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墨欲創新羅馬帝國

意鯨吞衣索比亞

墨索里尼登上執政寶座後,帝國主義野心膨脹,揚言要重建“新羅馬帝國”,把地中海變成義大利湖;他覬覦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幹地區,處心積慮地要侵入非洲,阿比西尼亞(現為衣索比亞)成為他獵取的首要目標。

阿比西尼亞位於非洲東北部,是一個內陸國家。全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其中高原面積佔總面積/,平均高度為500-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從東北到西南縱貫全境有一條大裂谷,是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

阿比西尼亞是具有000多年歷史的古國,公元前975年,孟尼利克一世稱王。公元1世紀至16世紀,阿姆哈拉族人建立了新興國家-阿比西尼亞。由於地處熱帶,經濟作物比較發達,盛產咖啡、棉花和菸草。畜牧業比較發達,皮革是阿比西尼亞另一項重要出口物資。礦產資源豐富,已經發現的有白金、黃金、錳、銅、石油等。

從16世紀以來,阿比西尼來就成為歐洲列強掠奪的物件。154年,葡萄牙人開始侵入。19世紀中葉,英國人入侵。19世紀末,義大利殖民勢力排擠了英國勢力,侵佔了紅海沿岸地區。1890年月,義大利把這一地區合併為厄利垂亞殖民地,並且片面宣佈,阿比西尼亞受其“保護”。1895年至1896年,阿比西尼亞進行反意戰爭。在1896年月1日開始的阿杜瓦戰役中,義大利侵略軍遭到慘敗。意軍死傷6500人,被俘500人,而阿軍只損失000人。在非洲人民反抗殖民主義歷史上,阿比西尼亞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墨索里尼奪取政權後,就揚言要“雪阿杜瓦之恥”,決心把阿比西尼亞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家攫為已有。在這一目標驅使下,義大利法西斯軟硬兼施,展開各種活動。

首先在開展外交的掩護下,義大利領事館遍設阿國各地,其實那些地方並沒有什麼義大利的事業需要保護,通常那些領事都是當地唯一的意大利人。他們的責任就是搜集情報,掌握駐在國動向。並伺機煽動,製造內亂。

為了收買人心,培養親義大利勢力,他們在各地設立醫院、學校和俱樂部。在義大利所開辦的學校裡,阿比西尼亞的孩子們也受到像義大利孩子一樣的待遇。他們給孩子們穿戴著美麗潔淨的衣服,並且在一些大的遊戲場所上設定了各種玩具。學生們過幾個星期,他們便依照法西斯的方式行禮,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呼喊:“墨索里尼萬歲!”

194年秋天,義大利向其殖民地厄利垂亞和意屬索馬利亞蘭運送飛機和坦克,建設飛機場。1月5日,在阿比西尼亞與意屬索馬利亞蘭接壤的歐加登省瓦爾-瓦爾綠洲,為大規模武裝入侵阿比西尼亞進行試探。

義大利軍隊的侵入,遭到阿比西尼亞當地駐軍的反擊,因此,一場蓄意已久的侵略戰爭由此引起。

戰爭打響後,雙方陸續增兵,義大利的飛機、大炮、坦克湧向阿比西尼亞。但是,在這多山的叢林地帶,義大利的坦克並不能施展威力。阿比西尼亞人很少使用步槍,他們抽出佩刀攻擊意大利人;在一次戰鬥中,阿比西尼亞戰士把他們的長槍和佩刀插入坦克的履帶裡,搗毀了它的機器,使之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那些阿比西尼亞人藏在樹叢中,意軍的大炮找不到真正攻擊的目標,於是意大利人便無目的地亂炸一氣。等到雙方肉搏起來,他們又怕炸到自己人,因此義大利飛機也無濟於事。經過激烈爭奪,雙方互有勝敗。在這次交火中,義大利死傷00多人。

擔心戰爭進一步擴大的阿比西尼亞政府,提出停止戰爭實現和平的建議。義大利法西斯政府不僅拒絕這一建議,而且進一步提出割地賠款,要阿比西尼亞人到瓦爾-瓦爾向義大利國旗致敬的無理要求。很顯然,墨索里尼不僅希望征服阿比西尼亞,而且還希望得到英屬索馬利亞蘭,夢想得到五倍於義大利本土的龐大殖民地。

義大利的無理要求,被阿比西尼亞憤然拒絕。隨之雙方的戰爭動員進一步升級。

195年1月,墨索里尼任命德波諾將軍為東非義大利軍總司令,前往厄立特尼亞進行戰爭部署。從月開始,大量意軍調到厄立特尼亞和意屬索馬利亞蘭。到195年秋天,在阿比西尼亞北部和東南部邊界上,集結了0萬義大利軍隊。

義大利認識到,要實現其侵略阿比西尼亞的目的,必須爭取英法等國的默許。墨索里尼利用希特勒上臺後,所引起的英法恐懼感和急於拉義大利到自己一邊,對抗希特勒的心理。向英法發起外交攻勢。

19年,希特勒攫取德國政權以後,德國與英法之間矛盾日趨尖銳,法國便與義大利接近,企圖建立英、法、意聯合陣線,共同對付德國的威脅。當年1月,法國外長賴伐爾訪問羅馬,在秘密會談時,墨索里尼向這位外長透露了義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的計劃內容。賴伐爾不僅未予反對,反而向他暗示,法國將不會阻撓他實現這一計劃。

1月7日,法國同墨索里尼簽訂了《意法合作宣言》、《意法協商協定》和《關於法國和義大利在非洲邊界的正式協定》。根據這些協定,義大利答應放棄它對法屬突尼西亞的要求,同意照顧法國在阿比西尼亞的特殊利益;法國同意修定意屬利比亞同法屬西非洲和法屬赤道非洲的分界線,把11萬平方公裡的撒哈拉沙漠地區讓給了義大利;同時還修改了法屬索馬利亞蘭同厄立特尼亞之間的邊界,使義大利又得到了800平方公里的海岸地帶,這塊地方靠近曼德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另外,法國還同意義大利取得吉布提-亞的斯亞貝巴鐵路0%的股票,使用吉布提港,為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大開方便之門。

嗣後,法國總理弗朗丹和賴伐爾,借195年4月在斯特雷薩參加意、英、法三國首腦會議之機,同墨索里尼就兩國締結軍事協定問題達成一致。同年6月,義大利總長巴多里奧和法國總長甘末林,先後在巴黎簽訂了兩個秘密軍事協定,在德國入侵奧地利時,法意雙方將合作反對德國。協定簽訂後不久,義大利即從意法邊界抽調15個師的兵力到東非。

英國的態度比較復雜。由於英國在流經阿比西尼亞的尼羅河流域,有著直接利益,意外交副大臣認為,英國對義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肯定持反對態度,起碼不能指望它像法國那樣。但他認為,只要義大利答應把阿比西尼亞領土的一部分劃歸英國,或是保證擴大英國在阿比西尼亞的經濟利益,就不排除同英國就此問題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從總體上說,英國對義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的態度,確實與法國有所不同。它擔心一旦義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將動搖英國在東非,乃至埃及和蘇丹的殖民統治。因此,英國起初持反對態度,後來,英國為把義大利拉到自己一邊共同對付德國,並防止義大利吞併整個阿比西尼亞,也希望同義大利舉行談判。英國國聯事務大臣艾登,於195年6月4日訪問羅馬。他在同墨索里尼會談時表示,英國政府同意把歐加登的一部分割給義大利,並允許義大利在阿比西尼亞領土上,修築一條聯結厄立特尼亞和意屬索馬利亞的鐵路。而墨索里尼堅持要整個阿比西尼亞,致使艾登此行未能取得任何結果。

談判破裂,英國向義大利施壓,命令軍隊開始集結,把艦隊開赴地中海。英國的軍事行動,在義大利法西斯集團內部引起恐慌,連長期以來認為對東非軍事冒險必勝的人,這時也對前景產生懷疑。意大利政府內部,就入侵阿比西尼亞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但此時,英國政府及議會中綏靖主義佔了上風。他們認為同義大利打仗風險太大;企圖以犧牲阿比西尼亞來牽制墨索里尼,使其不與希特勒結成聯盟。出於這樣的原因,英國決定放棄在阿比西尼亞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並於8月底發表聲明,宣佈英國在阿比西尼亞除塔納湖地區外,沒有經濟利益。以此暗示,它將不阻止義大利侵佔塔納湖地區以外的其它地方。

195年9月10日至11日,英外交大臣霍爾同法國外長賴伐爾就義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問題舉行會談。事後賴伐爾透露,他同霍爾達成協議,排除對義大利實行軍事制裁,不採取任何海上封鎖措施,也不準備關閉蘇伊士運河。

至於美國,正當義大利向阿比西尼亞邊境運兵,準備發動侵略戰爭時,美國國會於195年8月透過了中立法,禁止把武器賣給交戰國家。

英法美的綏靖政策,助長了義大利的侵略氣焰。195年10月日,義大利0萬大軍發動對阿比西尼亞的突然襲擊,超過馬雷布河邊界,大規模侵入阿比西尼亞境內。

阿比西尼亞人民同仇敵愾,在國王海爾.塞拉西的領導下奮起反抗。在全國動員的第二天,國王檢閱了由4000名步兵、騎兵、炮兵組成的首都衛戍部隊。阿比西尼亞有0多萬人從軍,年齡在1歲至0歲之間。這是全世界最年輕的軍隊,但他們卻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軍隊。雖然在全國動員起來的數十萬軍隊中,只有不到5萬人擁有現代武器,其餘的人多是佩刀和長矛。

義大利在北線投入17.5萬兵力,配備了580輛坦克和10架飛機;在南線投入5萬兵力,配備了70輛坦克和8架飛機。阿比西尼亞雖然在南北兩線分別集結了5萬和5萬兵力,迎擊侵略者,但武器裝備十分缺乏和陳舊。全國僅有00門野戰炮、500挺機槍和1架老式飛機。連正規部隊也做不到人手一支老式步槍,許多人手持大刀或長矛參戰。

10月6日,意軍佔領阿杜瓦,15日佔領阿克蘇姆。但在意軍向提格雷地區進攻時,阿陸軍大臣穆魯吉埃塔,指揮從首都開來的10萬軍隊奮起抵抗,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阿比西尼亞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利用有利的山區地形,頑強抗擊義大利侵略軍。阿比西尼亞的頑強抵抗,致使意軍死傷數千人。並奪回部分失地。

提格雷戰役後,墨索里尼十分惱火,195年11月0日,墨索里尼派遣參謀總長巴多里奧接替指揮作戰。直到196年1月底,巴多里奧也因兵員及裝備不足,部隊士氣低落,未敢發動進攻。

戰場上的失利,在義大利國內,特別是法西斯領導集團內部引起不安,連巴爾博、費德爾佐尼和格蘭迪等人,私下也對墨索里尼發動這場戰爭持批評態度。巴爾博說:“戰場上的失利是政治、外交、財政,以及軍事等方面的準備不足所造成的。”齊亞諾甚至認為,要打勝這場戰爭是不可能的。

義大利對阿比西尼亞的侵略,受到全世界進步人民的反對,不僅許多非洲國家,而且亞洲、歐洲、美洲的許多國家也同情和支援阿比西尼亞人民的正義鬥爭。在全世界輿論的強烈要求下,英法美操控的國聯,被迫於195年11月透過決議,宣佈義大利為侵略者。並對它實行經濟制裁。

然而,這些決議不過是欺世盜名的一紙空文,絲毫沒有妨礙義大利的侵略行動。英法美在“中立”的幌子下,宣佈對交戰雙方實行武器禁運,這對工業不發達的阿比西尼亞來說,就完全斷絕了武器來源。義大利是工業國家,根本不缺乏武器,而對於義大利迫切需要的石油和其它戰略物資,則不在禁運之列。因此,義大利的戰略物資仍然源源不斷地從西方,尤其是美國運來。

美國在義大利發動侵阿戰爭後,援引195年8月透過的中立法,不分侵略國和受害國,禁止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但並不禁止出口其他物資。實際上,美國在戰爭期間向義大利出口了大量石油、廢鐵、鋼、卡車等重要戰略物資。僅以石油為例,美國對義大利的輸出從194年的17.5萬噸,增加到195年的47.萬噸。

沒有美國提供的大量石油,義大利無法進行這場侵略戰爭。對此墨索里尼供認不諱,他在198年慕尼黑會議期間對希特勒說:“如果國際聯盟對義大利的經濟制裁擴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週後就只好退出阿比西尼亞。”

此外,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也沒有封鎖,義大利艦船可以暢通無阻地運兵、運武器去侵略阿比西尼亞。

在阿比西尼亞抗意戰爭最艱難的時刻,196年4月9日,海爾.塞拉西國王向國聯和西方列強求援。但英法美和國聯,並未採取任何措施反對義大利。

墨索里尼認為,只有繼續打下去,別無選擇。他向阿比西尼亞加緊增派軍隊,補充武器裝備。196年1月,侵阿意軍達40萬人,大炮增加到100門,汽車萬輛,飛機和坦克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補充。

阿比西尼亞政府也加緊擴充軍隊,全國正規軍達到60萬人。由陸軍大臣穆魯吉埃塔公爵指揮,於196年1月1日從特姆比恩和恩德爾塔同時向馬卡累附近的意軍發起猛攻。擊斃意軍000人,傷5000多人,擊毀坦克18輛。與此同時,阿軍調集一部分兵力從右翼向厄立特尼亞挺進。戰局對阿軍十分有利,意軍有可能重蹈1896年阿杜瓦慘敗覆轍。阿比西尼亞政府請求英法兩國提供所需武器,遭到拒絕,阿軍因糧草不足和武器彈藥得不到補充,傷亡達4萬多人,被迫於1月4日撤退。

意軍乘機反攻,並於月6日至9日進行特姆比埃戰役;月9日至月日進行了錫萊戰役。在兵力和武器裝備均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阿比西尼亞軍民雖然英勇作戰,但傷亡慘重,最後因寡不敵眾和意軍大量使用毒氣,阿軍被迫撤退到塔卡澤以南地區,戰局逆轉,出現了有利於意軍的局面。

196年4月,義大利法西斯進一步加強了攻勢,法西斯空軍對阿比西尼亞城市和鄉村狂轟濫炸。法西斯匪徒還踐踏國際公法,進行滅絕人性的化學戰,公然大量使用毒氣,致使阿比西尼亞7萬5千軍民被毒氣燻死,40餘萬無辜居民慘遭殺害。196年5月,義大利法西斯軍隊攻佔阿比西尼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海爾.塞拉西流亡英國。5月9日,墨索里尼正式宣佈吞併阿比西尼亞。

後來,英國政治家艾登在其《面對獨裁者》的回憶錄中,曾發人深省地寫道:“回顧過去,我又勾起了這樣的想法。難道我們在195年就不能下更大決心來推行制裁?如果我們下定決心,難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從而至少推遲這一場戰爭?我敢斷言,回答是肯定的。使墨索里尼成為強有力的是我們,而第一次使他原形畢露的是希臘人。”

墨索里尼侵略阿比西尼亞,是為了佔領這個重要的戰略要衝,因而使得其與英國、法國的矛盾日趨尖銳。也為後來英意在非洲的戰爭播下了種子。同時,義大利在侵阿戰爭中,得到了德國的支援。因為這兩個法西斯國家臭味相投,希特勒把墨索里尼看成是未來的戰爭夥伴,同時也想讓義大利在非洲的動作轉移英法的戰略意志。以便為德國爭取戰略準備的時間和戰略空間。

196年月7日,德國軍隊佔領萊因非軍事區,加劇了歐洲的緊張局勢。這一事件轉移了英法兩國的注意力。英法政府急於同義大利和解,以對付希特勒的威脅,因此把阿比西尼亞拋到一邊。義大利宣佈吞併阿比西尼亞不久,英國代表艾登於196年7月1日在國聯建議,取消對義大利的制裁。7月4日,國聯協調委員會決定從7月15日起,停止一切制裁措施。

那麼,希特勒是怎麼回事呢?德國又是如何引起英法等國家如此緊張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