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宮前,一幹內侍簇擁著一個身著朱袍的少年官員而來。

那少年十六七歲左右,身材修長,玉樹臨風,眾宮人遠遠一望便知是太中大夫、宣威將軍趙皓來了。

能夠入宮的京官,而立之年已是年輕有為了,像趙皓這種連弱冠之年都沒到的,自是絕無僅有了。

更何況這廝氣定神閒,那神態就像進自家後院,就算老公相蔡京入宮都沒這麼悠閒,除了趙皓又還能有誰。

就算是身邊的內侍,若是其他人面聖,在身旁明顯帶著幾分監視之意,而在趙皓身旁卻更多的只是護衛和領路。

入了宮門,穿越重重殿宇,跨過一座座亭臺水榭,經過一座小石拱橋,便要到趙佶所在的凝和殿了,突然趙皓的眼旁的餘光,見到不遠處的一座亭臺之內,一個少女正趴在漢白玉護欄之上,望著荷花池中的水面出神,不覺扭頭看了一眼。

那邊,那少女也恰恰抬頭頭來,兩人四目交接,碰個正著。

那少女望著他帶了半晌,驀地驚喜的喊了一聲:“皓哥哥!”

正是趙福金!

趙皓微微一笑,朝那邊揮了揮手,趙福金笑靨如花,使勁的也朝他揮手,離開護欄,似乎便要出了亭臺,奔跑過來。

趙皓朝凝和殿方向指了指,趙福金會意,又回到護欄前,趴著欄杆朝他揮了揮手。

等到趙皓快到凝和殿前,回頭看時,只見得那人兒還在朝這邊凝望著。

凝和殿內,趙佶正捧著一卷書在翻看著甚麼,眉頭緊蹙,臉上的神色烏雲密佈,聽得腳步聲,見得趙皓進來,臉上的神色居然漸漸的舒展開來。

趙皓上前彎腰一拜:“微臣拜見陛下!”

趙佶眼中露出些許溫暖的神色,擺了擺手:“免了罷,今後亦不用這些虛頭巴腦的俗禮了。”

趙皓恭聲道:“微臣不敢。”

見得這廝此時反而不恃寵而驕,趙佶心頭十分受用,嘴上卻笑罵道:“連朕的碧玉拂塵都敢弄碎,還有你不敢的事情,坐下罷。”

趙皓這才在旁邊恭恭敬敬的坐了下來……臨出門前預感到今天是個好日子,豈能不莊重一點?

趙佶微微嘆道:“高俅這廝,自朕當年在端王府時便已跟隨,今已二十年,想不到晚節不保……”

趙皓沒有吱聲,在這個時候,說什麼都適得其反,趙佶也只是發發感慨而已,必然有下文。

果然,趙佶話鋒一轉:“天幸使朕得侄卿,如魚得水也,若非侄卿,朕已……那日元妙先生道侄卿乃朕的護法神轉世,朕尚半信半疑,如今看來,乃天賜侄卿於朕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皓急聲道:“臣實感惶恐不安,臣不過做了為臣者之本分,豈敢當官家如此謬讚,折煞微臣也!”

趙佶臉上的神色愈發柔和,輕輕的嘆道:“那日你在殿上當眾讓朕與你說謊,朕還道你年紀輕輕恃寵而驕,如今看來倒是朕錯怪了你。當時你應只是迫不得已而為之,能居此大功而不驕,倒是難得。”

趙皓訥訥的應道:“微臣……”

趙佶又顯得不耐煩起來,朗聲道:“休得再多言,你居此大功,朕若不封賞一番,世人便只道朕小氣吝嗇……趙皓聽旨!”

趙皓神色一肅,恭聲道:“微臣在。”

“太中大夫、宣威將軍趙皓,救駕有功,特拜正奉大夫、忠武將軍,封白馬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特旨加食實封兩百戶,可世襲罔替。”

正奉大夫為文散官,正四品,忠武將軍為武散官,正四品,雖然品階從從四品升到正四品,不過升了一級。真正的重點是伯爵之位,白馬開國伯則為正四品的爵位,而且加特旨食實封兩百戶,差不多就是封侯的待遇了。

爵位與官位不同,爵位是一種榮譽,一般授予功臣、皇親、先代貴族等,很多宰相級都未必有爵位。而宋代以前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襲罔替的,但是到了宋代以後,爵位大多只是終身爵,並不能世襲,而趙佶特賜趙皓的伯爵之位可世襲罔替,其殊榮自是非同一般。

趙皓急忙彎腰一拜道:“臣謝聖恩浩蕩!”

趙佶擺了擺手,示意免禮,然後神色變得肅然起來,眼中殺機大起,沉聲道:“有人得重賞,自然也要有人嚴懲之,否則何以維持綱常?此次叛亂之事,朕便交給你去查清!”

趙皓心頭一驚,急聲道:“微臣才疏學淺,恐難負重託……”

臥槽……老子才是真正的幕後主使者,你叫我如何去查?

趙佶沒有理他,而是繼續說道:“特拜你為提舉皇城司一職,統領皇城司,全力追查此事,不得有誤……限期一月!”

趙皓一聽到“拜你為提舉皇城司一職,統領皇城司”時,剎那間便愣住了。

一股叫狂喜的東西從心底湧了上來,舒爽至極。

什麼大夫,什麼將軍,什麼開國伯,都是扯淡,老子是要成為大宋帝王的男人,要那虛銜毛用,這提舉皇城司才是真正的職官。

不但是職官,而且是趙皓夢寐以求的職官。

皇城司,從部分職責和功能來說,便是大宋的錦衣衛!

中國歷史上不管哪朝哪代都有自己特有的,直接歸皇帝管轄的一個機構,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護衛皇帝,監視百官,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明朝時期,東廠、西廠、錦衣衛,其實宋朝時期也有一個特務機構,他的名字叫皇城司,只是沒有明朝的那些兇名赫赫擺了!

皇城司是文官編制,不屬三衙管理,而是直屬於皇帝的近臣,其首腦大都是宦官。他的職責主要有兩項,即刺探和護衛。

皇城司的前身是太祖時設立的武德司,當時就派人四處刺探,甚至遠及四川。宋太宗時改名皇城司,後又下旨禁止皇城司邏卒出京城活動,從此後一般無特命,皇城司一般都只在京內活動。皇城司的人員也分兩部分,一部分稱親從官,管警衛;另一部分稱親事官,也稱察子,這些人就管在京城各處,下至花街柳巷、上至政府大臣,探聽大小訊息。人數也從最初時的幾十人發展到最多時的七千餘人。

親事官偵察的範圍大概分以下幾種:監視軍隊、偵察民間議論、偵察官員、防備敵國間諜。

皇城司的另一項作用就是守衛了,首先皇宮的各門都是由皇城司負責看守,進出皇宮的令牌和門號也是由皇城司負責發放和管理。

除了以上安排外還有三衛的設定(即勳衛、翊衛、親衛),這些人都是官員家屬子弟,所擔負的也大多屬於禮儀的任務。

還有一種官職,稱“帶御器械”,佩帶御劍貼身侍衛,這可算是真正的御前帶刀侍衛。這種御前帶刀侍衛,便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外號“御貓”,名展昭。

由此可見,皇城司之中,也算是藏龍臥虎之地,而且其不但兼具了皇城司的功能,而且並無東廠、西廠的壓制,只是與殿前司互相制約,可是極具實權的部門。

皇城司的首腦,一般都是宦官,趙佶竟然將皇城司交給自己管理,足見信任,也足見趙佶要查清此次叛亂真相的決心。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讓趙皓去查真相,決計是不可能得到真相的……

得此實缺,趙皓雖然心底欣喜若狂,臉上卻依舊一副苦相:“微臣愚魯,恐怕會辜負陛下厚望……還請陛下另請高明。”

趙佶冷哼一聲,轉身從身後取了一柄古色古香的長劍,拔劍而出。

只聽得嗆啷一聲龍吟之聲,一柄長劍自鞘中而出,寒光凜冽,鋒芒逼人!

趙佶伸手摸了一下那寒光閃閃的劍身,冷聲道:“此劍名龍泉,削鐵如泥,朕甚愛之……你持朕之寶劍,前往辦案,若有阻攔查案者,除皇子、帝姬與親王之外,餘者一律可先斬後奏,立誅無赦!”

趙皓心中一寒,這廝為了查明誰欲將自己置於死地,簡直就是要瘋了一般……

此時此刻,趙皓再也無法推脫,只得彎腰向前接住,恭聲道:“微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趙佶似笑非笑的望著他,戲謔的說道:“若是此次再丟了天子之劍,你便提頭來見朕罷。”

看來,趙佶終究是對損壞碧玉拂塵一事不能釋懷,又來敲打一番。

趙皓急忙道:“請陛下放心,微臣當視天子之劍如命,劍在人在,劍亡人亡!”

趙佶聽得最後八個字,眼中露出有趣的神色,滿意的點了點頭,聲音卻變得愈發低沉起來:“記住,查案須先查動機,再查線索……如侄卿你,如朕的帝姬,如梁守道(梁師成),你等皆仰仗朕而得寵,自是沒有動機,朕當信任之。此次叛亂,朕若不幸駕崩,得利當為何人?”

趙皓聞言不覺一愣,隨即露出一副驚悚的模樣,失聲道:“難道陛下懷疑……太子殿下?”

趙佶冷哼一聲:“朕若駕崩,自當是太子繼位,太子的嫌疑當最大……但也未必,若是鄆王欲害太子,此亦是最好的機會,一箭雙鵰,坐收漁翁之利……至於肅王,亦未必無動機,若是太子與鄆王互相懷疑與爭執,肅王亦是漁翁……如此這般,具體真相如何,還須你去細細查實,取得證據!”

這一刻,趙皓才是真的背脊發涼……這趙佶其實是個真正的狠人,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如此猜疑……

趙佶叮囑了一番,趙皓這才拜別,配上龍泉寶劍便要離去,眼看已轉身,又被趙佶叫住,扔過來兩卷書,其中一卷正是剛才進來時正在看的那本。

“這卷書,乃祖上所傳,你亦有份……宗室之中,唯你最為武勇,就傳於你罷。”

一卷“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一卷“太祖盤龍棍”。

趙皓這才想起,咱老趙家也是有祖傳武學秘籍的……正宗的武林秘籍!

終於,滿載而歸的趙皓,帶著滿腔的興奮和志得意滿,又帶著幾分憂慮,緩緩的離開了凝和殿。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尚未離開延福宮,宮內的訊息已閃電一般的速度傳出了深宮大內。

一場風暴即將在汴梁掀起,而他將是風暴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PS:作者在現實的職場之中,已捲入了一場風暴之中,故此兩日不能更,若能全身而退則罷,否則怕是真要以寫書為專職了……那時自然不用擔心更新的問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