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李節。非但沒有像林玄想像的那樣,躲在哪個角落裡流眼淚,而是開心地與陳青雲暢談去職後的感覺。

李節老實地承認,離開了官場,足足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很不習慣。

第一個感覺,不用開會了。當市委書記的時候,有了什麼想法,就會透過會議貫徹下去;上級有什麼指示,同樣以會議形式向下一級傳達,反正自己不用親自動手。

會議多的時候,往往是經常抱怨:中央年年喊消除文山會海,可整個官場也就喊一喊,自上而下,該開的會議照開、該發的檔案照發。

現在不用開會了,一個多月,一個會議也沒參加。有的時候,腦海裡竟然會出現幻覺:電話鈴響了,是會議通知。

除了開會,第三個感受,就是沒人請示工作。

在位的時候,辦公室裡的人流,基本不會中斷,來辦公室的人,絕大部分是來請示工作。整天忙忙碌碌,大部分時間在做指示。

現在清閒了,閒得不知道該乾點什麼。細細思量之後,竟然發現這才是真正的自我。

第三個感覺,沒有應酬了。離職後的二十來天,同事、朋友輪著請自己吃飯,但誰也不談工作,只說些開心的事。每頓飯下來,沒有任何負擔。

這些感受,對於李節來說,僅僅是感受而已,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因為他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只是身邊人的不理解,讓李節有點吃不消。

在政界能施展自己的抱負,現在回到學校重操舊業,周邊的人全都用怪異的眼神年著李節。

李節想寫小說,將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文字固定下來。可接連一個月時間,連開頭也沒寫出來。

雖然身邊的人不理解,但李節沒有沉+淪,他已經找到思路,準備起草他的《青菲艦》。

接到陳青雲的資訊,李節當天就來到蓉城。

看到李節開心的神情,陳青雲非常高興,但他不想讓李節放棄自己的理想,今天就是要落實他對李節的安排。

當年來到紅杉鄉,李節與陳青雲配合默契,在紅杉鄉做出了一番大事業。

在所有的同事中,李節與陳青雲相知最深。陳青雲進+入泉湖市委班子,第一個推薦的人就是李節,李節成為紅杉鎮走出去的第一個縣委書記。

只是何成、何杏花等人跟隨在陳青雲身邊,反而發展更快,在仕途上走在李節的前面。

這次見面,陳青雲沒有將他的想法向李節和盤托出,只是要李節出去散散心。他告訴李節,東大洋有一個島國叫陌得國,他已經安排好李節兩口子到陌得國的旅遊行程。

李節不知道陳青雲的安排另有深意,他只是不想拂了陳青雲的美意,答應幾天後就啟程去陌得國。

想像著李節與陳愛民溝通的時候的情景,陳青雲心頭湧上淡淡的惡作劇的快+感:李節會接受陳愛民的邀請嗎?

李節前腳離開蓉城,陳儒後腳就趕了過來,只不過李節與陳儒來蓉城所見的人不同。

陳儒在蓉城的朋友,只有周川一人。

周川沒有與陳儒多聊,將一個厚厚的信封交給陳儒,兩人便分手了。

陳儒在安平所做的一切,全都落入周川眼中。到基層調研、與班子成員溝通,這些事情,陳儒做得中規中矩。

當然,周川只能看到陳儒的表象,陳儒下一步要做什麼,周川並不知曉,否則的話,周川說什麼也要阻攔陳儒。

陳儒強行忍住好奇之心,沒有當著周川的面開啟信封。為一個信封特意將陳儒叫到蓉城,陳儒知道,這個信封肯定不哪麼簡單。

就是這個信封,滋長了陳儒的自信心。回到安平後,陳儒與武裝部長王少峰約見了一下,隨後便下了決心,第一步棋就要收服安平公務員隊伍的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在李節啟程去陌得國的時候,泉湖市的常委會也如期召開了。

按照組織程式,陳儒有人事變動的提議,必須請組織部門考察、進行民+主推薦、然後報市委書記批准才能上常委會。

陳儒對上次常委會進行的突然襲擊,一直有種憤憤不平的感覺壓在心頭。正好有馬真的話做把柄,陳儒也想給馬真來個突然襲擊。

這次的常委會,主要研究泉湖市的信用體系建設問題,按人大的方案,泉湖市的信用體系不再以官方的形式出現,而是將評估事務委託給信用城堡。

人大的職責是資料蒐集、政協的職責是資料保管,信用城堡根據人大提供的資料,組織專家進行評估,最後在信用城堡網站上進行公佈。

如果常委會能透過人大的方案,泉湖市政府將與信用城堡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陳儒有心反對人大提出的方案,可他看到班子成員對這個方案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到了嘴邊的話也咽了下去。

如果陳儒知道,班子成員的熱情,大多是迫於無奈,也許他會ting身而出,堅決反對這個方案,很有可能博得大多數班子成員的認同。

到了廳級層面的官員,無一不是見過風浪的老麻雀,他們對形勢的判斷,有著非常精準的認識。

泉湖市推行信用體系建設,馬真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在這個形勢下,班子成員敢站出來反對,必須考慮如何承受馬真的怒火。

會議快結束的時候,陳儒及時丟擲人事變動方案。

鄧旭生氣地說:“陳書記,怎麼不向組織部打個招呼?”

陳儒冷冷地回答:“上次的常委會上,鄧書記應該也聽到了,馬書記同意我物色一個合適的市委辦主任。”

“馬書記給了陳書記提名權,可組織程式不可少呀。”

“先定人選,再走程式也不遲吧。”陳儒出身燕京的大世家,對官場的規則爛熟於胸。

組織程式只是針對一般情形而設,遇到特殊情況,後補程式的事情司空見慣。

鄧旭對陳儒的死纏爛打更為不滿:“如果陳書記提議的人選,走程式時遇到意外該怎麼辦?”

幹部提拔的程式,除考察、推薦外,還要公示,任何一個程式都有可能出現意外。

陳儒不甘示弱:“如果出現意外,我將放棄提名權。”

“大家發表意見吧。”馬真不願意看到班子成員產生意氣,當即將話題岔開。

已經是六點了,大家開了一整天的會,早就疲憊不堪。加上安平市委辦主任一職,遲早是陳儒碗裡的菜,誰也不願意橫生枝節。

從市長唐宗儀開始,班子成員都成了搖頭菩薩。就連主管幹部的鄧旭,也不想繼續在這個問題上與陳儒糾纏。

馬真宣佈陳儒的提議透過常委會的討論,接下來馬真提出一個相關的議題,令陳儒非常憋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