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先生看了孟子濤畫的草圖,哈哈大笑,對孟子濤的復原的韋馱像稱讚不已:“到底不愧為專業人士,這按這個雕刻吧,走,咱們去看看玉料。”

老人起身,帶著大家往他的書房走去,正在這個時候,傭人說有人到訪,於是袁增先過去接待。

老人雖然年紀大了,但走起路來步履矯健,帶著兩人走進書房後,指著一個木架上的玉石原石說道:“這是我幾年前買到一塊95山料,你們看看合不合適?”

95山料是指的是95年于田玉礦出產的一批山料,因礦量太小,當年即開採完。97年出了一批,在95料附近,數量很少質地和顏色稍遜於95料的山料,95年的比97年的要好,但97年的比起現在的又要好。

九五于田山料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已經是玉石界公認的百年難遇的山料極品,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白度上佳,結構細膩,目視無明顯結構,斷口較平滑,油潤度高。雖然是山料,與和闐籽料相比,並不遜色,可稱得上羊脂級別,是近三十年來所少見的玉料,但在當時並不特別被重視。

而到了現在,許多玉友都為能擁有一塊“95于田料”而不惜重金。但是,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很難再見到“95于田料”的身影,可以說是已是一料難求了。

而袁老先生這塊95山料,足有長度約有50釐米,寬約0釐米,高約0釐米左右,是非常罕見的95于田山料中的大料,很可能已經是唯一一塊這麼大的料子了。

因此,孟子濤和羅淡然見了之後,都挺驚訝,沒想到袁老先生居然收藏有一塊這麼極品的料子。

但也正因為如此,羅淡然的壓力有點大了,如果作品達不到神形兼備的效果,就對不起這麼好的材料。當然,雖然困難,他還是有信心能夠令袁老先生滿意的。

羅淡然把草圖和原石做了一番對比,說道:“袁老,這塊材料用來復原造像是沒問題的,不過我琢磨了一下,這邊要處理掉一部分,這部分你是打算製作成玉器,還是怎麼?”

袁老先生心情不錯,笑著說:“隨便你發揮吧。”

“好的。”

話音還沒有落下,袁增先帶著兩個人進來了,其中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是袁老先生的外甥唐益,另外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是一位玉商。

相互介紹並客氣了一番後,他們就說起了來這裡的目的,正是為了袁老先生收藏的這塊九五于田山料。

袁老先生笑著搖了搖頭:“不可能,我已經決定把這塊料子雕刻成造像了。”

玉商梁新鴻說道:“袁老,我幫您再找一塊同等質量的和闐玉料作為交換,您看行不行?”

袁老先生不為所動:“既然你找得到同等質量的玉料,幹嘛一定要我這塊?”

梁新鴻說:“實不相瞞,我的一位朋友他就要找九五于田山料,而且指明了必須要大料,我找了許久,都達不到他的要求,還請袁老能夠幫我這個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袁老先生哪有這麼容易改變主意,他又不是不明白自己這塊玉料的珍貴,正因為珍貴,他才會用來雕刻造像,而且這等品質的玉料也只有籽料能夠媲美了,但這麼大的籽料又是容易找的?就算找得到,價錢也至少上千萬以上,梁新鴻肯定有不小的損失,他可能會捨得嗎?

於是,老人直言道:“梁老板,恕我直言,你要找一塊品質相同的玉料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要是籽料才行,你又怎麼保證能夠找來這麼大的籽料?”

梁新鴻猶豫了片刻:“給我兩個月的時間,我一定能夠找到能夠令您滿意的玉料,如果找不到,我甘願賠償您兩倍的價錢。”

袁老先生笑了笑:“我都快九十的人了,對我來說,時間是以天來計算的,又能有幾個兩個月的時間讓我等?”

唐益面帶笑容地說:“梁老板其實挺不容易的,為了找到符合的玉料,他天南地北都去遍了,您就給他一次機會吧。”

袁老先生看著梁新鴻說:“你為什麼一定要幫他找到玉料,難道你們還籤了合同?”

梁新鴻擺擺手:“那到沒有,只是他當初幫了我一個大忙,讓我不至於破產,我也無以為報,所以他這個心願我一定要幫他達成。”

唐益接過話,又給梁新鴻說了幾句好話,無非是誇梁新鴻人品好,夠意氣等等。

袁老先生沉默了片刻,說道:“看到我外甥的面子上,我給你一次機會,如果你能夠在一個月內找到相同大小和品質的玉料,那我就同意交換。”

唐益說:“舅舅,一個月的時間實在太短啦……”

袁老先生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打斷了他的話:“就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多一分都沒有!”

唐益聞言,到了嘴邊的話連忙吞了回去,他太清楚舅舅的性格了,再囉嗦肯定會引起他的反感。

梁新鴻連忙說道:“就一個月吧,如果找不到,那也是我的運氣不好。另外,玉料是為造像準備的,我想看一下造像,做到心裡有數。”

袁老先生點了點頭,隨即孟子濤把他畫的草圖,遞給了梁新鴻。

梁新鴻看了造像後,眉頭輕皺:“袁老,我聽說您的造像是明朝時期的,這個韋馱像好像是清朝時期的風格吧?”

袁老先生聞言向孟子濤看了過去。

孟子濤笑了笑:“清朝的韋馱造像風格,其實是延續明代宮廷御用監的韋馱造像風格,這是有相關研究確定的,另外,你如果覺得有些問題,也可去欣賞一下現藏京城首都博物館的明代韋馱鎏金銅像,做一下對比。”

袁老先生說道:“這位是鄭安志的關門弟子。”

梁新鴻本來還想質疑孟子濤的判斷,得知孟子濤的身份,臉上立刻掛上了笑容,向孟子濤伸手道:“孟老師您好,久仰大名!”

孟子濤微笑著跟他握了握手。

既然草圖是孟子濤畫的,梁新鴻當然不會自討無趣,再來質疑孟子濤的判斷,反而岔過話題,向孟子濤請教起來,這樣也避免了先前的尷尬。

對梁新鴻來說,袁老先生答應下來,他就已經完成了一半的任務,接下來只要找到玉料就行了,但這種品質又這麼大的玉料,顯然也不容易,但只要他花點代價,還是能夠找得到籽料。

於是,約定了時間後,梁新鴻便告辭了。

本來,唐益也打算一起離開,不過卻被袁老先生留了下來。

“你是怎麼認識他的?”袁老先生直接問道。

唐益說:“去年我去國外旅遊,走進一家古董店,看到一隻唐朝的銀器小粉盒,真品十萬朝上,仿品幾百元。但那老闆開價換算成RMB才一萬,讓我感覺撿了大漏,於是我就想把他買下來。還好遇到梁老板,我才沒有上當。”

“得知他也是商都人,回國之後,我們就有了聯絡,有時一起喝喝茶什麼,我也透過他賺了一些錢,總的來說,他這個人確實不錯,對朋友很熱情,心眼也不壞。”

袁老先生聽了介紹後沒有說什麼,交待了唐益幾句,就讓他回去了。

“袁老,那這塊玉料先留在你這裡了。”羅淡然說道。

“不用。”袁老說道:“達到這樣要求的玉料哪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的,你給我一個地址,過半個月他還沒有訊息,我就讓人把玉料送到你那去。如果他確實能夠在一個月之內找到,那我再讓他去找你。”

簡單來說,他並不相信梁新鴻的能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