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回看內容的時候發現了一個BUG,599章把“老六”寫成了“老牛”,發現現在改動有些麻煩了,就將錯就錯吧,幸好對情節進展沒多少影響,在這給大家道個歉。

…………

正因為對這方面的工藝瞭解的這麼清楚,所以孟子濤一眼就能看出,那人手裡的瓷器上的鑲銅是後加的,而且工藝不怎麼樣,這樣的東西是真品的可能性基本不太存在。

於是,孟子濤回過頭,打量身前攤位上的東西。

攤位上的東西基本都是瓷器,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看起來見老,當然這部分之中又有大部分是民窯器,就算是官窯器也或多或少有些缺,又不是名貴品種,偶爾的名貴品種,已經被人搶到手裡,正在詢價了,因此對孟子濤來說,剩下的這些就讓他興趣缺缺了。

在打量攤位上東西的同時,孟子濤還注意到,幾個“飛虎隊”的小販東西不貴,所以生意非常好,攤位上的東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正在減少,畢竟其他人並不沒有孟子濤那麼高的要求。

看了一圏,沒有看到有特別中意的東西,孟子濤正準備起身走人,旁邊一位客人有些猶豫地把手裡的一件瓷器放了回去。

孟子濤眼睛餘光瞥了一眼,也是一件疑似定窯的瓷器,口沿部同樣鑲著銅口,還是同樣的手藝。

本來,這樣的東西,孟子濤沒什麼興趣,然而,這件瓷器卻給了他一種不一樣的感覺,見沒人拿起,他連忙拿到了手中。

這是一件洗,斜壁深腹,平底略內凹。器身通體施釉,僅口沿覆燒處無釉所以鑲以銅口。釉色呈月白色,積釉處略呈青色,可謂是白中閃青。外壁刻有四層蓮瓣紋,洗心刻有二魚戲水,刻劃簡潔,生動傳神,形制、紋飾均似定窯神態。

不過,孟子濤並沒有認定它是定瓷,而以胎質輕薄細膩,緻密潔白,釉質透明度高,光澤度強,溫潤如玉,刷釉加厚,使釉色瑩潤青翠,白中透青,青中泛白,近似玻璃透明狀,積釉處呈湖水綠色,等特點來看,這分明就是湖田窯的特徵。

北宋中後期,湖田窯在定窯的影響下,開始使用瓷質復燒匣具,大小不同的多件器物可以一匣復燒,故出現了芒口器。因此,孟子濤認定這應該是宋朝湖田窯所制仿定窯器。

雖然不是真品定窯,但宋代湖田窯產品同樣珍貴,而且還是一件儲存完好的精品,那就更為難得了,市場價值也在三十萬左右。

於是,孟子濤詢價。那攤主也是走了眼,像別的東西一樣開價不高,只要五百。

這麼點錢孟子濤都懶得還價了,直接付了錢。

攤主本來還想著孟子濤會還價,已經準備好了說辭,但孟子濤卻偏偏沒有,這讓他有一種看走眼的感覺,但看到孟子濤年紀不大,想來眼力也不會高,因此就沒有多想。

但對認識孟子濤的人來說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見孟子濤出手買下一件定窯瓷器,心裡都不約而同地亂想起來,孟子濤不會又是撿了個大漏,買到一件真品定窯瓷器了吧?

當初老六介紹過來的小錢也看到了這一幕,臉色立馬就被陰沉了下來。

說起來,以小錢現在的名聲想要在古玩街混下去已經不可能了,他也打算把手裡的貨能清則清,接著到別的城市去發展。

本來按計劃這是他在陵市的最後一次集市,結果卻遇到了他認為的罪魁禍首孟子濤。

想到自己自從遇到孟子濤之後這段時間的遭遇,小錢就對孟子濤憤恨不已,低頭沉思了片刻,腦子裡就閃過了幾個念頭,但當他想到孟子濤的背景時,他又有些無力,就憑他的小身板想跟孟子濤過手,跟螞蟻想要推倒大象沒什麼區別。

想到這,他連做生意的興趣都沒有了,反正自家攤位上也只有幾件普通玩意了,他就收拾一下準備走人。

再說孟子濤,意外得到一件湖田窯仿瓷十分高興,而且覺得今天狀態奇佳,就打算多逛逛。

孟子濤今天的運氣確實不錯,接下來他又陸續收到了一些精品,雖然只是小件,價錢不高,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麼,但也讓他心情愉悅不少。

沒一會,孟子濤走到老牛的攤位前,打了聲招呼,見沒幾個客人在他攤位前,就問了起來:“今天生意怎麼樣?”

“還湊合。”老牛笑呵呵地說:“你也知道我,平時有什麼好東西早就聯絡你們了,集市不過走個過場,賺點菸錢而已。”

說起香菸,孟子濤從口袋時掏出一包,扔給了老牛:“我不抽菸,這盒送你了。”

老牛接過香菸一看,頓時愣了愣:“大熊貓,真的假的?”

孟子濤沒好氣地說:“你說真的假的?不要還給我。”

“這哪能啊!”老牛嘻嘻一笑,他是嗜煙之人,迫不及待地拆開煙盒從中抽出一支,放到鼻前深深一吸,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急忙用打火機點燃香菸,小心翼翼地吸了一口,臉上盡是陶醉的神色。

孟子濤有些哭笑不得地說:“我說不就是香菸嘛,至於這麼誇張?”

老牛陶醉地搖了搖頭:“此煙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你不懂煙,這其中的感覺你是體會不到的。”

“得,你就體會吧,沒事我就走了。”

孟子濤轉身就準備離開,不過被老牛叫住了:“等等,我這有個好東西,你要不要看看?”

“什麼東西?”

“鼻菸。”

說話間,老牛就從屁股底下的箱子裡,拿出了一個盒子,放到孟子濤面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孟子濤開啟盒子一看,只見裡面裝著一隻好似鼻菸壺的玻璃瓶,裡面裝著粉末一樣東西,正是鼻菸。

鼻菸其實就是發酵菸葉粉末調香而成,以鼻吸用的無煙菸草製品。鼻菸的粗細度、溼潤度、色澤、刺激程度及香味,根據配方多種多樣。

說起來,鼻菸傳入我國是在明代萬曆年間。明末清初,鼻菸在皇上家有,老百姓不知道有這路東西。起初,國內也沒“鼻菸”這個名詞,外國人叫它什麼咱們也跟著叫,各國的叫法又不同,有叫“布魯灰陸”的,有叫“克倫士那乎”的,也有叫“士那乎”的。“士那乎”好叫,皇家便稱它為“士那乎”。

到了雍正那會,他覺得這名字不好聽,就命名為“鼻菸”,所以“鼻菸”這個名詞是雍正年間才有的。

從雍正開始,鼻菸這東西就開始隨著賞賜傳播開來,最後越來越廣,外國人也因為輸入鼻菸賺了不少錢。

鼻菸這東西作為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用的起的奢侈品,當然也講究品味。說鼻菸和腳巴泥一個味,是不會品味的人說的。

一般來說,細品鼻菸才會聞出有股羶味,又跟羊肉的羶不一樣;或者有股煳味,可跟煳餑餑味不一樣;還有有股酸味,又不同於醋味;另外有股生豆子味,像是生豆子的那種甜味,又不是豆腥味等等,到底是什麼味?總的來說,主要有羶、煳、酸、豆、苦,其味美無窮。

一般來說,鼻菸聞得時間長了,就能品出這些味來,不過要真品出味來,也就有癮了,想戒掉就不容易了

鼻菸分三六九等,以顏色來區分,以深的為上品,色淡的為下品,黑色的為上品,黃色的為下品。也有白色的,只是不常見。

最上品的鼻菸,顏色深紫而近於墨色,質厚氣醇,俗稱“豆沙色”,是稀世之寶。黃色的鼻菸有數種,顏色深黃像蒸慄,此為上品;顏色淺黃呈淡金色,有寶光,味很酸,也不錯;如果質薄色淡,氣味像市井中豆豉、黴菜氣味的鼻菸,是下品。

孟子濤並不吸鼻菸,他知道的這些都是從他師傅鄭安志那聽來的。

鄭安志有段時間因為工作和家庭的事情太忙碌,偶然的機會吸了鼻菸提神,效果不錯,就吸了一段時間,後來有癮了,他覺得不好,就下決心給戒了,雖然如此但也積累了不少鼻菸的識別經驗,並且對鼻菸也情有獨鍾。

老牛拿出來的是大金花鼻菸,這種鼻菸相當有名,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菸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藥材,並在密封蠟丸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而成。吸聞此煙,對解除疲勞起著一定的作用。

孟子濤看了看瓶子,應該是清中期進口的,而且瓶子密封情況不錯。

也許有人要問了,這都是兩百年左右的鼻菸了,還有用嗎?其實,鼻菸界有句俗話“鼻菸如酒,越陳越香”,當然前提是儲存恰當。

現在每種歐美鼻菸上,均未標註保質期,大家應該知道歐美企業品質及標識的管理是嚴苛的,這直接表明只要採取防潮、防曬、防串味等必要措施,鼻菸是可以長期儲存的。

孟子濤對鼻菸的鑑定水平還不夠,只能看出裡面的鼻菸色澤深沉,應該是好煙,就準備拿給師傅去看看。

“這東西我要了,錢的話我回頭給你。”

老牛對孟子濤很放心,不擔心孟子濤會佔他多少便宜,笑著應了下來。

聊了幾句,孟子濤正準備走人,老牛指著旁邊不遠處的一處攤位說道:“那攤位上的東西挺有意思的。”

“怎麼了?”孟子濤有些好奇地看了看老牛指的那個攤位。

老牛說道:“東西應該都是高仿,賣的價錢比較貴,不過仿的很逼真,買回去做下舊就有很高的利潤。”

孟子濤說:“那你怎麼不去買?”

老牛聳了聳肩膀:“我對高仿一般沒什麼興趣,有那錢和功夫,我還不如幹點別的事情。”

“說到底還是你懶。”

孟子濤哈哈一笑道:“那我過去看看。”

問老六要了個結實點的袋子,把東西都裝進去,接著孟子濤走到了那個攤位前,由於位置偏僻,再加上賣的價錢比較高,攤位前的人只有寥寥幾個,裡面都沒孟子濤熟悉的。

孟子濤低頭打量攤位上的瓷器,發現確實像老六說的那樣,這些瓷器都是高仿,而且仿製的水平很高,雖然和肖利凱相比差了一些,但也已經很難得了,這些瓷器只要做了舊又有渠道,完全可以賺大錢。

因此,孟子濤也有些不太明白,這人怎麼會把這些高仿拿到這裡來售賣,難道真像老牛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這個念頭在孟子濤腦子裡一閃即逝,就覺得有些好笑,對方只是拿了一些高仿來出售,又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自己胡思亂想幹嘛?

暗自一笑,孟子濤接著打量了一下,覺得這些高仿瓷器只要價格不是太貴,買下來也有利可圖,不過這筆生意他不準備自己來做,免得認識他的人又多想。

正準備離開,孟子濤眼睛餘光注意到一件紅釉蓮瓣紋壺上,覺得這器物給他的感覺不一般,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

孟子濤心中一動,向攤主問了一聲,接著就蹲下身拿起壺看了起來。

這把壺通體施紅釉,髮色均勻,釉面光潔瑩潤。整器呈圓球狀,短小流,曲柄,蓋頂貼飾蒂多瓣的小花。壺肩模印重迭蓮瓣紋,下刻劃如意頭蓮瓣紋,矮圈足,底中心刻有“官”字款,旁有一注酒的小孔。

看到小孔,孟子濤明白這是一隻倒流壺,使用的時候把壺倒置後從底孔注酒,此孔同連線隔水管,將壺正置時,利用連通器液體等高的原理,酒從流嘴流出,但不會溢自壺底孔。

另外一點,就令孟子濤非常激動了,他沒有看錯的話,這其實是一件真品定窯瓷器,而且還是被稱為稀世珍寶的紅定。

蘇東坡在《詠定瓷》中有這樣一句“定州花瓷琢紅玉”,說的是什麼樣的定瓷呢?誰也不清楚。因為這裡有兩個字擾亂你的視線,一是“花”字,二是“紅”字,到底是一個紅定窯,還是一個花定窯呢?誰也說不清楚。後來經過大部分學者的統一,認定是一個紅定窯。

紅定到底有多珍貴呢,宋人邵伯溫《聞見錄》中“定州紅瓷”條目中說:“仁宗一日幸張貴妃閣,見定州紅瓷,帝堅問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獻為對。帝怒曰,嘗戒汝勿通臣僚饙送,不聽,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謝久之,乃已”。

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仁宗,北宋的第四個皇帝,就是“狸貓換太子”裡的那個太子。

宋仁宗是個非常儉樸的皇帝,有一天他跑到他的寵妃張貴妃那裡,突然看見一件定州紅瓷器。他就問:“你這個東西是哪兒來的啊?”這妃子就跟他說:“是一個叫王拱辰的大臣送的。”

皇帝當即憤怒了:“我經常告訴你,不要接受大臣的饋送,你為什麼不聽呢?”說完以後,手持柱斧,當場把它打碎了。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首先說明這個紅定瓷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東西,要不然皇上犯不著著急上火。家裡多一個瓷碗,如果是普通的玩意,肯定是不可能發火的。當時定州紅瓷器在燒造上有相當的難度,所以底下的大臣才開始拍馬屁,去送禮。想送皇上,因為皇上節儉,不敢送,所以就送了貴妃。結果惹皇上生氣。

咱們姑且不說這個故事有沒有偏差,就說以邵伯溫身份地位,也不可能憑空杜撰出一個子虛烏有的紅定來,說明紅定在當時確實異常珍貴。

而且,現在有專家從窯址調查中發現,在定窯作坊中只有部分作坊生產紫定瓷器,產量很小,主要是碗、盤、碟等,瓶罐之類的瓷器更少,釉色純正美麗的紫定、紅定瓷片極難發現。這些產量極少的紅定,製作困難,都是定窯作坊特別製作皇家用瓷。

到了現在,傳世的紅定更是鳳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孟子濤居然在這裡發現了一件真品,驚喜可想而知,但緊接著他就覺得奇怪了,怎麼好端端的真品會被當成仿品出售呢……

(7/6)(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