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蹴鞠和足球規則相差極遠,上章對高俅球技描述有誤,已修正,見諒……)

“高俅,武力75,智力68,政治40,統率65,健康值90。”

傳說中此人擅長蹴鞠技藝,而且槍棒功夫好,身手極佳,看來的確如此,75的武力,已算是高手之列。

而且令趙皓稱奇的是,此人不但三四十歲的年紀了,還能體力與青壯無異,而且看起來也是相貌堂堂的,不像小說中的畫像那般猥瑣。

而且,除了能踢球,武藝佳,據說這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功底也不錯,否則當年也不可能成為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秘書一類的角色)。

此時,高俅正腳一勾,接過那球,一個神龍擺尾,又是一球對著那尺許寬的“風流眼”射了進去,引發一片叫好聲。

其實,宋代的蹴鞠,並不算的真正意義上現代足球的起源。因為就算是“築球”這種比賽,並沒有真正的身體對抗,而是互相輪流射點球,倒是和用腳打的排球很像。

在“築球”比賽中,左軍與右軍均設“球頭”“蹺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角色。每個球員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於不同的位置,承擔不同的任務。每場比賽還設有“都部署校正”,即裁判員。

這些位置聽起來好像前鋒、前腰、左前衛、右前衛似的,其實不然,這只是傳球的位置而已……中間隔著一張網,兩隊像打排球一般,各站一邊,根本沒有身體對抗,你把球踢進風流眼就算完成任務。

而且勝負規則也和排球差不多,哪一邊的球落地了,哪一邊就算輸……不過沒有出界一說,只要你有本事不讓球落地,再從“風流眼”中射回,就算是過關。

據說趙佶也是蹴鞠高手,球技玩得賊溜。只是近年體力大不如前,上場也上得少了。

整場比賽簡直就是高俅一人的表演賽,這廝每次接到球之後,並不立即射門,而是顛來倒去的把玩,那球像黏在他身上似的,用頭、肩、背、腰、臀、胸、腹、膝、踝,無論身體的哪個部位都能顛球。

趙皓吞過中級蹴鞠技能書,看到那蹴鞠在滾來滾去,腦海裡油然而生一種下場顛上幾腳的衝動,各種姿勢如鴛鴦拐,倒掛金鉤,神龍擺尾等在腦海流轉,但是心中卻沒有十成的把握,只得按耐住性子繼續觀看。

不過,像高俅這廝完全是技術派,比起後世的球星至少在顛球、傳接球技術方面完全是碾壓之勢,只是比賽的方式差異太大……若是他日將這種打排球般的方式變更為後世的對抗賽模式,中國足球會不會如同乒乓球一般橫掃世界?

就在趙皓一陣胡思亂想之際,突然一物呼的朝他飛來,直奔面門,正是場內被踢歪的蹴鞠。

趙皓不及多想,伸腳一勾,那球便已被鉤住,卡在腳背和小腿之間的三角區內,紋絲不動。

全場的視線,齊刷刷的朝他這邊望來,趙佶那邊自然也不例外。

一種顛球表演的**隨著中級技能書裡的各種招式流轉而愈來愈強烈,趙皓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將球朝上一撩,那球便高高的拋起。

趙皓攀住那曲廊的護欄,騰身一躍,穩穩的落在球場之內,那球也自空中恰恰落下,輕輕的落在他的頭頂,趙皓頭輕輕一甩,那球落在他頭上居然沒有再彈起,而是隨著後腦勺,自背部而下,在腰部停了一下,然後又緩緩的落下,被趙皓腳後跟往後一墊,再次高高的彈起,再落下時又已落在膝蓋之上。

然後一個鴛鴦拐,先下左拐面前過,後用右拐出,又高高的挑起,在空中晃悠一圈,然後再輕輕的落下,再次卡在足弓之上。

好!

四周都是識貨的行家,紛紛鼓掌,呼聲雷動,就連高俅也露出訝然之色。

趙皓心頭一塊大石終於落下,看來中級技能還是不算太差,緊接著開始了顛球表演,頭部、肩部、背部、臀部、腹部……各種招式如同行雲流水一般使出,毫無生澀感。

突然輕喝一聲,一記勢大力沉的凌空抽射,他腿上的力量數百斤,那球便如同流星一般激射而入風流眼之中,劃過一道詭異的弧線,飛向場外。

那邊的紅隊,萬萬沒想到趙皓居然在四五丈之外施射,那球又快又急,而且還是香蕉球,附近的紅隊隊員根本來不及接球,那球便呼的落在地上,又彈射而起。

“好球!”

白隊和四周觀戰的宮女、內侍都紛紛歡呼了起來,趙佶也抬起頭不解的望著場內的趙皓,又回頭問道:“此乃何人?”

一名內侍道:“此乃趙朝奉郎,因官家昨日召見,故在此等候。”

“哦?”趙佶眼中露出極其有趣的神色,笑道,“想不到宗室之中,還有如此奇才,不但詩詞書畫,連對蹴鞠亦有如此功底……傳令下去,換下白隊球頭,讓趙侄卿上場。”

“喏!”

不一會,那白隊的球頭心悅誠服的下場,又有內侍請趙皓換上較為寬鬆且適宜運動的“球服”和“球鞋”。

換上寬鬆束帶的素衣,穿上那鬆軟的鞋子,摘下極其不便的長翅官帽,趙皓顯得愈發輕鬆和精神抖擻,光那鶴立雞群的氣勢,便已令四周的觀眾和白隊的隊友轟然叫好。

高俅雖然算得相貌堂堂,但是比起場內這位面目俊美,英氣勃勃,如同玉樹臨風一般的趙公子,終究是要黯然失色幾分。

趙皓穩穩的立在球網之前,朝高俅一拱手,笑道:“高殿帥,在下失禮了。”

對面的高俅面無表情,還了一禮,淡然道:“公子不必多禮,只是此築球之賽,若輸了的話球頭是要挨鞭笞的,還請謹慎為上。”

臥槽……趙皓轉向背後的白隊“蹺球”“,臉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那“蹺球”位置的球員,無奈的嘆道:“宮中有制,勝者得銀碗錦緞,輸者之‘球頭’,則罰白粉抹面與鞭笞。我等以往十賽輸之七八,偶或有平局,那也是官家和殿帥憐憫。”

趙皓瞬間感覺自己被坑了一把……怪不得那球頭被換下來之後,非但沒有半點不爽的神色,反而是千恩萬謝、興高采烈的下了場。

抬頭望向高俅時,顯然這廝對自己的半路殺出炫球技一事極為不滿,想要對方放自己一馬是不可能的了……這廝對自己的好感度只有30。

就在此時,一個內侍奔來,高聲道:“官家有令,再賽五籌定勝負,因趙朝奉郎初來乍到,前頭勝負結果一筆勾銷。”

球落地為一籌,一共賽五籌的話,絕無平局的可能。看來這官家倒也不是甚麼好東西,誠心尋求刺激,想看自己或高俅的笑話。

不過官家多少似乎有點照顧的意思,白隊前面已經輸了兩籌了被一筆勾銷,大家從零開始,倒也算是比較公平。

最關鍵的是,對手的球技似乎並不比自己差,甚至要強上半籌,而雙方整體實力也相差不少,這球怎麼踢?

對面的高俅,聽得那內侍的傳報,臉色已然微微一變,眼中露出了濃濃的殺機,看來是要拼力一搏了……高太尉(見注1)自跟隨趙佶以來,只有與趙佶對戰時才輸過,其餘從無敗績,今日自然不能在毛頭小夥的面前丟了面子。

更何況,堂堂二品的殿前都指揮使,豈可受白粉抹面和鞭笞的屈辱?

他不服,趙皓自然也不服……老子是要成為大宋帝王的男人,豈可受此辱?

隨著都部署校正(正裁判)的一聲哨響,高俅率先發球,先往後傳,再依次傳回,紅隊隊員如同行雲流水一般,配合極其嫻熟,轉眼之間,又傳到了高俅的腳下。

呼~

這一次,高俅沒有半點猶豫和拖泥帶水,見得那球飛來,順勢就是一記神龍擺尾,那球呼的從尺許寬的“風流眼”中——這腳下功夫,比馬拉多納恐怕都要強上幾分……

趙皓絲毫不敢怠慢,早就吞了一個神行丸,閃電一般的竄到那球前,伸腳擋住,再用膝蓋墊起,傳往身後。

高俅這一記抽射,又快又急,而且球飛過去時還帶一點旋,原本離趙皓有五六步遠,理應由身後的“左竿網”接應,卻被趙皓一個閃現接住,惹得四周的觀眾忍不住叫好。

那球在身後的眾人傳了一圈,又來到趙皓腳下,這次趙皓又是奮力一記凌空抽射。

那勢大力沉的球如同炮彈一般飛了過去,竟然被紅隊的“正挾”堪堪接住,可見對手根本就沒半個菜鳥。

雙方來來去去的踢個不停,殺個難解難分,一籌對戰了半個小時還沒分個勝負出來,終於對面的高俅已經急了。

呼~

這一次那球從風流眼之中竄出,不是向前,也不是向左向右,而是高高的躍起,飛向空中,又旋了一個圈,竟然朝長廊飛去……球網兩邊沒有出界一說,那球落地便算是白隊輸了。

白隊離那球最近的“右竿網”追逐不及,只得眼睜睜的看著那球狠狠的砸在長廊的木柱之上,又嘭的掉了下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紅隊領先一籌!

四周觀眾喝彩聲大起,紅隊隊員更是歡呼聲雷動,而白隊的隊員卻是滿臉沮喪之色。

趙皓望著滿臉得意的高俅,心中不禁一股無明業火熊熊而起……特麼這不是作弊麼,若是按打排球的規矩,應該算是你們出界了。

看來,本公子只好出大招了!

注:1.宋時太尉並非漢時三公之太尉,而是對正二品高等武官的尊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