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濤聽了這話心裡覺得有些好笑。上個星期,他們倆完成了先前的那次在賭約。也不知道是他運氣太好,還是程啟恆運氣太差,最終結果居然是他買到的東西稍稍勝出一籌。

這個結果,把程啟恆鬱悶的夠嗆,如果說孟子濤的東西比他貴上上千塊,那就不說了,結果只是略勝一籌,他怎麼會甘心?

可能有朋友要說了,古玩這東西價格沒什麼定數,價值高低全看買家的心裡價位,怎麼孟子濤還能以微弱的優勢取勝呢?

這一點,王之軒在評判的時候,當然也有說起。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程啟恆買到的那件東西比較冷門,買的人少,無論是市場價值還是收藏價值沒有孟子濤的高,正因為這樣,孟子濤的東西才以微弱的優勢勝出。

但這樣一來,程啟恆就很不服氣,於是就說這個星期天再比個高下。並且,錢也從一千變成了五千。

只不過,孟子濤現在的心思都在手裡的這兩件寶貝上,賭約的事情早就忘到爪哇島去了,直到程啟恆出現在他的面前,他才想了這件事情。

孟子濤看了看程啟恆手裡的東西,就說:“你別告訴我,一會你就想以手裡的這幅作品取勝啊。”

“那是當然。”程啟恆一臉傲然:“告訴你,這幅畫一定會亮瞎你們的眼睛!”

孟子濤笑道:“得了吧,我可從來沒聽說過,你還精通書畫,可千萬別走了眼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孟子濤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因為古玩眾多類別之中,書畫的鑑定最為困難。就說歷代收藏家都買過贗品,這些收藏家包括皇帝、名臣、大藝術家、大商人、大文人、大學者,由此可見書畫鑑定之難。

這是為什麼?

就以一個例子來說吧,判斷古書畫的真偽,按照常理來說,當然應該以作品藝術水平的高低作為主要判斷依據。但實際中的古書畫偽作,並不僅是後人簡單的偽劣仿製,有時很難準確鑑別。

之所以這麼說,從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故事之中,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話說,有位一個商人想買件董其昌的書作,又怕買到假貨,於是賄賂董的家客。那人叫他備好重金,去見董其昌。董其昌當著商人的面磨墨展紙,一揮而就。商人得字後懸於中堂,賓客見了無不稱絕。

第二年,這個商人又因為有事路過董府,正好碰到一人下轎入府,聽路上的人說是這是“董宗伯”回府。

結果這讓商人目瞪口呆,因為他發現這個人不是自己去年見到的那個“董其昌”,禁不住大聲叫屈。

董其昌見此情形,就上前詢問,問明經過後,便重新給商人寫了幅字。商人大喜,回家後到處誇示於人,可是凡懂得些書法的人都認為之前的那件書作寫得更好。

有人可能覺得這個故事應該是誇大其詞,但其實董其昌自己在題跋中也寫過“贗鼎多有勝餘漫筆者”,意思是說,那些仿作之中,確實有些人的書法好過他。由此可見,這些記載也是有些道理的。

從這個故事之中不難看出,一些贗品在當時就已經很難判斷了,更何況是過了幾百上千年的現在?

比如說,故宮在鑑定一些古書畫時,專家的看法時有相左,難有統一結論,只能將其觀點整理錄音,留給後人作鑑定參考。

正是因為書畫鑑定實在太難了,而且對自身的知識積累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當初孟子濤雖然對書畫也挺感興趣,但想到其中的困難,還是放棄了。當然,這其中也有好的書畫作品太貴,他玩不起的原因在內。

言歸正傳,聽了孟子濤這話,程啟恆嘿嘿笑道:“我確實對書畫作品不太精通,不過,真跡擺在我的面前,我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孟子濤聽了這話,都不知道說什麼是好,這黑燈瞎火的,誰知道到底是真是假?

不過,他也不想在現在打擊程啟恆的信心,就說道:“那就走吧,你說咱們去哪看?”

“就王叔的店裡吧。”程啟恆說道。

孟子濤說道:“王叔來了嗎?”

程啟恆從口袋裡掏出一把鑰匙,說道:“我沒遇到王叔,不過我手裡有這個。”

“正一軒的鑰匙?”

見程啟恆點了點頭,孟子濤好奇地問道:“你哪來的鑰匙?”

“邊走邊說。”

程啟恆帶著孟子濤往正一軒走去,說道:“忘記跟你說了,前幾天,我爸媽和王叔、王姨見面了。”

孟子濤聞言愣了愣,轉過頭說道:“你的口風還真夠緊的啊,這樣的訊息,居然都不知道事後跟我說一聲。”

程啟恆嘿嘿一笑道:“現在你不就知道了嗎?”

孟子濤笑道:“我不管,這事你可得請客。”

程啟恆大手一揮:“沒問題,今天咱們去陵市大酒店撮一頓。”

孟子濤笑道:“五星級大酒店啊,那我可得好好清空一下肚子。”

說說笑笑間,兩人來到正一軒門口,開啟大門後,兩人就走了進去。

程啟恆把桌子擦乾淨,才把畫卷放了上去:“對了,你今天到底搞到什麼東西了?”

孟子濤說道:“這事一會再說,先讓我欣賞一下你這幅畫。”

“那就讓你見識一下。”

程啟恆戴上手套,小心地把畫圈展開,一幅墨竹圖,慢慢地出現在了孟子濤的眼前。

粗看去,只見圖中一共有五株竹子,高矮不一,細枝粗葉,清勁秀逸,恣意蒼勁,瀟灑中寓自然,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這還不算,當孟子濤看到題識和鈐印時,眼珠子不禁瞪了起來:“鄭板橋的墨竹圖!”

鄭板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師徐悲鴻曾評價過他:“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慈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正因為如此,鄭板橋的畫作在藝術品市場上,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如果眼前這幅是真跡的話,最起碼值三百萬以上。

程啟恆得意一笑,正準備開口時,卻聽門口傳來一聲訝然:“什麼鄭板橋?”

兩人朝門口看去,就見王之軒手裡拿著一件青花瓶走了進來。

打過招呼,王之軒就盯上了桌子上的那幅墨竹圖,拿出工具,仔細鑑賞了一番,他就讚歎道:“確實是一幅好畫。”

程啟恆聽了這話,顯得有些激動:“怎麼樣,我就說我今天贏定了吧。”

孟子濤暗自撇了撇嘴,心道:“這幅畫確實是好畫,但說是鄭板橋的,嘿嘿……”

王之軒見孟子濤好像有些不以為然,就笑著問道:“小孟,你有什麼想法?”

孟子濤撓了撓頭,說道:“那我就實話實說了啊,我覺得這幅畫確實是好畫,但我總覺得好像少了一股孤傲之氣,不知道我的感覺對不對。”

程啟恆聽了這話心裡一突,連忙看了看,有些遲疑地說道:“我覺得有孤傲之氣吧。”

王之軒不動聲色地說道:“小程,你能完全背的出鄭板橋畫竹的風格嗎?”

程啟恆想了想,苦笑著搖了搖頭:“不能。”

“你呀,既然背不出來,你也敢下手。”

王之軒用批評的目光看了程啟恆一眼,說道:“鄭板橋在家鄉住處和衙齋處種了許多竹子,得益於他的細心觀察,他對竹子非常瞭解,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因此,他畫竹時,才能夠‘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

“我們從他存世的許多作品看,其竹子的章法、造型無一雷同。所創造的竹子也不與人同,自稱‘鄭竹’。說到這,我們再看一下眼前這幅畫中的竹子,你們覺得感覺怎麼樣?達不達的到鄭板橋的境界?”

程啟恆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幅畫,在大體上能夠達到鄭板橋的水平,但在細節上,卻做的不那麼出色了,看到這裡,他哪還不明白自己買了一幅仿作,或者乾脆就是贗品。

王之軒接著說道:“我們再看,鄭板橋隨手畫節,多不點節,添出主枝,省去大量小枝,雖筆斷而意連。葉少而突出竹子的勁節,葉肥以加強竹子的青翠感。打破竹家所忌,畫竹為桃、柳葉,但又不失竹意。”

“鄭板橋畫竹,濃淡相宜,乾溼並兼,中側鋒兼用之。以書入畫,竹中瘦葉以黃庭堅‘飄灑而瘦’的書法筆法寫之;竹中肥葉以蘇軾‘短悍而肥’的書法寫之……”

王之軒接連講了幾個鄭板橋畫竹的特點,聽得程啟恆苦笑連連,神情顯得十分頹然。

見此情形,王之軒搖了搖頭道:“小程,就你這樣,我覺得你確實還不到碰書畫作品的時候,我說了那麼多,你難道就沒有看出這幅畫的特點?”

“特點?”程啟恆看著眼前這幅畫,想了想,說道:“如果要說特點的話,模仿的很像吧。”

王之軒轉過頭,問孟子濤道:“小孟,你覺得怎麼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