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蘇秦的到來,姬定並沒有感到任何意外,心裡也知道他此行的目的,於是他在自己的小書房接見了蘇秦。

“蘇秦見過楚相。”

蘇秦見到姬定,是恭恭敬敬行得一禮。

這姬定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啊!

姬定笑問道:“先生最近過得怎麼樣?”

蘇秦忙道:“多虧當初楚相點醒蘇秦,蘇秦才有今日,楚相的大恩大德,蘇秦將會銘記於心。”

姬定呵呵道:“那也得你自己有本事,但不知先生下一步有何打算?”

蘇秦愣了下,心知姬定已經猜出他所想,於是拱手道:“還望楚相能夠再指點蘇秦一二。”

他可不是奉姬舒之命而來,姬舒若要見姬定的話,也不需要派蘇秦來跑一趟,那多生分啊!

蘇秦是為自己而來,他的野心可不僅僅是在一個小國當大夫,他希望能夠跟姬定一樣,去到更大的平臺上面。

而這鄭國確實沒啥發揮空間。

之前他其實並沒有盡全力,就是因為他在為以後做打算,他不願意過多得罪這些相邦。

只不過他是姬定介紹來的,再加上姬定如今是楚相,故此他覺得有必要跟姬定交代一下。

姬定道:“燕國。”

蘇秦錯愕道:“燕國。”

姬定笑道:“先生以為我會說齊國?”

“......!”

蘇秦尷尬一笑,顯然是預設了。

姬定道:“齊國確實比燕國好,但是如今齊國人才濟濟,先生若去的話,要面對很多人的競爭。而燕國不同,燕國面對如今風雲變幻的局勢,是非常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先生若去燕國,更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能。另外,楚國在最南邊,燕國在最北邊,楚國的實力雖然不俗,但也難以干預到燕國,我還是希望有個人能夠幫我掌控燕國。”

蘇秦微微皺眉,顯得有些猶豫。

姬定這番話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對於你而言,燕國比齊國好;關鍵是這第二個意思,就是你去燕國,對我好,換而言之,你是我的人。

姬定也不著急,端起茶杯,淺飲香茗。

過得好一會兒,蘇秦拱手道:“多謝楚相賜教,但是我與燕國並無來往,我如何能夠在燕國站住腳。”

姬定將茶杯一放,笑道:“這你放心,過不了多久,我就會給你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讓各國相邦都注意到你的才華。”

蘇秦心中一喜,拱手道:“多謝楚相照顧。”

姬定笑著點點頭,突然又問道:“先生怎麼不問我當初為何推薦你去公主那裡?”

蘇秦一怔,看著姬定,默不作聲。

之前他心裡已經隱隱猜到,這場內亂,多半是姬定和公主在背後操縱的。

姬定笑道:“不瞞你說,我其實什麼都沒有做,路都是他們自己選得。”

蘇秦沉吟道:“楚相只是猜中他們的選擇。”

姬定搖頭笑道:“我只是給予他們很多個選擇。”說到這裡,他稍稍頓了下,道:“公主那邊,我會去幫你解釋的。”

蘇秦回過神來,拱手道:“多謝楚相。”

但內心卻生出一絲懼怕來,因為姬定如今可也給予了他很多選擇啊!

這不能亂選,否則的話,那衛侯可就是前車之鑑啊!

......

這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濮陽的國人可不知道那會議上各國相邦的明爭暗鬥,他們就只是看一個熱鬧,看最表面的東西。

他們見到不少相邦都不願意去見鄭氏,來到濮陽,也是以齊相為主,但凡來到這裡,都是先拜會齊相,而不理會鄭氏。

這令衛人覺得羞於見人,太丟人了,我們才是濮陽的主人,若是衛侯在此,再不濟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們也將怒火都傾瀉在鄭氏身上。

認為是鄭氏讓他們衛人受辱。

再加上殷順且、富術他們之前也是帶頭反對鄭氏,導致民間事非常反對鄭氏的,就連那些墨者都不太敢出聲。

不管怎麼說,這女人當政到底是一大禁忌啊!

然而,當周先生就是楚相的訊息傳開之後,衛人不禁是精神大振,喜出望外,可真是天不亡我衛國,畢竟誰人都知道,周先生可是非常忠於衛國的。

周先生此番回來一定是為衛侯報仇來的。

可隨後又得知周先生是堅決支援鄭氏。

這令國人們有些霧裡看花。

周先生不是忠於衛侯嗎?

怎麼會支援鄭氏。

這......!

而那殷順且、富術趕緊出面幫助周先生向大家解釋,周先生之所以選擇支援鄭氏,那完全是為了我們衛人。

同時從側面提醒國人們,當時衛侯可是拋棄了我們。

基於周先生在濮陽的威望,以及周先生現在的地位,再加上殷順且、富術他們幫著解釋,大家也紛紛願意追隨周先生,支援鄭氏。

然而,他們這一鬧,張儀哪裡還需要派人去調查,就在街上隨便找一個酒舍一坐,絕對能夠將姬定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那真是不要太輕鬆啊!

故此不到一日,魏章就將姬定的底細調查的一清二楚。

在得知姬定底細之後,張儀不禁自言自語道:“看來這小子真是不容易對付啊!”

魏章好奇道:“可我看這小子來頭並不大,為何主公會恁地認為?”

張儀苦笑道:“正是因為此人來頭不大,卻能夠在如此年紀,就得到楚王的賞識,這足以證明其是有真本事,而不是虛有其名,若他是楚國貴族出身,那我們反而不用擔憂。”

魏章兀自不太認同,畢竟姬定太過年輕,給予一點點重視便行,但他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問道:“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張儀笑道:“那倒也不至於改變我們的計劃,反正我們目前也不奢望能夠改善與楚國的關係,不過從楚相和齊相的態度看來,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緩和不少,那麼我們更得堅持我們的稱王計劃,以此來離間他們的關係,只要中原打起來,那對於我們就最為有利。”

.....

.....

“如此說來,這賙濟與大梁還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鄒忌問道。

他面前的門客回答道:“應該是的,根據訊息來看,賙濟曾為那衛侯去過一趟大梁,並且成功遊說了大梁停止出兵衛國,但是他們之間究竟有多密切的關係,暫時還無從得知,大梁許多大臣都還不知道賙濟的存在。”

鄒忌點點頭,道:“如果這一切是真的話,那麼魏國極有可能已經背叛秦國,而是想要與楚國結盟。”

那門客道:“如果魏國與楚國暗中勾結,這對於我們齊國也非常不利啊!”

鄒忌點點頭道:“故此我們還得與秦國繼續保持很好的關係,可不能鬧得太僵。”

正當這時,一人走了進來,道:“啟稟主公,中山國相邦司馬賙求見。”

那門客立刻道:“據說趙國還在與中山國、燕國交戰,這司馬賙定是來向我們求援的。”

鄒忌點點頭,道:“請他進來吧。”

“是。”

過得一會兒,那司馬賙便入得屋內,寒暄兩句之後,便急不可耐地表示希望齊國能夠援助中山國,抵抗趙國的入侵。

在別人眼中,是趙燕之戰,但幾乎所有的戰爭就在中山國進行,中山國迫切希望能夠停戰,中山國對於此次相邦會議,也是充滿著期待啊!

而一直以來,齊國都在支援中山國,只不過與趙國關係好的時候,就暗中支援,與趙國關係不好時,那就直接出兵支援。

雙方是有著傳統盟友的關係,司馬賙自然也就不需要拐彎抹角。

鄒忌很為難道:“如今我們齊國與趙國是盟友,如何能夠支援你們。”

司馬賙道:“如果趙國吞併我們中山國,那麼也將會威脅到齊國,近年來,趙國四處攻伐,其野心不小啊!”

鄒忌想了想,道:“你去找燕相,讓他去求助秦相。”

司馬賙遲疑片刻,道:“若求助秦相的話,一旦秦相答應,那麼秦國必然會選擇出兵攻伐趙國,而貴國與趙國又是盟友,豈不是讓我國與貴國為敵,我們中山國從未想過與貴國為敵啊。”

中山國心裡非常清楚,目前而言,在諸侯國之間,唯有齊國是最值得信來,雖然目前是燕國一直在保護著中山國,但是中山國心裡清楚的很,燕國也想吞掉中山國,但不管趙國或者燕國,吞併中山國,都是齊國不願意見到的。

故此齊國是最為可靠的。

鄒忌笑道:“秦國若想出兵,早就出兵了,豈會等到今日,燕相去找秦相,秦相必會來找我,我才好出面調解趙國與你們的關係,如今你們與燕國共同對抗趙國,我齊國怎能直接出面幫助你們。”

司馬賙恍然大悟,拱手致謝後,便離開了。

然後他馬上去找到燕相子之,讓他去求助秦相張儀,這燕國與秦國的關係一直不錯,此次大戰也是結為盟友。

就算司馬賙不去求助子之,子之也打算去求助張儀。

而當燕相子之找到張儀求助時,張儀是二話不說,就立刻答應下來,並且表示,他將會去找齊相談判,如果談判破裂,秦國必然發兵進攻趙國,以解燕國之急。

秦國是非常看重與燕國的關係,因為燕國剛好在齊國與趙國的中間,拉攏燕國,同時能夠牽制齊國和趙國,一石二鳥,而同時燕國暫時與秦國沒有半點利益衝突。

在張儀來之前,嬴駟也交代過,一定要維護好與燕國的關係。

在得到張儀的保證之後,子之自然是非常開心。張儀順勢向子之推銷自己的稱王計劃,我們一起攜手稱王,不然的話,齊王總是比你們國君高一個等級,這你受得了嗎。

子之是喜出望外,這可真是雙喜臨門,誰不想稱王,但燕國若是獨自稱王,顯然實力不夠,要是有秦國牽頭的話,那就沒啥可怕的,是立刻答應了下來。

而與此同時,公仲侈也在與惠施商議稱王一事。

“稱王?”

惠施詫異地看著公仲侈,渾濁的眸子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公仲侈道:“秦相已經明確表態,秦君一定會稱王,如今我們三國結為聯盟,你們兩個都是王,而我主卻是侯爵,魏相認為這合適嗎?如果秦君稱王,我主也必然要稱王,我希望魏王也能夠支援我們。”

惠施沉思半響,點頭道:“韓相言之有理,如果韓君要稱王,那我們大王一定是第一個支援韓君的。”

公仲侈面色一喜,道:“要不我們藉此機會互相稱王。”

惠施點頭笑道:“這還用說嗎!”

“那就這麼說定了。”

“一言為定。”

等到公仲侈告辭之後,惠施身邊的謀士便道:“主公為何答應韓相,他們韓國憑什麼與我們大梁平起平坐,大王也不會答應的。”

惠施苦笑一聲道:“當今天下,諸侯中稱王者,唯有我主,齊王和楚王,而齊國和楚國實力強大,無須懼怕什麼。但是我魏國實力已經是大不如前,別說秦國,就連趙國都要強於我們,故此這王號頂著頭上,那就等於是在自己頭上豎了一靶子,招惹別人來打我們,但如果大家都稱王,這個問題就將不存在。”

那謀士道:“可是齊楚肯定不會答應的。”

這稱王的背後都是硬實力,如果是三十年前,魏國絕逼不會同意的,韓國、趙國憑什麼跟我們大梁平起平坐。

但如今魏國實力大不如前,要還獨自頂著一個王號,趙國、燕國、韓國都會不服氣。

同理而言,如今齊國和楚國乃是大國,秦君要稱王,那他們沒有辦法,就好比這回姬定遊說楚王承認齊王,那也只是因為齊國的實力,但小小韓國也敢稱王,楚王和齊王能答應嗎?

惠施呵呵道:“那就由他們去反對,他們若與韓趙關係太好,也不利於我們啊!”

可見國與國的聯盟,與義氣無關,純粹就是利益,在稱王一事上面,惠施認為選擇支援秦國更有利於自己,那他當然會選擇支援秦國。

秦楚之爭,他覺得楚國對自己有利,那就選擇楚國。

齊國當然也一樣,齊國如今與趙國關係非常好,但是涉及到中山國,齊國就不會跟趙國講感情,必然選擇與秦國站在一起。

那邊張儀也知道齊國是肯定不想趙國吞併中山國的,他們犯不著出兵,他就跑去找鄒忌談論中山國一事。

“齊相也知道,此番燕趙之爭,皆因我國而起,我國也不會放棄燕國的,如果趙國還是不肯罷兵的話,那我們秦國只能出兵趙國。”

說到這裡,張儀嘆了口氣,道:“但是我國知道貴國與趙國有盟約,我國又不想與貴國為敵,以免讓楚國從中得利。”

鄒忌明知故問道:“那秦相認為這事該怎麼辦?”

張儀就道:“由我們出面,調解燕趙之爭。”

鄒忌思索一會兒,笑道:“秦相,你這可就有些欺人太甚,你為了你的盟友出頭,這我能夠理解,但是你也不能讓我迫使我的盟友縮頭啊!”

張儀問道:“齊相認為該當如何?”

鄒忌道:“趙國與燕國之爭,乃是因為燕國先拉攏中山國的,只要他們結盟,趙國就不可能停止攻伐燕國,這是燕國的錯,憑什麼讓趙國退讓,如果要停戰,首先一點,燕國必須解除與中山國的盟約,不能再干預中山國事務,如此我才能夠說服趙國罷兵。”

張儀早有預料,他們心裡其實都有數,秦國不想趙國太強大,而齊國更加不想趙國和燕國太強大。

大家是心照不宣。

張儀突然又道:“關於楚相的來歷,想必齊相也知道了吧。”

鄒忌不露聲色地點點頭。

張儀道:“這位楚相與大梁的關係可不淺,如果楚國與魏國結盟,對我們秦國和貴國都不是什麼好事,我以為我們兩國在對抗楚國這個問題上,應該攜手進退。”

鄒忌嘆道:“要說不擔心,那也是騙人的,但是我主更希望以和為貴,這也是為什麼我主要召開此次相邦會議,這能不打還是不打得好啊!”

這只老狐狸!張儀心裡暗罵一句,嘴上卻笑道:“那是!那是!能不打還是不打得好。”

目前楚相的態度那麼明確,就是要對付秦國,齊國自然不願意與秦國結盟,但是鄒忌認為完全拒絕對齊國也不利,這能不打還是不打得好,換而言之,就是打起來,那我們再商量。

不得不說,由於秦楚交惡,齊國真是遊刃有餘。

但是對於北方戰事,二國是達成共識。

於是二人又將趙相大戊午找來。

張儀主動表示不想與趙國為敵,但趙國如果不願意罷兵得話,那秦國就只能出兵支援燕國。

大戊午的態度非常強勢,你秦人少來這一套,表示我們趙國絕不退讓。

可一旁的鄒忌卻是委婉地表示我們齊國如今又要防備魏國,又要防備楚國,實在是無力再與秦燕作戰啊。

言下之意,我們齊國希望北方能夠停戰。

能不打還是不打得好。

大戊午突然醒悟過來,這兩個人只怕早已狼狽為奸,其目的就是要阻止趙國吞併中山國。

其實趙國心裡一直都非常清楚,齊國是最不願意見到趙國或者燕國吞併中山國,當初魏國吞併中山國,齊國也是二話不說出兵與魏交戰。

但問題是他雙拳難敵四手,那趙肅侯再勇猛,可也不敢同時與秦齊開戰。

是瘋了嗎。

面對兩大強國的脅迫,大戊午也只能暫時答應罷兵,但同時他要求燕國必須與中山國解除盟約關係。

張儀是裝模作樣,表示自己無權決定,於是又將燕相、中山相找來一塊談。

在秦國和齊國兩大強國的撮合下,燕國和中山國答應解除盟約,而同時趙國也答應罷兵休戰。

這其中得利的自然是秦國與齊國,其次則是中山國,中山國畢竟得到了秦國與齊國的支援,這可比燕國的支援更穩,那麼受傷的當然是燕國與趙國,尤其是趙國。

燕國的話,目前實力還是不如趙國,相比較起來,趙國吞併中山國是更有可能。

而如今趙肅侯正準備將重心轉移到北方,認真對付中山國和燕國,結果秦齊這一腳插進來,趙國不就只能去打胡人了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此,大戊午心裡是非常憤怒,越想越生氣,欺負人麼,於是在會議結束之後,他連住所都不回,就直奔周宅而去。

“趙相?”

姬定得知趙相求見,不禁與司馬昭魚對視了一眼。

司馬昭魚道:“目前唯一還未停戰的就只有趙國與燕國、中山國。”

姬定笑呵呵道:“而齊國是肯定不會幫助趙國吞併中山國的。”

司馬昭魚道:“秦國肯定也不願意見到燕國被趙國削弱。”

“他就是我們在等的人。”

姬定嘴角一揚,立刻道:“快快有請。”

大戊午來到廳堂,與姬定只是稍稍寒暄幾句,大戊午便開口試探道:“如今尚未停戰的唯有我國與燕國和中山國,此次大會也必然會說到此事,不知楚相對此有何看法?”

姬定眸光閃動了幾下,道:“那是你們的事,我們楚國對此是毫無興趣。”

大戊午心中暗自一喜,又問道:“如果我們趙國吞併中山國的話,貴國也沒有意見?”

姬定反問道:“難道趙國對於我們吞併越國有意見嗎?”

果然沒有找錯人,我們才是同道中人啊!大戊午嘆了口氣道:“若是其他人也如楚相一般明事理就好了。”

姬定是明知故問道:“怎麼?誰反對你們趙國吞併中山國?”

大戊午道:“齊國和秦國。”

姬定皺眉道:“秦國。”

大戊午點點頭。

姬定立刻道:“那我們楚國必定支援你們趙國。”

大戊午心中一喜,又道:“那秦君野心不小,對於貴國,對於我們趙國是虎視眈眈,何不我們結為盟友,共同抗衡秦國。”

姬定毫不猶豫道:“只要對抗秦國,我們楚國必然願意。”

大戊午明明說得是齊國和秦國,但是姬定完全忽略齊國,意思非常明顯,我只針對秦國,我不想與齊國為敵。

對此,大戊午心裡也清楚的很,但如果只有齊國一家干預的話,那趙國也不是很怕,畢竟齊國與趙國還有盟約的,齊國也不敢輕易出兵支援中山國。

只要楚國能夠在南邊牽制住秦國,那趙國就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北方問題。

姬定又道:“趙相,如果我們兩國要結盟對抗秦國的話,必須要再將魏國拉進來,否則的話,秦國可從魏國借道進攻貴國,而我國卻難以支援貴國。”

大戊午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楚相說得極是,我找機會先去試探一下魏相。”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