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大多數事情,站在一邊看容易,真正去做就很難。www.tsxsw.com

籌辦中國的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宋驍飛深知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在劉坤一面前誇下海口,只要陸軍軍官學校堅持二十年,中國必成強國,爭取到了劉坤一的大力支持。加上李鴻章的力薦,朝廷批准宋驍飛到天津籌辦陸軍軍官學校,李鴻章當名譽校長,宋驍飛任首任校長。

李鴻章給軍官學校解決了天津的辦學場地和聘請德國洋教官的問題,但宋驍飛很快發現一個問題,他的老部下大多都駐紮朝鮮,身邊特缺既懂兵又能對他個人保持忠誠的軍事人才。宋驍飛的想法,是把北洋陸軍軍官學校變成自己的“黃埔軍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陸軍軍官學校在光緒十一年還是特別新鮮的事物,正如李鴻章所說,讀書人都熱衷科舉,忙於立德、立言,士大夫更是恥於言兵,做著“以德服人”的春秋大夢,滿清八旗子弟熱衷的是到神機營這樣的福利單位去養老,主動來找宋驍飛報名參加軍校的人並不多。

宋驍飛這時想到了自己在陳州府結拜的兄弟徐世昌!徐世昌本來就天津人,光緒二年徐世昌得到宋驍飛的資助後,中了舉人,後來經宋驍飛的引薦,拜訪了翁同龢,光緒十年就中了進士,這時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是個清水衙門,做的事情極其枯燥無聊,徐世昌當時正跟著被革掉軍機大臣並且降了兩級的李鴻藻混日子。領導不得志,下屬就受氣,一身才華的徐世昌每天上班上得很憋屈,一卷文書沒整理好,就被李鴻藻一頓臭罵,他正想換個地方透透氣,便藉機出了翰林院,襄助宋驍飛辦軍校。

徐世昌果然足智多謀,見練兵人才短缺,建議宋驍飛可以把一些程式倒過來走,比如先在淮軍中招攬一些下級軍士,再給李鴻章寫具體的建校籌劃和練兵計劃。宋驍飛便去請求李鴻章,以他的名義先在淮軍中廣貼告示,為陸官軍校招人才,李鴻章同意了。這一則告示簡單地註明了陸軍軍官學校的七大招兵條件:

一、雙手平舉能提起一百斤;

二、一個時辰能跑四十裡;

三、身高五尺以上;

四、不抽大煙、不喝酒、不賭博、不去妓館;

五、二十歲以上;

六、識字;

七、身體健壯,無疾病史。

這在當時其實是很高的條件了,體能方面暫且不說,僅識字一項,就把很多淮軍擋在了門外,因為當時當兵的很多是文盲。也有的淮兵看了看,大字都認識,但還是搖頭走開了,“這是什麼爛學校,要求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去妓館,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但也有一些渴望改變自己命運的年輕人,抓住了這一魚躍龍門的大好機遇。

第一個來天津投奔宋驍飛的牛人是馮國璋,當時二十六歲,正在天津大沽口當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其實馮國璋的祖上很牛,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再往上幾輩就是朱元璋的開國勳臣馮勝,在八大功臣中排老三,儘管馮勝在晚年被朱元璋猜忌給幹掉了,馮家到了晚清也還是村中大戶,但到了馮國璋的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馮國璋七歲入私塾讀書,特別用功,後來進到書院讀書,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在堂叔馮甘棠的資助下,到保定蓮池書院進修,相當於讀現在的自考本科,他一邊學習一邊到書院外的餐館當夥計,供自己讀書,但他還要養老婆孩子,當時學生大多都從家裡帶飯,餐館的那點微薄收入,老婆孩子都吃不飽飯,所以馮國璋輟學了,他立志要改變自己貧困的家庭,在光緒十年,揹著父母妻子隻身去大沽口投了淮軍。

馮國璋的故事很勵志,宋驍飛就喜歡這樣有上進心的青年,更牛逼的是,看似文弱書生的馮國璋,一見面就眯著小眼睛給宋驍飛講《孫子兵法》,他結合自己平日在軍營裡的細心觀察,如何練兵也講得頭頭是道,宋驍飛一看,這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要了!

第二個來投奔宋驍飛的牛人,是濃眉大眼的段祺瑞。他當時才二十歲,正在山東威海當普通的炮兵。段祺瑞是一位命苦的少年,說起來是李鴻章的老鄉,安徽肥西人,他的祖父段佩是淮軍小將領,七歲把他帶到宿遷的軍營,年少的段祺瑞耳濡目染,喜歡排兵佈陣,舞刀弄棒。到了十四歲,祖父去世,他扶靈柩回家,十六歲那年,段祺瑞一個人離家出走,步行兩千多裡,硬是從合肥走到山東威海,投奔堂叔段從德的淮軍。但厄運沒就此放過段祺瑞,父親段從文來軍營看他,結果被盜賊劫財害命,其實也就幾兩銀子,死得比竇娥還冤,一年之內,母親也哀痛去世,家裡只留下年幼的弟妹。十八歲的段祺瑞在軍營拼命打拼,想出人頭地,可惜當時的清兵,大多吃喝嫖賭,他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正陷入深深的迷惘,抬頭看到蓋著李鴻章大印的招兵告示,頓感興奮,立即收拾行李,帶上幾個山東大餅,從威海又步行千里,趕到天津,剛走到宋驍飛的大營門口,就餓暈了。

宋驍飛也是窮苦出身,為了妹妹能讀書才考的軍校,聽了段祺瑞的血淚史,問他平時有什麼愛好,段祺瑞說自己“不抽菸、不喝酒、不去妓館、不賭博、不貪汙、不佔便宜”,宋驍飛大為讚賞,看他的克虜伯炮也能嫻熟操練,就讓他進炮兵學堂。

第三個來投奔宋驍飛的人才是王士珍,弱不禁風的年輕人,二十四歲,從山海關千里迢迢來的。他看起來面容消瘦,身體羸弱,長得還有點醜,口訥寡笑,說了半天連自己的名字,是哪裡人都沒講清楚,宋驍飛正準備給他點路費打發他回家,王士珍說自己十七歲時考入了正定鎮總兵學兵隊,宋驍飛便讓他講講自己在正定鎮總兵學兵隊學了什麼,王士珍立即口若懸河,怎麼排兵佈陣,怎麼會操,面面俱到,極有條理,宋驍飛大喜,覺得可用,也留在身邊備用。

宋驍飛沒想到這告示一貼,竟然把“北洋三傑”的“龍虎豹”都湊齊了,心情大爽,和這三位也交換了拜帖,宋驍飛自豪地說:“雖然我們現在都不起眼,但我們不會甘於平凡,總有一天,歷史的鎂光燈,會照在我們這些年輕人的臉上,我們終將成為歷史上最耀眼的大人物!”

馮國璋弱弱問了一句,什麼是鎂光燈?宋驍飛說,以後你就知道了,現在抓緊時間草擬建軍官學校計劃和練兵計劃。

五人擬定好了計劃,宋驍飛交給李鴻章,李鴻章奏請軍機處,醇親王大筆一揮,讓蔭昌當了陸軍軍官學校的幫辦,挑二百旗兵進校。

時年二十六歲的蔭昌,雖然是滿族人,的確是一位軍事人才,他光緒十年入德**事學校學習軍事一年,畢業後奉派押運地雷返國。蔭昌屬於正白旗人,跟醇親王有親戚關係,醇親王對蔭昌寄予厚望,原本還有要他監督宋驍飛的意思,沒想到蔭昌跟宋驍飛一接觸,發現宋驍飛既懂軍事理論,也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還懂外語和外交,五百年才出一個的人才!從此鞍前馬後,甘受驅使。

“少年強則中國強”,當時誰也沒有料到,他們這六位平均年齡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開啟了中國陸軍現代化的新時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