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炎山區的會議,整整開了兩天,對許多重大事項做出決定,調整了大選領導小組,陳青雲取代曾靜,成了大選辦公室主任。

這次的會議影響深遠,後來研究陳青雲歷史的人,將這次會議叫做“烈炎會議”。

最敏+感的事情,都是放在最後。

第二天的下午,大家期待的幹部調整,在緊張的氣氛中拉開了序幕。

大選之前,地州市的主要領導必須到位。這樣的調整,往往要經歷兩三輪,今天是第一批,也是各方力量角逐的開始。

“中央組織部的通知已經下達,益州的巫江同志和敘州的海波同志馬上要到省委報到。關於這兩個市的幹部調整,組織部拿出了方案,提請常委會討論。”

鄧釗的風格,簡單明快,在什麼時候都能體現。

時聞道也不忘樹立自己的權威:“這次調整的原則,幅度不宜過大,範圍要儘量縮小。組織部的同志很辛苦,在短短的二十多天時間就拿出方案,這是很過硬的作風。”

鄧釗輕輕地哼了一聲,表示對時聞道伸手過長表示不滿。時聞道卻不以為意:“因為時間緊,沒有經過書記碰頭會研究,直接就在常委會討論,更需要大家認真負責的態度。”

時聞道也不輕鬆,鄧釗可以表示不滿,他為何不能。幾句冠冕堂皇的話,輕輕地蓋住鄧釗。

郝軍馬上當和事佬:“時間不早,請青雲部長向大家介紹方案吧。”

陳青雲攤開資料夾,清脆的聲音傳到每個人耳中。除了陳青雲的聲音,整個會議室靜得掉根針都能聽到。

“敘州市長於春輝擬任益州市委書記、益州市長於來擬任敘州市委書記。”

那天在敘州,陳青雲接到方欽亮的電話,急於奔赴益州,因為必須走完民+主測評程式。

於春輝曾經是曠春明的秘書,曠春明是準巨頭,各方傳言,七大巨頭中,會動一兩位,曠春明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這個時候,誰會因為於春輝的任命,惹得曠春明不開心。益州市委書記的職務,誰也沒有提出不同看法。

對於來,大家的看法就不同了。

“於來同志的能力沒得說,關鍵是這位同志的益州的影響,好像負面的東西比較多。”

張揚不記事,第一個放炮。他知道於來曾與陳青雲是同事,不想讓陳青雲如願。

莫皎也表示反對:“於來同志確實有能力,但對執行上級的指示方面,有些欠缺。”

時聞道緊接著說:“省政府對於來同志的任命,有不同意見,請常委會考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三個人領頭,不少人躍躍欲試,準備對於來落井下石。

鄧釗看到這個情形,微笑的臉猛然放下:“我提請大家注意,看問題要看主流。於來同志擔任市長期間,益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從倒數三名直接進+入第一序列,這樣的同志我們不提拔,會寒了全省廣大幹部的心。”

這才是真正的鄧釗,陳青雲意識到,鄧釗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告訴大家:在S省,他才是當家人。

幾個準備發言的人,沒料到鄧釗陡然發威,當即改變調子,同意這兩項任命。時聞道本想與鄧釗別別眉頭,思慮良久,還是放棄了。

表決的結果,除時聞道、莫皎、張揚反對於來的任命,其他都是贊成票,沒一票棄權。

接著是益州與敘州兩個市長的人選,會議室馬上陷入沉寂之中,只有陳青雲的聲音在會議室迴響。

“泉湖市市委副書記、安平市委書記衛所同志擬任敘州市長,益州市委常委、益南縣委書記何杏花同志擬任益州市長。”陳青雲毫無表情地丟擲第二個方案。

誰都知道,衛所曾經是鄧釗的秘書,對他的任命,自然不會表示反對。

“何杏花的資歷太淺,如果任命何杏花為益州市長,如何安撫其他同志。依我看,組織部的方案,不排除某些個人的私心。”

張揚對陳青雲身邊的人最熟悉,知道何杏花是陳青雲的鐵桿之一,拼命也要阻攔何杏花的任命。

郝軍接著說:“相信組織部做方案的時候,肯定是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只是我們的著眼點,不應該侷限於安平或紅杉,全省那麼多優秀幹部,我們要有發散思維,籮中選瓜,不要怕辛苦,多翻幾遍有好處。”

李由也說:“任用幹部不是為了平衡,但適當的平衡還是要的,要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還得做些平衡的工作。”

時聞道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何杏花的提名,讓他感覺到一絲異樣的味道,乾脆靜觀其變。

老牌官場麻雀,嗅覺就是與其他人不同。為什麼有人能夠扶搖直上,有些人卻終生不得志,不是能力與水平的差距,也不是大局觀,而在於這種把握玄妙之處的能力。

果然,鄧釗發話了:“安平與紅杉模式,在S省起到多大的帶動作用,大家想過沒有。我曾經交待過組織部,要大膽地選用安平和紅杉的幹部。今天我把話撂在這裡,誰能再創一個經濟發展模式,那個地方的幹部,必定是省委培養的重點。”

時聞道疑惑地看了看陳青雲,他心如明+鏡:這番話肯定不是鄧釗的本意。如果鄧釗要提拔安平與紅杉的幹部,早就提拔了一大批,何必等陳青雲到S省上任後再說。

廳級幹部的任命,背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故事。只是今天任命何杏花,背後的故事肯定更精彩。

別說時聞道,就算與陳青雲走得最近的莫皎、嚴玖等人,同樣不知內情。為了何杏花的任命,陳青雲費了一番心思。

鄧釗能夠說這樣的硬話,是因為尹真直接向鄧釗打了招呼。鄧釗非常清楚,如果尹真沒得到大內指令,不可能向自己打招呼,可想而知,何杏花的事,他無論如何也要擺平。

在華夏官場,除了隱秘戰線的人,沒有任何部門比田辦更神秘。田耀華對身邊的人要求非常嚴格,別說在人事任命的問題上向省委書記打招呼,就連屢禁不止的吃喝風,吹遍了華夏大地,同樣沒刮進田辦。

時聞道與鄧釗這兩隻老麻雀,竟然猜得**不離十。

陳青雲知道,何杏花的任命,肯定會遇到極大的阻力。但他必須提拔何杏花,這次的任命,與他在S省能否開啟局面、實現自己的抱負,有著很大的關係。

誰能想到,小小的廳級幹部任命,竟然有田耀華的聲音。當田耀華知道陳青雲遇到難題時,當即給尹真下達指令。

何杏花的任命透過後,其他的任命就簡單了。

這次的常委會,總共調整了十七名幹部,其中安平與紅杉走出來的幹部,就有十三名。

根據中央組織部的任命,巫江擔任省委常委、副省長,江海波為副省長。

益州市委副書記李藝擔任省政府副秘書長,誰都以為這是陳青雲的關係,卻不知李藝是時聞道向陳青雲推薦的。

郝軍也推薦了一個,泉湖市的組織部長袁媛擔任省組織部部務委員兼辦公室主任。袁媛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從副處連跳三級,現在成了正廳級省委組織部的部務委員,成了S省官場奇蹟。

莫皎則推薦陳勿擾擔任益州市委副書記,總算離正職近了一大步。

鄧釗直接指令的只有衛所與鄧旭,鄧旭被任命為泉湖市委副書記。

其他的任命,基本上是按陳青雲的意圖,全都落實到位,其中葉飛擔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編制辦主任,鄧蘭擔任省紀委委員、監察廳副廳長,李節擔任安平市委書記,何鐵牛擔任雨神縣委書記。

烈炎會議,陳青雲成了最大的贏家,領導推薦幹部問責制與重新審定全省的三定方案,是他的執政抱負,雖然問責制的起草,花落省委督查室。

安平與紅杉出來的幹部,大批走上高位,在全省引起了轟動。可沒過多少天,大家的視線,放在了另一件大事上。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