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常委會,明顯分成兩大陣營:秘書長邱平、壺山新城黨工委書記徐達軍、蓉城縣委書記胡景三人,全力支持陳青雲。

誰也沒想到,紀委書記丁香也支援陳青雲的觀點。

其他的常委,包括伍平在內,基本上是支援周川。

兩大陣營的力量基本平衡,周川略佔上風。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徐達軍提出一個新的方式:兩種規劃方式各做一個專案,水巷的規劃,按照周川提議的方式進行,陳青雲可以另外選擇一個專案,以新的方式規劃。

陳青雲讚許地看了徐達軍一眼,兩人並沒有事先商議,徐達軍卻說到陳青雲的心坎裡去了。

胡景馬上跟進,同意徐達軍的提議。

大部分的常委都說徐達軍具有開拓性思維,支援徐達軍觀點的人,將近十人。

陳青雲的觀點實在很新穎,這些人在官場混了幾十年,從不沒聽說過規劃與項目前期同步進行的說法。大家支援陳青雲,不是簡單的為了陳青雲的面子,而是覺得這種方式確實值得一試。

周川的肺都氣炸了,他堅持按原來的模式進行水巷規劃,並非簡單地為了水巷規劃本身,而是不想陳青雲插手政府的工作。

徐達軍的提議,恰恰在周川的心腹位置,重重捅了一刀。

如果常委會同意徐達軍的提議,陳青雲可以在蓉城的所有範圍內,選擇一個專案當成他的試驗田。

如此一來,陳青雲順利地將一條大腿伸進了政府的被窩。周川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局,馬上提出反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青雲不想與周川理論,乾脆提議表決。

大部分的常委並不想真正得罪陳青雲,表決的結果,常委會做出決議,同意陳青雲選擇任意一個專案,進行新的規劃方式的試驗基地。

第一個回合,周川佔了上風。可他的上風沒堅持多久,第二個回合就敗下陣下,並且敗得很乾脆,周川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

陳青雲挾戰勝之威,提出他的宏大構想。

明年元月,要執行新的五年計劃。發改委正在編制十二五年社會發展規劃,只是到現在仍然沒有提交常委會討論。

陳青雲已經看過了發改委的十二五年計劃初稿,但他有很多想法要塞入十二五年計劃中,常委會的第三個議題,就是討論十二五年計劃綱要。

今天只是討論,而不是審議,相當於頭腦風暴。

陳青雲只是提出幾個專案,必須納入十二五年計劃:解決蓉城堵車問題的立體交通計劃、全方位解決高房價問題的民生計劃、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全民信用體系……

周川對陳青雲干預經濟適用房的分配很惱火,同時警惕著陳青雲在蓉城推行全民信用體系。但陳青雲很滑頭,在常委會上,並不將這些事情當成議題,而是請所有的常委進行探討,不說應該與否,而是討論時機問題。

什麼時候才會建立全民信用體系的時機?陳青雲的切入點,恰恰避開了周川早就準備好的大招。

在常委會召開前,周川與大部分常委都進行了溝通。他只是要求兩點:一是水巷規劃必須按蓉城市現有的模式進行;其次,就是蓉城市的全民信用體系建立,眼下不是時候。

陳青雲好像是周川肚子裡的蛔蟲,專挑周川不受力的地方攻擊。

在水巷的規劃問題上,這些常委對周川表示支援,接下來卻附和陳青雲的提議。

兩大巨頭都不得罪,這就是大部分常委們的態度。

涉及到這些具體的問題,常委會的討論進+入白熱化狀態。周川沒意識到陳青雲在完全掌控常委會之前,就將這些敏+感的問題提了出來。

又是一個措手不及。

建立全民信用體系是大勢所趨,大家都認為,十二五期間,這方面一定要有所成就。

陳青雲提出的幾個問題,得到大家的認同,十二五年發展綱要,很快就確定了。

“牆頭草。”周川心中大罵,卻不敢將自己的心思放在臉上。

陳青雲在第一次會議上,以十二五年計劃工作重點的方面,向大家表述自己的觀點,手法上真是爐火純青。

比如全民信用體系建設,明年不搞,難道五年之內也無動於衷?建立全民信用體系,這是社會發展趨勢,誰也不會在這個敏+感的問題上,與陳青雲唱反調。

提出這些觀點的時機,陳青雲經過了反復推敲。

算準了周川會在常委會前與各位常委打招呼,陳青雲提出這些觀點,就是mo底的試應手。

各位常委的態度,一個試應手足矣。

果然,這些常委在權衡,在陳青雲與周川這間找平衡點,陳青雲有了這些資訊,對他下一步的決策,十分有利。

對於全民信用體系,周川不敢在臺面上與陳青雲唱反調,他得考慮民眾的反應。

雖然常委會透過了五年之內完成全民信任體系建設,但周川拿定了主意:你說你的,政府不配合,你咬我的鳥去。

對於陳青雲來說,今天最大的勝利,就是常委會同意他的規劃與項目前期同步進行的試行。

從燕京回來的時候,陳青雲已經想好了一個發展蓉城經濟的切入點,當時向王菲提了一句,卻沒有說透。

既然在常委會上透過了,陳青雲就要趕緊付諸實施。發展方向問題,交給發改委就行,這些人是專家。

散會之後,陳青雲準備回家就與王菲商量,沒等陳青雲開口,王菲先提了出來。

“青雲,昨天在飛機上,你說有個事情要我配合,但你為何說半句留半句。”

“能夠把紫微研究院的藥品和食品分院搬遷到蓉城嗎?”

王菲名下的產業有兩個,一是紫微基金,另一個就是紫微研究院。

現在的紫微基金,大部分的資金是研究院匯入的。醴泉、泰安與紫微三大集團,早就沒有給陳青雲分紅利了。

紫微研究院的利潤,幾乎全部流向紫微基金。有了紫微研究院的紅利,足夠王菲做慈善用。

“說說你的理由。”王菲很敏+感,陳青雲的提議,不會簡單地搬遷一個研究機構。

“咱們請魚師哥過來商量如何?”陳青雲繼續賣關子。

紫微研究院的具體事務,完全由魚成龍掌控,王菲只是掛著董事長的頭銜。

王菲撇撇小嘴:“不嘛,你得先告訴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