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侵中國日本演序幕意退讓介石定決策

地處亞洲大陸東北邊緣的島國日本,自從十九世紀後半葉實行明治維新以來,引領東亞各國發展之先。這一路走來,是其國力、國土、經濟、軍事不斷發展和擴張的過程。從吞併鄰國硫球,到染指鄰國朝鮮,並與大清帝國決戰甲午,強佔中國領土臺灣;再到1905年的日俄之戰,打敗了號稱歐洲警察的俄國;1910年吞併朝鮮;一戰期間,取代了德國在亞洲及太平洋島嶼的佔有權,使其在太平洋上直面美國。整個過程是其不斷擴張的歷史過程,也是當時世界強權政治下列強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是日本侵略野心不斷膨脹的過程:進一步擴大並佔有更多地盤,擴充國土面積,從朝鮮半島到南洋諸國;從大陸到太平洋群島,尤其是侵略並肢解地緣大國中國,成為日本侵略集團的既定戰略。

我國東北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其東面和東北面隔烏蘇里江、黑龍江與蘇聯接壤。東南隔圖門江、鴨綠江與朝鮮相望。西南一端與關內河北省緊密相連。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自然資源,一直為列強所垂涎。尤其是小日本利用其和中國鄰近,時刻不忘侵略中國。

其實日本在世界各國中它並不小,作為島國,它的國土面積比大英帝國的面積大得多;從人口方面看,它更是比西方列強中的英法德等國的人口多。所謂小日本,本人認為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相對於周邊國家,中國的國土面積相當於它的數十倍,日本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中等省份的面積;二是人口比中國少;三是日本人的身材矮小。

但自從甲午戰爭,日本這個小石頭打破了中國這個大缸以後,其國力日益昌隆。有了中國賠償的兩億多兩白銀,再加上俄、英、德三國干涉,雖然迫使日本交出了遼東半島,但日本又獲得了千萬兩白銀的賠償。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整個日本當年一年的財政收入。由於中日甲午戰爭,讓日本認識到對外侵略戰爭,是個十分賺錢的買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有了中國這數億兩白銀,日本軍力直線上升,1904年至1905年,日本與沙皇俄國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爭奪遠東霸權的戰爭。日本打敗了沙俄,奪取了東北南部的大片土地。在一戰期間,日本作為參戰國,奪取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並且作為巴黎和會中的英美法日意五強,參與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列強行列。

但日本侵略者的心態一直不平衡,它對於這個“小”字耿耿於懷。染指中國,稱霸亞洲,進而象大英帝國的“日不落”一樣,無限度地擴張,成為其統治集團的終極目標。日本帝國主義繼把朝鮮半島吞併後,又把中國的遼東半島改稱“關東州”,設立殖民統治機構“關東都督府”,作為它侵吞東北、進而滅亡中國的一大據點。1906年,以經營南滿鐵路為名,在大連設立了“南滿鐵路股份公司(簡稱滿鐵)”,並以“保護”南滿鐵路和日本僑民為藉口,日本兩個師團賴在中國東北不走,於1919年正式命名為“關東軍”。

關東軍用刺刀維護著“滿鐵”的掠奪,據統計,滿鐵從開業到191年,4年間純收入增長19倍,共獲利8.億日元。尤其是關東軍,成為陰謀吞併東北的一支最野蠻的殖民侵略軍。

日本在東北勢力急劇擴張,其總投資約佔各國在東北投資總額的7%,佔日本對外投資的60%以上。此時的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面積11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日本國土的倍,人口4萬。

日本內閣多年以來,一直在積極策劃獨佔“滿蒙”的陰謀。

197年6月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所謂“滿蒙”政策。會議制定的《對華政策綱要》公開提出:中國滿蒙,特別是東三省,對日本在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萬一日本在滿蒙的特殊利益受到損害時,日本將“不失時機地採取適當措施”。

東方會議還有一個秘密文件,就是7月5日田中義一向日本天皇條陳的“滿蒙積極政策”檔案。主要內容是闡述對中國的侵略方針政策,史稱《田中奏摺》。“奏摺”公開指出,“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198年底,張學良頂住日本的壓力,使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在東北上空飄揚。東北易幟,沉重打擊了日本妄圖把滿蒙分裂出去的陰謀。日本政府認識到,要把滿洲變成殖民地,不用武力是不行了。19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到來之後,日本滿鐵經營每況愈下,日本財閥強烈要求,把“滿蒙置於日本統治之下,利用中國東北的資源和市場,擺脫經濟危機”。

199年至191年全球性經濟危機,對日本的影響巨大,自1914年以來,日本人口由5000萬增加到7000萬。生活費用不斷上漲。稻米的生產停滯不前,輸入糧食又很昂貴。原糧和國外市場的需要日益迫切。在經濟蕭條期間,英國和其他40個國家都覺得,不得不採取限制政策或關稅政策,抵制以不同於英美標準的勞動條件生產出來的日本貨物。中國一向是日本棉織品及其他工業制品的主要輸出市場,幾乎是日本取得煤和鐵的唯一來源。因此,確保對中國的控制,成為日本政策的主要目標。

199年4月,日本法西斯骨幹分子石原莞爾中佐,在《扭轉國運的根本――滿蒙問題解決案》中,極力鼓吹“為了消除國內的不安,需要對外進擊(指戰爭)”,“隨著滿蒙的合理開發,日本的繁榮會自然恢復”。

191年月,關東軍高階參謀板桓徵四郎大佐,在日本步兵學校的講演中進一步提出:“滿蒙對帝國的國防和國民經濟生活,有著很深的特殊關係。是日本國防的第一線。”他認為,從中國的態度來看,“如果單純地使用外交和平手段,終究是不能解決滿蒙問題的。”

5月9日,關東軍司令菱刈隆大將在對部下的訓示中提出:“唯滿蒙之地,對帝國國防及生存,具有極深遠的特殊關係。日本要開啟現狀,謀求國運的發展,第一步是從根本上解決滿蒙問題。”

在此期間,在東北地區相繼發生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日本利用“中村事件”大作文章,製造侵華輿論。

中村震太郎為日本帝國參謀本部情報科情報員,陸軍大尉。191年月初,他偽裝成農業專家,假冒“黎明學會幹事農學士”,到中國東北興安嶺地區進行軍事間諜活動。同中村一起的,還有日軍退伍騎兵曹長井衫還太郎,1名擔任嚮導的蒙古人和1名白俄分子。他們偽裝成中國人模樣,持日本居留僑民護照,借遊歷考察為名,到興安嶺、索倫山一帶進行軍事地理調查。同月1日,在返回途中,經過興安區佘公府時,被東墾軍第團連長王秉義扣留。從四人身上搜出其間諜活動的各種證據,便密報張學良,張令“滅跡保密”。王秉義於6月5日將中村等4人秘密處死。

舊中國軍人,狂嫖濫賭是其特色之一,張學良父子的軍隊,是一支背景十分復雜的軍隊,它曾是受到招安的馬匪,從晚清制軍裡蛻變而來的。由於民國初年開始,國內軍閥割據戰亂連年,這些軍人各種毛病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有加劇的趨勢。針對這一特點,日本在東北各地設定了許多、和大煙館,這些機構既大肆搜刮中國財富,同時又是日本在中國的情報機關所在地。

7月中旬,東北屯墾軍1名軍官,將此情告訴了-—日本女子植松菊子,植松菊子即告訴了哈爾濱滿鐵公所顧員佐滕的妻子。佐滕的妻子又將此情報遞送給了日本特務機關。

日方得知此情報後,利用中村事件大做文章。8月10日,由石原起草,以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的名義,向滿蒙副總裁江口定條發出了一個以武力搜查中村的通知。8月1日,石原就中村事件,給日本參謀本部軍事課長永田鐵山寫了一封措詞強硬的信,提出武力解決滿蒙的要求。1日,森恪在政友會幹部會議上煽動說:“為了把日中關係恢復到合理的地位,必須依靠國力的發動。”

日本國內的戰爭叫囂十分狂熱,陸軍省軍務局長小磯國昭少將、參謀本部課員影佐禎昭少佐等軍官紛紛出動,利用各種集會發表演說,煽風點火。第9師團甚至用飛機散發了10萬份《醒來吧,國防》的傳單。

9月1日,日本內閣召開三省二部(海軍省、陸軍省、外務省、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會議。會議一致同意“以中村事件為由,首先進行鐵路交涉,進而解決一切懸而未決的問題。”

在緊鑼密鼓的戰爭叫囂聲中,日本軍內法西斯加緊策劃侵略滿蒙的戰爭。在軍部首腦的支援下,陸軍部組成了以櫻會頭目橋本欣五郎中佐為首,以參謀本部第一部長建川美次少將,軍事課長永田鐵山為骨幹的陰謀集團。關東軍高階參謀板垣徵四郎大佐、石原莞爾中佐和奉天特務機關的花谷正少佐,則組成了另一個陰謀集團。這兩個集團串通一氣,密謀策劃東北事變。

實際上,從191年春天開始,天皇裕仁就開始秘密部署軍事行動。4月,參謀本部乘關東軍所屬部隊調防之際,將適於在寒冷地區作戰的仙台第師團調進中國東北。5月,在延吉建造兵營。7月,又將兩門4釐米的重炮,秘密運到瀋陽日本守備隊,炮口對準中國東北軍的北大營。

8月初,裕仁天皇召開關東軍師團長會議,說明滿洲作戰計劃問題。此後,裕仁又接見各司令官,暗示此事政府已經批准,但天皇和政府均不直接出面,由少壯軍人出面。為此,日本軍部進行了重大人事調整:建川美次調任作戰部長;中國通本莊繁中將和土肥原賢二大佐,分別任關東軍司令官和奉天特務機關長。一批法西斯將領就任要職,從組織上保證了發動事變的進行。

在日本政府默許和軍部的支援下,這批法西斯狂徒有恃無恐。9月7日,日軍守備隊第三大隊向瀋陽附近集結。8日,日軍在瀋陽西建造炮臺座。同時日軍四處暗布密探。同日,日軍越境到瀋陽北門外架機槍演習,並在合堡大街實行街市戰鬥演習。日本在東北的在鄉軍人,亦於9月8日奉到密令,分別集中於瀋陽、長春、哈爾濱。10日,瀋陽日軍當局分別召集瀋陽日僑開會,以中村事件借題發揮,煽動日僑仇華情緒。

與此同時,瀋陽南滿站附屬地縫紉廠,大量趕製中國軍服,卻用途不明。一切徵候都表明,東北的形勢險惡,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正當日本法西斯磨刀霍霍,東北形勢岌岌可危之際,國民政府在東北的防務甚為空虛。不久前的191年7月18日,石友三在邢臺宣誓:就任廣州政府所委任的第五集團軍總司令職,發出了討伐張學良的通電,率軍北上。

7月日,張學良發出討伐石友三通電。東北軍主力大都抽調入關,黑龍江僅有的兩個國防旅,也都在這時調入關內。時東北軍人對石友三感嘆道:“東北軍為了討伐石友三,不但把棍子拿了出來,連苕帚疙瘩都拿出來了。”當時吉、黑兩省的東北軍僅剩5個旅,而且武器低劣,其中兩個旅僅為兩團編制。遼寧省內也僅留下王以哲第7旅,張廷樞第1旅和張樹森騎兵第旅。

東北除軍事防務空虛以外,軍政領導核心亦非常薄弱。事變發生前夕,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在北平休養,東北邊防軍參謀長榮臻正在家中為父祝壽。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在錦州為父治喪,黑龍江省主席萬福麟正在北平,他還兼任討伐石友三的總指揮。在瀋陽,只有遼寧省政府主席藏式毅、外交特派員王鏡襄等。

對於日本的陰謀,張學良並不是一無所知。7月間,榮臻將軍就向他報告說,日本軍隊企圖挑起事端。8月,駐北大營的第7旅旅長王以哲,預感到日軍要採取行動,專程到北平請示張學良。張學良指示說,蔣委員長要求暫時不抵抗,遇事退讓,軍事上要避免衝突,外交上採取拖延方針。

事變前,張學良曾向蔣介石彙報了日本的過激行動,可能發生軍事衝突。蔣一再告誡張學良避免與日本發生衝突。7月1日,蔣於江西剿共前線密電張學良,對日軍在東北之挑釁,須極力忍讓,勿生事端。“此非對日作戰之時”。

此時的蔣介石感到十分為難,從國內形勢看,當年7至9月,發生了百年罕見的特大水災。全國湘、皖、鄂、蘇、贛、浙、廣、閩、川、豫、直、魯、遼、吉、黑、熱等16省受災。僅江淮水災就有86縣受災;受災人口511萬,佔江淮總人口的5%;受災農田1.6億餘畝,佔江淮總農田0%;死亡人口4.499萬人,經濟損失達億元。

政治方面,蔣介石雖然打敗了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地方新軍閥,但中共勢力異軍突起,勢力蔓延到鄂、豫、皖、蘇、贛、閩、湘、浙、廣等省,先後兩次圍剿均損兵折將。這次蔣親自披掛上陣,調集0萬大軍進行圍剿,以求一戰而徹底剿滅。就在此時,兩廣地區胡漢民為首的地方勢力,再次掀起政治風潮,對此他不得不採取忍讓態度,以求徹底剿滅中共勢力後,再作處置。

國際方面,中蘇關系惡化,張學良在上年與蘇軍還爆發了軍事衝突,雖然沒有激化為兩國間的重大事變,但兩國實際上已經斷絕了外交關係,處於敵對狀態。

從實力方面看,日本是當今世界軍事強國,連英美也得讓它三分,客觀地說,中日兩國軍事力量不在一個檔次上。國民政府近幾年來雖然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中國貧窮積弱的面貌不是一下子能夠改變的。蔣介石曾提出十年建設計劃,在他看來,中日戰爭難以避免,給他十年時間,就可以在各個方面進行必要的準備,也可以縮小與日本的差距。

此時正是中國最關鍵的時候,日本選擇此時動手,應該說是其精心策劃的罪惡結果。

蔣介石有一個戰略,就是忍讓以爭取時間,盡量避免與日本的軍事衝突。甚至幻想“以夷制夷”,把遏制日本侵略的希望寄託於西方列強。

8月,“中村事件”發生後,蔣介石又以“銑”電致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忽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張學良見東北形勢吃緊,且石友三叛亂已經平定,遂準備於9月6日回瀋陽。正待動身,接到了日本特務土肥原陰謀暗殺他的密報,便遲疑沒有行動。

蔣介石對張學良仍放心不下,唯恐東北軍採取行動,擴大東北事態,打亂他的剿共計劃。在蔣看來,東北畢竟是張家父子的獨立王國,是奉系軍閥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張學良豈能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侵略者侵佔自己的家園,難免在緊要關頭,愛國激情衝破忍耐的極限,起而抵抗。故於9月11日,蔣介石密電張學良,要他於1日去石家莊會晤。

張學良乘專車赴石家莊,蔣介石亦乘專車自漢口趕至,二人於蔣的車廂內進行了密談。蔣介石對張學良說:“漢卿,最近獲可靠情報,日軍將要在東北動手,我思考再三,我們現在正處在極為困難時期,要對付廣東和共軍,又要救災。實在沒有力量與日軍對抗,到時只有提請國際聯盟主持正義,以期和平解決。”稍停,又接著說:“你命令東北全軍,凡遇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如果我們回擊了,事情就麻煩了。明明是他們先開釁的,而他們卻可以說是我們先打的,到時有口難辯啊!”最後,蔣又強調:“我這次和你見面,最主要的是要你嚴令東北全軍,凡遇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

此時,駐防北大營的東北軍第7旅旅長王以哲、參謀長趙鎮藩,深感形勢咄咄逼人。他們接到了張學良的通知後,遂召集了第7旅上校以上軍官研究形勢,到會人員一致認為必然要發生事故。王以哲說:“東北日軍的形勢,張副總司令已報告南京,蔣總司令指示,若日軍行動,暫不抵抗,一切事態靠外交解決。蔣總司令要求張副司令,要效法印度甘地,與英國不合作的辦法來應付日本,遇事要退讓。張副司令再三指示我們,要按蔣總司令的要求去做。”

蔣介石想用當年濟南“五.三”慘案的辦法來對付日本。以夷制夷,依靠英、美帝國主義來遏制日本。想不到日本對侵佔東北作了周密的部署與計劃。中國政府的忍讓,使日本得寸進尺,縱容了其狼子野心。東北軍的避戰求和,防務空虛,成為日本發動侵略的絕好機會。

按照精心策劃的計劃,191年9月18日夜10時0分,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駐柳條湖分遣隊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視北大營為名,率7、8名部下,在中國軍營--瀋陽北大營南800米的柳條湖鐵路軌上,點燃了預先安放在鐵軌下的炸藥,“隆”的一聲巨響,一團硝煙沖天而起,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日本關東軍以爆炸聲為訊號,由張學良的軍事顧問柴山兼四郎的助手,今田新太郎大尉為指揮,率日本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搶先殺進了北大營。板垣徵四郎立即以關東軍司令的名義,命令第9聯隊進攻沈陽城,獨立守備隊從北面進攻北大營。

當日軍向駐北大營的東北軍第7旅進攻時,旅長王以哲不在軍中,旅參謀長一面下令部隊緊急待命,一面打電話向東北軍總參謀長榮臻報告,要求部隊進入陣地。

榮臻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11時許,日軍在重炮掩護下,開始進攻北大營。

翌日時許,日軍迫近營垣,趙鎮藩見情勢危急異常,遂下令全旅突圍。突圍之際,部隊傷亡很大。當趙率部抵東陵時,遇到該旅軍械官方貴,方貴傳達了王以哲的命令:將全旅官兵槍支蒐集到一起,放在東山嘴子庫房裡。趙見日軍緊迫,沒有傳達。凌晨5時,第7旅撤退到東山嘴子,旋即退到山城鎮。王以哲趕到軍中後,逐漸將部隊帶到錦州。不久入關。

北大營遭日軍炮擊後,榮臻即到沈陽城中三經路的蔣斌家召集緊急會議。榮臻講了他曾電話向日本駐瀋陽總領事交涉,日領事推說這是日本軍部所為。榮臻與眾人議了一會,沒有結果。這時,北平張學良官邸電話接通,接電話的乃衛士長譚海。榮臻急問:“張總司令呢?”

原來,這夜張學良偕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到中和劇院看梅蘭芳表演的《宇宙鋒》。張學良為人性情豪爽,興趣廣泛,對梅蘭芳的表演更是入迷。正在興頭上,譚海急急趕來,附耳告訴張說:“總司令,瀋陽榮參謀長十萬火急電話說,瀋陽日軍炮轟北大營,現在正攻打沈陽城。”

聞此,張學良急忙趕回官邸,接了榮臻的電話,當榮臻述說了事情的真相,請示如何處理時,張學良回答:“按蔣總司令8月16日‘銑’電去做。”剛說到此,電話中斷,呼叫不通。

9月19日拂曉5時許,日軍佔領北大營後,進入沈陽城中。時榮臻認為,即使關閉城門,日軍也會用炮轟擊,不如開啟城門,聽其自便。瀋陽城門大開,日軍一炮未發,部隊從敞開的城門進入城中。

日軍進佔沈陽城後,當即貼滿了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的“安民告示”。“安民告示”除欲蓋彌彰,顛倒黑白之外,儼然以一個佔領者的姿態出現。

日本侵略者對瀋陽的侵略,給中國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日軍任意掠奪,據後來不完全的統計,僅9月18日夜,沈陽城的損失就達18億元之多。

19日凌晨零點0分,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令遼陽師團大舉進攻瀋陽近郊,獨立守備隊遼寧騎兵旅攻長春,獨立旅攻鳳皇城和鞍山,炮兵團從旅順向瀋陽進發。同時,急電青島日軍司令、朝鮮軍司令派援軍入東北。凌晨點,日軍第師團攻入遼陽。當天,日軍佔領安奉、遼陽、營口、蓋平、復原、海城、鞍山、鐵嶺、四平街、公主嶺、安東、長春、本溪、鳳皇城、撫順等0餘城。

0日,日軍在瀋陽組織軍政、民政兩公所。土肥原為瀋陽市長,並改瀋陽為奉天市。

1日,日軍又佔領了吉林市和吉長、吉敦兩鐵路。僅一個星期,日軍就攻佔了遼寧,吉林兩省。那麼,蔣介石、張學良如何應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