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未雨綢繆建大陣線調兵遣將襲珍珠港

1941年10月,日本近衛內閣下臺,他的地位由東條英機所接替。東條大將同時擔任首相、陸相和內務相。接任之初,他奉日本天皇命令,恢復了同美國的外交談判,但是同他的政府成員有一種默契,即在內閣的建議遭到拒絕時,日本將走向戰爭。在11月間,當東條及日軍參謀部長以戰事或將不免告知天皇時,天皇表示希望仍作進一步努力以避免這次戰禍,但他對東條說:“若事態果如你所說的,則除進行戰爭準備外,別無他法。”

11月初,中國戰時統帥、行政院長蔣介石致信丘吉爾,他認為日本人已下決心從印度支那進攻。呼籲英國必須警覺。他在結束時說:

乍看起來,你或許以為正當貴國在歐洲與中東如此英勇作戰之際,此事將使貴國捲入對日戰爭。餘之所見不同。餘不信當中國堅持抗戰之時,日本尚自覺有進攻能力,惟一旦無此顧慮,彼當於其認為適當時機進攻貴國……目前能否保衛至新加坡與緬甸之陸上通路,首先須視英美是否願意合作以保衛雲南為斷。倘若日本人在此處突破戰線,則吾人與貴國之聯絡將被切斷,而貴國同美國與荷屬東印度在空軍與海軍方面進行協調之全部機構,將以新方式並從新方向受到嚴重威脅。餘願盡一切力量以表示餘之信念,即畀予中國以餘所述之援助實屬明智與有遠見之舉;能使日本潰敗並保證現時抵抗侵略之國家獲勝,舍此別無他途。切盼見覆。

丘吉爾將蔣介石的這份警告轉給了羅斯福。並說:我已經收到蔣介石要求空運援助而給我們兩人的呼籲。你知道就新加坡的空軍實力來說,我們的處境如何。儘管如此,我當準備派遣駕駛員,甚至一些飛機,只要他們能夠及時抵達。我們現在所需要的,就是最全面和最不容忽視的一種制止日本的方法。日本人迄今還沒有作出最後的決定,而天皇似乎在施行約束。當我們在普拉森夏灣談論這事時,你說到要贏得時間,這個政策直到如今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們的聯合禁運正逐步迫使日本人在戰和之間作出決定。

羅斯福總統於11月9日答覆說,雖然低估這種威脅的嚴重性會鑄成大錯,他卻懷疑日本所作的由陸路向昆明進攻的準備,會不會證明日本在最近的將來即將推進。他將根據租借法案來援助中國,並在中國成立美國志願空軍。他覺得照日本的情形,任何“新的拘於形式的口頭警告或勸誡”,至少會具有產生相反效果的均等機會。

英國除了繼續實行在遠東的海軍計劃,並讓美國去試行以外交方法,儘可能長久地使日本在太平洋上保持平靜以外,別無辦法。

11月10日,在首相例行出席的倫敦市政廳年會上,丘吉爾說:“我必須承認,雖然我在將近40年以前,在190年曾經投票贊成英日同盟條約,並始終竭力促進同日本這個海島帝國的良好關係,又始終是一個熱情的願望日本人好並且讚賞他們的許多才能和品質的人。但是現在我深切遺憾地看到,日本和英語世界之間的衝突正在開始。美國在遠東的由來已久的利益是眾所周知的。它正在盡力尋求在太平洋上保持和平的道路。我們不知道它的努力會不會成功,但是設若它失敗了而美國捲入對日本的戰爭,那麼,我就得說,英國將在1小時內接著宣戰,這是我的職責。”

11月0日,日本把它的“最後之言”送達華盛頓。雖然從這些提議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實際上是企圖不經過戰爭而獲得果實,美國政府覺得不能不作一次最後的外交建議。

11月5日,羅斯福發給丘吉爾電報,說明與日本談判的情況。日本政府曾經提議,在同中國謀取全面解決或全面恢復太平洋地區的和平以前,自印度支那撤退,而在全面恢復太平洋地區和平之時,日本將準備從印度支那完全撤退作為回報,美國應以石油供給日本,避免干涉日本在中國恢復和平的努力,協助日本獲得荷屬東印度的產品,並把日美兩國間的商務關係置於正常基礎之上。雙方應同意在東北亞和太平洋地區不作任何“武裝進展”。美國準備接受把原來的凍結命令,加以修正為一項有限的經濟協定。例如石油可以按月供平民的需要而運出。

丘吉爾讀到稱為“暫定條約”草擬的復文時,認為它是不適當的。荷蘭和澳大利亞政府,尤其是中國都有這個意見。蔣介石以一項激烈的抗議送達華盛頓。但丘吉爾覺察到美國現在正出現,“英國人正力圖把我們拉入戰爭”的想法所帶來的危險。他決定不觸動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聽憑羅斯福去處理。於是他只提到中國方面發給他的電報:

“處理這事,全在於你,而且我們的確不需要再打一場戰爭。只有一點使我不安。蔣介石怎樣呢?他不是正處於難以維持的境地嗎?我們所焦慮的就是中國。如果他們崩潰,我們的共同危險將會大大增加。我們確信美國對於中國事業的關心將支配你們的行動。我們覺得日本人對他們自己是最沒有信心的。”

就在6日,赫爾國務卿接見了日本的特使們,他交給他們“十點照會”。其中兩點是:日本政府將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退所有陸軍、海軍、空軍和警察部隊;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將不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支援除首都臨時設在重慶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外的任何政府或政權。

特使們都目瞪口呆,極其狼狽地退出去了。日本政府大都遴選謀求和平的溫和人士擔任特使,因而可以哄騙美國不加防備,直到一切都決定下來和一切都準備好了為止。日本的這些特使不大知道他們政府的全部心意。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赫爾在這方面所知道的事比他們多。美國人從1940年底就已經破獲了日本關係重大的密碼,而一直在譯出大量他們的軍事和外交電報。在秘密的美國人圈子裡說到這些電報稱做“魔術”。

當英國大使哈利法克斯在9日訪問美國務院時,赫爾對他說,來自日本的危險“就懸在我們頭上了”。我們同日本關係中的外交方面,現在實際上已經結束。目前,問題將由陸軍和海軍的官員們去處理,我已經同他們談過。日本可能在出乎我們意料的時機突然行動。

警惕的英國情報機構和空中偵察,不久就覺察到有些調動和活動表明,“日本行將進攻泰國,而且這項進攻將包括海運部隊奪取克拉地峽上的戰略地點的一次遠征”。英國把這一情況告訴了華盛頓。在英國與遠東司令部之間,以及同澳大利亞和美國政府,都有一系列冗長的電報往來,談論應否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來保衛克拉地峽。

1月6日,倫敦和華盛頓都知道一支約有5艘運輸船、8艘巡洋艦和0艘驅逐艦組成的日本艦隊,正從印度支那駛過暹羅灣。另外一些日本艦隊也在海上執行其他任務。

雖說日美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日本特使來棲和野村仍在華盛頓和美國國務卿赫爾“打太極拳”。明眼人都知道,日本政府所進行的談判,只不過是東條為首的軍國主義集團調兵遣將、準備南進的障眼法而已。

還是11月6日,也就是赫爾11月7日照會之前三個星期,山本五十六就根據東條的指示,釋出聯合艦隊絕密作戰命令。11月10日,特遣艦隊司令南雲中將,釋出了他實施山本計劃的第一號作戰命令。雖然參謀總部和外務省達成這樣的諒解:如果與美國的外交談判哪怕在最後一刻成功,對珍珠港的襲擊也要取消。進擊部隊將回到北緯4度、東經170度集結地待命。

11月16日,進擊珍珠港的特遣艦隊“木戶部隊”在內海口集中。這是一支強大的艦隊,包括6艘航空母艦、兩艘配備有14英寸口徑大炮的快速戰列艦、兩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型巡洋艦、9艘驅逐艦、艘油船和1艘給養船。6艘航空母艦中,“赤城”和“加賀”兩艘航母分別由1艘巡洋艦和1艘戰列艦改裝的,排水量為萬噸;“飛虎”和“蒼龍”的排水量只有1.8萬噸,但設計比較現代化;“翔鶴”和“瑞鶴”是最新最大的航母,86英尺長,幾乎與美國最大的航母“企業”號一樣大小。6艘航母上載有60架飛機,其中有81架戰鬥機、15架俯衝轟炸機、104架高空(平行)轟炸機和40架魚雷轟炸機。

在“長門”的後甲板上,山本揹著雙手來回踱步,不時凝視南地平線上消失的航母黑影。對於“Z”作戰計劃他雖然有信心,但仍然害怕與美國開戰。他擔心戰爭越打越大,由於力不從心而招致滅頂之災。

為了迷惑美國人,攻擊艦的其他軍艦,一艘艘按不規則的時間間隔,先後起錨開航,各自按自己的航線出海,朝東京以北約1000英里的海面上集合點駛去。

隨著戰爭的臨近,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尖銳。在11月9日上午舉行的軍政高級官員聯席會議上,東條首相對一些大臣的悲觀情緒大動肝火說:“請相信我們的話,我們有能力佔領東南亞,並取得足夠的石油。三年內,我們逐步擴大這個圈(東南亞)。至於航空油,我們能想辦法解決。鋼鐵呢,去年的產量是476萬噸。三年後我們可以提高這個產量。”

岡田問道:“日本的海軍是否有實力打敗美國?”這個敢於向東條質問的海軍提督,對東條的戰爭政策和日本與德、意法西斯結盟,一向持懷疑態度。

東條說,日本將逐個攻下各戰略點準備長期作戰,但最後勝利是日本的。

天皇批准是開戰的最後一道正式手續。1月1日星期一下午時05分,御前會議在皇宮與通常一樣開始。東條首先發言,他說,日本不能屈服於美國提出的退出中國和廢除三國條約的要求,否則將危及日本本身的安全。“為了保衛帝國,事態已發展到必須向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的地步。”

最後,東條懇請天皇批准開戰。他說:“日本帝國正處於光榮和敗亡的十字路口。如陛下決心開戰,我們定將竭盡全力以報皇恩。政府與軍方更緊密地團結,舉國一致,確信必勝,不遺餘力實現國家目標,以慰聖慮。”與會者除了向天皇鞠躬施禮外,再別無他話。就這樣,裕仁在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罪惡檔案上蓋上了御璽。

天皇批准開戰後小時,山本用新密碼給進攻珍珠港的聯合艦隊發出了一份這樣的電報:“登新高山108。”這就是說,按原計劃於1月8日發起攻擊。

1月4日午後,東條召開聯絡會議,討論向美國遞交最後照會的日期。會議決定在華盛頓時間1月7日中午1時0分遞交。第二天伊藤中將到外務省拜會東鄉外相。他說,照會應在華盛頓時間下午1時交給赫爾,比原定時間推遲半個小時。臨行時,他再次警告,外交掩護軍事行動,切勿過早通知對方。

事實上還有兩股日軍向珍珠港逼近。11艘潛艇用大包圍圈的陣勢向瓦胡島圍攏,還有9艘是從馬紹爾群島開來的,其中7艘潛伏在瓦胡島南邊,兩艘潛伏在毛依島附近,以偵察美國艦隊是否可能在拉海納。特別進攻部隊的另外5艘潛艇,在夜幕的掩護下浮出水面,並從珍珠港西南海面悄悄向珍珠港逼近。

1941年1月6日夜晚,對東京來說是個不平凡之夜。東條英機及其軍政要員通宵未眠,他們在萬里之外透過電波指揮著一場震驚世界的進攻。

珍珠港是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軍基地,它位於夏威夷群島的中心瓦胡島南端,面積為598平方英裡。港中央有個福特島,是海軍航空站。1941年1月7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共有86艘艦隻停泊在珍珠港。其中有戰列艦8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8艘、潛艇5艘,並無美國航空母艦在港。這一直是許多研究學者稱奇的地方,也是二戰眾多迷點之一。

日本特遣艦隊之外,另有7艘潛艇作為先遣隊早已出發。這支特遣艦隊在11月6日離開捉澤島單冠灣以後,選擇了嚴寒和多霧的北方航線,隱蔽前進,以避開美國巡邏飛機和來往的商船。1月7日早晨6時15分,日本特遣艦隊到達預定的停泊地點,即瓦胡島以北0英里處,特遣艦隊司令南雲忠一隨即命令第一批18架飛機,準備對珍珠港進行空襲。

晨7時48分,日本特遣艦隊第一批零式飛機飛抵瓦胡島北端的卡胡庫角。透過雲層,“加賀”航母戰鬥機隊長志賀淑雄只能依稀辨認出在海上的陸地和滔滔白浪。轉瞬間,他瞥見第一批突擊隊指揮官美津雄中佐的高空轟炸機長機,於是便等待著藍色信號彈,那是令戰鬥機發動攻擊的訊號。

在這個區域裡,有幾架美國民航機在懶洋洋地盤旋,可是整個瓦胡基地上的陸軍飛機,此刻卻沒有一架在空中。在希卡姆、貝洛茲和惠勒機場上,為了防止破壞,所有飛機都機翼對機翼地緊靠在一起。埃瓦機場上的海軍陸戰隊的飛機也是照此擺佈。在空中的美國軍用飛機只有海軍的7架巡邏機,它們正在西南方許多英里外巡邏。空防系統也毫無戒備。珍珠港內各艦上的780多挺高射機槍有/4無人值班,陸軍的1門高射炮只有4門在陣地上。可是它們的炮彈在演習後已送回軍需庫,因為它們“容易鬆釦和生鏽”。

到了卡胡庫角上空後,淵田的長機開始從瓦胡島西岸繞向珍珠港。晨7時49分,淵田用莫爾斯電碼向機動部隊發出命令:“託!託!託!”其含義是第一次全面攻擊開始。它們的主要目標是8艘戰列艦和其他軍艦,以及惠勒、希卡姆等飛機場上的幾百架飛機。由於日本特務吉川的長期活動和提供情報,日本軍隊對全港的情況瞭如指掌。戰鬥任務明確而具體:戰鬥機4架用機槍掃射機場,粉碎了美國飛機迎擊;俯衝轟炸機51架,負責破壞惠勒和希卡姆等機場;魚雷轟炸機40架和高空轟炸機49架,攻擊戰列艦和各類艦隻。各類飛機騰空而起,按照航圖尋找自己的捕獲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淵田中佐飛近目標時,面臨一個戰術抉擇。如果他判斷美國人果真毫無準備,那麼魚雷機就直接向艦艇飛去;否則,戰鬥機就應該首先消滅前來攔截的飛機。前面的天空碧藍碧藍的,空蕩蕩一片平靜,仍然沒有一架美國戰鬥機升空迎戰。也沒有冒起任何高射炮火的煙雲。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在志賀的戰鬥機群後面,“蒼龍”航母上的魚雷轟炸機穿過科拉山口橫越島嶼上空,朝泊在福特島東南沿海龐大的戰列艦飛去。這裡7艘戰列艦排成兩列,裡排5艘,外排艘。一連串的飛機象“蜻蜓下卵似的”把魚雷扔下去,然後升到高空飛走了。幾秒鐘的寂靜,突然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戰列艦“俄克拉荷馬”號左右晃動。幾秒鐘後,又有兩枚魚雷擊中了艦身,軍艦立時傾斜了三十度。

第二批魚雷和高空轟炸機對“加利福尼亞”號、“亞利桑那”號、“田納西”號等戰艦進行了轟炸。魚雷機沒有擊中“亞利桑那”號。然而,幾秒鐘後,高空轟炸機接連5顆炸彈命中,其中一顆炸彈穿過前甲板鑽進了燃料儲藏艙,引起了大火,頃刻之間,後艙儲存的大約1600磅黑色炸藥發生爆炸,並且引發了前艙幾百噸無煙火藥。“亞利桑那”號猶如火山爆發。附近艦上的人目睹它幾乎蹦離了水面,裂成兩半。只過了9分鐘,這艘000噸的巨型軍艦的兩段艦身都葬身海底,只剩下殘骸的熊熊火焰。艦上1500名官兵無一生還。

再往前就是戰列艦最後一條軍艦“內華達”號,它的左舷中了一枚魚雷,後甲板中了一顆炸彈,艦首下沉了幾英尺。

各艦上的官兵紛紛跳海,企圖遊向不遠的福特島。但是水面已漂滿了油,有些地方油層厚達6英寸。油很快著火燃燒起來,在水中的人多半葬身火海。

9時45分,煙霧騰騰的珍珠港上空突然安靜了。到處是汽油燃燒的惡臭。“亞利桑那”、“俄克拉荷馬”和“加利福尼亞”戰艦已經沉沒。“西弗吉尼亞”拖著火焰正在下沉。“內華達”擱淺了。其餘艘戰列艦都受到重創。福特島上和海軍飛機不是被炸燬就是被炸壞,沒有一架能用。

的確,當日本轟炸機飛臨珍珠港上空時,美國海軍官兵有的在穿衣服,有的還在睡覺。夏威夷航空兵參謀長詹姆士.莫利森上校聽到第一批炸彈爆炸時,正刮鬍子。他連忙趕到辦公室打電話給肖特將軍的參謀長菲利普斯上校,告訴他日本人來襲擊了。

“吉米!你昏頭了吧?”菲利普斯說:“是不是喝多了?快醒醒!”莫利森把話筒舉得高高的,讓菲利普斯聽聽爆炸聲。這下菲利普斯相信了,其實是嚇懵了。

下午時零5分,羅斯福打電話給赫爾,把珍珠港的訊息告訴了他。赫爾說,日本來棲特使和野村大使剛到,正在外交官接待室等著接見。羅斯福認為赫爾可以見他們,但不要提他已知道了珍珠港事件。態度要嚴肅、冷淡,“客客氣氣地把他們打發走”。

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和他的參謀們,從凌晨時起,就在停泊於柱島附近的旗艦“長門”上坐著等候訊息。他們不聲不響地圍桌而坐,不時起身看看大地圖。正在焦急等待的時候,突然話筒傳來了興奮的喊聲:“奇襲成功了!”這是密碼軍官從電訊室裡的喊聲。他透過無線電,收到了淵田發出的奇襲成功的預定訊號:“托拉!托拉!”參謀軍官們握手相慶,欣喜若狂。

當晚8時0分,內閣在白宮二樓開會,羅斯福坐在辦公桌後面,閣員們臉朝著總統圍成半圓形。總統用莊重的語氣宣佈,這是自當年內戰爆發時的那次會議以來最嚴肅的一次內閣會議。他首先列舉了珍珠港的損失。這次太平洋艦隊有18艘艦隻沉沒或重創,188架飛機被毀,159架炸壞;美軍死亡04人,重傷和失蹤人。但總算逃過了更大的浩劫,因為航空母艦幸虧出海了,而且日本轟炸時漏掉了海軍船塢內的油庫和潛艇庫。然後,羅斯福用緩慢的速度宣讀了他打算在次日中午向國會提出的文告。

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國人覺醒,羅斯福總統深感內疚。他認為這是美國歷史上的奇恥大辱。決心把這一事件訴諸美國議會,並以此教育美國人民團結起來,打擊法西斯侵略者。

次日,美國參眾兩院根據總統的建議,舉行緊急會議。羅斯福由他的兒子詹姆斯扶著慢步走入會場。他翻開黑皮記事本,開始宣讀:

“昨天,1941年1月7日-一個將永遠負著恥辱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突然遭到日本帝國海空部隊的蓄意進攻。”最後羅斯福說:“我要求國會宣佈,自1941年1月7日,星期日,日本無端和怯懦地發動進攻開始,合眾國與日本帝國之間就已存在著戰爭狀態。”

在日本方面,以東條為首的法西斯政府,雖然對珍珠港和南亞已經發動了進攻,但還沒有宣佈戰爭。在日出前一小時,東條召開的內閣會議上,海軍大臣鳩田繁太郎報告了珍珠港的戰果,同時提醒眾閣僚,轟炸機飛行員不免言過其實,不可全信。會上草擬了宣戰詔書,由閣員們簽署後送往樞密院。

東京時間7時正,日本廣播公司正式廣播了日本南進的緊急新聞。訊息說:“大本營陸海軍1月8日上午6時宣佈,帝國陸海軍於今天天明以前,在太平洋同美軍和英軍進入戰鬥狀態。”這條訊息透過架設在大街上的廣播喇叭傳開了。行人止住了腳步,驚呆了!

隨後,下午1時0分,東條政府發表了賊喊捉賊的宣告。宣告首先炫耀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的赫赫戰功,對英美進行了強烈的譴責,隨後說:“東亞之安定與帝國的存在正瀕臨危殆。事已至此,遂頒發對美國及英國宣戰之大詔。如今皇國之隆替,東亞之興廢,端賴此一舉。”

日本突然對美英不宣而戰,必然會引起整個亞太地區的重大變化。那麼,這些變化會向哪些方向發展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