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沙告訴潘自得的新型運輸車,其實就是更換了車輪的運輸車。

車輪?

沒錯,就是車輪,而且是現代意義上的車輪,有了橡膠還做不出輪胎嗎?

新型運輸車就是有了橡膠充氣輪胎的馬拉車,橡膠輪胎淘汰了傳統的木輪,這樣,車的運輸速度才真正地得到提高。

這種新型運輸車也只是個過度,下一步將要生產柴油汽車,這種運輸車是為下一步生產柴油車奠定基礎的。

當然,要生產柴油車,還需要發明柴油機,當石油能夠開採的時候,柴油機的發明就很快會到來。

潘自得聽完百里沙的介紹,興奮異常,馬想到山長(高峻山)給他們講過的,汽車在水泥馬路上奔跑的時代,即將來臨,他作為一個城市的開發者,更有責任去修建寬闊的水泥馬路。

他必須走在汽車出現的前面,先把水泥馬路修建起來,想到這裡,他對百里沙道:“首輔大人,您還的給我增加鋼鐵的配額。”

“為什麼?”

潘自得理直氣壯地說道:“有了新型的運輸車,下一步必定會有汽車,我們就要在全國範圍內修建水泥馬路,修建水泥馬路需要鋼筋,您說,您是不是要給我增加鋼鐵的配額?”

百里沙笑道:“你小子還挺能聯想的,沒錯,我們有了新型的運輸車,就要建造水泥馬路。可是——”

“可是什麼?”潘自得緊張地問。

百里沙不緊不慢地說道:“可是,皇上想在了你的前面,我們已經成立了公路局,這個修建水泥馬路的事情就不煩惱您少司空了,你還是安心地把上海建設好吧!”

“可是,可是,”潘自得不死心,“建造城市也是需要鋪設水泥馬路的,您還是要給我增加鋼鐵配額。”

百里沙道:“給你增加二成,就是讓你去修建城市裡的道路的。”

潘自得無言以對。

“好啦!不要跟我軟磨硬泡,鋼鐵配額是硬性規定,傾向於巨型戰列艦的建造。”百里沙站起身要送客,“等你們把上海建設好之後,我們的鋼鐵年產量一定會有五十萬噸甚至是一百萬噸,到那時,你想要多少我就給你多少。”

事實上,鋼鐵就是個急缺物資,別說是一百萬噸,就是後來華夏國有了五百萬噸的生產能力的時候,鋼鐵一樣是不夠用,潘自得還是要來找百里沙要批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潘自得從皇城裡出來,上了一趟街,買了些孝敬父母的禮物,才興沖沖地回了家。

這一次總算沒有白來,在百里沙那裡多要了二成的鋼鐵配額,他等到拿了批文就可以回上海了。

在等待的這幾天,他決定好好地陪陪自己的父母,所以,他買了一大堆了禮物回家。

回到家裡見到了三個兒子,因為他是二品大員,他的兒子們也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大兒子十六歲學的是文科,二兒子十四歲學的是軍事,小三只有十歲,學的是潘自得的專業,理科建築學。

雖然他們在不同的學院學習,但都在學院裡住宿,在學院住宿是不用出錢的,就連吃飯也不用花錢。

三個兒子很孝順爺爺奶奶,從學院回來的時候,還不忘帶些學院飯堂好吃的菜回家。

潘自得對兒子們的教育是嚴格的,他首先讓兒子們把作業交出來,他要檢查,當看到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成績很不錯,嚴肅的臉龐在綻放出笑容。

一家人像過節似的圍在一起吃了一個晚飯。

在飯桌上,小三問:“爹,你這次回京這麼不把娘和妹妹帶上?”

潘自得道:“這次回京匆忙,而且也住不了幾天,所以就沒有讓她們來。”

大兒子問:“娘還好吧?”

潘自得道:“你娘好著呢,又能吃又能睡,現在在上海,組織一班婆娘下工地勞動,可歡實了。”

二兒子問:“我娘天天那麼高興,是不是把我們給忘記了?”

潘自得拍了一下二兒子的後腦勺:“忘記你個頭!天底下哪有做娘的不惦記自己的孩子的?”

潘自得的母親連忙接話道:“說得是,說的是。奶奶就整天惦記著你們的爹來著。”

小三調皮地對奶奶道:“奶奶,你最惦記的就是小三,對吧!”

奶奶疼愛地拍著小三的頭道:“小鬼頭,吃你的飯,就你話多。”

一桌子的人都笑了。

潘自得道:“現在科技在突飛猛進地發展,眼看著水泥馬路也要開始修建了,汽車也要造出來了。等將來,有了火車,上海也建設好了,我就帶你們去上海住一住,見見你們的娘。”

潘母問:“什麼是汽車呀?”

小三連忙搶答:“我知道,我知道,我們先生講過,汽車是不用牛馬,自己就能在馬路上行走的機器。跑的比馬快,裝得比牛多。”

潘母又問:“自己就能跑呀?會不會咬人呀?”

小三道:“他可聽人的話了,人叫他停下來他就停下來,人叫他跑起來他就跑起來,不會咬人的,不會咬人的。”

潘母再問:“火車有是什麼?是不是一邊燒火一邊走的車呀?”

小三道:“不能。一邊燒火一邊走不把車給燒了呀!”

潘自得向他母親解釋道:“娘,我聽皇上說過,火車是燒煤的,很長很長的,可以裝很多東西,也可以坐人,而且是走在鐵軌上面的。”

小三前著說道:“火車像條龍,很長很長的,一叫起來,好大的聲音。”

潘母問小三:“火車長胡子嗎?”

“這個,這個先生倒沒有說過,等我回去問問先生。”小三抓耳饒腮道。

潘自得笑道:“你們都別瞎琢磨了,等以後火車造出來,你們就知道了。”

潘母道:“現在新鮮的事情可多了,大街上來了不少的外國人,男人們也很少有穿長衫的了,個個都穿著工裝去工廠上班,現在在街上穿長衫的都是教書的先生和做買賣的商人。姑娘們的衣服也越來越花俏了,打扮的像花一樣。”

潘自得道:“娘,皇上說了,我們華夏國要走向世界,要走向世界就要與世界上的外國人交往,所以,街上外國人多了不稀奇,他們都是來我們這裡看熱鬧來的,我們這裡比他們富裕。”

大兒子反駁道:“爹,你這就孤陋寡聞了,外國人不是來看熱鬧的,是來做生意的,皇上說了,我們要把生意做到外國去,也允許外國人來我們這裡做生意,這叫互通有無。”

潘自得臉色有點難看,他乾咳兩聲,對大兒子道:“你道你爹不懂?你知道的你爹在上海在幹啥?你爹在上海建港口,建聯合國大夏,你知道聯合國大夏嗎?聯合國大夏是專門給外國人住的地方。”

胡扯,聯合國大夏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潘自得他當然不懂,他還以為聯合國大夏是個住人的賓館。這也不能怪他,這時還沒有聯合國,他當然不懂的聯合國大夏的含義。

兒子們都孝順,很給潘自得面子,對於潘自得的解釋十分的認同,並為自己的父親自豪。

當天晚上,兒子們都住在家裡,家裡有家僕和丫鬟,吃過晚飯,碗筷也不用收拾,自然有人來收拾。

潘自得單獨陪著老父親在後花園散步,老父親話不多,是個很有學識的秀才,對於兒子的出息,他是看在心頭,喜在內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