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共X黨敵後大發展新四軍江南初建軍

卻說八路軍東進時,中共中央原定目標是集中向冀、察、晉、綏四省交界的恆山地區挺進。9月17日,毛X東鑑於日軍採取大迂迴的態勢包抄太原,便致電八路軍總部:“此時如依原計劃執行,將全部處於敵之戰略大迂迴中,將完全陷入被動地位。”他依據戰局發展變更戰略部署,要求八路軍各部準備分別轉到管涔山區、呂梁山區,並進入恆山山脈南段活動,將來依情況展開於太行、太嶽兩山區。

平型關戰鬥結束後,八路軍總部迅速將八路軍各部由集中配置改變為分散配置。實行大規模戰略展開,大體劃分了各部的工作、作戰地域:第115師控制五臺山、恆山,活動於晉東北,並著手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10師,控制管涔山,活動於晉西北,並以一部到冀西活動,這裡是即將淪陷地區。八路軍總部要求各部在最短時期內將群眾發動起來。每天將工作情形電告一次。

隨著局勢的急速變化,9月8日,朱德、彭德懷致電張聞天、毛X東提議:敵人深入山西後,我們在山西發展前途,應以山西人民、地形、交通諸具體情形及華北大勢來作一總的估計。他們認為:黃河北岸以現在情形看,被敵佔去極大可能。無論怎樣,我們應有決心爭取晉東西兩大山脈,將鞏固游擊區,使入侵敵軍陷入我群眾重困中。我們應以一切力量爭取抗日運動的擴大。

同時,朱德、彭德懷建議:19師應即出動,暫以娘子關南北為目的,因我已取得相當獨立自主的作戰原則。且在有利地形條件下,不會被迫決戰。在今天局勢下紅軍與敵決戰沒有好處,但在有勝利把握條件下,部分襲擊敵人,擴大聲威,提高友軍士氣是必要的。

9月0日,劉伯承率第19師先遣隊,從陝西富原縣莊裡鎮出發東進。這個師先進入正太路以南的平定地區,然後著手建立以太行、太嶽山脈為依託的晉冀豫邊根據地。此外,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X平還率領一批幹部,前往日軍尚未到達的晉西呂梁山區開闢工作。

這樣,八路軍各部在山西一帶分佈的基本格局大體確定下來。

八路軍的到來,使山西、河北戰地的群眾有了凝聚的核心力量。他們在當地共X黨組織的領導下,紛紛組織抗日游擊隊。

在河北,發展得較快的是共X黨員楊秀峰領導的冀西游擊隊。楊秀峰原是北平大學教授,抗戰開始後,他根據中共組織的指示,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民訓處特派員的名義,帶領一批學生來到冀西的高邑、元氏、臨城、內丘、沙河各縣發動群眾,組織游擊隊,配合八路軍騎兵支隊,開啟被日軍侵佔的臨城和內丘兩座縣城,發動抗日遊擊戰爭。

在山西,中共的工作基礎更好。早在196年8月,閻錫山派人到北平,邀請剛出獄的晉籍中共黨員薄一波回山西,幫助他實現“晉人治晉共同保晉大業”。

薄一波於10月初回到太原,薄向閻提出了三點意見和要求:一、我參加共X黨多年,說話行事總離不開共X黨的主張,希望得到理解,不要受到限制;二、我只能做宣傳抗日和組織群眾工作;三、只要做工作,就會有一些老朋友來找我,而我也難免要同一些熟人做事。對於我用的人要給予方便,要保障安全。

閻錫山非常器重薄一波這位小同鄉,對薄一波的三點意見表示同意。中共北方局再派楊獻珍、董天知、韓均、周仲英等一批幹部赴太原,組成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薄一波任書記。這樣,閻錫山與中共建立了特殊形勢的統一戰線關係。

閻錫山於196年9月,成立“犧牲救國同盟會”,親自任會長。閻請薄主持“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工作。“犧盟會”提出不分黨派,不分階級,不分職業,不分貧富,不分性別,團結在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周圍,抗戰到底!

“犧盟會”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對推動群眾抗日起了很大作用。197年9月,閻錫山決定組織新軍幾個團,以“犧盟會”為基礎,以決死隊為骨幹。決死隊採取政治委員制,權力很大,薄一波任政治委員。決死隊政綱減租減息,減稅減價,實現民主,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擁護閻錫山。決死隊由於得到閻錫山的支援,很快發展成一支具有正式番號的50個團的規模。

朱德早知道薄一波是共X黨員。明確告訴薄一波:“我從延安出來時,毛X席和我談論過,我們要把軍隊插到敵後去,創造抗日根據地。現在我們跟日本打的是持久戰。和下圍棋一樣,先要在敵後淪陷區做出幾個活眼,以便在敵後同敵人長期周旋。現在,我們首先要佔據晉察冀、晉西北、晉東南為三個戰略要地。現在給你一個任務,馬上率部南下,到晉東南太行山區去,要佔據那個地區。”

同時,朱德決定給決死隊派去軍事幹部。不久,薄一波設法取得閻錫山的同意後,便把已開到五臺地區的決死隊,轉而南下至晉東南沁縣地區。將這一地區讓渡給由聶榮臻領導的八路軍第115師留守部隊。

197年10月,八路軍總部移到晉東南不久,娘子關失守,忻口、太原危急,中共中央決定把115師主力西調黃河邊,取保衛陝甘寧邊區之勢。以聶榮臻率領部分兵力,留守晉察冀邊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時的晉察冀完全孤懸敵後。聶榮臻和戰友們研究在這種艱難條件下怎樣開展工作。聶榮臻認為:兵力太少,這是最大的問題。整個軍事力量只有115師獨立團,騎兵營、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加上各地方工作團,也不過000多人。

經研究決定,由總部特務團直屬隊趙爾陸率部在定襄、繁峙一帶發展開闢冀晉邊區;獨立團楊成武已經在北部收復了廣靈、靈丘、渾源、蔚縣、易縣等地,由他負責開闢冀察邊界工作;以王平任主任的阜平戰地動員委員會,作為晉東北一塊進行發展;同時以總部所派周建屏、劉道生率領的一支小部隊,到平山、壽陽一線平漢路和正太路交界地區活動,也可以搞上一坨坨。

11月1日,經八路軍總部批准,聶榮臻釋出成立4個軍分區的命令: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鄧華;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趙爾陸;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平,後陳漫遠任司令員;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周建屏,政委劉道生。並決定將每個軍分區成立一個獨立師,下設個團。各獨立師成立後,動員群眾參軍,收編雜色武裝,收集槍支彈藥,部隊得以迅速壯大。

中共中X軍委和八路軍總部覆電指出:“為避免目標,晉察冀軍區之獨立師改為第一支隊外,其餘各分割槽準備所編之個師,現即改為支隊,每個支隊-4個大隊(大隊即團)。部隊很快得到發展。

198年1月10日,在阜平召開了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到會共各界代表149人,代表會會議共開了6天。大會透過了政治、軍事、財政、經濟、文化、教育、群眾運動、婦女運動等七個決議案,使晉察冀的各項工作有了初步的行動準則。稍後,新成立的晉察冀邊區政府――臨時行動委員會又先後擬定了邊區政府組織法,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暫行辦法、減租減息暫行條例、區、村、鎮公所組織法及村、鎮長選舉法等法律、法令。

月0日,邊區政府宣佈成立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邊區貨幣,這對日後的經濟鬥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197年9月9日,八路軍10師除留下718團和幾個直屬營保衛河防和陝甘寧邊區外,主力第58、第59旅(欠1個團)和教導團共87人,在賀龍率領下,東渡黃河,向抗日前線挺進。此時,日軍已佔大同、察南、晉北地區,並分兵三路向太原進攻。

鑑於敵情發生變化,根據毛X東的意見,決定變更原定八路軍全部去恆山的計劃,改為個師分開配置。八路軍總部指示,第10師以寧武、神池為中心,在五寨、苛嵐、嵐縣、河曲、偏關、保德一線地區組織和武裝群眾,進行遊擊戰爭。再派一支部隊出雁北,到敵後開展遊擊戰爭。

賀龍即率部進入管涔山區的晉西北山區。晉西北地處黃河沿岸,有寧武、神池、保德、興縣、五寨、苛嵐、嵐縣、河曲、偏關、靜樂、臨縣、離石等縣。這一地區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低,百姓貧困。9月8日,賀龍主持召開軍政委員會議,決定協助友軍,打擊日寇,發展晉西北遊擊戰爭。建立晉西北與雁北抗日根據地。

太原失守以後,毛X東指示八路軍由正規戰全面轉為游擊戰。賀龍、關向應等即率第10師在汾陽、離石公路以北、同蒲路以西的晉西北全境,展開游擊戰。同時進一步開展地方工作。在此期間,他們指揮部隊先後攻佔了平社、豆羅、關城鎮、石嶺關、麻會等據點,襲擊了舊關、井陘、原平、太原飛機場和火車站,殲日寇500餘人,完全切斷了正太路、同蒲路、太原至忻縣的鐵路和公路。

197年底,對部隊進行了整訓和整編工作。經過整訓和擴編,第10師已由出發時800多人擴大到.5萬人。全師由每旅個團發展成了個團,宋時輪支隊也由1個營擴大到5個營。

作為華北遊擊戰爭骨幹和支柱的八路軍,東渡黃河時全軍只有萬8千餘人,其中第115師1.4萬人;第10師800多人,第19師6千多人。進入抗日前線後,各部隊在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的同時,大力擴大和充實武裝力量。各師派出大批幹部,到自己活動範圍的人口稠密地區進行擴軍,到197年底,八路軍擴大到8萬多人。晉西北、晉西南、晉察冀和以太行、太嶽為中心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都有了一定的基礎。

19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開始以後,在中央蘇區設立中央分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和中央軍區。項英擔任分局書記和中央軍區司令員,陳毅擔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紅軍第4師和10多個獨立團,及地方部隊都留下來了,加上萬多名傷病員,共有4.6萬多人。

紅軍主力長征後,在國民黨軍隊優勢兵力的進攻下,紅軍第4師等部隊遭受嚴重損失。但是,留守下來的指戰員們克服各種困難,轉移到南嶺山脈繼續開展遊擊戰爭。這些區域的遊擊戰爭槍聲不斷,蘇區始終是國民黨政府的一塊心病。

紅四方面軍和紅5軍長征後,鄂豫皖蘇區重組了紅8軍,在高敬亭等人領導下,一直堅持在鄂豫皖進行遊擊戰爭。西安事變發生後,毛X東主持下的中共中央推動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當時,要改編的不僅有經過長征到達陝北的主力紅軍,還有湘、贛、粵、浙、閩、豫、鄂、皖8省的紅軍游擊隊。

197年8月18日,蔣介石同意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但對於南方8省的紅軍游擊隊,仍不肯給正式番號,不承認其合法地位。在這特定環境下,紅軍游擊隊又經過了半年多艱苦、複雜的鬥爭,不斷挫敗國民黨軍隊的清剿。於是,蔣介石改變方法,企圖透過“談判”改編。

在這重大的轉折關頭,中共中央針對兩黨談判中堅持的獨立自主的原則,拒絕國民黨派人到游擊隊中任職;游擊隊駐地應背靠有險可守的山地,不能無條件地完全集中,不與國民黨軍隊、民團混雜;嚴防國民黨軍隊的暗算、襲擊和破壞。

早期中共的軍事領導人葉挺,也為紅軍游擊隊改編而奔走。當時葉挺在上海,8月1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上海,對上海市區狂轟濫炸。久經戰陣的葉挺將軍登上寓所屋頂,當他看到奮起應戰的中國機群英勇搏擊時,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奔赴抗日前線,為國殺敵立功的激情。不久,葉挺去找陳誠,表明希望參加改編南方的紅軍游擊隊。陳誠時在上海指揮作戰,聽了葉挺的一番話後表示同情,答應由他出面向蔣介石疏通。

蔣介石正在上海指揮淞滬會戰。上海、南京的嚴峻形勢令他發愁,對於陳誠的建議,蔣介石較為重視。正在同國民黨談判的葉劍英,也同葉挺聯絡,共同磋商紅軍游擊隊的改編問題。

9月下旬,葉劍英、博古等人一起與國民黨代表談判,商定把南方8省的紅軍游擊隊主力編為1個軍。經過中共中央的努力,加之日軍進攻上海,威脅南京。國民政府同意與中共達成紅軍游擊隊改編的協議。

葉挺在上海同陳誠談話時,建議成立1支名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的正規部隊,共同抗日。葉挺提議把紅軍游擊隊改編後的部隊稱為新四軍,是希望這支部隊,繼承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優良傳統。“老四軍”是北伐時期的一支很有名氣的部隊,葉挺對這支部隊有一種特別的感情。蔣介石接受了葉挺的這一建議,只是加了“陸軍”兩個字。

197年10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南方8省1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4軍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編有第1、第、第、第4支隊、江北遊擊縱隊,遊擊支隊等部隊。

第1支隊司令陳毅、副司令傅秋濤;第支隊司令張鼎丞、副司令粟裕;第支隊司令張雲逸;第4支隊司令高敬亭。全軍10個團,1個特務營,約1萬餘人,槍600支.。

新組建的新四軍槍支彈藥匱乏,多次與國民黨當局交涉均無結果。陳毅主張到敵後去自行解決。恰在這時,收到了毛X東月15日電示:“目前最有利於發展的地區在江蘇境內的茅山。”毛X東的電示與陳毅等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經過深思熟慮,陳毅正式提出了向蘇南敵後挺進的計劃,經過與葉挺、項英等人商議,決定首先組織一個先遣支隊,由第1、第、第支隊各抽一個加強連,組成先遣支隊。由粟裕擔任先遣支隊司令員,鍾期光任先遣支隊政治部主任。儘快東進,然後由陳毅率第1支隊主力跟進,向蘇南茅山地區發展。

4月8日,粟裕率先遣支隊出發,他們順利地透過了封鎖線,並衝破了餘忠承、朱永祥、陳德功等國民黨潰軍,及土匪們的發難和阻礙。於5月19日正式進入江南敵後戰場。

5月4日,毛X東致電項英,明確指示:在偵察部隊出去若幹天之後,主力就可準備跟進,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5區之間廣大地區創造根據地,發動民眾抗日鬥爭,組織民眾武裝,發展新的游擊隊,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還應準備分兵一部渡江進入江北地區。在一定條件下,平原也是能發展遊擊戰爭的。條件與內戰時候有很大不同。當然,無論如何,應有謹慎的態度。具體的作戰行動,應在具體情況許可之下,這是不能忽視的。

陳毅認為,毛X東的指示及時重要,建議新四軍主力隨先遣支隊之後迅速跟進,以建立茅山根據地為第一目標。5月14日,陳毅率新四軍第1支隊由潛口到達涇縣茂林。6月1日離開南陵東進,夜間穿過日軍控制的蕪湖、宣城鐵路封鎖線,日即抵達蘇南敵後的目的地――蘇皖邊界的高淳。

粟裕得知陳毅率領第一支隊來到蘇南敵後,即率先遣支隊向他靠近。8日在溧水會合。

陳毅與粟裕很快取得了共識,決定先抓住戰機打幾個勝仗,殺一殺日軍的兇焰,鼓舞民心士氣,戳穿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恰在這時,第三戰區司令部,向深入蘇南敵後的新四軍先遣支隊下達了破壞鎮江至南京之間鐵路,以牽制日軍進攻武漢的命令。

新四軍首戰韋崗,伏擊戰鬥打得乾脆利落,清掃戰場,計擊斃日軍少佐土井、大尉梅津武四郎以下共0餘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長短槍0餘支,鋼盔18頂,日鈔7000餘元。

6月1日,粟裕又率部在下蜀街破路成功,日軍一節火車出軌,造成重大損失。此後,新四軍又在竹子崗伏擊日軍1個中隊大獲全勝。7月1日,襲擊京滬鐵路上的新百火車站,日軍80餘人全部被殲,京滬鐵路停運1天多。8月1日,夜襲句容城,偽縣政府被搗毀。高資、新塘、小丹陽等戰鬥,新四軍頻頻告捷。

隨著接二連三的勝利和民眾抗日熱情的高漲,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便提上了議事日程。在新四軍第1支隊活動地區,很快建立了鎮江、句容、丹陽、金壇4縣人民抗敵自衛委員會和共X黨的工作委員會。這些表面看是群眾組織,實則是受中共和新四軍領導的抗日行政機關,具有抗日政權的性質。負責減租減息、改善民眾生活、處理地方民政事務和為新四軍籌款籌糧、偵察帶路,救護傷員、擔負戰地勤務等等,受到地方開明紳士和民眾的支援的擁護。

在此期間,武裝力量也得到一定發展。並收編和聯合了一些地方抗日武裝。管文蔚的丹北自衛軍是其中最大的一支。陳毅親自做管文蔚的工作,擴大統一戰線,清除過左思想,管按照陳毅的指示進行工作,武裝力量發展很快,不久,丹北自衛總團擴編為挺進縱隊,成為江南新四軍的一支重要武裝。

新四軍挺進江南半年多,先後對日作戰00多次,消滅日偽軍000餘人。多次擊破京滬鐵路和京杭、鎮句等公路,一度奪取雨花臺。陳毅還親自指揮管文蔚的丹陽挺進縱隊,兩次進駐長江江心洲揚中縣,徹底解決了偽化頑軍保安第9旅賈長富團,為新四軍向江北發展搭好了跳板。

199年初,周恩來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雙重身份,來到新四軍軍部,傳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經過兩天會議,大家認識逐漸趨於一致,確定了新四軍今後發展的戰略方針: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

月,陳毅立即著手部署東進北上的工作。此時的江南敵後,新四軍第1、第支隊共有第、第4、第6三個主力團。葉飛的第6團是半年前才調到茅山的,經多次與日軍作戰,已成為一支勁旅。

陳毅把葉飛請到指揮部來,開門見山地說:“想派你的第6團到京滬路以東地區活動,給你們改個名叫江南抗日義勇軍。你們幾個領導人的名字也改一下。另外再組建一個新6團堅持原地鬥爭,仍使用你們原先的電話,讓外人看來你們仍在原地未動。你有什麼意見?”

葉飛心領神會,響亮地回答:“沒有意見,堅決完成任務。”

葉飛態度非常明確:不能輕易改變東進的決心,軍事上不必擔心被日偽軍消滅。至於會不會刺激第三戰區的問題,刺激是那樣,不刺激也是那樣,沒有顧慮的必要。若執行軍部電令,向東作戰的計劃就無從實現。

葉飛所部不辱使命,軍紀嚴明,捷報頻傳。所部在路東不過個月,部隊由原先500人劇增到5000餘人,槍支彈藥翻了幾翻,還源源不斷地運回茅山和皖南軍部。他們多次截斷京滬鐵路,襲擊滸墅關,一度攻進上海虹橋機場,火燒敵機4架。

在派葉飛率第6團去路東的同時,陳毅又把管文蔚找來研究如何向長江以北發展的問題,隨後又在管文蔚的陪同下,視察長江北岸焦家蕩一帶地形,聽取了挺進縱隊領導人管文蔚、惠浴宇、梅嘉生等人的彙報。一個發展蘇北抗戰局面的“滅敵、聯李、反韓”的六字方針很快形成了。

就在江南新四軍向東發展的同時,江北新四軍也迅速向外擴充套件。彭雪楓在河南率領豫南游擊隊,向東挺進,建立了豫皖邊遊擊根據地。

高敬廷的第4支隊和江北遊擊縱隊也出兵蘇皖邊,挺進淮南北,建立了蘇皖遊擊根據地。部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隨著局勢的變化,敵後抗日根據地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應該說,就在日軍全力攻佔長江流域中下游期間,正是中共領導的敵後武裝迅速發展的大好時機。那麼,中共在這一時期又取得了哪些戰績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