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君琦影視公司要開拍新劇了,二三線演員的經紀人們紛紛向各自的君琦影視公司關係人打聽訊息,誰都知道杜君琦最喜歡起用二三線的演員,早點打聽清楚訊息,也好為自家的演員爭取機會啊。

於是,在劇本還沒有改編完成,製片人和導演都未定,開拍日期也未定的情況下,君琦影視公司就已經收到了長長的一串想要出演的演員名單了。

每週例行的會議上,杜君琦就看到了這份長名單。

“這麼快就有人想要定角色了?”杜君琦很意外,這都還是沒譜的事,她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拍,哪一部先開拍,這些人就急著要爭角色了?

影視公司的總經理戴立誠笑著回道:“他們知道我們出的都是好劇,拍出來的劇很受網路市場的歡迎,參演很容易吸粉,他們當然想過來了,更何況我們公司一向求質,資源肯投入,畫面感好,片酬上又不小氣,給的高,他們自然更想來了。”

杜君琦邊聽邊低頭掃視手上的名單,隨意應道:“主要是我們給的片酬高,市場經濟嘛,錢的吸引力是最高的,咦,怎麼這麼多港臺那邊的?”

戴立誠笑得有幾分自得,港臺明星願意過來正說明自家公司的招牌亮啊。

“他們的經紀人很欣賞我們公司的製作水平,而且很看好萬花筒的播放平臺,覺得影片市場的觀眾群很符合他們手下演員的市場定位,所以他們很願意讓演員過來參演,希望能提升一下知名度,培養一些固定粉。”

杜君琦微微皺眉:“想演可以,必須試鏡,要合適角色才能出演,對了,不能給他們主角的名額,只能是配角。”

“為什麼?”戴立誠的笑容一下僵住了,顯得很意外,“有港臺明星參演更能提升劇的檔次啊。”

杜君琦掃了他一眼,戴立誠立馬端正了坐姿,順便解釋了兩句:“我不是說我們的劇檔次不夠,而是觀眾們明顯更喜歡港臺明星,追星族的力量是巨大的,利用好了,我們新劇的收視率會很有保證,而且有港臺明星來參演,我們可以拉到更多的投資啊。”

“可是我是地地道道的內地人,我更喜歡捧內地的演員。”杜君琦的聲音重了兩分,“我們是內地公司,對於內地的演員應該有扶助的義務,資源傾斜,行業保護,這是每個國家每個行業都會有的正常情況,我個人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不對,雖然港臺在政治上屬於我國的國土,但是在行業競爭中,完全就是兩派的,國內的影視行業勢弱已久,行內人士也天天喊著要振興國內的影視行業,但是真實情況呢?寧願花大價錢去捧外人,也不願意給新人一個上鏡的機會!年年畢業那麼多藝校生,留住了幾個?出了幾個新銳導演?出了幾個金牌編劇?出了幾個影帝影后視帝視後?拿了幾個國際電影電視獎?不給新人機會,不給人才往上爬的機會,光喊著要振興,有屁用!”

杜君琦的聲音越來越重,整個會議室裡的人都低下了頭,沒一個敢吭聲,尤其是幾個收了好處的人,更是恨不得能立時隱身不被大老闆注意到。

看著滿屋子低頭的人,杜君琦深深吸了幾口氣,壓制心中怒火。

對於國內影視圈的生存環境,杜君琦在前世時只在海角論壇上看過一些帖子,最有料的當屬《腥風血雨帖》,樓主感慨就算製片和導演再想扶助內地演員也沒用,投資方一句話就可以抵過所有了,尤其是合資片,在港臺公司各方面都強勢的情況下,要不是廣電有硬性規定,男女主角一定要有一個是內地演員,並且在重要配角中也要有一定的內地比例的話,內地演員壓根不可能在合資片的主要演員表中出現,連男四女四的角色也不一定會有,全部會成為襯托的綠葉,但是就算有這個的硬性規定,拍出來的合資片仍然讓人心塞,透過後期劇本的“合理規避”,內地演員的戲份大大壓縮,而港臺演員卻獲得了非常多的打醬油角色。

比如《越光寶盒》,這個堪稱“大作”,大家可以數一數,全片裡出現了多少只有一句話臺詞,甚至連臺詞也沒有,只有一個側面露臉鏡頭的港臺演員,數量非常可觀,而這些可有可無的港臺演員卻拿到大筆的出場費,真是露臉就賺錢啊。

從2000年起,合資片就全面攻佔了內地銀屏,可以說,凡是上線的國產電影,十部中有九部半是合資片,在這些電影中,可有可無的配角和打醬油角色都非常多,為了讓這些配角都有臺詞有劇情,片子的主線已經被改的七零八落了,電影已經不像是電影了,而是段子串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一世杜君琦自己創辦了影視公司,她對影視行業的現狀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更加不舒服,但是她明白這是正常的行業競爭,人家有幾十年的行業底蘊,觀眾也更賣港臺明星的面子,他們強勢他們紅是正常的,她並不會為了這樣的市場現狀而激烈排斥港臺明星。

相較於港臺方面的掠奪和競爭,杜君琦更加反感的是內地投資商和影視公司的主動迎合。

在放開了影視行業的投資限制後,很多有錢人進入了電影業成為了投資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影視人,沒有長遠眼光,只追逐眼前的享受,誰陪他們喝酒,他們就捧誰,而且他們個人也喜歡港臺明星,所以他們願意花大價錢投資電影,只為了指定某個港臺明星擔任片中主角。

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電影中,也發生電視劇和廣告中,越來越多的港臺明星北上撈金,開啟電視,各種港臺明星出沒。

在內地有錢人的主動迎合下,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也轉而迎合這種趨勢了,他們開拍之前會主動去邀請港臺明星擔任主角,因為這樣他們可以拿到更多的投資,甚至可以做到零出資只靠投資來拍片,後來韓風大盛,投資商又轉而追捧韓星,又是一大波的韓星參演劇,內地演員的生存空間再次被擠壓,難以出頭。

杜君琦環視全場,聲音低沉的說道:“現在網路劇市場還是新興市場,我們現在佔據優勢,為了保持主場優勢,在初期我們就得做到資源保護,讓內地演員有一個出頭的地方,這是我們的責任。”

“是是,杜總說的對。”戴立誠腦門上都冒汗了,連連附和。

下面的高管們也趕緊連聲應和,大老闆都這麼說了,他們還敢說什麼。

“而且,港臺的演員的氣場和內地的演員很不搭,拍攝時不僅要別的演員們配合他們,在後期制作時還得給他們找配音,這樣做不是又得增加製作成本。”杜君琦順勢又說出了她的另一個看法,她前世時就看過很多混搭的電影和電視劇,真是受不了啊,畫風不同如何同框啊?而且為什麼都要原音出場啊,為什麼不找配音啊,那股濃濃的口音,真的是一出口就讓她瞬間出戏啊,不看字幕都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啊。

這個理由就比較正常了,高管們連連點頭,出於畫面效果和成本考慮而拒絕讓港臺演員擔任主角,這樣理智而無情的大老闆才符合高管們心中對杜君琦的印象,剛才一腔熱血的大談行業責任的大老闆更像是沒出校門的熱血少年,差點嚇死他們了,真是汗毛都豎起來了。

看到底下高管們的表情,杜君琦心中隱約知道了一點,估計他們原本以為她也喜歡追捧港臺明星,畢竟以她的年齡來說,可以說是看著港臺劇長大的,天然會對港臺明星更有好感,他們甚至還可能口頭應承了幾個人,結果沒想到竟然一開口就給她給駁回了。

杜君琦放緩了語調:“除了主角不能給港臺演員,並且需要他們試鏡,確保他們符合角色設定外,我對港臺演員參演新劇並不排斥,如果有合適的配角,儘管讓他們上,就算是男二女二也沒關係。”

高管們面上不顯,使勁繃著嚴肅範,但是心裡卻松了好大一口氣,男二女二也成了,這樣他們也好和人回話,看在片酬高的份上,對方應該能夠接受的,畢竟那些演員也只是港臺那邊的三四線演員,片酬和一線的完全不能比,他們也是在那邊搶不到好資源才會主動過來示好的,應該容易滿足。

會議開完了,關於演員的選用標準定調下來了,接下來的事就是按步就班了,該聯絡的聯絡,該安排的安排,隨著高管們與紀經人們二次接觸,陳述了杜君琦的觀點,並且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就杜君琦的觀點交流了一番後,杜君琦的論調很快就在影視圈裡廣為人知了。

扶助內地演員,這個想法一直存在,只是出於市場的現實考慮,影視公司的管理層們一直都沒有辦法真正認真起來,再說了,廣電自己出臺的政策就是互相矛盾的,對於合資片的分成規定,其實是偏向港臺那邊的。

內地的影視公司不想用內地的演員嗎?想用!要是多起用內地演員,內地影視公司還能多分錢呢。

但是現實呢?tmd,港臺那邊已經夠強勢了,廣電你還給政策傾斜,稅收方面還各種優惠各種抵扣,投資商也更加追捧港臺明星,指定要港臺明星擔綱主角,這樣的情況你讓內地影視公司怎麼辦?他們交的稅半點沒少,反而還少了捧自家藝人的機會呢,他們也很憋氣啊。

現在好了,杜君琦當了出頭鳥,他們就繼續旁觀吧,看看她能做出什麼樣。

而對於廣電的老派勢力來說,他們一直致力於振興國內影視行業,培養新一代的接班人,這樣的論調對於他們來說真是喜聞樂見。

嘿,真是個好孩子,根正苗紅,果然沒看錯她,該好好培養,幫助她更快更好的成長。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