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威廉下令陸軍放棄從波羅的海方向向彼得堡進軍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法國必然參戰。www.tsxsw.com因為德軍快速的突進並沒有迫使斯摩稜斯克的俄軍採取任何救援的行動,既然彼得堡已經不是“必救”之地,那麼這也說明了亞歷山大沙皇戰鬥到底的決心。

而且當時德國方面曾提出一個十分寬鬆的方案:首先,俄國交還俄屬“華沙大公國”領地,主要是華沙周邊的波蘭核心省份;其次,交換最後一次瓜分波蘭時獲得的領地,包括立陶宛、西白俄羅斯和小部分西烏克蘭;第三,以上所有土地上的俄國人擁有的土地、礦產和房產等不動產由波蘭政府以不低於市場價收買。

但該方案被俄方毫不猶豫的回絕。

既然俄國人的決心如此堅定,那麼戰爭自然是短期內無法結束的,法國人自然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所以,威廉果斷下令放棄沿波羅的海方向的攻擊,向後收縮兵力。現在看來也算有點先見之明了。

和法國開戰早就在總參謀部的預料之中,因此軍隊調動依然有條不紊的進行。

目前,德軍全面動員後已經集結起70個步兵師,其中在東線僅僅保留了7個師協助奧軍和波蘭**軍對俄作戰。剩餘63個師將全部投入西線作戰,其中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前線集結了20個師,在斯特拉斯堡和萊茵河右岸的巴登和普法爾茨共集結了20個師,從東線撤下來的13個師則正在分別從西里西亞和東普魯士乘坐火車向西轉移。

法國人的動員速度也十分迅速,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陸軍對動員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僅專門用於軍事用途的鐵路就修建了近千公裡,如今戰端再開之時終於見到了成效。東線戰鬥打響後,法國進行部分動員,僅用一個月時間便將全部60個步兵師中有50個調集到前線,大部分炮兵和全部騎兵也已經完成集結。剩餘的10個步兵師中有5個正在巴黎轉車,另外5個則負責守衛南部的法意邊境一帶,防止意大利人的偷襲,畢竟德奧意的三國同盟關係早已不再是秘密。

宣戰後的兩天內,法德兩國邊境地區居民被大規模轉移到後方,雙方均派出大股騎兵部隊越過邊境展開偵查。

“德國人在萊茵河以西的前線地帶總計建立了三個大型要塞和七個中型要塞,這些要塞的防禦工事和我們預想的基本一致,那就是密集的鐵絲網和壕塹並配以大量的永固型掩體和炮臺。如果我們強攻必然會遇到比東線俄國戰場更為困難的情況。此外,這些要塞都建於交通要道,以洛林高原的地形,要想全部繞過這些要塞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我認為三號方案依然是我們當前的最優選擇。”在9月4日的作戰決策會議上,尼克勞斯將軍和包括總理在內的眾人分析道。

這已經是五天來的第三次會議,爭論的焦點依然是採取第幾號作戰計劃。

針對德軍強有力的要塞防禦,部分法軍將領建議採用早先制訂的三號作戰方案:從瑞士邊境的米盧斯一帶攻入阿爾薩斯,然後一路向前推進到萊茵河,之後沿著萊茵河向下游推進,如此以來,在戰事初期可以有效避開德軍在萊茵河以西最強大的三個要塞:梅斯、薩爾堡和斯特拉斯堡。

此種情況下,由於戰場狹窄,德軍將擁有很多的機動兵力從兩國邊境地帶的寬廣地區攻入法國,而這正是法軍夢寐以求的。20多年來,法國人為了防禦德國的進攻在邊境地帶修建了複雜的防禦工事,縱深40公里,遠遠比德國的防禦工事要複雜的多。在己方的預設戰場作戰,法國總參謀部還是有把握重挫德軍的。

不過三號作戰方案還是有不小的毛病,那就是法軍的突破後固然不擔心背後和側翼,因為背後是瑞士,側翼便是萊茵河,但進攻的線路也被死死的限制住,只要德軍回過頭來重新在後方拉起一條防線,法軍依然毫無辦法。最多就是切斷萊茵河的航運,但戰略意義不大。而要想進一步打過萊茵河,那麼薩爾堡和斯特拉斯堡要塞還是無法繞過的坎。

可以說,三號方案的精髓在於“引蛇出洞”,假如德國人不上當,老老實實的原地防禦,那麼這個方案就沒有太多可取之處了。因為從邊境地區發動進攻會對後勤造成巨大的壓力,而德軍將享有內線作戰的優勢。

“現在俄軍急切的盼望我們發起全面進攻,以吸引德軍更多的兵力。但是這種邊路突破的辦法,德國人只要收縮防線,我們還是毫無辦法的,根本就無法大量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最主要的是我們的40個師無法展開,而他們只用20個師便可以牽制我們的攻勢。”一位長相十分乾淨而有些清瘦的將軍柔聲說道,此人便是法國陸軍總司令讓科勒爾上將。

讓科勒爾將軍繼續補充說道:“諸位請不要忘記我們當前的最大優勢是什麼?那就是兵力。按照我們預先的估計,德軍動員後的總兵力比我們高出10個師左右,那就是70個師,根據俄國人的判斷,他們在東線投入了不下於30個師的兵力,其中一線和二線各有15個師。如此,他們在西線最多能夠動用的兵力是40個師,考慮到兩線作戰的弊端,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把人力、物資和運力全部投入到西線。因此,開戰後的第一個月是我們發動進攻的最佳時間,一旦俄國人的波蘭突出部被消滅,德軍便可以抽調更多的東線部隊投入到西線戰場,我們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要知道,德國人在歷次戰爭中能夠擊敗我們全是靠人數上的優勢,無論是在1816還是在1870年,在區域性戰場上,他們用於攻擊的兵力總是我們的兩倍以上甚至五倍之多。現在既然兵力的優勢在我們一方,那我們自然要堅決的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機會,以二號方案為藍本,對德國人發動暴風驟雨般的雷霆攻勢,一舉將他們打垮,可以說接下來一個月的戰局將決定本次戰爭的最終結果。”

讓科勒爾將軍說到激動之處,雙手握拳做出斬釘截鐵之狀,由於語速極快,他細細的脖子上,喉結飛速的上下翻動著,十分的惹眼。

“我同意科勒爾司令官的看法。”法軍總參謀部作戰處長韋維爾上校說道:“三號方案的邏輯出發點是建立在持久戰對我們有利的基礎上,只有這樣德國人才不得不對我們的築壘地區發動進攻。但現在的情況是,俄軍的表現極其糟糕,被德軍擊敗是遲早的事情,所以與其等待俄軍主力被殲滅後,德國集中力量對付我們,倒不如我們主動出擊去爭取勝利,雖然薩爾堡是一個堅強的要塞,但戰爭不可能沒有犧牲,必要的犧牲是值得的。退一步說,即便我們採取三號方案佔領了阿爾薩斯地區,可是下一步無論渡過過萊茵河還是攻擊洛林,都必須攻克薩爾堡或者斯德拉斯堡其中的一個。此外,我還要補充一點,當我軍攻克了薩爾堡並殲滅德軍主力之一部,那麼我們就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屆時我們大可以向西攻擊洛林地區以優勢兵力將梅斯的德軍困在要塞中,然後佔領洛林全境。如此,當德軍調回東線兵力之時,就只有和我軍在洛林展開決戰,否則德**工生產會因為失去洛林的鐵礦供應而陷入癱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二號方案在戰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總參謀部內部認為最佳的進攻方案。其要點在於:首先,洛林數百年以來一直法國人的固有地盤,當地的法語居民佔大多數,法**隊在這裡作戰將有主場之利;其次,洛林還是德國最主要的鐵礦石產地,德國鋼廠90%鐵礦石都來自洛林,拿下洛林會對德國工業造成嚴重的影響。

當然,攻擊洛林也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困難,那就是梅斯要塞掌握在德軍的手中。

梅斯是洛林地區的首府,坐落在摩澤爾與塞爾河的交匯處,鄰近比利時,是法國通向西歐諸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位置十分重要,在軍事和商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梅斯在歷史上就是重要的防禦據點,其城市名來源於古拉丁文。起初,羅馬人為了加強他們北部邊界和部隊轉移中的安全,出兵攻佔了梅斯,並在此修築了防禦工事,從此,圍繞著梅斯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爭。公元6世紀左右,梅斯又被匈奴人攻佔,此後,梅斯接連被日耳曼人、高盧人以及神聖羅馬帝國佔據,1552年,亨利二世在領土吞併的過程中成了“三教區”的統治者,從此,該城市從神聖羅馬帝國中解放出來。自此,梅斯開始成為法國的軍事重鎮,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1500年來,梅斯城不斷的進行著翻修老城區和建設新城區的工作,伴隨城市的規模的擴大,其在軍事上的意義愈來愈突出,以至於梅斯作為一個巨大的要塞的名聲壓倒了其作為一個城市的名聲。不論是在戰爭或者是和平時期,梅斯都在不停的建設,有時是法國人來建設,有時則是德國人或者別的,但是不論梅斯如何發展,重視防禦這個主題總是貫穿其中。

17世紀,法國的國王們把梅斯變成了一個大堡壘,擋住德國通往法國心髒地帶的大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就是馬奇諾防線的祖先。“聯合行省”在梅斯的後面修築了碉堡與河道,阻擋了西班牙的入侵長達八年之久,其堅固程度可見一斑。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法軍在馬斯拉圖爾、聖普里瓦特和格拉沃格特等戰役中連遭慘敗,色當戰役結束兩個月後,巴贊將軍所部17萬人最終在梅斯投降。

毛奇曾說,一個梅斯要塞可以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對此法國人也是心知肚明的。按照二號方案,法國必須保證前線的總兵力要多於德軍,只有這樣才能對梅斯要塞圍而不攻,從而牢固控制萊茵河以西的全部地區。誠如普法戰爭中,普軍所採取的策略。

“在德軍的全部要塞中,梅斯、薩爾堡和斯特拉斯堡是最為堅固的三個大型要塞。這其中梅斯要塞最是易守難攻,因此二號方案才要求對梅斯圍而不攻,但是必須強行攻下薩爾堡。拿下薩爾堡後,我們就打通了進軍斯特拉斯堡的大路,同時還可以把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德軍分隔開來。根據最新的偵查情報顯示,薩爾堡在開戰以來並未增派更多的駐軍,或許是因為要塞已經無法再容納更多的軍隊,這是一個好消息。相比較而言,無論梅斯還是其他中型要塞,最近兩個月守軍人數都增加了不少。尤其是米盧斯和科爾馬這兩個三號方案中必須攻破的要塞,駐軍人數更是增加了一倍以上。雖然還沒有特別確切的情報,但每個要塞的駐軍估計不會少於三萬人。”讓科勒爾將軍一邊說,一邊指出地圖上要塞的位置,因為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總統和數位內閣官員。

“諸位不必因為俄國人的糟糕表現而過高估計德國人機槍的威力,俄**隊從來都沒有足夠的火炮,就算有火炮炮彈也總是不夠,至於炮手的準頭更是差的太遠。只有在沒有火炮支援的情況下,機槍才會是變成無敵般的存在。其實這**克沁機槍並不是什麼新式武器,英國人早在十多年前的祖魯戰爭中便用過這種武器。”

末了,讓科勒爾將軍特意對總統和內閣成員解釋了一句:“就是拿破崙四世陣亡的那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