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濤笑道:“這位同學說的好,你以前對青銅盉有過研究嗎?”

伍峰搖了搖頭道:“沒有,只是偶然在書本上看到過。”

“看來這位同學的記憶力很出眾嘛。”

孟子濤呵呵一笑,接著就對大家說道:“還有沒有同學對青銅盉比較瞭解的?”

見大家都沒有反應,孟子濤也不在意,就給大家講解起來:“事實上,今天我帶來的青銅盉其實是明朝仿古之作,以先秦青銅器為原型的擬古器始見於宋代,伴隨著收藏和賞鑑的不斷深入,當時的制銅名家將商周青銅器的樣式與這一時期新的制銅技術相結合,製作了一批既具仿古意味,又有時代特點的青銅器作品。”

“明代隨著文人對古代的崇尚,古物市場興盛,形成追古、慕古和嗜古風氣,古器物的鑑賞衍生出寓古於新的鑑賞觀,由此也帶動了藝術創作的方向。此件即是寓古於新,既繼承上古之風,又在春秋錯金銀工藝的基礎上,以綠色顆粒進一步加強了紋飾的蒼古裝飾效果。這一點,也正是證明它是明代仿古青銅器的證據。”

“下面,大家請看幕布上顯示的青銅盉,這幾件分別是周朝、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大家可以和桌這件做個對比,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接下來,孟子濤深入淺出地對先秦青銅器做了介紹,又藉著他帶來的青銅盉講解了各個時期仿古青銅器的特點。

孟子濤掐好了時間,差不多還有十來分鐘的時候,講完了正課。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大家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韓易茂馬上開口問道:“我經常聽說鑑定青銅器要看鏽色,這個鏽色怎麼看?”

韓易茂說話時的神態有些吊兒郎當的,孟子濤頗為不喜,說道:“常見的銅鏽色有綠鏽、紅鏽、藍鏽、黑鏽、紫鏽等。具體情況,咱們這節課肯定是講不完的,我可不想擔上浪費大家時間的罵名,等下節課我帶了實物之後咱們再談。”

韓易茂心裡有些惱怒,孟子濤說的這麼簡單分明就是敷衍他。

“還有誰有問題?”

“老師,請問青銅器的墊片是怎麼回事?”

問話的是伍峰,對於有禮貌的,孟子濤當然是不吝回答的。

“其實墊片的形成和工藝有關,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大多採用的是範鑄法,即用泥料在陶模上制範。一般實心的銅器如劍、簇等只使用外範即可製成,不需要墊片;而那些具有空心的青銅器如壺、漱缶、簋及一些薄壁容器等,則需採用內範和外範裝配起來才能鑄成。”

“內、外範之間的間隙,就是器物的壁厚。內、外範之間間隙的誤差,應該採用一些方法或技術措施進行控制,否則,會直接影響器物壁厚的均勻度,甚至成為廢品。為了保證器物質量,就必須要保證內、外範之間的間隙均勻,在澆注前將內、外範固定好,使其不能自由活動。”

“用與所澆鑄器物合金成份不相同及與器物壁厚相同的紅銅片,稱之為墊片,工匠們有規律地將墊片安置在外範的範面上。墊片大多呈方形、梭形、或片狀紅銅。在鑄造過程中,當一千度左右的青銅溶液澆注到範腔內以後,這些墊片不會被熔化掉,有的被衝擊移位,有的被銅液包住,有的則暴露在器物表面。”

“一般來說,水坑出土的青銅容器表面墊片的痕跡較清晰明顯,只要細心觀察就不難找到,幹坑青銅容器表面墊片的痕跡較模糊,雖鏽成一個顏色,但仔細辨認,墊片的周圍有印痕還是能找到……”

孟子濤詳盡的解釋,把韓易茂氣得不輕,自己的問題敷衍了事,伍峰的問題卻又這麼詳細,這分明就是在公報私仇嘛!

孟子濤才懶得理他,繼續讓大家提問,接下來的問題五花八門都有,大家最感興趣的無疑是古玩撿漏了。不過,這方面孟子濤並沒有多談,免得誤人子弟,要是因為自己,這些學生中有去撿漏不成反打眼,那就自己的罪過了。

“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嗎?”

“老師,你有女朋友嗎?”問話的正是那位叫月惠的女孩,她也是鼓足勇氣才敢發問,之後害羞的捂起了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孟子濤怔了怔,隨後笑了起來:“老師我已經快要結婚了,等結婚時,請大家去喝喜酒。好了,時間差不多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同學們下次見。”

聽孟子濤這麼說,伍峰長舒了口氣,不然他還真沒信心爭的過孟子濤。

孟子濤正收拾東西準備離開,韓易茂站起身來,笑吟吟地說道:“孟老師,既然你是國內著名書法家,能不能給我們留一幅墨寶啊?”

孟子濤朝他看了看,笑道:“今天也沒什麼準備,我就在白板上寫一首詩吧。”

說著,他拿起白板筆,在身後的白板上寫了起來。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出自兩漢時期的《長歌行》,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孟子濤飄逸的書法,也讓大家歎為觀止,內心中讚歎不已。

韓易茂本來是覺得輔導員說的太誇張了,孟子濤這點年輕居然被稱為當代草聖,這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嘛,沒想到孟子濤還真寫的一手好字,但這不是關鍵的,孟子濤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是在說自己不學無術嗎?是可忍,孰不可忍!

孟子濤可不會去管韓易茂是什麼想法,對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無視,當然,如果韓易茂一而再,再而三的搞事,那也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感謝孟老師給我們留下這麼精彩的書法作品,這塊白板我們學校肯定會好好收藏起來的。”陸老師欣賞了孟子濤的作品,內心感慨不已,就憑這書法水平,孟子濤有現在的名聲一點都不誇張。

孟子濤擺擺手:“陸老師,今天主要是因為沒有準備,回頭等我帶了筆墨過來,好好寫一幅吧。”

“這意義不同嘛。”陸老師哈哈一笑。

韓易茂聽了怒火沖天:“什麼意義不同,是不是想把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啊!”

韓易茂雖然氣憤,但當著輔導員的面,他又不敢發火,乾脆拿著書本走了。

既然陸老師執意如此,孟子濤也沒必要多說什麼,他收拾好東西和陸老師一起走出教室。

“陸老師,不知道今天這堂課有什麼不足之處?”孟子濤邊走邊問道。

陸老師笑著說:“孟老師應該是第一次上課吧,已經挺好的了。”

孟子濤知道他是委婉的說法,笑道:“那怎麼再加強一點呢。”

陸老師說道:“你可以在期間穿插一些問題,跟學生多一點互動,效果應該可以再好一點。”

“好的。”孟子濤回憶了一下,自己上課的時候,確實照本宣科的時間比較多,這方面確實要多加改進才行。像自己上學的時候,就不喜歡照本宣科的老師,換成自己上課就變成這樣了,看來真是知易行難。

“孟老師,這都中午了,咱們一起吃頓便飯吧?”陸老師說道。

考慮到今後還要到交道,孟子濤笑著答應下來。

陸老師帶著孟子濤去校外的一家飯店要了一個包間,飯店雖小但佈置不錯,服務態度也較好,菜餚也挺可口。

倆人邊吃邊聊,孟子濤問道:“聽口音,陸老師好像不是本地人啊。”

陸老師笑道:“是的,我老家東北冰城的,大學畢業後就來陵市工作,現在算是在陵市定居了。說起來,我家也是書香世家,爺爺也喜歡玩這些東西,再加上家靠近道外,初中那會開始,我也經常去逛家附近的舊貨市場,有些零用錢就花在這上面了。”

孟子濤對冰城的道外舊貨市場也是耳聞以久了,每到節假日,那裡都擠滿了人,如同鄉下趕集一樣。在幾家老古玩商場的映襯下,整條街道鋪滿了古舊器件的小貨攤。而且,商家簡便到箱包開啟就是售貨攤,合上就可以拎走,來去自由,非常方便也極有特色。

當然,這些只是孟子濤聽說而已,是否是這樣,那就只有眼見為實了。

孟子濤聽了陸老師這番講述,就問道:“陸老師現在還收藏古玩嗎?”

陸老師搖了搖頭:“哎,自從高中那會出了一件事情,我就不碰這東西了。”

原來,在他高二某個星期天,他跟爺爺一起去逛街,正好看到三名男子提著一個黑色手提袋來到路口,公開叫賣“古董”,聲稱是剛從地底下挖出來的,沒多久,路人逐漸聚攏過來,並開始有人討價還價。

陸老師因為好奇,也湊過去看了一下,發現三名兜售“古董”的男子手袋中裝著的是一尊“玉器”,玉器雕刻的是一隻瑞獸,上面沾了一些黃泥。

“他們把這個東西當寶貝似的,給人看一眼後就馬上收起來,還將手提袋捏得緊緊的。”陸老師說道:“有個人最先開價兩千塊錢,後來聚集而來的幾人說身上沒帶那麼多錢,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雙方最終確定成交價為800元。”

“隨後幾人開始湊錢,那會我也不知道他們是真湊還是假湊,不過我因為見過類似騙局,當場隨口質疑了一句,‘不會是假的吧?’誰知道賣‘古董’的男子當即惡狠狠地回了我一句‘關你屁事,多管閒事’。我當時也是年輕氣盛,當場就對罵起來,之後還動起了手,把我爺爺的腦袋都打傷了。”

孟子濤說:“怎麼這麼猖狂。”

“可不是嘛!”陸老師咬牙切齒地說:“那幾個人下手就沒有輕重,我爺爺後來治好後,每逢陰天下雨頭還痛,沒過兩年就去世了,應該和這件事不無關系。因為這事,我心裡十分愧疚,每回看到古玩心裡就能想到這件事情,乾脆來了個眼不見為淨。”

孟子濤點了點頭,他也能理解陸老師的作法。

沉默了片刻,陸老師微微一笑:“孟老師,真是抱歉,說起這麼不高興的事情。”

孟子濤擺擺手表示沒關係。

陸老師以茶代酒敬了孟子濤一杯,以示歉意:“說起來,這一晃也有十來年了,我以前買的那些東西也都一直收著沒拿出來過,我現在都不知道東西到底是真是假,等這寒假回去,我把它們拿過來請您幫忙鑑定一下,不知可不可以?”

“當然沒問題……”

因為要去香江,吃過飯後,孟子濤想到一件事情,又去了一趟古玩店,把事情跟胡遠亮交待了一下。

剛說完話,孟子濤就看到老牛大呼小叫地跑了進來:“大掌櫃的,我有件東西想向你請教啊。”

“什麼玩意啊?”孟子濤笑問了一句。

“就這玩意,據說是用碧犀做的。”老牛拿出了一件雕刻物品。

孟子濤哈哈笑了起來:“我說老牛,你知不知道碧犀是什麼玩意啊?”

老牛點頭道:“知道啊,古籍上記載,骨篤犀,出西蕃,其色如淡碧玉,稍有黃,其紋理似角似竹,扣之聲清如玉。磨刮嗅之有香,燒之不臭,能消腫毒及能辨毒藥,又謂之碧犀,此等最貴!”

骨篤犀別名蛇角,蛇角在我國歷史上確有其物,在晉代至清代的歷代史籍中都有所記載。《本草綱目》中也記載它可以解諸毒蠱毒。但由於這些歷史資料大都記載粗略不夠詳盡,難以構畫出蛇角的真實面貌,加之蛇角大約在清代之前就已絕跡,因此,關於蛇角的基本概念從來沒有一個科學的定義。

換句話說,蛇角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沒有人能真正說得清楚。近代以來,蛇角之名更鮮為人知,再加上一直有記載無實物器皿面世,目前國內的相關研究幾乎空白。

孟子濤笑道:“是不是碧犀,你刮一點下來聞一下不就知道了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