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山打趣道:“這裡沒有外人,不羞人,不羞人!”

這麼一說,柳如是的臉更紅了,嬌滴滴地一跺腳:“不好玩,不唱了,去甲板上看風景。”

董小宛也猜到了,柳如是被皇上臨幸之後是個什麼樣子的,好在只有他們三人,也跟著高峻山笑了起來。

不是三人,高峻山才不會開這樣的玩笑。

柳如是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包間,高峻山也不去追,由著她去,留下與董小宛說了些葷話。

船航行的速度並不快,也就6節的速度。

如今的“襄陽一號”已經是改裝過的了,不再是之前靠搖漿工驅動的艦船,安裝了蒸汽機。

高峻山的包間也擴修過,再也不是那種簡陋的樣子,裝潢得十分豪華,猶如宮殿一般。

柳如是“生氣”地出了包間,在包間外面有一處陰涼的地方,旁邊還有凳子,專門給欣賞風景的人設的。

她並沒有坐,而是倚在一旁的圓柱上,向船外看去,岸邊的風景徐徐地先後移去,她的目光隨著移動的樹木跟了過去,一直跟到看不見之後,有把目光鎖定在新發現的目標上,這樣循環反覆地欣賞著一顆顆後移的樹木,陷入道自己的思緒中,誰知她心中又生出多少惆悵……

“開飯了!”董小宛跑出包間,打斷了柳如是的思緒。

她抬頭看了一眼董小宛,然後說道:“把飯菜端出來吃吧,這裡的風景好美呀!”

“外面風大,你還是進來吃吧!”

柳如是理了理被風吹凌亂了的青絲,姍姍地上了包間。

……

“襄陽一號”順流而下,這日便來到了山東德州,在德州上來了二個人,一個是漕幫副都統李信,一個是駐守山東的虎英,這兩個人是上來負責保衛高峻山安全的,虎英負責山東段,李信負責全程。

高峻山熱情地在包間召見了他們。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人一見高峻山就拜,高峻山道:“你二人都是朕的老朋友,這裡就如在朕的家裡一般,無須拘於禮節。”

二人坐下之後,高峻山先是問了虎英的近況。

虎英現在是第四軍團四十二師的師長,中將軍銜。他的中將軍銜是高峻山特批的,因為虎英為高峻山的義軍發揮過很大的作用,幾次掩護和支援過高峻山的義軍,如果不是虎英,高峻山很有可能就同張獻忠一樣的下場,當年為了救援張獻忠,高峻山也被明廷的軍隊所包圍,情形十分危急,是虎英帶著人馬,為高峻山放開了一條生路。

高峻山問:“虎將軍,你在山東生活還習慣嗎?”

虎英道:“回稟陛下,一切均好,承蒙陛下關愛。”

“你們四十二師佈防在哪個區域?”高峻山又問。

“回稟陛下,四十二師是乙級師,平時只保持五千人的編制,擔負濟南府、東昌府和兗州府的防務。”

高峻山再問:“兵力夠用嗎?”

“現在是和平年代,而且各地都有民兵組織,五千人的兵力足已。”

高峻山道:“軍隊不但要保護百姓的安全,還要負責民兵組織的培訓工作。”

虎英道:“末將謹記在心。”

高峻山又問李信:“聽說李虎新官上任燒了三把火?”

李通道:“回稟陛下,的確如此。”

“都做了什麼?”

李信稟報道:“第一,整治漕幫紀律;第二,精簡後勤人員,加強一線力量;第三,給一線人員加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高峻山問:“是你這個軍師給出的注意吧?”

李信謙虛道:“劉都統離任之前,就有此打算,信只是提點了一下李都統而已。”

高峻山表揚道:“漕幫這些年為京杭大運河的安全付出過很多的努力,京杭大運河是整個京城的生命線,由於你們的努力,才使得京城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你們做得很出色!”

“漕幫的弟兄們會繼續努力!”

高峻山突然問:“紅娘子現在怎麼樣了?”

紅娘子是李信的夫人,李信見皇上提及他的夫人,連忙拱手稟道:“紅娘子還是老樣子,現在是三個孩子的媽了,整天就圍著鍋臺轉。”

高峻山道:“皇后娘娘常常唸叨著紅娘子,朕離京的這段時間,你讓紅娘子進京去皇宮裡住一段日子,陪一陪皇后娘娘。”

李信拜謝道:“多謝陛下,信一定把話傳給紅娘子。”

高峻山道:“不是把話傳到就行了,一定要她進京一趟。”

“遵旨!”

……

4月16日,“襄陽一號”駛入了金陵碼頭水域,等待靠岸,柳如是和董小宛都非常的興奮,她們終於可以踏上家鄉的土地了,兩人手牽手地跑到甲板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船隻。

高峻山坐在包間的太師椅上,看著高橙軍發來的電報,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役在凌晨開始打響了。

他完全有這個自信,鄭成功一定能夠拿下臺灣,他所擔心的還是德川幕府對琉球的窺視,那個中根正盛上琉球島挑釁,就是一個訊號,不得不防,所以,高峻山電令遊弋在琉球海域的幾個艦隊,密切注意海上動向。

中根正盛是德川幕府的大目付,大目付屬於德川幕府老中的屬下,負責對大名,高家以及朝廷的監視,類似監察官的作用。

這個中根正盛被殺之後,德川幕府卻沒有任何動靜,不是德川幕府不重視,而是因為他們無暇顧及,這一年,德川幕府正在忙於調兵鎮壓島國的農民起義。

在這個時期,島國的農民也備受欺壓,農民們一年為德川幕府大約生產二千五百萬石大米。這一年的收成由將軍負責分配。他自己拿了百分之二十,其餘的都分給大名,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大米給農民。

農民的收成決於天氣。通常,農民們每年要向德川幕府上繳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時候,將軍和大名並沒有減少他們的需求,因此農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糧食維持生活。

為防止農民從土地上流失,德川幕府嚴禁土地買賣,同時為了防止農村生產、生活的商業化,禁種經濟作物,並透過改革幣制、強制捐獻、壟斷專賣等形式壓榨農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