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南方叢集攻勢如虹蘇聯氣候令人生畏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於7月16日攻佔摩爾達維亞首府基什尼奧夫,8月初在烏曼合圍了蘇軍第6、第1集團軍。蘇軍南方面軍其餘部隊也面臨被包圍的危險。8月5日,蘇聯最高統帥部下令南方面軍向南和東南撤退,但要堅守海軍基地敖德薩和克里木半島。以便鉗制德軍兵力,並使黑海艦隊能夠支援和保障南方面軍南翼和整個西南方面軍的補給。

防守敖德薩的獨立濱海集團軍,編有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個海軍陸戰隊團和幾支水兵中隊;艦隊的水面艦艇1艘以及魚雷艇、巡邏艇若干。10萬軍民短期內在市區外圍構築了道防禦地帶。

8月10日以前,濱海集團軍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編內的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7個師又一個旅,阻止在敖德薩遠接近地區。10月以後,羅軍第4集團軍以1師又7個旅向敖德薩進攻,再次被蘇軍擊退。0日,羅軍增調5個師繼續對市區強攻,蘇軍頑強抵抗進攻達1月之久。9月1日,羅軍突入東部地帶,開始對敖德薩港進行炮擊,迫使蘇軍運送彈藥、糧食和傷員的艦船只能在夜間出入港口。

在艱難條件下,蘇軍從諾沃羅西斯克用艦艇將步兵第157師和加強部隊運至敖德薩。9月日,蘇軍濱海集團軍實施反擊,並在羅軍後方空投傘兵,擊潰了羅軍個師,將其擊退5至8公里。

此時,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開始向頓巴斯進攻,南方面軍的處境惡化。防守敖德薩已失去意義。9月0日,最高統帥部決定將獨立濱海集團軍從敖德薩撤至克里木,以加強該地的防禦。10月1日至16日,黑海艦隊從敖德薩將8.6萬軍隊和1.5萬居**往克里木。

蘇軍西南方面軍所屬第6集團軍,南方面軍所屬第1、第18、第9集團軍,共4個步兵師、個騎兵師、個坦克旅。在1941年秋實施了頓巴斯防禦戰役。

在這一方向上進攻的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所屬第17集團軍、坦克第1叢集、第11集團軍一部和羅馬尼亞第集團軍主力,共18個步兵師、個坦克師、10個旅。

德軍的意圖是以坦克第1叢集,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向東南,以第11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集團軍沿亞速海北岸向東,共同向奧西片科總方向實施向心突擊,在梅利託波爾東北圍殲蘇軍南方面軍;爾後坦克第1叢集從西北沿北頓涅茨河右岸,進攻頓巴斯;第11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集團軍各一部,攻取克里木半島。

9月9日,德軍坦克第1叢集(10月6日改稱坦克第1集團軍)發起攻擊,直插蘇軍南方面軍後方;10月7日,在亞速海之濱的奧西片科以北地區,與由梅利託波爾地區進攻的德軍第11集團軍會合。包圍了南方面軍第18、第9集團軍各一部,蘇軍第18集團軍司令員斯米爾諾夫中將在戰鬥中犧牲。此後,第18、第9集團軍一面戰鬥,一面後退至涅斯克和塔甘羅格以北地區。

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繼續向東推進,於10月17日佔領塔甘羅格,並向高加索的門戶羅斯托夫推進。為了保衛羅斯托夫,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北高加索軍區組成第56集團軍,共9個師又一個旅,防守該地區。

10月6日,德軍第17集團軍從克拉斯諾格勒向東南進攻,蘇軍第6、第1集團軍被迫後撤。10月底至11月初,南方面軍撤至紅利曼、紅盧奇哈普雷一線。

在北面,德軍第6集團軍於10月上旬,在蘇軍西南方面軍第8集團軍防區內,向哈爾科夫方向進攻。哈爾科夫是通向頓河河畔羅斯托夫的必經之路。德軍在進攻哈爾科夫時,經5晝夜的激烈巷戰,傷亡過半,於10月5日佔領哈爾科夫。至1941年10月底,德軍已經佔領了哈爾科夫地區、頓巴斯西南部,並前進到頓河羅斯托夫的接近地。

11月初,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以坦克第1集團軍、第17集團軍一部和義大利1個軍,向羅斯托夫方向進攻。蘇軍南方面軍,司令員切列維琴科上將指揮蘇軍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實施防禦作戰。

11月5日,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發起進攻,從北面和東北迂迴羅斯托夫,企圖圍殲蘇軍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奪取頓河南岸登陸場。

德軍第17集團軍部分兵力和義大利軍在北面向伏羅希洛夫格勒(盧甘斯克)進攻,以牽制蘇軍南方面軍其餘兵力。

6-7日,蘇軍第9集團軍對德軍坦克叢集實施反突擊。11月11日,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改由北面直接進攻羅斯托夫。蘇軍自11月5日至15日,在羅斯托夫北面的沙赫特以北地區組成第7集團軍,以加強防禦。

11月8日,鐵木辛哥元帥請求最高統帥部批准,以南方面軍實施進攻戰役,殲滅羅斯托夫方向的德軍,保衛羅斯托夫,阻止德軍突入高加索。最高統帥部同意了這個建議,並抽調西南方面軍的部分兵力,加強南方面軍第7集團軍。

11月17日至1月日,蘇軍南方面軍以4個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實施了羅斯托夫進攻作戰。自17日至1日,蘇德雙方同時進攻。17日,蘇軍南方面軍第7、第18、第9集團軍由東和東北對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實施進攻,方面軍南翼的第1集團軍阻止德軍向盧甘斯克推進。獨立第56集團軍則固守羅斯托夫地區。

同一天,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也由北面向羅斯托夫實施突擊,利用坦克優勢,於1日奪取了該市。蘇軍第56集團軍退到頓河對岸和羅斯托夫以東。

此時,蘇軍南方面軍的進攻,危及到德軍突擊集團的側翼和後方。7日,蘇軍突擊集團從西北和南面向羅斯托夫進攻,德軍第1坦克集團軍被迫從羅斯托夫撤退。11月9日,第56、第9集團軍收復羅斯托夫。1月日,蘇軍前出至米烏斯河為德軍所阻。

德軍在羅斯托夫方向的進攻,由於戰線過長,補給困難而放慢了速度。鑑於10月以後的寒冷氣候,運輸和補給的困難,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向陸軍總部提議暫不進攻羅斯托夫。但這一建議未被採納。

不知是上帝的眷顧還是什麼原因,1941年蘇聯的秋季來到特別早。秋雨連綿,道路泥濘季節的到來,這一路乘車行進的大軍,越走越慢。有時不得不停止前進,使得正在打仗的德軍坦克也得撤下來,去拖曳陷在泥坑裡的大炮和彈藥車。由於缺乏拖曳車輛用的鋼鏈、挽鉤,只得派空軍運輸機空投一捆捆繩子,其實這時十分需要飛機運送別的各種軍需品。

開始下雨是在10月中旬,古德裡安後來回憶說:“以後幾個星期就聽爛泥的擺佈了。”勃魯門特裡特將軍,是在莫斯科戰役中陸軍元帥馮.克魯格的第4軍參謀長,他生動描述了當時的狼狽情形:“步兵在泥濘中一步一滑,每門大炮得用許多馬隊來拉才能前進。所有車輛都陷在泥坑裡,一直陷到車軸部分。甚至牽引機車行動起來也十分困難,不到幾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動彈不得了……這一切,使得我們早已疲憊不堪的部隊處於怎樣的緊張狀態,也許是不堪想象的。”

在哈爾德、古德裡安等高級將領的報告中,第一次出現了懷疑、甚至絕望的跡象。這種情緒也傳播到戰地的下級軍官和士兵中。

南線的情況也並不比中路好些。在遙遠的南方,天氣雖然稍微暖和一些,但是也是多雨,道路泥濘,戰事同樣進行得不順利。克萊施特的坦克集團,已於11月1日開進頓河河口的羅斯托夫。這時戈培爾的宣傳隊伍大吹大擂說:“通向高加索的大門已經開啟了”。但是由於天氣原因,部隊轉運困難,這個大門並沒有開上幾天,克萊施特和倫斯德都認識到,羅斯托夫是守不住的。5天以後,蘇軍收復了羅斯托夫。德軍在南北兩翼受到夾擊,狼狽後撤50英里到米烏斯河一線。

羅斯托夫反擊作戰,是蘇軍在衛國戰爭中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義。這次作戰將德軍第1坦克集團軍從羅斯托夫向西擊退了60至80公里,制止了德軍向高加索的突進,穩定了蘇德戰場南翼。

還是10月初,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第11集團軍一部,向克里木半島進攻,佔領了彼列科普地峽。10月中旬,當蘇軍南方面軍從塔甘羅格退卻,德軍前出至羅斯托夫接近地時,德軍第11集團軍7個師和羅馬尼亞山地軍個旅,於10月18日在克里木向伊順陣地展開進攻。

蘇軍獨立第51集團軍和由敖德薩撤至克里木的濱海集團軍,共1個師和4個騎兵師防守克里木。其中在最危險的北部方向伊順陣地,配置了4個師。

經過激戰,德軍於10月0日突破伊順陣地,蘇軍陷入困境。克里木草原地區沒有可以固守的設防地區,塞瓦斯托波爾面臨被德軍從陸上奪佔的危險。至10月5日,濱海集團軍撤向南部沿海地帶,退守刻赤半島。11月16日,該集團軍又被迫由刻赤半島退到塔曼半島。德軍攻佔刻赤後,整個克里木除塞瓦斯托波爾外,已全被德軍佔領。

塞瓦斯托波爾位於克里木半島西南海岸,是蘇聯南部的工業、文化中心之一。又是蘇聯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從1941年10月0日至194年7月4日,蘇軍在此進行了50個晝夜的保衛戰。在此期間,德軍先後發動了次進攻,蘇軍於1941年10月0日至1月1日,擊退了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的第一、第二次進攻。

10月0日,蘇軍粉碎了德軍和羅軍從行進間攻佔塞瓦斯托波爾的企圖後,為了加強該地區的防禦,於11月4日成立了塞瓦斯托波爾防區,黑海艦隊司令員奧克佳布里斯基海軍中將兼任防區司令員,濱海集團軍司令員彼得羅夫少將兼任副司令員。防區守軍5萬餘人、飛機近百架。

德軍佔領克里木機場後,開始空襲駐泊在塞瓦斯托波爾的艦隊。10月底,黑海艦隊分艦隊主力轉移到高加索沿岸各基地,只有艘巡洋艦和艘驅逐艦留在塞瓦斯托波爾,對陸軍進行炮火支援,以後又加強1艘巡洋艦和艘驅逐艦,與原有艦隊組成固定火力支援隊。

11月11日,德軍集中4個加強師約150輛坦克,在50架飛機支援下,由東南、東和北面向塞瓦斯托波爾發起第一次進攻。蘇軍在黑海艦隊和海岸炮兵積極支援下,打退了德軍多次衝擊。經過10天激戰,至11月1日,德軍付出慘重代價,其第一次進攻失敗。

1月17日至1日,德軍6個步兵師和羅軍個山地旅,從東面和東南向塞瓦斯托波爾發動第二次進攻。蘇軍5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個海軍陸戰旅進行防禦。1月下旬,蘇軍用艦艇由海上運來個步兵師、1個海軍陸戰旅和1個坦克營。塞瓦斯托波爾防禦力量加強後,在岸炮和艦隊火力支援下,擊退德軍多次衝擊。

當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根據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外高加索方面軍於1月5日至194年1月日,在刻赤半島實施了衛國戰爭中第1次大規模登陸作戰。作戰目的是為了改善被圍困的塞瓦斯托波爾的態勢,並為爾後進攻整個克里木創造條件。參加這次作戰的有:第51、第44集團軍共6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1個海軍陸戰旅共4.萬人。黑海艦隊、亞速海區艦隊和各型艦艇97艘,飛機600多架。

蘇軍登陸作戰獲得成功,收復了刻赤半島和菲奧多西亞,並向西推進了100-110公里,迫使德軍從塞瓦斯托波爾調出部分兵力到菲奧多西亞方向。1月1日,德軍被迫停止了對塞瓦斯托波爾的第二次進攻。此後德軍有5個月未能對塞瓦斯托波爾採取積極行動,直到194年6月才發動第三次進攻。

蘇軍在塞瓦斯托波爾的防禦作戰,打破了德軍1941年秋佔領克里木的計劃,牽制了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致使德軍統帥部不能使用第11集團軍從刻赤海峽進攻高加索,或加強羅斯托夫地區的坦克第1集團軍,為蘇軍在羅斯托夫近郊發起反攻創造了條件。應該說,在蘇聯西南方向,一個緊密協調的戰略區正在戰鬥中形成。

羅斯托夫的被迫撤退,是第三帝國歷史上一個小轉折點。在這裡,納粹德國軍隊頭一回遭受挫折。在作出撤退決定時,希特勒給倫斯德陸軍元帥下了一道命令:“留駐原地,勿再後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倫斯德陸軍元帥立即覆電:“要想堅守,簡直發瘋。首先,部隊固守不住;其次,若不撤退,將被殲滅。我再次請求撤銷這項命令,否則另派別人接替。”

當晚,希特勒覆電:“同意所請,望交出指揮權。”於是倫斯德就這樣被免職回家了。

隨著嚴冬的來臨,德軍的處境愈來愈不妙。據德軍總參謀部記載,截止11月6日,德軍在東線共計損失官兵74.11萬人。

1941年的冬天,蘇聯很早就大雪紛飛,氣溫降到零下。初雪是在10月6日的夜間下的,這正是對莫斯科重新發起進攻的日子。這樣的天氣提醒前線將軍們,再次要求大本營發來冬衣,尤其是厚靴和厚毛襪。10月1日,雪還下個不停。11月日,第一次寒潮到來,氣溫降到零度以下,而且還在繼續下降。

到11月7日,古德裡安報告說,部隊開始發現“嚴重凍傷病員”。到1日,氣溫下降到零下8度,越來越覺得缺少冬衣了。槍炮和人一樣受到嚴寒影響。由於坦克履帶防滑用的尖鐵沒有運到,一路冰雪,行動困難。

天氣冷使得大炮上的瞄準鏡失去了效用。發動坦克時先得在底下點火燒烤一陣。由於天氣太冷,機關槍打不響。結果人心惶惶,甚至一直影響到後方。

這場戰爭對蘇聯的影響是巨大的。也付出了巨大犧牲。但相對於蘇德兩國戰爭變化來說,蘇聯的情況遠遠超出了希特勒的預期。正如德軍總參謀長在日記中記載的:“現在已經越發清楚,我們不僅低估了俄國巨人的經濟力量和運輸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低估了他們的軍事力量。我們最初計算敵人大約有00個師,現在已經察明番號的就有60個師。一旦十幾個師被殲滅,俄國人就又投入十幾個師。我軍戰線由於分佈太廣,顯得過於單薄。”

希特勒的坦克兵團司令古德裡安和勃魯門特里特等人,對初次碰到的蘇聯T-4型坦克表示驚訝。他們對T-4型坦克毫無所聞,這種坦克的裝甲很厚,德國的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被彈回來,坦克毫無損傷。勃魯門特裡特說,這種裝甲車的出現,標誌著後來所謂“坦克恐怖”的開始。

戰爭開始時,德國人在以空軍保護地面部隊和進行戰前偵察方面,一直佔有壓倒優勢,現在第一次不能用這種優勢佔便宜了。蘇軍的戰鬥機儘管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在機場上遭到轟炸,在戰爭初期的戰鬥中也受到重大損失,但是和那些新的師團一樣,仍然不斷出現,簡直說不上從哪兒來的。由於德軍進軍迅速,加上蘇聯沒有適宜的機場,德國空軍基地距離太遠,使得德國空軍無法有效掩護前線作戰。馮.克萊施特報告說:“在好幾次挺進時,我的裝甲部隊由於沒有飛機掩護,遇到很大困難。”

蘇聯!俄國!這個讓許多人魂牽夢繞的國家,這次讓希特勒和納粹德國開始認識它的廬山真面目!但已經開始的戰爭,已經書寫的歷史是無法迴轉的,戰爭還將繼續下去,直到一方完全喪失能力的時候!

儘管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納粹德國還是拼命向前。此時,希特勒在尋找對蘇聯來說最重要的方面,展開最強大的攻勢作戰。那麼,希特勒會挑選哪裡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