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根斯堡會議大廈並不高,只有三層樓的建築隱於花叢樹林之內,風格秀美,雕樑畫棟,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雖然不高,但每一層樓都非常寬,可以容納上萬人。

莊嚴大氣的一樓禮堂中,此時摩肩接踵,賓客如雲,這些人看起來都很平凡,有的人穿的衣服甚至有補丁,有的人衣冠不整、面色枯槁。

但這並不妨礙彼此之間的尊重,因為在場人中都是科學研究界的佼佼者,全部都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物理、化學、醫藥、天文、地理、生物、電磁、實際應用技術總計幾千名科學家濟濟一堂,這些科學家們是整個人類科學的脊樑,無一不是世界各國的寶貝,如果損失三分之一,整個科學界至少會倒退十年。

所以雷根斯堡方面對科學家們的安全問題格外重視,用整整一個營的武裝力量來保衛安全,有些頂尖科學家甚至可以選擇配備保鏢士兵,保護至離開德國的那一天。

德國的科學家們佔了很大的比例,是世界科學家的三分之一力量,可以說德國是一個科研大國,可惜大多數科學家都是猶太人,歷史上遭到了納粹德國的驅逐,把科學家們趕到了美國,要不然,美國怎麼可能在科技方面崛起,德國的科學研究力量也損失殆盡,就連大名鼎鼎的哥根廷學派,也因為希爾伯特等人的離開,從而使這個傳承了幾百年的數學流派在德國大地上消失。

下午五點,雷根斯堡科學大會正式召開,科學家們全部到齊,近萬名科學家佔世界研究工作者的百分之八十,剩下沒有來的百分之二十的要麼有急事,要麼就是國家貧窮,資訊不通,沒聽說過這個事情,就算是德國政府出錢資助,也是來不了的。

這些國家大多都是非洲和亞洲國家,中國受到顧維鈞和蔡元培的影響,邀請來了不少人,亞非兩洲其餘的國家只有日本印度來了,雖然來的人比較少,但也算是派了代表。至於非洲,全是殖民地,不考慮。亞洲的只剩下緬甸、阿富汗、伊朗這三個獨立而又落後的國家沒有來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印度物理學界的佼佼者拉曼等人(1930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作為印度科學界的代表還是來參加了此次會議。

中國此時正值內亂時期,而且剛度過封建社會,此時的科學界人才較少,不過來的重量級人物不少,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侯德榜(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世界有名)、還有正在美國留學,和他老師康普頓一起來的吳有訓(中國物理界先驅,協助康普頓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應該有他的一份)、熊慶來(中國數學界先驅、南京大學數學系創辦者)、葉企孫(他的學生有王淦昌、趙九章、錢三強、鄧稼先,兩彈一勳功勳章23位獲得者,有19位是他的學生)、胡剛復(中國物理界大師,把浙江大學理學院辦成了當時全世界最好的學院之一)、陳楨(近代生物學家,中學《生物》的教材就是他首先編的)、茅以升(近代著名橋樑專家)。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一個科學技術井噴的時代,大師雲集,整個人類文明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年代,像這個黃金二十年一樣誕生了如此之多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們,任何一個人都是能夠獨霸一個時期的存在。

現在,他們齊聚在雷根斯堡,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才薈萃。

所有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坐著,整潔肅穆的會場安靜下來,大會正式開始。

雷根斯堡大學校長瓦根舍因首先上臺講話,這位世界著名教育家,世界歷史48位教育家之一的人物,不少人都認識,他手放在演講臺上,不懼臺下近萬人的目光緩緩說道:“人類的進化史,就是思想和科技的進化史,遠古人學會了鑽木取火,,遠離了茹毛飲血的未開化時代。麥哲倫環繞地球,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代表著科學的光輝驅散了愚昧的陰雲,帶來了文明的思想。後來,科學技術的提高和地理知識的進步,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利用中國傳來的指南針和多桅快速的大船,我們開創了大航海時代,讓我們的歐洲的財富首次超過了亞洲,從而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絡,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成為了世界霸主,人民過上了好生活。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了更加先進的世界,電氣的發展,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生活方式,交通更加便捷。可以說,科技,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狀態,讓人類的生活得過更好,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它會是什麼呢?它會出現在哪裡?是人類基因工程?是材料結構?是宇宙開發?還是微觀世界?這些都是在座各位未來的研究方向,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我本人和諸位都是非常嚮往的,所以,為了人類的美好生活,為了我們的美好家園,大家一起努力吧,因此,我們成立了雷根斯堡科學大會,每三年一屆,旨在讓全世界科學家們一起討論,一起研究,促進發展。謝謝,我的話講完了。”

瓦根舍因的演講時非常有水平的,上萬人的掌聲一直隨著他走下演講臺。

他講完話後,隨後是科學界的中心人物普朗克上場講話,普朗克並不是最有能力和最有才華的科學家,世界上在科學研究方面比他優秀認真的人至少上百人,但是普朗克仍然是世界上物理學界來乃至個科學界的中心人物,他博學多才,精通各種樂器,會天文學和數學,與許多上一代大師都是朋友和師生關系,他的家庭十分的歡樂自由,愛因斯坦、哈恩、邁特納都是他的家中常客,他無私的分享自己的學術和知識,公平的處理科學家之間的爭論,由此獲得了所有科學家的尊敬,而且是量子力學之父,由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科學時代,引發了科學革命。

六十四歲的普朗克依然精神抖擻,上臺說道:“對於物理界的未來,我是十分看好的,以前許多物理學家甚至我的老師告訴我,這門科學中的一切都已經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補,對於這個觀點,我不僅是不認同的,而且事實證明,物理學,是永遠沒有終點,是任何一個科學家耗其一生也學習研究不完的。不過,物理學是一門高深的學科,現實生活中實際應用得少,工作機會也少,有的學生畢業出來,甚至只能去當礦工和做推銷員,這對於我們研究物理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呼籲,讓物理學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這項重擔落在了我們的身上,我們要讓物理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得起來。”

普朗克的話是講完了,會場再次響起了陣陣掌聲,不過普朗克下臺之前多說了一句:“對於量子力學,我和愛因斯坦的思想一樣,認為量子運動有其固定定義和意義,是有因有果的,世間萬物皆有定義。”

這一下,下面就喧鬧起來,下方座位上一個人站起來,說道:“玻恩教授說的才是對的,量子之中有著混沌機制,擁有不可確定性。”

這個人叫做泡利(1945年或諾貝爾物理獎),是索末菲的學生,也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玻恩的助手,在學問上嚴謹博學,生活上雖然為人刻薄,語言尖銳,但這並不影響他在同時代物理學家心目中的地位,在這個天才輩出群雄並起的物理學史上最輝煌的年代,泡利仍然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巨星之一。

會場裡中的愛因斯坦也站起來,和泡利對峙,氣沖沖地道:“世界上任何物品都可以用數學所描述,任何事件都可以用物理進行定論,只要知道了發展歷史以及宇宙中的一切物理定律,掌握了所有變數,以及能夠觀測到所有粒子,那我們甚至可以預測未來,成為先知,又因必有果,上帝不擲骰子!”

對於他們的爭論,有的人聽得懂,有的人聽不懂,但紛紛交頭接耳,會場頓時嗡嗡響成一片。

“好了,好了,真理有的是時間讓你們辯論。”1902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精通多門外語、通曉人文地理的荷蘭科學家洛倫茲作為本次會議主持人把普朗克請下臺,讓人群安靜下來,接著主持開幕儀式。

在臺下的希特勒感到好笑,這兩個陣營的爭辯可謂是愈演愈大,就連普朗克都參與其中了。

本次大會的物理界分為三個陣營,不是以國家分的,而是以思想分的,簡單來說,主要爭論的就是量子運動是否有不確定性,微觀世界是否存在機率問題。

一派是中立派,認為現在還搞不清楚,不如老老實實的做實驗,用事實來說話。

一派是哥本哈根學派,哥本哈根學派由是今年(1922)的諾貝爾物理獎丹麥人玻爾開創,是物理界的權威人物,對物理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旗下還有玻恩(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海森堡(二戰德國研究核武器的核心人物)、泡利,這幾人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主要人物。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擁有測不準關係,擁有不確定性原理,量子之間,是擁有混沌機制的,有些量子不可測算。

而另一派則是愛因斯坦、薛定諤、德布羅意(法國頂尖物理學家,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們認為宇宙中一切東西都是可計算測量的,包括量子,有因必有果,什麼樣的行為導致什麼樣的結果,還有一句口號是:難道月亮是你看到他的時候他才存在?

他們認為一切量子都有了一定的定義,以及歷史軌跡。

愛因斯坦這一派的理論會引出一個十分恐怖的結果,如果在未來的先進世界,沒有混沌機制,量子之間一切都是已經確定好的,那如果掌握了宇宙中的一切物理定律,又能觀測記錄到微觀世界中的粒子運動規律,並且利用大量資料進行大量計算(如果是未來的無限制計算機則無敵了),這樣一來,那便可以透過因果,知曉古代和未來發生的一切事情,比先知還厲害,趨吉避凶,從而成為無所不能的神。

也引申了另一個事實,則一個人的一輩子,都是註定好了的,再怎麼變化、再怎麼精彩,也就只有這樣。是的,從宏觀宇宙上來看,人類的確就像是一隻小螻蟻,整個人類社會幾千年都只能在地球活動,一代代人繁衍生息,生老病死,不過如此。

人,只能在有限的生命裡享受生命,為社會貢獻力量,與家人享受幸福,死,是必然的,所以,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註定好的,誰能不死?

對於量子裡面是否有混沌機制,這兩派已經透過實驗爭論好久了,一會是玻爾發現了新的理論,一會是愛因斯坦提出了新的想法,兩派爭論不休,兩方只有暫時的勝利,沒有永久的勝者。

不過這兩派的辯論是良性辯論,互相促進,為量子力學的完善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