著蔡京的軟轎,一窩蜂的率先擠向宣德門,向宮內奔去。

緊接著王黼、童貫、蔡攸等人也跟著奔向了宮內,清流派的這一群人則落在了後頭。

一名清流派官員不忿道:“次次都是我等落後,憑什麼?”

趙皓淡然一笑:“好戲在後頭,何必爭一時先後?”

眾人大笑,心中頓時釋然。

大殿之內,眾人依舊按序排班,金崇嶽在排趙皓的位置之時猶豫了一下,終究選擇趙皓繼續在正三品的佇列之中,不過卻將其排在了正三品佇列的最前面,雖然有人心中不服,卻也是敢怒不敢言,畢竟趙皓還是四品的時候便已被破格安插在正三品的佇列之中,如今其已是名正言順正三品,而且聖眷正隆,排在最前又誰敢說半句不是?

不一會,趙佶在梁師成等人的簇擁之下,緩緩而來,今日的趙佶顯得十分精神,面帶喜色,也不等梁師成扶,便大馬金刀的端坐上了龍椅。

梁師成見得官家已坐定,當下清了清嗓子,正要喊上那一句千年不變的開場白時,卻見得趙佶朝他擺手,急忙打住,不解的望著趙佶。

只見趙佶笑問道:“趙皓侄卿何在?”

話音一落,眾人瞬間凌亂了,這不是還沒喊開場白,怎麼就叫上人了?

趙皓也是一臉的懵逼,急忙出列道:“臣在!”

趙佶微微搖了搖頭,不滿的說道:“你站得太靠後了,朕看不到你不舒心,你往前站站罷,就站到金尚書旁邊。”

眾人再次凌亂……正三品的官員站在正二品的最前列,官家這是得多寵趙皓?

趙皓神色一呆,卻見金崇嶽滿臉興奮和得意的朝他招手,只得回了聲“遵旨”,原本站在金崇嶽身旁的吏部尚書只得心不甘情不願的往後退了一個身位,讓趙皓站定。

沒辦法,誰叫人家剛剛立了不世之功,不但官家極其寵愛,朝野亦為之震動,這如日中天的勢頭,誰敢觸這個黴頭,往後站一個位置又不會死人。

趙佶這才朝梁師成揮手示意,梁師成擦了一把額頭,神色一肅,高聲道:“諸位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從後頭硃色官袍序列中竄出一人,高聲道:“臣李綱有本要奏!”

梁師成眉頭微微一蹙道:“講!”

“啟稟陛下,京西南北兩路,旱災與蝗災並行,地無所出,百姓餓殍遍野,又有河北河北洺州反賊張迪聚眾十萬,陷州縣,如今又圍攻濬州城,山東宋江,據梁山水泊,嘯聚兵馬數十萬,擄掠河朔、京西、淮南諸路,橫行無忌,官軍莫敢抵擋,如今王師北伐在即,若不能賑災平亂,恐為後患,還請陛下速做決斷!”

“甚麼?”朝堂之上頓時凌亂起來。

趙佶眼中光芒大盛,揚聲問道:“為何朕得到的奏本卻是開封府開倉放糧,百姓災情已緩,河北與山東之亂即將平定?到底是誰在欺騙與朕?”

趙佶聽得將影響北伐之大計,而且昨日晚上才看過有關此事的奏本,今天早上卻又聽到另外一番說辭,登時就怒了。

對於趙佶來說,大宋子民千千萬,死一點算不得大事,至於民變,或大或小,似乎年年都有,已經司空見慣了,但是趙佶當下最看重的便是北伐收復幽雲十六州之千秋大業,同時作為皇帝,也最看重的是對臣下的掌控,如今這兩點都受到了威脅,叫他如何不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開封府尹蔡懋,急忙出列,指著李綱怒罵道:“李伯紀,你久居劍南,不懂實情,卻又非御史言官可風聞奏事,如此胡言亂語,矇蔽聖聽,該當何罪?”

蔡懋剛出,又有一人出列,嗤聲笑道:“開封府開倉放糧賑濟,確實有其事,只是京西南北兩路共八百多萬人,其中災民超過三百萬人,放糧一百五十萬石,原本已不足,又被杜公才等層層盤剝,落到百姓手裡不足三十萬石,且分配不均,餓死人自然是算不得怪事了。”

此人話未說完,原本如同老僧入定的蔡京,突然眼中怒光一閃,隨即又半閉起來,原來此人並非他人,而是蔡京的大公子蔡攸。

蔡京也算是成功人生,奈何卻生了有個坑爹的大兒子,一心與父親做對,不惜與王黼、童貫和梁師成等人聯盟,一起對抗蔡京,若非兩人外貌頗為相似,外人還以為此子是隔壁老王的產物。

趙佶愈發不淡定了,怒聲問道:“朕怎麼記得,當初開封府的奏摺上報的是三百萬石,如何就成了一百五十萬石?”

不要問趙佶如何記得這些事,自從趙皓出使遼東而回,金國派重臣攜完顏阿骨打的國書親赴汴梁,承諾兩國滅遼,並歸還幽雲十六州於大宋,國書之中還對趙佶有不少誇獎之詞,使得趙佶意氣風發,決意做個勤儉的明君,成為真正的“千古一帝”。

雖說趙佶註定是一陣風的熱度,但是這熱度恰恰還在火頭上,這些日子的奏摺都是親自批閱,經常忙到深夜而樂此不疲,李師師那裡都很少去了,故此記得清清楚楚。

一百五十萬石糧食,就算是平常時期,那也是一百五十萬貫,要知道一場北伐之戰,也不過準備了**百萬貫的預算,這一把開倉放糧就被抽走了一百五十萬貫,這是何等的觸目驚心!

趙皓即便是早已得知宋廷貪墨成風,也驚得目瞪口呆,眼中頓時殺機大起。

蔡懋一聽,不禁嚇得額頭熱汗直流,雙腿都軟了,急聲哭道:“陛下,冤枉吶……微臣的確交割了三百萬石糧食給京西兩路賑災,蔡居安這是在陷害微臣啊!”

金崇嶽也隨之出列,冷笑道:“賬面上是三百萬石,實糧是多少,一查便知,既然如此蔡府尹磊落坦蕩,何不請陛下派人去調查賑災和民變之事?”

一心想要當千古聖君的趙佶,此刻也是心中動了怒意,聽得金崇嶽的提議,轉頭問道:“不知蔡老公相意下如何?”

蔡京原本似乎在打瞌睡一般,聽得趙佶這一點名,當即雙目一睜,神色肅然,恭恭敬敬的朝趙佶彎腰一拜,不緊不慢的說道:“啟稟陛下,貪墨之事重大,不可不查,且須重查,嚴查,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趙佶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既然如此,不知何人去查比較合適?”

蔡京依舊不緊不慢的說道:“回稟皇上,事關重大,非德高望重的一品大員不可,否則將難以震懾群小,此事恐怕非蒙亨不可!”

白時中,字蒙享,居尚書左丞之位,時稱左相,不過蔡京乃群臣之首,當然是以其字相稱。

蔡京話音剛落,童貫那洪鐘般的聲音已響起:“杜公才、蔡懋、白時中均出自蔡老公相的門下,蔡老公相難道不知避嫌麼?我看此事,還非得王將明不可!”

這一下,殿上瞬間大亂,兩個當朝一品大員,兩派的領軍人物當堂懟起來,其他人豈甘示弱,一時間朝堂之上如同菜市場一般,鬧得不可開交,梁師成連續提醒了幾次都未能制止。

趙佶望著滿殿鬧哄哄的,不禁勃然大怒,厲聲喝道:“趙皓何在?”

PS:斷的有點不爽,請見諒,如有錯別字也見諒,因為作者馬上要去趕火車了,明天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