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請了兩天“病假”,連同胡錦茵的巴山工業集團在內,跑了三四家江城的大摩企,將本次十二個客戶準備下的樣品的同類產品全部收集了一遍,讓立方體記錄在案,便於以後的融合最佳化。

在巴山的時候,有胡錦茵領著,他可以在巴山的展廳,生產線橫著走。

而在江城的其他摩企,原本王起還擔心自己進不去對方的展廳,“參觀”不了對方的生產線,他是否需要找個相熟的業務員領著,後來他才發現自己完全多慮了。任何一家摩幫的展廳和生產線,對他來說基本上不設防,他直接大刺刺的走進去,一個一個的尋找跟客戶的樣品同一型號的產品,發現後直接在光天化日之下將其“秒進秒出”,而四周,連問他是誰,想幹什麼的人都沒有遇到一個。

王起期初不太明白,後來一想,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江城摩幫都是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任何一家都是數千人的規模,守大門的保安根本不可能把工廠的數千人都認得完,這是其一。

其二,就如同江城摩幫的產品,不論質量還是外觀都大同小異一樣,江城摩幫的業務員,從外表上看,也是“大同小異”,一個二個,都是衣裝革履,脖子上掛個“狗牌”。

守大門的保安,負責展廳的小妹,工廠生產線的工人,看到他這副人模狗樣,器宇軒昂的模樣,第一個念頭,就把他當自己公司的白領或者業務員看了,誰還會自討沒趣的走上來詢問,甚至干涉?

吃飽了沒事幹嘛?

就這樣,王起花了兩天時間,將十二個客戶所需的每種產品,都找了三到四個的同類產品,準備到時候“博眾家之所長”,“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胡錦茵的那個波蘭客戶和王起私下勾搭的九個中小客戶,因為第一次訂單都是走樣,樣品從兩三臺到五六臺不等,王起藉著驗貨的名義,很輕鬆的就把這些樣品給最佳化完了。

但是,另外兩個耿直的,信任他的客戶,試訂單就小批量走貨,直接一人給他下了一個20尺小櫃,這兩人的貨物,最佳化起來就有點麻煩了。

問題還是出在他的立方體目前體積太小的這個事情上。

現在的立方體,經過四個月的死命生長,邊長從1米長到了1.333米,體積,則從原來的1個立方變成了現在的2.36個方。

2.36個方似乎很大,裝水都可以裝兩噸多,但是,用在王起所在的外貿行業,就完全不夠看了。

他們平常的出口用集裝箱,大致有三種尺寸:20尺,40尺普櫃,和40尺高櫃。

而即使最小的20尺普櫃,裡面的內容積也有33個方。

兩個客戶一人一個20尺櫃,總容積就有66個方,除去外包裝,“乾貨”至少有50個方左右。他如果要想把這50幾個方的“乾貨”全部最佳化完,至少得要二十天左右!

儘管國際貿易,從客戶下單訂到收貨,基本上是以“月”來計算,大致在兩到三個月左右。

但憑空讓客戶多等十幾二十天,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顯然行不通,會讓客戶懷疑他們工廠的供貨能力。

隨著兩個客戶訂單交期的日益臨近,王起也越來也急躁,因為他想了很多天,依然沒有想出一個能迅速最佳化兩個20尺櫃產品的辦法。

這還只是人家的試訂單。如果客戶對這次的試訂單滿意也肯定會滿意,王起最佳化過的成品他們都不滿意,他們也別在中國買貨了,直接去買質優價高的日0本貨吧那麼下次的訂單,至少就是40尺高櫃了。

20尺小櫃子他都搞不定,40尺的高櫃他又怎麼搞?

但立方體的生長速度就只有這麼快,每天2.7個毫米,不多一毫米,也不少一毫米;每日的貨物的吞吐量,也是嚴格的不超過立方體的總容積,王起也實在沒什麼辦法可想!

“要不,不全域性最佳化,只進行局部優化?比如,針對發電機,就只最佳化發電機裡面的汽油機動力和電器件?而摩托車,沙灘車之類的,也只最佳化摩托車和沙灘車的發動機,離合器,電器件,剎車線等易損件?

“然後,還可以在發貨上想想辦法,比如延遲一個星期發貨,自己就能夠多最佳化16.5個方的零部件,進一步加強這次樣品的質量。反正延遲交貨在江城摩幫這個圈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反而按照合同按時交貨才是‘不正常’的事。因為任何一個零部件的延遲,都會影響成品的交貨時間。而一輛摩托車有數百個零件,對應著幾十上百家配套廠家,讓每個配套廠家都按時供貨,是一件很難的事。”

最後,無奈之下,王起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在經過近二十天的備貨之後,胡錦茵通知王起,說他兩個小櫃的貨的所有配件,工廠那邊通知說明天就能到齊,最遲不超過後天,就可以組裝。

而零部件上線組裝成成品是很快的,以分鐘計算。他兩個小櫃的貨,最多一兩個小時就給他裝完了。

胡錦茵讓王起注意喊客戶儘早聯絡貨代,把貨代的聯繫方式告訴她,以便工廠這邊一生產完,她就好安排發貨。

“零部件明天就到齊了?”王起一愣,隨即一喜,再一次領教了胡錦茵的高效。這女人,雖然在返傭上戲耍了他一下,但是說到做事的效率,卻是極為麻利的!

“好的,tina!不過,零部件到齊後先不忙讓工廠上線組裝,我要親自過來檢驗一下你們的零部件,等我覺得ok後,你們再安排上線吧。”王起當即在msn上對胡錦茵說。

“什麼,watch,你要來檢查零部件?零部件有什麼好檢查的?而且,這些零部件,在入庫之前,工廠的配套部已經抽檢過了,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你要驗貨,等產品裝好了,你再過來驗貨不遲嘛。”胡錦茵見王起竟然要檢查零部件,十分的吃驚。

發貨之前的驗貨在外貿行業十分的普遍。有時候,是客戶叫相應的業務員幫忙驗了,有時候,則叫他們自己在國內的客戶代表,也就是“洋買辦”幫忙驗貨。

但不論叫誰驗貨,其實都只是走個形式,因為不管業務員還是洋買辦,對產品本身其實是不太懂的,尤其是機械產品這種需要在使用一定時間之後才有可能出問題的東西,叫他們驗貨,也驗不出什麼名堂,最多照幾張相,或者啟動一兩臺機子,裝模作樣的試試車,再照幾張試車照發給客戶,就算驗貨完成。

“不行!如果零部件有問題,等裝好了那就晚了!讓你們返工你們也麻煩。防微杜漸,還是防患於未然好。”王起堅持要驗零部件。

胡錦茵見王起堅持己見,也沒辦法,只是以為這傢伙是拿起雞毛當令箭,跑過來驗貨,不過是想混頓飯吃,混次腳洗罷了。

就像很多“客戶代表”和“洋買辦”一樣,神馬驗貨,都他媽藉口,不過是想讓廠家請吃請喝,跑到廠家這邊來瀟灑玩樂一番罷了。

“好吧,你想驗零部件就來驗吧,都在庫房裡堆著呢。你明天過來,我領你去看好了。”胡錦茵扁了扁嘴,感覺自己已經看穿了王起想提前驗貨的目的。

但這對她也沒什麼影響,她也可以趁機以請客戶的名義吃頓好的,瀟灑瀟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