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礎理論物理來看,未知文明對微觀粒子的控制達到了驚人的高度。這具體表現為對宏觀世界物質的高度壓縮。遺蹟所展現出的技術是一個高整合的複合型體系,不同的遺蹟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了遺蹟技術的複雜性。然而多年的研究使得我們可以對遺蹟的技術體系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歸納,而最後得出的結論便是——遺蹟技術通體可以劃分成”坍塌技術”與”逆向坍塌技術”。

對於坍塌技術,我們可以把分子壁看做一座牆壁,在外力將牆壁推倒後,磚塊無序地散落在地上,就像被打散的分子一樣。而逆向坍塌技術的運作過程,可以想象成磚塊從地上飛回原處組回牆壁的倒放鏡頭。分子在散亂狀態下高速飛行,重新組成各自之間的引力狀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據推測,未知文明對於坍塌技術的使用已經非常常見,以至於這項技術在全球的遺蹟中都有報告提及。根據分析,未知文明首先使用一種坍塌液使得物質原有分子互斥力在內部被阻斷(其實稱之為”液”是不恰當的,坍塌液是一種以紊亂運動方式行進的粒子波,高速穿透物質後呈量子隱態,穿透過程輻射頻率高,組成成分不同,可觀測到的僅有底夸克與光子),減弱排序導致物質內構分子有序坍塌,利用引斥力扭轉壓縮原有分子空間使其量子化,儲存裝置記載分子原有排序方式用於逆向坍塌,至此坍塌作業就告以段落了,這一作業是人類認知範圍內的,也是現今使用最多的遺蹟技術。

在理解坍塌技術後,理解逆向坍塌技術便不是件難事。阻隔電子源衍射後,計算機會匯入物質建立空間模型結構,坍塌液解除物質壓縮狀態使其分子開始振動,坍塌物質在吸收同頻率光子後其內構中大量電子躍遷到高能軌道,過程中能量傳遞產生高溫,物質進入活躍的流狀(注意,不是液態)並根據物質建立模型開始迴歸有序排列以及恢復引斥力,完畢後解除衍射限制,逆向坍塌作業至此完成。

人類對遺蹟技術的研究長時間的滯後,使得即使是最基礎的坍塌技術也難以掌控:打個比方來說,在古代,人類文明也在進步,能為士兵造出更好的武器,但只要他們仍不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就永遠造不出導彈與衛星,這便是人類對於遺蹟技術掌握的現狀。

根據報告,不同的遺蹟展現技術的方式都各有差異,在1992年聯合國遺蹟科學署成立之前,各國對於遺蹟的研究均缺乏全面性。實際上,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大規模的遺蹟探測就已經開始,然而以當時的科學水平無法理解坍塌技術的核心技術,之後的40年,即使是超級大國也只能生搬硬套地將其改裝成不入流的武器。在微觀物理學進步以前,人類並沒有意識到坍塌技術作為武器並不是最可怕的,遺蹟技術真正的威脅在於將宏觀世界的運作方式徹底改變,坍塌技術構建了宏觀與微觀之間的橋樑,在這座橋樑下物質可以以任何形式的拆解與重組,甚至是遠距離傳送這一過去難以想象的技術。即使到了今天,坍塌技術對基礎物理的顛覆性之深仍讓人難以消化,然而這一切與逆向坍塌技術相比起來不值得一提,逆向坍塌技術已經完全超越了當今科學的想象。

——來自帕斯卡的研究報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