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濤說:“你拍的這些照片都不太清晰,不過款識肯定有問題,是不是同泰祥仿製的就不好說了。”

老六道:“不管它是不是同泰祥防制的,應該是有問題吧?”

孟子濤說:“確實有問題,不過這和你做錯事有什麼關係?”

老六苦笑道:“我把它轉讓給梅老了。”

“你說的是梅志明梅老?”孟子濤有些訝然,梅志明已經是陵市眼力頗高的藏家了,怎麼會沒有看出瓷器的問題。

老六點頭道:“就是他,我要了他三十萬,我事先說明,這價錢我沒賺多少,但關鍵是事先我知道這件東西有些問題。”

孟子濤說:“你既然知道東西有問題,還給他就不大合適了。他這人還是不錯的,而且我記得他以前也經常光顧你的生意吧?”

老六說:“對,他對我非常照顧,其實我原先也沒想賣給他,只是覺得東西有問題,請他幫忙看看。不料他看上眼了,還滔滔不絕地跟我講起乾隆時瓷仿銅釉的特點等等。其實,我原本是想要告訴他這東西有問題的……”

“為什麼不告訴他?”孟子濤打斷了他的話問道。

老六說:“你想想,他正說這東西好,我說這是假的仿的,這不是當面駁他面子嗎?”

孟子濤能夠理解老六想法,有些奇怪地說:“照理說梅老看瓷器的眼力很高啊,這次怎麼打了眼呢?況且,款識還有問題,他怎麼就同看出來呢?”

老六說:“梅老現在年紀大了,眼神也有些不好使了。”

孟子濤想到梅老前段時間去做了白內障的手術,可能是受此影響。而且古銅釉是利用茶葉末釉加以變化燒造而成。這種結晶釉在窯裡燒的時候,掌握火候要從高溫緩慢冷下來,降溫中有學問。火候掌握好了,雖是仿的也跟真的差不多。

他接著問道:“那你現在怎麼辦呢?”

老六撓了撓頭道:“咱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東西是他看上眼的,一個勁兒地誇好,然後要我轉讓給他的,打個比方,我沒下鉤他就咬上了,這也怨不了我啊。而且吧,現在我再去找他也怕他誤會,還是今後找機會再補償他吧。”

老六的顧慮也有道理,雖說梅老好說話,但他對自己的面子也很看重,萬一因此產生誤會可就不美了。

孟子濤想了想,說:“既然你這麼決定了,那這事兒就不要往外說了,傳出去對他、對你的名聲都不好。”

老六說:“也只能先這樣了。”

在孟子濤這坐了一會,老六就帶著心事離開了,片刻後,孟子濤也出了門,前往正一軒竄門。

走進正一軒,孟子濤發現程啟恆也在,有段時間不見,程啟恆發福了,臉都胖了一圏。

“程哥,婚後的日子過得很滋潤嘛。”孟子濤笑著打趣道。

程啟恆嘿嘿一笑道:“這叫心寬體胖。”

王夢晗冷哼一聲:“你如果再胖下去,信不信我把你給休了。”

程啟恆連忙討好道:“那肯定不會,我現在不是你每天都在鍛鍊身體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你也好意思說!”王夢晗沒好氣地說道:“反正我的話放在這裡了,做不做的到你自己看著辦吧!”

看程啟恆吃癟的模樣,孟子濤暗笑不已,給了他一個自求多福的眼色。

這個時候,孟子濤聽到王之軒的聲音從會客室傳了出來:“是小孟來了嗎?”

“是我。”孟子濤回了一聲,就問程啟恆道:“裡面還有誰在?”

王夢晗說道:“有兩個,應該是同行,不過我都不認識。他們帶了一塊瓷板畫來,想請我爸幫忙鑑定。”

孟子濤聽到王之軒又在喊他進去,於是說道:“那行,我先進去看看。”

走進會室客,孟子濤發現其中一位是在銅都有過一面之緣的蔣樂賢,另外一位則不認識。

孟子濤有些奇怪,蔣樂賢不是和席正真關係比較好嗎?怎麼鑑定東西不到席正真那,反而到這裡來?

透過王之軒的介紹,孟子濤才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原來,另外一位中年男子是蔣樂賢的朋友,也姓蔣,名叫蔣餘順,他先前在席正真那裡買了一塊王琦的瓷板畫,蔣樂賢看了之後,覺得有些不對勁,又不好去找席正真,就拿到王之軒這裡來了。

孟子濤已經注意到了桌上的瓷板畫,聽說是王琦所作,多少有些訝異。

王琦為民國初年瓷都繪瓷名家,“珠山八友”之首。號碧珍,別號陶迷道人,齋名匋匋齋。王琦幼年讀私塾時酷愛繪畫,曾從捏塑面人學藝,17歲到瓷都以捏麵人為生,初改習沒骨法畫佛像,後以錢慧安仕女畫為藍本繪工筆粉彩。

中年後學黃慎畫風,運用寫意法畫衣紋,西畫法描繪人物面部,草書題記,富有新意。其作品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獎。

在08年的時候,國內的一家拍賣行,拍賣過一塊王琦製作的瓷板畫,最終以40多萬的價格成交,而桌上這塊瓷板畫,尺寸還要大一些,而且繪畫內容也十分深動,為隋唐時期的“風塵三俠”。

王之軒為雙方做了介紹,寒暄了幾句後,孟子濤就進入了正題。

隋末唐初虯髯客、李靖、紅拂女合稱“風塵三俠”。以孟子濤的判斷,這塊瓷板畫,應該是王琦師承了黃慎畫風所創作,技法上勾勒側鋒用筆,線條簡潔流暢,頓挫有力,揮灑奔放。

此畫中,作者注意人物明暗光感的變化,衣紋簡略流暢,遒勁有力。虯髯客行走至前,回首與兩人交談,虯髯客的豪爽大氣,李靖的憂國憂民,紅拂女的秀美靈氣躍然板上,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但隨著觀察的深入,孟子濤就感覺有些不太對勁了,好像跟他在師傅那看過的王琦作品有所差別?

孟子濤有些遲疑,繼續觀察題識和鈐印,當他注意到鈴印四周的釉色時,心中一動。

“瓷器胎質細膩,造型完美,瓷板平整,厚薄均勻,不見疵點,這一點符合真品的特徵。另外,人物勾線用筆老辣,頓挫有力,衣紋虯結生姿,剛中有柔,整而不亂,介乎於中國傳統減筆描與枯柴描之間,衣衫的表現以中鋒用筆,有黃慎恣縱的筆意,線條簡略流暢,準確凝練,遒勁有力盡顯精神,有以草書入畫的放達和力度。”

“整體而言,其用筆豪放,線條自由生動,運用粉彩所畫人物形神兼備,面部極具立體之感,衣紋以寫意法畫就,富有新意變化,暈染手法獨特,條屏上部大量留白,只於左上角題字畫章,字型遒勁,筆法豪邁,將詩書畫印融於一體,氣韻悠長,文氣十足。除了王琦之外,還有誰有這樣的藝術水平?”

在孟子濤觀察過程中,蔣餘順發表自己的看法,接著說道:“賢哥,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這幅瓷板畫真品的特徵這麼明顯,是贗品的機率微乎其微吧!”

蔣餘順這番話說的信誓旦旦,就差說蔣樂賢是多此一舉了。

蔣樂賢說道:“你別先急著下結論,聽聽王會長和孟老師的看法。”

“好吧。”蔣餘順答應了下來,但態度上卻顯得有些不耐:“王會長,你剛才也鑑賞過了,不知道能否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王之軒斟酌了片刻後,說道:“雖說這幅瓷板畫在繪畫風格、筆墨特點、題識印款與王琦十分相像,但總是感覺缺了一絲神韻。比如人物的衣紋確實迅疾、流暢,用筆枯勁,頓挫有致,有八怪黃慎的筆意,但在西洋畫技法的表現方面卻有些差強人意,比如光影、明暗的對比等等,我覺得不太符合王琦在這個歲數應該有的能力。”

王之軒指了指落款時間,算下來正是19年所作,這個時間,王琦的用筆已經十分老辣了,肯定不可能會出現王之軒說的問題。

見王之軒這麼說,蔣餘順有些不以為然,說道:“王會長,我覺得你說的幾個方面沒問題吧,各人有各人的判斷,除非你要說兩種風格相差太大了,不然的話,感覺這事也不好拿來當作仿品的證據,是吧?”

蔣餘順的話確實有道理,事實上,王之軒和蔣樂賢一樣,對這幅瓷板畫都感覺不對勁,卻找不出這幅瓷板畫具體的問題,所以才讓孟子濤過來幫忙。

這個時候,孟子濤開口道:“諸位等我一刻鍾,我去拿點東西過來。”

蔣餘順有些不滿道:“哎,你先說東西到底對不對啊,我的時間都很寶貴,哪有功夫在這裡耗著啊!”

孟子濤聽了這話就有些不高興了,心道,我的時間比你寶貴多了!

想到這人是蔣樂賢拉來的,看在蔣樂賢的面子上,他也不想跟對方一般見識,於是說道:“你這東西有問題,至於原因,等我把東西拿過來之後,你就知道了!”

說完,也不等蔣餘順反應過來,他就走出了會客室。

蔣餘順皺起了眉頭:“這人到底是誰啊,說話這麼牛!”

“小孟的眼力比我厲害多了,牛氣一點很正常嘛。”

王之軒也對蔣餘順的態度很不滿,雖然他沒有介紹孟子濤的背景,而且也不可能逮到哪個不認識的人就把孟子濤的背景揭一次,但他也介紹孟子濤名下有古玩店,這麼年輕能開古玩店,能沒有兩把刷子嗎?

“行了,你少說兩句!”蔣樂賢給蔣餘順使了個眼色,自己這朋友有點不好,與人相處的時候,容易高高在上,不過他確實有高高在上的資本,但這些資本面對孟子濤,就不值一提了。

蔣餘順到也不是不識好歹,收到蔣樂賢的眼色,知道孟子濤能耐不小,於是就閉口不言了。

沒到一刻鍾,孟子濤手裡拿著一隻玻璃小瓶走了進來,小瓶裡面是一些淡藍色的液休,也不知道是什麼作用的。

孟子濤沒有多作什麼解釋,直接說道:“蔣先生,接下來我就要展示證據了,不過這對你的瓷板畫有損傷,如果你不願意的話,我就不驗證了。”

聽說會有損傷,蔣餘順就有顧慮了:“什麼樣的損傷?”

孟子濤說:“我這損傷是把作假的地方顯示出來,損傷應該是原來就存在的。”

“不會破壞本體?”

“是的。”

“那就做吧。”

“好,為了避免將來麻煩,我建議你可以用手機錄影。”孟子濤又提出一個建議。

蔣餘順覺得應該這樣,連忙拿出手機準備錄影。

孟子濤拿出工具,蘸了一點瓶子裡的液體塗在瓷板畫上:“咱們先在完好的地方試一下……看到沒有,沒有損傷吧?”

蔣餘順仔細看了一下,點頭道:“沒有損傷。”

“那咱們就正式開始了。”

說話間,孟子濤把液體塗在了鈐印的地方,沒想到,才一會功夫,鈐印就慢慢消失了。

“這是怎麼回事?”蔣餘順目瞪口呆。

孟子濤說道:“這是一種作偽手法,具體效果我就不用多說了你應該也能明白,另外,據我判斷這幅畫的作者很可能是王璞。”

王璞為王琦的弟弟,傳世作品極少見,偶爾出現繪畫風格、筆墨特徵、題款與印款均與王琦十分相似,就作品筆墨風格來看,曾有王璞就是王琦一說,但經多方考證,王璞並非王大凡用藝名,而是王琦的三弟,並隨王琦學瓷畫並繼承其繪畫風格。

在191年瓷都影印出版的一書中,有王璞以及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人瓷畫粉本紙畫48幅,王璞的畫稿為《麻姑獻壽圖》,可見王璞也是研究社發起人之一。

王璞和許劍緣、樂子安、張玉珊等一樣,應為晚清瓷畫遺老,且為瓷業研究社的重要成員,可能離世較早,存世作品不多,應是民國新粉彩瓷畫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與王琦畫作風格極像,目前出版過的王璞畫作也與王琦有相同內容和形式的瓷畫。

據說5年王琦患中風之後,一直是由三弟王璞支撐匋匋齋,由於早年兄弟倆共同完成過許多作品,在6年左右,所有王琦風格的作品全部是屬王璞款,並且風格極似王琦風格,197年王琦去世,王璞護靈回老家,在返回瓷都途中,王璞被土匪所害。

(5/6)(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