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站長所提議的畢竟是大事,又太過突然,方文一時也拿不定主意,話題也就到這裡了,楊站長最近也忒忙,隨後兩人就出了畜牧站,分道揚鑣各忙各的

今兒又是趕集rì,龍洞鎮雖然偏僻落後,可蓋不住人口眾多,趕集rì一般要下午二點左右才散場,也就是到這個時候村民們才差不多全部從鎮上離開回村裡去,如今有了方便的客車,這散場的時間就晚一些,約莫下午五六點還能見到村民在街道上閒逛

趕集rì又稱為:紅逢場天,趕場等等,一是村民們購買貨物,二是圖個熱鬧,而隔壁小鎮的散場時間一般在上午十一點左右,村民們到鎮上的時間也一般在九點左右,也就是說真正趕場的時間也就兩個小時,這種情況在鄉鎮到也很常見

方文一出畜牧站,又徑直到了小河邊上,既然冷凍廠的地已經由畜牧站拿了下來,老王那邊自然要打個招呼,到了小河邊上正見老王忙得起勁,老規矩,方文把一包煙散發,這上有功夫上前說話

“方站長,你看要不我現在就收工”老王熱情的說道

方文搖頭笑道:“沒事,我就是過來打個招呼,那邊冷凍廠已經拿下來了,王叔你抓緊時間把找人的事情定下來,確定好人數後給我回個電話,另外工價方面你也統計一下,根據你們現在的收入來,給我報個價到時候我參考著商量……”

“成,方站長你就放心,昨兒我已經找幾個老夥計招過招呼,回頭就定下來”老王興奮的說道這手上卻是不停,旁邊還有客人等著呢

古有秀才手無縛雞之力,意為抓雞都困難,而到了現在幾乎女人們都不會殺家畜了,就連鄉鎮也是如此,一般鎮上的居民買了家畜都是找專業人的人宰殺,到也便宜,約莫二三塊錢一隻

老王或是見方文在認真看他殺鴨子也就跟著出聲說道:“殺雞只要兩塊錢,燙豬蹄也是兩塊,殺鴨子要收三塊”

“這個怎麼說?”好,方文雖然是在畜牧站上班不過對於畜牧這一塊的業務能力還真比不上尋常的老農

老王抽空點上煙,這話閘子也開啟了,嘮叨道:“殺雞方便得很,來上一刀,放乾淨血直接扔熱水鍋裡就成,過下水就可以撈出來,幾把就能把雞毛抓下來,也不用松香脫絨毛豬蹄直接過松香就可以也簡單到是殺鴨子就有講究了,等放乾淨血這鴨子也要好會兒才能死透必須死透了才能泡水,不然鴨子的皮會變紅顏sè就不好看了,還有鴨毛防水,泡熱水鍋裡要反覆搗鼓浸泡不然毛不容易脫下來,脫了主毛,絨毛也多,還要用松香過一下才能脫乾淨,所以要多收一塊錢”

方文點著頭,看著老王熟練的宰殺鴨子,然後手工抓毛,過松香,動作非常熟練,也不怕髒,過了絨毛又幾下把內臟給清理出來,連帶著把鴨腸等清理進袋子裡裝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川內宰殺家畜其實挺有講究的,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脫乾淨絨毛,這些小細毛不脫乾淨一般是不下鍋的,但是在村裡一般用稻穀草燃燒脫絨毛,這皮就會給燒黑,外地人看著就吃不下了,反過來,川人看到外地人煮的家畜肉裡面有細絨毛,這又吃不下了,說到底還是文化小差異不過用松香到簡單,也不會留下味道,也有用瀝青脫毛的,不過由於瀝青貌似有微毒,到是很少用,松香也就是松脂,也可以做琥珀,算是天然產品,用來脫家畜的毛到也正合適

而在城裡,拿豬蹄來說,脫細絨毛一般就是直接用煤氣的火焰燒,幾下就OK了,但相比瀝青,這個煤氣火焰的毒害大,燒出來的豬蹄皮都黑了,清理洗刷很不方便,而且還有一股特有的豬毛味道,清燉出來到是不美,恩,一般用煤氣燒豬蹄毛是免費的,而在小鎮上專門用松香脫豬蹄毛卻要兩塊錢,算下來卻是小鎮上要吃豬蹄還貴了呢

當然要想乾淨,最簡單的就是耗費點時間,直接用手工夾子去毛,耐心把細毛夾乾淨,這才是原滋原味

隨後方文又問了問小家畜的價格,答案卻是相當意外,雞鴨的價格居然比豬肉還要便宜,不過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小鎮上都是活賣活殺,也就是雞鴨的價格是按活的算,等殺出來後會縮水一部分,整體價格下來到也不算太低了,不過相比養大家畜,豬、羊等,貌似養雞鴨確實不怎麼賺錢,而且養殖時間也比較長,也難怪村民不大量養殖

接著,乾脆到市場上去轉了轉,發現這邊集市也有雞縱菇等野生蘑菇出售,其價格也不低,五十塊錢一斤,也有少量的野生木耳,是鮮的木耳,二十塊錢一斤,因為是鮮的木耳,價格到是貴了點,不過甚在是野生,山上採摘也不容易,一般情況下一個地方都採不到一斤鮮木耳

逛得差不多了,正打算回村裡去,忽然見到有人在賣“餈粑”,所謂餈粑,也就是由糯米加工成的小吃,在川內一般會在中秋時節做來吃,一是過節,二是代表這一年豐收,因為中秋節正好處在村民們收穫玉米和稻穀等不久,也到了可以挖早紅薯的時候,正好連豐收也一起慶祝了又因為餈粑也是圓的,又比較大,村裡人又叫:大月餅

此時小攤上正擺放著大小不一的餈粑,大的足有臉盆大呢,就算小的,一個手掌也蓋不完,不過這個大小到是無所謂,吃的時候都是要切的,一問價格,是四塊錢一斤算是比較便宜了,因為鮮糯米價格在小鎮上是三塊五毛錢一斤,不過用陳米,在加上餈粑加工出來後會膨脹一些一斤算一下也能賺上塊把錢

方文到沒賣,因為這玩意兒加工起來雖然麻煩,但是自己加工的才好吃啊,隨後心思一動,頓時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回村裡自己做餈粑來吃

今年的中秋節剛好在國慶的前一rì,合著國慶一起放假,能有八天長假呢,等到時候弟弟一家回來正好也一直坐餈粑吃,現在當是熟練一下,現在距離中秋節還有半個月呢

村裡雖說一般是中秋時節做餈粑,不過平時想做的時候隨時都可以而且一般過年的時候也會做餈耙來吃

隨後方文就風風火火的衝回了村裡,直接到了家裡把素芬叫上,接著又一起到了魚莊,主要上現在家裡只有一個臨時灶臺,做起餈耙來會不方便

“你現在就想做餈粑吃是不是太麻煩了?”素芬一瞭解清楚情況,就驚愕的問道

方文疑惑的問道:“有什麼麻煩的,這不是大夥剛收割了酒米嗎,用鮮的酒米做餈粑味道才好呢”

素芬頓時就笑道:“這還不麻煩你難道忘了酒米要先泡,最好是頭天晚上就開始泡最快也要泡幾個小時呢,還有你打算怎麼做是用棒子打嗎?還是用綠毛竹慢慢杵?”

“當然是用綠毛竹慢慢杵啊,這樣才夠味道”話一落,方文才發現真的有些麻煩,十多年沒做過餈粑居然連步驟都記不太清楚,當即笑道:“這樣,咱們分頭行動,你去把酒米泡上,然後炒點芝麻和大米,我這就去砍幾根綠毛竹回來,順便去找個石槽子”

“好啦,都依你,要泡幾斤米?”

方文想也沒想就回道:“二十斤”

素芬頓時無語,不過也沒多說什麼,隨後就進魚莊去準備了,之所以無語是因為酒米不同於大米,因為其粘xìng太大了,一般人根本吃不下多少,村民一般用酒米做湯圓和粽子,平常人一頓能吃下幾個大湯圓?就算在村裡也找不出多少人一頓能吃下一斤餈粑,現在方文居然說要用二十斤酒米來做餈粑,這得吃多久啊而且用綠毛竹手工打二十斤酒米,這比用石磨去磨二十斤豆子可累多了

方文自然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樂呵呵的衝到了小河邊上,找了片刻,就找到一籠綠毛竹,所謂綠毛竹的外形到是有些像甘蔗,這裡指的是生長在土裡還沒成熟的甘蔗

綠毛竹在村裡到也常見,一般生長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一籠也不大,也就佔地幾個平米而已,至於用途,貌似除了用來打餈粑也沒什麼用了緊接著砍下幾根綠毛竹,剝掉了外面的殼葉就露出了裡面綠sè的竹棒子,其大小比毛竹要小一些,很翠綠,形似翡翠,很光滑,也有些像放大版的丐幫打狗棒呢

等拿著幾跟竹棒子,又火到附近村民家裡找來一個石槽子,也就是用石打出來的小凹槽,其實用桶或是盆就可以代替,不過既然砍回了綠毛竹,自己是配合石槽子用,把傳統進行到底了

而餈粑的製作辦法,就是把酒米直接用冷水泡,和泡豆子什麼的一個道理,等把酒米泡到發脹就可以了,一般要好幾個小時,也有頭天晚上就開始泡的

等酒米泡好後,在把水瀝幹,接著放進笆簍裡蒸一會就好了,千萬不能把米給蒸爛了,不然會影響口感而一般的學校食堂,在蒸米飯的時候也是這麼幹的,就是先把大米泡上幾個小時,然後放進鍋裡隨便煮一下就可以蒸了,一般都不用把水煮開,所以學校的食堂大多數都沒有米湯提供,因為根本提供不出米湯來,而如果大米不泡,至少需要開水煮上十幾分鍾才能瀝乾水蒸,這樣就會造成浪費成本了,而泡過的米蒸熟後口感自然會差很多,而且粒粒分開,給你打三兩米,看著很多,其實絕對比不上電鍋飯煮的三兩飯

不過製作餈粑就需要先泡酒米,而且不能用水煮酒米,等把酒米蒸好後,這裡有一個小技巧能容易把酒米搗鼓爛,辦法就是在開啟鍋蓋的時候火把鍋裡的開水淋在酒米上面接著火搗鼓,其度要快,因為等米冷下後就搗鼓不爛了

傳統的辦法就是把酒米放進小石槽子裡,然後用綠毛竹不停的往裡面杵也就是衝壓,一邊杵一邊用手合米糰子,直到酒米被搗鼓成爛泥為止,這就成了

另外也有直接用綠毛竹打酒米糰子的,打完後綠毛竹上面會粘著米粒,往些年小孩就希望上面沾的米粒越多越好,因為馬上就可以抓下來吃了

其實還有絕招,就是用一個裝大米的大袋子把蒸好的酒米裝在裡面,然後放在乾淨的石板或是臺面上,接著用扁擔或是大棒子不停的敲打,這就是打餈粑了五斤米約莫敲打200下左右就可以了,這是個力氣活,只能讓身強體壯的男人來,而且度要快,用力要猛最好每一下敲打都用盡全力,要趕在酒米冷卻下來之前打成爛泥打的時候需要不時翻動一下米袋子,讓裡面的酒米都能受力

一直到打成爛泥為止,一看就知道了這時候的酒米級粘,手一抓上去就會粘滿米粒不過抓一把吃進嘴裡味道卻是相當不錯,和吃大米的口感完全不同偶爾吃一下真是享受啊

到這裡還不算完,還要用芝麻混著大米炒熟後,搗鼓成粉末,這是用來包裹餈粑成形的也有用炒熟的黃豆搗鼓成粉的,也有用花生,核桃等等,這就是根據個人口感來了

這邊把打好的酒米大糰子倒進盆裡,然後用手先沾上搗鼓好的芝麻大米粉末什麼的,這樣可以防止手上沾著酒米泥在村裡,會找來一個大圓簸箕,在上面鋪上紗布,在撒上芝麻粉末什麼的,等用手抓出一大團酒米泥,接著在外面在撒上有層芝麻粉什麼的,這就是造型了,需要把這個圓糰子壓成圓餅子,大小可以根據需要來搞,一般約莫手指厚,這樣方便稍後切來吃

這會度也要快,因為等米糰子徹底冷了後就會變硬,把餅子壓好後,這就成了餈粑了,這時候可以趁熱撕下來沾著白糖吃,味道好

等完全冷卻下來會變得相當之硬,刀不磨快根本切不下來,常溫下能放二十天左右都不會壞,放冰箱裡就能儲存長的時間這時候可以切成條子,或是小方塊用油炸來吃,一過油餈粑裡面自然就會變軟,不過炸過之後餈粑會沾上不白糖,所有這裡可以裹著雞蛋和白糖一起炸,炸好後吃起來不僅有糯米特有的香味,還有雞蛋的味道,口感爽

也有烤來吃的,直接烤到軟下來,然後一沾白糖,熱呼熱呼的那味道別提多爽了

到了現在早就有專門加工餈粑的小機器,在外面購買餈粑也相當方便,而傳統的辦法加工起來也不太麻煩,就是浪費力氣而已,不過可別小看只是簡單的一泡一蒸一打而已,其加工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和什麼糯米飯、蒸糯米、還有湯圓、粽子等等完全是不同的口感,沒有可比xìng,做餈粑的關鍵就是在那一打的時候,打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餈粑的味道

方文一邊回憶中做餈粑的過程,一邊心急的等著,沒辦法,現在米還泡在水裡呢,要好幾個小時,急不來只好幫著素芬把炒好的芝麻和大米搗鼓成粉末,一邊搗鼓著,實在沒忍住就抓了一把粉末扔進嘴裡,恩,味道相當不錯,一股炒米和芝麻的香味全出來了

中午飯後,終於酒米終於泡得差不多了,等一蒸好,方文才發現剛才說二十斤是多大的錯誤,他一個人根本搞不定,到不是力氣不夠,而且是趕不上酒米冷卻的度,只好火把李大廚幾人,連帶旁邊澱粉場的男人們都叫了過來,一人發個盆子,裡面放著一團酒米,然後各自拿著綠毛竹衝了起來,好在砍回來的綠毛竹夠長,砍一砍能分出很多段出來

人多力量大,約莫十分鐘後就OK了,方文早就抓著吃了幾大口,全當吃飯糰子,之後就是老辦法混著芝麻粉等壓成大餅子,等想吃的時候切來炸來吃或是烤上來就行了

二十斤米,足足壓了四十個大餅子出來,不過人也多啊,一人發一個,最後只剩二十幾個了,到也足夠吃好長一段時間,吃到中秋節到時候在重做,在村裡,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在中秋節的時候根本沒吃月餅,沒辦法,現在的月餅太貴了,散裝的月餅質量又太差,味道相當一般,而且也不便宜,村民們買來的吃也不多,還不如多賣兩斤豬肉來吃呢,到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一些餈粑,或是在集市上買上一些加工好的餈粑餅子,因為在中秋祭祀的時候也需要用到餈粑呢,代表著豐收,菩薩過中秋也是要吃餈粑餅子的嘛

翌rì一大早,吃了一大盤子炸餈粑後,方文卻要開始忙起來了,國慶將近,父母也要回來,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處理完……

PS:餈粑和年糕是有區別的,我也不太清楚川外其他地方有沒有中秋吃餈粑的習俗,這次回村裡親手打了十幾個餈粑大餅子出來,累死俺了()

百度搜尋泡書最最全的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