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谷城對高峻山來說,是一個按甲休兵,圖謀發展的大好時機,能夠走到這一步是他料想不到的。按照他原先的設想,依靠李自成、張獻忠的力量,循序漸進,在夾縫中求生存。現在他既然全盤接管了張獻忠苦心經營多年的資產,使自己一下成為了義軍中的老大,雖然在谷城受撫,這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等李自成坐大,與他平分天下,最後,最後是什麼呢?高峻山沒有再往下想,張獻忠忙乎了十數年,最終都為他打工,那麼李自成呢?

丟掉幻想,把握時機。這是高峻山時刻提醒自己的。

高峻山坐鎮谷城,成為谷城一帶實際上的老大,他根據治理平涼的經驗,設立了自己獨立的縣衙機構,雪藏起來的幾位文武沒有任命他們任何職務,但可以在幕後參與和指導谷城的事務。

因為谷城知縣阮之鈿沒有到任,而縣丞、主簿、典史三人也趁機告假回鄉,高峻山一人把持整個縣衙。

知縣阮之鈿,乃桐城諸生。朱由檢下詔保舉人才,阮之鈿的同鄉劉若宰舉薦他任谷城知縣,不知什麼原因,到現在他還沒有到任。

高峻山將谷城打造成一個獨立王國,他任命徐以顯為臨時知縣,這個知縣並不做具體的工作,而是用來應付明廷來檢查的官員的,高峻山自己有一套管理谷城的班子。

一,周世臣、田文居負責擴軍、治安和稅收;

二,江國榮、劉鴻儒負責清點縣衙的財物及監獄的接收;

三,馬元利、劉達、李信負責城防;

四,白文選、孫元化、孫和京負責谷城的火炮、火藥及兵器、馬匹的接收管理;

五,王尚禮、惠登相、王自奇、唐良懿負責管理練武營、孩兒兵,並負責接收安置陸續回來的張獻忠舊部。

高峻山現在擁兵十三萬,其中精銳部隊八萬,老弱病殘五萬。

八萬精兵分為五旅:蔡芝山旅一萬八千人,總兵由李部司代;曹文詔旅一萬八千人,總兵由馬進忠代;賀人龍旅一萬八千人,總兵由張化龍代;竇名望旅一萬三千人;艾能奇旅一萬三千人。餘下的五萬老弱病殘分為二十個練武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次組建的管理班子與以往不同,每一個重要的部門都有崇文弟子,包括只有三百人的水軍,除了水軍都督周文江、水軍督導潘獨鰲外,高峻山又安插了崇文子弟李九華進入水軍管理層。李九華是天文航海方面的領軍人物“航海三李”之一。

高峻山十分關心崇文書院的發展,對於教育資金的投入他是從來都不吝嗇的,現在崇文書院的弟子已經發展到了一千人的規模,學習氣氛相當的濃厚,本著“以民生為立國之本,以科技為興國之策。”的校訓,刻苦學習,等待著為振興民族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谷城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條件,高峻山專門劃出一塊地來提供給孫元化作為研究基地,主要還是用於紅夷大炮鑄造,“一窩蜂”火箭筒和戰車的生產,紅夷大炮是城防利器,而“一窩蜂”是野戰利器。

“一窩蜂”已經在韃子身上得到驗證,只是火藥的消耗太厲害,而且必須使用孫元化親手配製的火藥才有特效果。

高峻山又交給孫元化一個科研任務,要他研製一款便於攜帶的輕型火炮,射程沒有要求,但必須是開花彈,開花彈也在研製當中。這款火炮主要用於野戰,特點是輕便靈活。

工匠坊對高峻山來說也是重中之重,他在工匠坊裡面設了一個冶煉所、一個礦業所、一個船舶所、一個車炮所、一個槍械所,以及一個運輸隊。

礦業所和船舶所目前沒有生產任務,只是從事科研工作,車炮所除了科研任務之外,還要生產承載火炮用的車輛,槍械所負責研究米尼槍,並修理戰場上損壞的槍支。

擔任這五所的頭目,清一色是崇文子弟。他們是:冶煉所,工部主事馬孔健;礦業所,工部主事呂鶴舉;船舶所,工部主事李原立;車炮所,工部主事王臺明;槍械所,工部主事武備。

這天,高峻山剛剛吃完早飯,正在客廳逗他二個最小的兒子——三寶和四寶,親兵進來稟報,舉人王秉貞求見。

高峻山聽說這個王秉貞是本地名士,早有拜訪之意,只是才進駐谷城,太多的事情要他去籌劃,一時分不開身,現在王秉貞自己找上門來,高峻山當然很樂意接見他。

王秉貞一見面便拱手道:“不才王秉貞拜見秦王。”

高峻山抱著兩個小家夥站在客廳中央,笑道:“歡迎王先生來做客,請坐!”

王秉貞道:“請秦王先坐!”

高峻山又笑:“王先生不必客套,這是家中,你請坐吧!”

王秉貞這才坐了下來。

吉雅匆匆進來從高峻山的懷裡,一手一個把三寶、四寶抱走,臨走又囑咐家僕給客人上茶。

王秉貞驚訝道:“府中還有蒙古人?”

“那是賤內。”

王秉貞恍然大悟:“原來是夫人,失敬!失敬!請原諒不才禮數不周。還請秦王海涵!”

高峻山擺擺手,端起茶杯道:“她是二夫人,你沒見過,不必如此拘禮!王先生請用茶!”

王秉貞也端起了茶杯道:“不才不請自到,冒昧打擾,還請秦王不要怪罪!”

高峻山也是服了,這些文人還真囉嗦,你來幹什麼的,一五一十說完走人了事,他這樣扯了半天也不到點子上,高峻山只有單刀直入地問:“王先生有何貴幹?”

王秉貞道:“自大軍入城之後,人人安居,街景繁榮,到處歌舞昇平。我昨日去鄉下,不見了催餉抓丁的吏目,農人安逸地在田地裡耕種,老歐婦孺在自家小院嬉笑。人們說,期盼這樣的日子很久了。我看到這樣的景象,並沒有高興,而是充滿了擔憂。”

高峻山問:“你擔憂什麼?”

王秉貞回答:“那是因為秦王您是治世之高才,今日谷城在你的治理之下,才有此番景象,我擔憂的是,秦王的權利明日不知會否旁落。”

高峻山道:“我聽明白了王先生的意思。那麼依你之見,有何良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