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小範圍討論,對蓉城市的決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昨天才做出的決定,還沒正式下發文件,如果省委要干預,現在還來得及。

時聞道的內心非常支援陳青雲的做法,但他不得不考慮班子成員的態度。

省委的班子成員,除楊慈航、安歆等人支援陳青雲的做法個,郝軍、李由等人卻頗有微辭,反對最激烈的,只有張揚一人,所有今天的討論,時聞道將範圍限定在他們幾人。

如果陳青雲的做法,能讓張揚閉嘴,時聞道鐵定會堅決支援陳青雲。

正因為如此,時聞道與楊慈航兩人作壁上觀,任陳青雲與張揚兩人發揮。

張揚不假思索的一句話,給了陳青雲機會。

“對於領導職數過多,蓉城市委認為有三大弊端。”陳青雲抓住機會反擊:“其一是領導職數多過,是幹部隊伍臃腫的主要原因之是。僅蓉城市三級機構的部門副職,達到三千多人,隊伍龐大得嚇人。”

時聞道及時地跟了一句:“確實是太多。”

陳青雲繼續說:“其二,副職太多,造成了機關辦事效率低下。”

從公文包取出一張籤滿字的表格遞給時聞道,陳青雲解釋道:“這是市環保局的建設項目審批表,管理處、法規處與監察支隊分別簽署意見,然後送呈三個分管領導審批,一圈下來,通常沒十多天走不完程式。”

接下來,陳青雲又取出兩張表格,分別遞給楊慈航與張揚:“這是發改委的收文流轉與發文流轉,大家看看,一個簡單的檔案傳達或發出,需要多少人簽字。”

時聞道將表格放到一邊,臉上沒流露半點情緒:“好吧,說說你的第三點。”

陳青雲的點情緒化了:“條件較好的單位,不管是正職與副職,幾乎是每人配備一輛專車。就算沒有專車,凡是班子成員出去辦事,後勤部門能不給他派車嗎?”

“沒錯,領導職數越多,費用開支就會成倍增加。我們的各級財政之所以成為吃飯財政,領導職數過多,確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楊慈航也忍不住發表意見。

張揚知道時聞道與楊慈航已經被陳青雲說服,或者說,陳青雲的理由,讓他們放心大膽地給予支援。可張揚仍然不死心,不想讓陳青雲輕易過關。

“如果一個單位只剩下兩個或三個領導,那麼集體負責制該怎麼體現。”

儘管已經佔了上風,陳青雲仍然不敢輕視張揚。

“集體負責制,並非限定由班子成員負責。”陳青雲淡淡地說:“行政方面的辦公會議、黨務方面的黨委會或支部會,都可以吸納二級機構或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我們的組織原則,不會因為少了幾個領導職數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討論如此重大的問題,陳青雲始終平靜似水,甚至比張揚還沉得住氣。高雅的氣質、風度,不但時聞道與楊慈航非常佩服,就連陳青雲的對手張揚,同樣暗自歎服。

如果不是敵對面多好,這種氣度的年輕高官,真是可遇不可求,張揚有內心,萌生了一個荒唐的念頭:將張羅送到陳青雲身邊錘打幾年。

陳青雲還很弱小的時候,張揚便重錘出擊,要將陳青雲扼殺在搖籃中。可陳青雲簡直是打不死的小強,越遭打壓,成長得越快。到了今天,陳青雲已經跑到張揚的前面,張揚再也不可能打壓陳青雲,只能想辦法拖住陳青雲的後腿。

當年的張揚,已經是正廳級幹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張揚由正廳升到副部,陳青雲而由剛參加工作的小公務員,不但級別與自己相同,排名還在自己前面,張揚如何不生氣。

張揚還想絕地反擊,時聞道說話了,雖然是小範圍的討論,但今天的討論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思潮。這樣嚴肅的事情,時聞道當然不允許像菜市場一樣,變成討價還價的交易。

“好啦,今天的討論就到這,我與青雲還有事情要商量。”

張揚很不甘心,但時聞道已經送客,只能垂頭喪氣地跟在楊慈航身後離開時聞道的辦公室。

“青雲,蓉城的信用評估,什麼時候啟動?”

陳青雲以為時聞道會詢問領導職數的事情,沒想到時聞道卻跳出了陳青雲的思維圈子。

對時聞道,陳青雲至今拿不準他是哪個陣營。按說到了時聞道這樣的層面,肯定不是單槍匹馬闖過來的。但時聞道對陳青雲的支援,卻比鄧釗、曠春明等人還大,態度更堅決。

進入政界十多年,這是陳青雲唯一不能確認的事情。他最擔心的,是某個陣營在向自己示好而不自知,承情太大,到時候不知道怎麼還人家的情。

基於這個考慮,陳青雲並不親近時聞道,但他始終保持著對時聞道的尊重。時聞道顯然看出了這點,仍然不改初衷,令陳青雲更加納悶。

今天的討論,時聞道的情感,明顯傾向陳青雲,但他沒有明確表示。兩人單獨相處時,陳青雲以為時聞道會針對領導職數的問題,與自己進行一番探討、勉勵或肯定。

沒想到時聞道根本不理領導職數的事情,好像這個問題就那麼順理成章。

對蓉城的信用體系建設,難道時聞道比自己還著急。念頭閃過,陳青雲的腦海裡出現兩道身影,同時湧上一絲明悟。

“書記放心,長則半年,短則兩三個月,蓉城的信用評估就會全面啟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時聞道沒想到,在這電光火石之間,陳青雲的腦海裡已經轉了無數的念頭。

“對建設項目的信用調查,是建設信用體系的第一個,信用黑名單的討論,是第二步棋,接下來就是向市民公佈信用評估方案,全面啟動信用體系建設。”

陳青雲非常感激時聞道的支援,第一次全盤透露自己的計劃、以及對時局的判斷。

“蓉城不像安平,如果操之過急,也許會全盤崩潰。信用黑名單的討論,已經取得絕大部分市民的認同,但現在還不到火候,我在等,等一個絕佳的時機。”

隔壁老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