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回去之後,便將韓國的訴求告知魏惠王。

而這也引起魏國內部的激烈爭論。

一些貴族大夫認為雖然目前是楚魏同盟的蜜月期,也正因為楚魏同盟的存在,導致魏國近年來避免了許多戰事。

但是楚國一旦強大起來,魏國也將受到威脅,畢竟魏國可與楚國接壤,雙方也經常發生戰爭,一個強大的楚國,也絕不是魏國想要見到的。

另外,這一回齊國和秦國都已經放出狠話,如果楚國按耐不住,秦國和齊國就極有可能會出兵。

在韓國如此態度之下,那麼一旦開戰,魏國將會成為齊國和秦國主要的進攻物件,哪怕楚國想要救,也是難以救援,畢竟魏國剛還身處在齊國和秦國的中間。

但是惠施和公孫衍還是堅持以楚魏同盟為基礎,儘量拉攏韓趙,形成合縱同盟,以此來奪得此次外交的主導權。

經過多日的爭論,最終魏惠王決定見機行事。

如果能夠拉攏韓趙,那是最好不過的事。

但如果拉攏不了,可就要看情況,一定避免楚魏同盟抗衡其它諸侯國的局面。

於是乎,惠施扛著艱鉅的任務踏上征程。

......

其實一直以來,韓國對於楚魏同盟是非常不爽的,其中也不盡然是羨慕嫉妒恨。

近年來,惠施一方面是希望三晉能夠團結一心,極力促成三晉同盟,但另一方面又一直在捍衛楚魏同盟。

在韓國看來,楚魏同盟並不利於三晉的團結。

就好比上回大戰,韓國和趙國打完之後,只能依靠自我恢復,魏國就不同,魏國有楚國的支援。

在國家戰略中,魏國就比韓國和趙國多一張牌,那麼在很多情況下,魏國是可以做出更為大膽的戰略,反正後面有楚國做後盾,但是韓國和趙國都沒有這張牌,那麼魏國的戰略計劃,就有可能不利於韓國和趙國。

如果沒有楚魏同盟,那麼他們三家是一樣的,行動可以確保利益一致的。

故此韓國當初才選擇與秦國交好。

韓國也對於魏國在楚魏同盟的訴求上是毫無興趣。

韓國和魏國在楚國這個問題是有著明顯的矛盾,雖然惠施表示魏國必須要顧及楚魏同盟,但是趙國態度依然是非常關鍵。

趙國也支援秦國和齊國,魏國就會非常難受。

邯鄲。

“不用理會!”

趙肅侯一揮手,道:“這三國狡猾的很,每每他們之間有矛盾的時候,就來拉攏我們,讓我們自相殘殺,可是當我們想做些什麼的時候,他們三國就處處干預,寡人不會再上這當。”

大戊午道:“君上,如今他們強強聯手,如果我們置身事外,到時打起來,我們可能會陷入孤立之中。”

這就是一個合縱連橫的時代,你明知這是大國在玩的遊戲,你也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必須要選擇盟友。

趙肅侯皺了下眉頭,問道:“依相邦之意,我們該如何應對?”

大戊午道:“其實最好還是三晉聯合,以此來抗衡秦、楚、齊三大國,但是韓國與魏國卻又與秦國、楚國關係匪淺,尤其楚魏同盟,如果三晉結盟,而魏國因為楚國捲入戰爭中,那我們趙國和韓國該如何應對,如此三晉是很難團結的。臣以為該去找他們談談,拉攏他們形成三晉聯盟。”

趙肅侯點點頭。

一旁公子雍突然道:“相邦,不是說魏國不願意放棄楚魏同盟嗎?”

大戊午點頭道:“公子說得是,目前韓國與魏國對此事有著嚴重的分歧,韓國是支援秦國和齊國的,而魏國不是答應的。”

公子雍又問道:“既然如此,相邦可有把握說服他們?”

大戊午皺眉道:“臣也沒有太多的把握,畢竟楚魏同盟對於魏國而言,是非常關鍵的。”

公子雍點點頭,沒有做聲。

趙肅侯瞧了眼兒子,問道:“雍兒有何看法?”

公子雍瞧了眼大戊午。

大戊午忙道:“臣也很希望得到公子的指點。”

“不敢!不敢!”

公子雍拱手回得一禮。

趙肅侯笑呵呵道:“雍兒有話但說無妨,寡人對此很期待。”

“是。”

公子雍沉吟少許,道:“兒臣認為目前三晉而言,我們趙國最為強大,其次是魏國,最後才是三國。

相邦所言的三晉聯盟,其實是對我國有利的。那麼不管是楚魏同盟,還是秦韓同盟,都不利於我國。兒臣認為應該破壞他們的聯盟,從而組建成以我趙國為首的三晉同盟。”

趙肅侯笑著點點頭,更是期待地問道:“雍兒可有法子破壞他們的聯盟?”

確實!

目前的局勢來看,三晉聯盟更有利趙國。

趙國主要接壤的國家,除魏國之外,都在北方,而楚魏同盟和秦韓同盟,會令趙國陷入孤立狀態。

那麼以趙國為首的三晉同盟,這最為符合趙國的利益。

大戊午也是贊成三晉同盟。

公子雍道:“以前相邦曾說過,魏國也想組成三晉同盟,只是魏國不願意放棄楚魏同盟。

而目前魏國與韓國因為此事發生爭執,那麼我們趙國的建議將至關重要。而兒臣認為秦國和齊國非常渴望三晉能夠站在他們這一邊。

如果我們三晉站在楚國這一邊的話,那麼三晉加上楚國根本不需要懼怕秦齊聯盟,他們的威脅只會令自己自取其辱。

既然我們的表態是如此重要,那麼秦國和齊國必然來求於我們。我們可以以此來條件,得到我們想得到的東西。”

趙肅侯眼中一亮,道:“中山國?”

公子雍點點頭道:“正是。上回中山國主動攻伐我國,主要就是有秦國和齊國在後面支援,如今秦國和齊國都有求於我們,若想得到我們的支援,就必須放棄中山國。”

大戊午道:“秦國可能會答應,但是齊國的話,只怕很難,齊國與中山國一直有著密切的來往。”

公子雍道:“那我們就聯合魏國、韓國支援楚國,這不但會令齊國輸掉這一仗,還會令齊國顏面盡失。”

趙肅侯問道:“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直接選擇支援楚國?”

公子雍道:“如果我們支援楚國,那麼勝利之後,得利最大的將是與楚國關係最為密切的魏國,而魏國一直以來也想要主導三晉同盟。

但如果我們支援秦國和齊國,損失最大的將是魏國,那我們便可藉此破話楚魏同盟,同時吞併中山國。”

趙肅侯欣慰地點點頭,又向大戊午問道:“相邦以為呢?”

大戊午道:“公子之策,令臣欽佩。”

趙肅侯哈哈一笑,道:“那就按照雍兒說得去做吧。只要秦國和齊國答應,那我們將立刻出兵進中山國,我們必須要先發制人,否則的話,等到他們打完之後,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反悔。”

上回中山國主動攻伐趙國,令趙肅侯覺得此乃趙國的奇恥大辱,這一筆賬他可一直記著的,而這幾年,趙肅侯一直在厲兵秣馬,志在消滅中山。

大戊午也奉命出使濮陽。

而早在此之前,楚相姬定也已經離開楚都,前往濮陽。

一場符合主旋律合縱連橫再度拉開序幕。

潘府。

“我之前受到秦相張儀的來信,張儀表示魏國這回是絕不可能支援楚國的,潘兄可先向大王進言,如果真得如張儀所言,大王必定不再信任楚相。”

鍾駿向潘郢言道。

潘郢聽後,突然憂心忡忡,道:“如果都不支援我們楚國,那我們豈不是很危險?”

“潘兄請放心。”

鍾駿又道:“張儀在信上說得很明確,他目的只是要剷除賙濟,而不是真想與我楚國為敵,因為秦國與我們楚國接壤的地方有限,如果秦國和齊國聯合攻楚,最佔便宜的乃是齊國,而非秦國。

一旦賙濟在大王面前失寵,只要大王願意與秦國修好,並且答應與秦國在巴蜀劃線而治,那麼秦國將支援我國吞併越國,甚至還願意與我們一塊對付齊國。”

潘郢點點頭道:“如此倒是可以,跟魏國聯盟,我真不知道有什麼好處,魏國除了會連累我國,還能夠給我帶來什麼幫助。”

......

而邯鄲相距濮陽很近,大戊午雖然比姬定晚一些出發,但卻先一步抵達濮陽。

早就此等候的惠施,知道大戊午來了,立刻約見大戊午、公仲侈。

“韓相你真是糊塗呀!”

大戊午指著公仲侈道。

公仲侈道:“趙相此話怎講?”

大戊午道:“難道韓相忘接了,一直以來,都是秦國和齊國在欺負我們,雖然我們與楚國也有紛爭,但楚國在其中都是充當秦國或者齊國的幫兇,並非是主謀,由此可見對於我們威脅最大的,還是秦國和齊國,我們若他們合作對付楚國,將來誰來幫助我們呀!”

惠施是喜出望外,道:“趙相言之有理,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三晉聯合,再與楚國保持合作關係,根本無須懼怕秦國或者齊國。”

公仲侈激動道:“與楚國有同盟關係的可只是你們魏國。”說著,他又向趙國道:“趙國與楚國不接壤,自然少紛爭,但是我們韓國與楚國接壤,楚國強大起來,對於我們韓國可是非常不利的。”

大戊午道:“但是三晉可是有著軍事同盟關係,若是楚國攻伐你們韓國,我們韓國和魏國絕不會坐視不理的。”

惠施點頭道:“不錯,不錯,如果楚國攻伐韓國,下一步肯定就是攻伐魏國和趙國,這道理我們還是明白的。”

公仲侈道:“光說可是不行,我們韓國也支援三晉同盟,但前提是三晉任何一國都不能與其他國家有同盟關係,我們三國必須行動一致。”

大戊午點頭道:“韓相說得也不無道理,但是目前局勢十分復雜,我以為我們先不要妄下判斷,等看形勢再說,只要我們團結,那麼這主動權就是在我們手裡得。”

公仲侈與惠施相視一眼,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然而,在魏國不放棄楚魏同盟,韓國自然也不會放棄與秦國的友好關係。

公仲侈便將大戊午的態度告訴張儀。

同時表示如果趙國支援楚國,那麼韓國也將會支援楚國,至少不會去反對。

張儀得知之後,又去找鄒忌商議。

鄒忌聽罷,眉頭緊鎖,問道:“秦相怎麼看?”

張儀笑道:“楚國與趙國並不接壤,中間隔著好些個國家,趙國犯不著為了支援楚國,而得罪我們秦國和貴國。”

鄒忌道:“秦相認為,趙國是在坐地要價?”

張儀點點頭。

鄒忌立刻道:“我們齊國不會放棄中山國,一旦讓趙國拿下中山國,那將會對我齊國造成威脅,秦相不能只拿著我國的利益去交換。”

他一聽就明白過,趙國肯定是想要索要中山國,趙國若吞併中山國,必然是往東走,那對於秦國是毫無威脅,如今秦齊是合作關係,憑什麼光拿著齊國的利益去交換。

鄒忌表示不能接受。

張儀道:“齊相可莫要因小失大,目前來說,對於我們威脅最大的是楚國,而非三晉,如果我們不答應趙國,趙國極有可能選擇支援楚國,這麼一來,我們的計劃將會前功盡棄。

至於說利益,那我秦國是否也可表示,在貴國不支援我國吞併巴蜀的前提下,我們合作對付楚國,我們秦國所得之利,要遠小於貴國。

畢竟我們秦國唯一與楚國接壤的武關,但是武關進出不宜,即便我們出關取得勝利,我們可也難以守住。

而貴國若奪回徐州,將可以趁勢拿下,獲取楚國的大片領土,貴國不能老是想著便宜佔盡,卻又不想付出任何代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鄒忌道:“秦相可別說得這麼簡單,到時我們齊國必將是主力傾巢而出,而貴國有武關在,進退自如,可以遊刃有餘。”

張儀道:“那好,到時出兵時,我們秦國進退自如,貴國可別要求我國出都少兵。”

鄒忌問道:“不知貴國打算出多少兵?”

張儀立刻道:“我們拉攏三晉,為得就是從韓國借道出兵,難道我秦國費勁千辛萬苦,從韓國借得道路,就只是派兩三個兵到楚國去逛逛嗎?況且一直以來,都是貴國在做這種事,我們秦國在戰事方面,可從不含糊。”

這兩隻老狐狸,都是老謀深算,誰也別想佔誰的便宜。

鄒忌還是很糾結,放棄中山國,這令齊國有些難以接受,可問題是,趙國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能夠拉攏趙國,大計可成。

張儀瞄了眼鄒忌,道:“不瞞齊相,其實我也不願意見到趙國吞併中山國,畢竟我們秦國與燕國可是盟友關係.....!”

“等會!”

鄒忌突然靈機一動,道:“說到燕國,如果趙國吞併中山國,對燕國有著很大的威脅,燕國斷不會答應的。”

張儀道:“那可與我們無關。”

鄒忌問道:“方才秦相也說了,貴國與燕國可是盟友關係,如果燕趙打起來,貴國真的袖手旁觀?”

張儀點頭道:“這沒有辦法,目前楚國太過強大,若不削弱楚國,我們秦國上下寢食難安,在中山國這事上面,我國無法支援燕國,如果沒有辦法,那我們秦國還會要求燕國不準出兵救援中山國。”

這麼狠?

鄒忌心裡盤算著,如果秦國因為這事,與燕國鬧翻了,那麼齊國將可以趁機拉攏燕國,即便趙國吞併中山國,在東北邊齊國依舊是佔據優勢。

張儀心裡哪能不知鄒忌在盤算著什麼,但是就秦國利益而言,如今要不惜一切代價對付楚國,畢竟秦國現在是深陷巴蜀泥潭,進退兩難,此時也無力保護燕國。

成大事者,當斷即斷。

張儀如此態度,鄒忌自然也不便再矯情什麼。

二人在商定之後,便一同去遊說趙相大戊午。

大戊午見到他們二人,那真是心花怒放,並且表示堅決支援楚國吞併越國。

並且還委婉的表示,雖然我們趙國與楚國來往甚少,也沒有什麼利害關係,但如果我們趙國今日不支援楚國吞併越國,那麼將來誰又會支援我們趙國吞併中山國。

兩邊非常像似。

就是同一種性質的事。

越國被楚國包著,中山國也被我趙國包著。

張儀和鄒忌是心如明鏡,當場就表示,秦國和齊國將支援趙國吞併中山國。

大戊午也不傻,你們可以不支援中山國,但你們可以支援燕國。

張儀和鄒忌再度表示,此乃你們三國之間的事,我們絕不干預。

大戊午不相信這兩隻狐狸,不答應還不行,你們還必須向燕國施壓,不能讓燕國去救援中山國。

如果燕國出兵的話,齊國必須從南邊給予燕國壓力,而同時秦國還不能支援燕國。

雖然趙國並不是那麼害怕中山國與燕國的盟軍,但是燕國一旦干預,這一時半會可能無法解決問題。

拖下去,可就趙國不利。

萬一這邊先結束,那可能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了自身利益,張儀、鄒忌答應了大戊午的要求。

中山國影響不了大局,但是楚國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中山國沒有他們狠狠的出賣了。

這其實也是小國的悲哀,大國保護小國,為得不是小國,而是自身利益,一旦與自身利益發生衝突,大國將會毫不猶豫的跑去效果。

國際關係的本質是利益,那麼想要在國際關係中立足,打鐵就還需自身硬啊。

誰也靠不住。

大戊午在得到齊國和秦國的保證,立刻寫信回國,趕緊出兵,咱們先打起來,這時候趙國與中山國開戰,齊國和秦國都將束手束腳,要是等到他們談完,那可就不一定了。

而張儀是樂於見到趙國現在出兵,趙國一旦出兵,必然就會堅定的站在他們秦國這邊,而他之所以這麼輕易的答應趙國,也是希望在楚相到來之前,就先是敲定此事。

張儀還是很忌憚姬定的。

上回相邦大會,他那麼大優勢,都被姬定給攪黃了。

而當姬定抵達濮陽時,他面對的已經是一個困難的局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