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因燕鋼公安處的問題,差點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後王家出面,陳陽被平安摘出,不過王珏老爺子告訴陳陽的爺爺,這是最後一次,以後再鬧出不可收拾的事情,只能靠他們自己解決了。

這就是一個訊號:王家放棄陳家了。

不過陳家也太能惹事了,以後所發生的事情可以看出王珏老爺子的高瞻遠矚,王家在後面的幾件大事中安然無恙,而燕京不少世家被拖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陽幾次算計陳青雲,不但沒有收到任何效果,反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王菲正式投入陳青雲的懷抱,而他自己不但遭受**的打擊,三次都差點被判刑,還在燕京的世家子弟中得了個外號“都督”。

都督被陳老爺子禁足,每天晚上禁止出門。白天出去也得說明事由並向專門負責他行為的保安請假。反正他不用去上學,自第二學年開始,他不得不辦理休學手續,半年的時間在家裡就只做一件事情:想象著如何將陳青雲打倒在地,並踏上一隻腳。

他父親就是大動亂時期的干將,打砸搶燒,鬧得很歡騰,如果不是王家念著舊情,早被翻身的“走資派”清算。陳陽和陳儒兄弟二人與陳世美一脈相承,特別是陳儒,比其父更陰險,上次在賓館用**算計陳青雲,就是出自這位自稱儒將的陳儒之手,如果不是陳青雲修練了清微訣,那次鐵定要被陳陽兄弟打入十八層地獄。

陳青雲並未將陳陽放在心上,不過陳陽時時刻刻想著與陳青雲再較高低,出口惡氣。

經過半年時間的“磨練”,陳家對陳陽的看管也慢慢放鬆。其實負責陳陽的那位保安也不敢真正約束陳陽的行為,於是現在的陳陽又徹夜不歸了。

陳儒透過總參情報部的一個哥們認識了鷺洲的一個大腕人物,據說那位大人物到f省的省委、省政府就像到自家後院一般,甚至在中樞,許多重量級人物也與他交稱莫逆。陳儒因去西方國家辦事,便交給陳陽辦件事情:物色一個大倉庫,不怕大,會有一大批進口汽車透過鷺洲大人物的渠道運抵燕京,不要怕花錢,但不能有閃失。

陳陽穿梭於燕京各地尋找合適的地方做倉庫,這時,昔日燕京黑虎幫的一個大頭目衛榮找到他,說幾個朋友有批貨停在公海上不來,需要一個能通關的拖船。陳陽找到他哥哥在總參情報部的好兄弟,那位兄弟最肯幫忙,見是這種小事,當即答應,那黑虎幫的頭目衛榮慶幸自己遇到了“明主”。

那總參情報部的哥們也是燕京的世家子弟,出身比陳陽兄弟高得多,其父親官拜中將,曾任外交部長和副總理,周遊於列強之中遊刃有餘,在華夏政壇很有影響力。

衛榮不知道陳陽已經攀上高枝,只知道他又重新抖起來了,對於衛榮來說,這就是天大的好事。此時衛榮正在s省的山區遊蕩,眼睛盯在五歲以下的小孩。他對陳陽也只透露一半情況:公海即將有船貨過來,他們送來彩電,卻要求衛榮隨船送上一批小孩。

對於衛榮來說,跑一趟卻能賺到兩趟的錢,這是最合算的事情,而對方也是如此算計。現在的西方發達國家,許多夫婦自己不願意生育,卻想領養孩子。本國的小孩很難領養到,就打華夏的主意。

當衛榮向雨神縣進發的時候,陳青雲與王菲已經住到了紅衫鄉的廟前村老書記文富貴家中。上次孟林帶他來遊玩,就住在文支書家。從雨神到蓉城,有條國道,經過安平市和壺山,這條道路較窄,也是省道。出了雨神縣後,就繞到安平市了,在山區轉了一圈,到達蓉城。

陳青雲在雨神縣買了臺捷達小車,他回燕京後,這輛車準備留在雨神,送給於春輝使用,也便於以後再來。

陳青雲對雨神的風景很感興趣,認為燕京的朋友肯定會喜歡來這遊玩。

“文老伯,還認識我嗎?”陳青雲帶著王菲走進258國道邊一棟三層的樓房,在紅衫鄉,這已經是最好的房屋了。

文富貴盯著陳青雲看了半天:“想起來了,有一次縣裡的孟局長,喔,現在是孟縣長了。帶著你和兩個花朵一樣的姑娘住在這裡,你是從燕京來的吧。”

王菲瞪著陳青雲說:“你的豔福可不淺呀。”

“這件事以後給你解釋吧。”陳青雲敷衍著王菲,繼續與文富貴說:“文老伯,我們要到大山去,今晚還住你這,行嗎?要多少錢一天?”

“小娃兒瞧不起人囉,怎麼會要你的錢。你是縣裡的貴客,能住我這裡就是瞧得起我。”文富貴眯著雙眼,瞟了瞟王菲:“好俊秀的女娃兒,你們到山裡玩,可要當心喔。”然後吩咐他兒媳婦:“花兒,快去給客人鋪chuang,收拾好那個大房間,他們是縣裡的貴客。”

陳青雲記得孟林說過,此處有條小路進山,大山內的青龍潭,風景特別秀麗。大山深處,有的地方還是刀耕火種,生產力極為落後,不少山區的農民一輩子都沒有出過大山,既落後,又閉塞。

這次陳青雲有七天的時間,他準備陪王菲去趟青龍潭,看孟林嘴中風景絕佳的地方有什麼出奇之處。

文富貴聽說陳青雲要去青雲潭,極力勸阻他:“娃子,大山不好去喲,我們都很少去。大山裡面的人不怎麼講道理,他們只認同自己的一套,誰要是違反他們的規矩,那就不是花錢能解決的。”

陳青雲驚奇地問道:“不會是土匪吧?”

老頭搖搖頭:“土匪倒不是,除了不搶東西,他們與土匪的區別倒也不大,政府的話在大山裡不大好使。”

陳青雲心想,我又不是去惹事,他們總不會收我的買路錢吧。要錢就給唄,明天多帶點就是。

晚餐的時候,文達的老婆何花抱著個一歲多的小男孩,掏出碩+大的**就在飯桌邊給她的兒子餵奶,白花花的**在陳青雲眼前晃動,陳青雲羞紅了臉,將飯碗推開:“文老伯,我吃飽了。”

第二天,陳青雲找到文富貴:“文老伯,我的車寄存在你這裡,大約兩天就出山,給你添麻煩了。”

文富貴見陳青雲執意進山,嘆口氣說:“娃兒,進山後別與人爭執,遇上扎眼的東西就繞著走,不認識的人別上前答話,別人打架你就走開。我在家裡等你三天,三天你不出來,我就會進山找你去。”說完掏出一塊玉佩:“這是簡家寨的簡青龍族長送我的小玩意,你帶上它,簡青龍就知道你是我的朋友,他不會為難你。”

告別文富貴,順著山民經過多少年才走出來的一條小路,陳青雲與王菲向大山深處進發。

衛榮從蓉城出發,順著258國道向雨神而來。他在山城辦了個幼兒園,說是全託,其實都是拐來的小孩,已經有四十多個了,只要再湊幾個,他就準備從山城上船,在鷺洲換船後,直奔公海。他已經得到準確訊息,那邊的船隻已經過了海峽,十多天就能到達。

山區的小路沒幾個行人,陳青雲與王菲手牽手,施展陸地飛騰,就像一對燕子掠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山頭越來越高,小路慢慢地變得陡峭。

雨神的大山真是美麗,飛奔了一段路程後,王菲示意陳青雲:“青雲,我們慢慢走吧,只要能趕到簡家寨,有住的地方就行,這一路的風景太好了,我得留些照片。”

在一個轉彎的地方,眼前突然一片開闊,王菲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時兩個年輕人看見王菲,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他們從前面走來,站在旁邊與陳青雲搭訕,陳青雲記住文富貴的話,不理睬他們。

倆人見陳青雲不理他們,那高個子涎著臉,走到王菲身邊說:“小+妞,上哪去呀,要不要哥哥給你帶路。”

王菲看那高個子猴急的色鬼相,吞了只蒼蠅似的,也沒心思拍照了,過來拉著陳青雲的手就要離開。

高個子攔住他倆:“照了我們的風景,就想輕易離開,你當這是你家門口。”

陳青雲不屑地吐了個字:“渣。”向王菲使個眼色,倆人向左縱去,在路旁邊的大石上輕點,又回到高個子後面的小路上,縱身飛奔而去。

高個子被人輕視,惱羞成怒,向旁邊驚得瞪圓雙眼的矮個子吼道:“漢狗可惡,進山了也不老實,想逃,門都沒有。我們追,追不上就讓父親發青龍令,一定要找到這兩人。”

矮個子心思單純,不知道花心的高個子目的在於王菲,他跟著說:“漢狗就是可惡,害死你妹妹就是漢狗,把那男的也抓去沉潭。他們跑山路不行,我們肯定能追上,狠狠地收拾他們。”

沿著小路跑了十多裡地,前面一個大寨子出現在眼中,這是個依山而建的山寨,高聳的寨子大門、碉堡、圍牆都是麻石砌成。

寨子大門趟開,陳青雲和王菲進+入山寨,直到山寨的廣場也不見一人,倆人心中納悶:難道這是個空寨子。

陳青雲施展陰陽離合望氣術,發現三十多米遠處的一座小樓,不少人聚集在那裡。

陳青雲牽著王菲的手向人群聚集的房子走去,他可不敢將王菲單獨留在這裡。

見兩個俊秀、飄逸、美貌的青年男女過來,衣著與神情明顯不是本寨子的人,但沒有人理睬他們,另有一個穿黑衣服的老年人口中不停地唸叨著,身子隨著扭+動。

大門前左邊擺著一幅封閉的小棺材,右邊擺著一幅敞開口的大棺材,幾個年輕人向大棺材中堆放石灰和木炭。陳青雲明白人:這是在裝殮去世的死者。

陳青雲的注意力不經意地掃過小棺材,驚奇地發現小棺材中是位女性,並且還有微弱的心跳,如果不馬上搶救,也許真的要死去。

他明白了,寨子裡的人認為小棺材中的女性已經死去,正要給她裝殮呢。情況已經不允許他慢慢處理眼前的事情,陳青雲上前詢問一位老者:“老伯,這棺材中是什麼人呀?”

站在旁邊的中年大漢跳過來:“你們漢狗害死了我侄女,現在又來說風涼話,看我怎麼收拾你。”說完拳頭向陳青雲身上招呼。

陳青雲見大漢招式沉重,他展開不是很熟練的天罡掌第三式“迎風朝陽”,架住大漢的招式:“請別動手,有話好說,我沒有惡意。”

那大漢不理睬,也不答話,悶頭向陳青雲攻擊。大漢雖然魯莽,卻是有功夫的人,陳青雲感覺他的功力不在自己之下,趕緊打起精神應付。迎風朝陽招架不住,便改為金剛摔碑,與大漢硬打硬攻,倆人鬥個旗鼓相當。

寨子裡的人都圍上來了,所有的人都非常驚訝:這個漢人好功夫,竟與青龍寨的第二高手鬥了十多招還是平手,這可不常見。

一個與大漢面貌相似的中年人見陳青雲未下狠手,來到兩人中間,一招野馬分鬃將倆人隔開,向陳青雲抱拳:“年輕人,到我們簡家寨有何貴幹?現在寨子有重要事情,無暇顧及貴客,還請離寨他往。”

陳青雲也向那後來的大漢抱拳施禮:“大叔,我帶女朋友去青龍潭遊玩,想在貴寨借宿一晚,不敢打擾貴寨的事情。只是現在有件緊要的事要告知貴寨子管事的人,雖然唐突,情非得矣,請諒解。”

那大漢臉上寫滿悲痛的神情:“請問有什麼緊要之事?我就是寨子中管事的人,與我說即可。”

陳青雲指著棺材說:“棺中之人並未去世,為何裝殮。”不料這話引起更激+烈的反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