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不提齊遠那邊的千頭萬緒、四處奔波,杜君琦這邊也很不好受,新學期開學了,她正打算集中精力投入到書山題海中去,結果教育局卻安排她上縣電視臺、市電視臺、市晚報、省少兒報,還有一些校園活動,一大堆的行程排滿了兩個月,這讓杜君琦很是頭大。

杜君琦向陳校長抗議,這麼密集的行程表,還能不能愉快的學習啦?

陳校長慢慢勸解她,說她成績好,考上高中是肯定沒問題的,而且她報的又是一中,有一中提供的保送名額,上高中更是妥妥的沒問題,既然沒問題了,那在媒體上為學校爭光也是她應盡的義務啊。

保送名額?什麼東西?杜君琦一頭霧水表示不明白。

陳校長只能再細細解釋,原來初中畢業後,家境一般的畢業生會選擇報考中專,因為大中專畢業國家都包工作分配,讀完書就可以直接工作給家裡賺錢了,因為報考的人多,中專的錄取線比高中還要高,而選擇報考高中的畢業生一般是兩種,一是家裡有錢有關係,不愁畢業找工作,只想要個高中的學歷裝點下門面的,二是學習成績真的非常好,有希望考取大學,天之驕子的那種。陳校長還補充說明了一下,90年全國大學只錄取60萬人,91年錄取62萬人,高考錄取率只在百分之二十多,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杜君琦知道以前的大學不好考,而且她自己上大學時那會兒還沒有三本,但也沒想到這時候會這麼喪心病狂,要知道後來擴招後大學錄取率一直在提高,她回來前都達到百分之七十多了,從2009年起每年上大學的人數就是六百多萬啊。

看到杜君琦有些嚇到,陳校長放低了語調繼續解釋,因為報考中專的學生比較多,為了鼓勵學生上高中上大學,保證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所以每個高中每個大專院校都會採取保送名額的制度,鼓勵成績好的學生們繼續讀書,有一些大型國企甚至還有自己的學校,給自己的職工孩子留有保送名額,比如郵電大學、鐵道子弟學院等等,而l縣一中也會給初中部學生留有保送名額,一般是15%的比例。

其實杜君琦的成績一直穩居年段第一,就算沒有保送名額她也會順利考入一中高中部,陳校長給她這個保送名額其實只能算是個順水人情,不過當時的杜君琦還不知道這一點,還以為這是陳校長給她的優待照顧呢,現在她知道了,對這個保送名額也只能無語了。

不過陳校長之前給的分數疊加的允諾還是有用的,雖然上高中沒問題了,但是杜君琦還是想拿全縣前幾名的名次,有了這個分數疊加的特權,只要她正常發揮,她肯定能得文溪獎。

承了分數疊加的特權,杜君琦就得有盡義務的本份,所以她接受了縣教育局的安排,開始接受電視臺和報紙的採訪。

雖然是以杜君琦為主的採訪,不過正式採訪時還會有其他的相關人員在場,比如鄭局長、實小的謝校長、各位班主任等,他們在鏡頭前一致給杜君琦好評點贊,這讓杜君琦很是不好意思,內心還有幾分心虛,畢竟她是三十歲的芯子啊,有原先的知識底子,還有拼命做題的勤奮,若她還不能考個好成績,那不是白重生一回。

隨著報道的陸續播出,杜君琦的名氣越來越大了,真正的出名了。

在杜君琦接受宣傳的這兩個月裡,的刊號辦下來了,職員和辦公場所也都找好了,因為沒有投稿可用,所以第一期的內容只能由齊遠和編輯們自行創作,因著杜君琦的名氣大,杜君琦還被齊遠抓了壯丁,被逼著寫了兩篇短篇小說,好在杜君琦前世喜歡看微小說,借了一些梗才算完成了任務。

因為正在宣傳期內,杜君琦也就把這事告訴了陳校長,陳校長沒想到杜君琦還寫了兩篇微小說刊登在出版讀物上,簡直大喜過望,這不正是一個極好的宣傳點嗎,陳校長馬上給鄭局長打了電話,還讓人買了二十本放在校閱覽室裡以供同學們閱覽。

在縣教育局的大力宣傳下,杜君琦隱隱地成為了l縣的學生代表,一個成績好,有創意,能動手,會寫作,並且還乖巧可愛的學生,完全適合人們心目中對優秀學生榜樣學生的希望和構想,現在只要一提到“別人家的孩子”,人人都會想到杜君琦。

在熱鬧的造星宣傳中,另一個更大的訊息也傳播開了。

l縣馬上要併入f市,成為一個f市的行政區了。

大人們的反應各不相同,但是對於學生來說確實是個大好消息,尤其是對今年的初三生來說,這意味著今年的高中錄取比例會大幅提高,而且他們可以報考市裡的重點中學了。

市重點中學的吸引力非常大,初三生們都蠢蠢欲動了,尤其是優秀生源集中的縣一中裡,每天都有學生在討論市裡哪所重點中學更好,參與討論的學生非常多,看到這個的情況,陳校長適時地將杜君琦推了出來,宣佈杜君琦將會報考縣一中。

榜樣學生杜君琦將會報考縣一中,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了各個中學,對於杜君琦的這個選擇,不只老師們感到奇怪,就連學生們也是懷疑不己。

明明有更好的學校可以選擇,為什麼要待在這個市二級學校?

有人問到了杜君琦面前,杜君琦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她還小,家裡不放心,她要去市裡讀書的話,肯定要有人跟去照顧她,可是她家裡全部是上班職工,沒人有空陪她去,另外,杜君琦相信縣一中的教學質量,多年的優秀口碑了,雖然考上大學的人數比市一級學校少,但是按升學比例來算,並不差多少,甚至有的年份還會超過,所以她相信以她的勤奮,一定能考上大學的。

杜君琦的理由合情合理,人們的滿腹疑惑都打消了。

好吧,反正杜君琦是個天才,去不去市裡都不要緊,但是其他自認不如她天才的學生還是希望能得到市重點中學的教師資源,畢竟好的老師能讓他們的成績提高的更快。

針對學生們的這一心理,陳校長和鄭局長商量後,決定對縣一中的高中部進行一番改革,將班級劃分為a級班和b級班。

a級班就是全力為學生提供優秀教學資源的班級,課任老師都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學生也是成績優秀的學生,而b級班則是面向只是想完成高中學業的學生,課任老師只需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課程可以教的慢點,作業佈置的少點,考試難度低一點,能保證他們畢業就成。

這個訊息傳出後,只想混個高中畢業的學生們立馬決定報考縣一中了,反正他們只想要個高中畢業證而已,何必要去市重點中學和人拼成績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成績優秀一心想考大學的學生們也開始猶豫了,如果把班級分級,少了那些混畢業的學生的干擾,他們就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老師也有時間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短板輔導,教學質量肯定提升了,他們的成績也有保證了。

學生們在考慮,家長們也在考慮,雖說市重點中學教學質量有保證,但是寄宿費和生活費卻是個問題,市裡比縣裡貴啊,再加上學校那麼遠,孩子們一學期只能趁著節假日回來一兩次,他們做家長的也沒時間常跑市裡,坐一次車要兩三個小時啊,高中又是青春期,天高皇帝遠的,萬一孩子們在學校裡無人管束,鬧起了早戀怎麼辦?

農村的家長擔心寄費費和生活費,縣城的家長則更擔心早戀問題,所以對於是否報考市重點中學都有些猶豫不決。

當孩子們問到家長們面前,問要報考市重點中學還是報考縣一中時,家長們都不約而合地在內心裡傾向了縣一中,而當他們得知杜君琦要報考縣一中後,態度更堅定了。

別人家的孩子都能上縣一中,你為什麼不能上?

別人家的孩子都知道上大學要靠自己勤奮努力,你為什麼不勤奮一點努力一點?挑老師還不如靠自己。

別人家的孩子都乖乖的留在家裡,你為什麼要寄宿?是不是想跑遠點鬧早戀?

被“別人家的孩子”壓了一頭的孩子們無辜地被訓了一頓,在家長們的命令下,孩子們只能選擇報考縣一中,繼續過與別人家孩子比較的生活。

初三各班開了摸底調查的班會,瞭解本班有多少學生選擇報考高中,是否報考本校高中部。

調查彙總到陳校長面前,陳校長很滿意,不枉費他和鄭局長的苦心佈局,果然在杜君琦的引導下,學生們都選擇了報考本校高中。

摸底調查結束後,學校開始統計報考高中的人數,計算保送名額的比例,初三開始進入緊張的備考階段。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