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心來說,高峻山希望英荷戰爭不分勝負地長期打下去,所以他並不熱心於參與他們的爭端,但是,他也知道,管理好亞洲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對於歐洲,他沒有興趣去干預。

他也知道,英國必將成為歐洲的海上霸主,這也是他處心積慮地跟英國聯盟的原因,現在英國有難,他伸出一把手拉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英國是自己的小兄弟。

他派去英國的談判團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英國人對華夏的銀行很感興趣,他們希望華夏能夠幫助他們建立銀行系統,同時,希望華夏能夠向他們提供蒸汽機的技術。

科技技術不可能長期獨霸,這個道理他是很明白的,所以轉讓蒸汽機技術給英國,提高英國的海軍實力,早已列在了高峻山的計劃中,等內燃機投入使用之後,再把蒸汽機技術賣給英國人。

西昌現在正在投入金礦的開採,發現的兩座大型金礦都在烏拉爾山,因為烏拉爾山處在華夏國和羅剎國之間,高峻山擔心羅剎國會前來搗亂,他專門組建了二個師來保衛這兩座金礦。

好在當年跟羅剎國簽署的合約只是說,以烏拉爾山脈為兩國的邊界,而沒有具體的指明如何劃分,既然現在在烏拉爾山發現了這麼多的礦產寶藏,這烏拉爾山就不能屬於羅剎國了,他已經命令第一軍團的10師、104師、106師、107師和108師推進到了羅剎國的平原——烏拉爾山的西山腳下。

羅剎國現在還不知道我們在烏拉爾山幹什麼,他們也不知道烏拉爾山對他們來說將會意味著什麼,華夏軍隊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引起羅剎國的警覺。

發現的兩個大金礦,一個在烏拉爾山的西面,靠近羅剎國,一個在烏拉爾山的東面,靠近華夏國。高峻山在西昌成立了一個烏拉爾金礦公司,這個公司由戶部為主管部門,都察院為監督部門,公司的經營業務就是開發烏拉爾山的兩個金礦。

為了集中力量開採金礦,高峻山命令烏拉爾金礦公司,首先對西面的金礦進行開採,東面的金礦封閉起來,等西面的金礦開採進入程序化之後,再來開發東面的金礦。

這些金礦開採出來之後,將會鑄成金磚,作為華夏國的黃金儲備。

有了雄厚的黃金儲備,對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都將起到特殊的作用。

這天,高峻山在烏拉爾黃金公司總經理的陪同下,來到了烏拉爾山西面的金礦開採地。

採礦對於華夏來說,已經是相當成熟了,全國的採礦工人就不下三十萬,各種礦山更是數不勝數,民政院的一個命令,全國各地的礦山就紛紛派出人員、裝置和技術前來支援。

高峻山來到金礦開採地,這裡已經正式開採,這個金礦屬於巖金礦山,採礦工人在巖壁上,用鋼釺開出一個個的小洞,然後在洞裡填上炸藥,把巖金礦炸成小塊,運至選礦廠,這些金礦透過選礦廠提煉成粗金,然後這些粗金在送去精煉廠進行精煉,就可以得到純度很高的金磚。

這個金礦的儲備十分的大,隨同高峻山前來的地質專家向他介紹發現這座金礦的過程,並介紹了這座金礦的開發流程,含金品位等。

開採工地上,採礦工人正在叮叮噹噹地忙碌著,為了高峻山的安全,陪同人員引導他在礦山的一個點參觀了一陣之後,就離開了這裡。

在離開金礦之前,金礦礦長對高峻山道:“山長,我們這座金礦還沒有名字,請山長為這座金礦賜名。”

“西金寶礦。”高峻山說出了四個字。

金礦礦長高興道:“從現在起,我們這個金礦就有名字了!”

高峻山道:“另外一座金礦就叫做東金寶礦。”

……

從西金寶礦採出來的金礦,首先要運到烏拉爾山東面的山腳下,在那裡有華夏國的大型選礦廠,運到選礦廠的金礦經過粉碎、高溫等步驟,提煉出純度不高的金塊,然後再把這些金塊運送到西昌的精煉廠進行深度提煉。

高峻山視察完西金寶礦之後,又視察了烏拉爾山東面的選礦廠,最後從選礦廠返回西昌。

回到西昌之後,高峻山下旨,要修一條從西昌通往西金寶礦的鐵路,這樣,金礦就可以直接從礦區運來西昌進行加工提煉,這條鐵路將來還要延伸到烏拉爾山的北部,與烏拉爾山的大型煤礦相連接。

華夏國發現了大型的金礦和煤礦,並沒有引起羅剎國的注意,第一軍團的軍事調動,卻引起了羅剎國驚慌,他們誤認為華夏軍隊又要與他們開戰,也調動軍隊進行佈防,同時又派了一個使團來西昌。

高峻山親自接見了這個羅剎國使團,並向他們保證,華夏軍無意進入羅剎國的領地,請他們大可放心,軍隊駐紮在山腳下,是因為山上不便紮營,絕無入侵羅剎國的意思。

為了讓羅剎國的這個使團完全放心,高峻山還與他們簽署了一個《西昌協議》,這個協議是之前《尼布楚條約》的補充協議,對雙方在烏拉爾山的邊界進行了具體的確定,這份協議,把整個的烏拉爾山都劃在了華夏國的地界內,協議書還保證華夏軍隊不會入侵羅剎國。

羅剎國的使團拿到了華夏國不會入侵羅剎國的協議書,就高高興興地回羅剎國跟他們的女皇交差去了。

送走了羅剎國的使團,高峻山又接到了他二兒子高橙軍的電報。高橙軍現在是駐琉球的總督,這個琉球總督所管轄的範圍包括臺灣和島國。

高橙軍在電報中說,鄭芝龍想讓鄭成功接替他現在的位置,高峻山沒有答應鄭芝龍的請求,因為鄭芝龍現在擔任的是平戶島的地方長官,而鄭成功現在是海軍艦隊司令,其職位遠遠高於鄭芝龍,怎麼可能讓鄭成功去接替鄭芝龍?再說,鄭芝龍的官是華夏國任命的,並不是鄭芝龍想傳給誰就傳給誰的。

高峻山又親自給鄭芝龍回了一封電報,首先讚揚了他為維持平戶安定所作出的貢獻,然後挽留他多幹幾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鄭芝龍接受了高峻山的挽留。

十一月初,劉芳亮來到了西昌,劉芳亮是都察院院長,都察院負責監察烏拉爾山兩座大金礦的運作,以確保黃金不落入私人腰包。

高峻山很欣賞劉芳亮的辦事能力,他所負責的都察院在華夏的經濟發展活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都察院和通事局是高峻山手上的兩把尖刀,都察院是明面上的,通事局的暗地裡的,在華夏國只要有人膽敢違反高峻山的旨意,這兩把尖刀就會刺穿他們的喉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