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山在承運殿召見了柯天柱和陳金木。

他坐在大殿之上,柯天柱、陳金木在田芳的引領下來到大殿。

“柯天柱、陳金木拜見秦王!”二人向高峻山行君臣之禮。

“二位請起!”高峻山滿臉的笑容,“不容易呀,聽說你們在這一點堅持抗明三百年了。”

柯天柱道:“堅持抗明三百年是我們打出的旗號,並非當真打了三百年的戰,但我們是陳友諒軍隊的後裔那是不假。”

“柯將軍誠不欺我呀!”高峻山起身笑道,“我也不瞞柯將軍,我軍紀嚴明,你們要加入到我軍的序列,就要服從我軍的軍紀。”

二人再拜:“末將願從將令!”

高峻山一手拉住一個,道:“只要我們攜手同心,從今往後,就是一個鍋裡吃肉的兄弟,你們都坐下來說話吧!”

他說完就自己坐回到大殿寶座上,等二人也坐下之後,才問:“你們的兩萬大軍現在都在哪裡呀?”

“回稟秦王,”柯天柱起身道,“我們實為兩萬不假,但都是拖家帶口的,真正能夠打仗的也就三四千人。”

高峻山關心地問:“老人孩子平時也跟著你們東奔西跑嗎?”

陳金木道:“那有什麼法子呀,大夥兒不抱成團,哪有我們的活路?”

高峻山又問:“現在你們的人都在哪裡呢?”

柯天柱答:“就在城外。”

高峻山道:“從今天開始,你們的家人就不用跟著你們東奔西殺了,這武昌就是你們的家,你們可以進城把家安頓下來,你們三四千人就歸到我兒子孫大海的麾下,你二人願意嗎?”

陳金木不放心地問:“是我們兩人的家可以安頓下來,還是我們所有人的家都可以進城安頓下來?”

“當然是所有人的家!”高峻山朗朗地回答,“如果他們有一技之長的,我們還要招入各級府衙。”

柯天柱感激萬分:“秦王把我們當成自家人,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

不多久,又有詹龍翔、奚鼎鉉、周谷植、徐良材等人來投,這些人都是明廷的官員,高峻山按其職位高低,任命為各地的州縣官員,並賜給官印,發給賞銀,納入到自己的行政管理系統來。

就這樣,高峻山一直在武昌忙忙碌碌地過了新年,兩個最小的嬰兒都已經能夠在床上翻身了,他都沒有空回去襄陽看一眼。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的新年剛過,高峻山就開始籌劃南征長沙,他預計透過一年的征戰,把整個湖廣都納入到自己的管轄範圍。

他是準備親自出征的,但是遭到周世臣和徐以顯的強烈反對,他們一致認為,高峻山必須坐鎮武昌,攻城略地的事情交給武將們去做就行了。

這一次高峻山接受了他們的建議,這樣,南征的重任就交給了周世臣去完成,周世臣率領劉文秀的第八旅和馬金的第九旅,在過完元宵的第二天就出發了。

周世臣他們出發之後,留在武昌的除了馬文的野戰炮營和周文江的水軍之外,大多都是新招募來的新丁,或者投降過來的明軍,這些人大約有三四十萬人,高峻山組建了二十個新兵營,把他們打亂分散在新兵營裡接受訓練和改造。

這二十個新兵營高峻山命名為興武營,當然,每一營都派有教官和督導,無須高峻山太過於操心。

高峻山要操心的還是軍工生產。

現在他在武昌開始籌建大型船廠,鐵廠、銅廠、鋁廠、玻璃廠、織布廠。

這些都需要技術力量的支援,才能夠建造的,承擔這些任務的都是崇文工學院派來的工程師,崇文工學院是工程師們的搖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武昌的大型船廠所承擔的造船任務,可想而知是為了造遠洋大船的,它所造出來的船要比“襄陽一號”還要大,而且還必須是蒸汽機為動力的,這是高峻山給工程師們所提的要求,雖然蒸汽機還沒有造出來,高峻山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造出來的,所以大型船廠必須早於蒸汽機造出來之前開工。

高峻山為大型造船廠引入了船體放樣技術,使得造船工藝要求更加精準,也能夠將船造的更大。他這一次提出的要求是造出長四十丈,寬八丈的大船,外形就仿照“襄陽一號”,也是三層甲板二層底倉。

最底一層是動力系統艙,是整個大船的心臟,還未造出來的蒸汽機將會放在這一層。而“襄陽一號”所擁有的一套複雜的搖漿系統將不復存在,這樣就節省出了近百名的搖漿工,取而代之的是鍋爐工和機械工。

第二層便是儲藏艙。儲藏艙分四個區域,一個是生活儲備區,一個是淡水儲備區,一個是火藥庫區,一個是防火救生用品存放區。區與區之間有明顯的隔離措施,並有專人保管。

第三四層是戰鬥艙,與“襄陽一號”一樣,配置有火炮,當然,火炮的數量要比“襄陽一號”的多上一倍。

第五層是指揮艙和休息艙。

這是高峻山給工程師們的大框架,就是個藍圖,具體的細節就要工程師們去設計了,設計好了之後才可以出圖紙,然後放樣施工。

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高峻山把這艘還未定型的大船設計成鐵甲船,雖然披上重型的鐵甲後,會影響航行速度,由於應用了動力系統,就算降低了一些航速,也比目前的“襄陽一號”的航速快,更何況,它換來的是生存能力,這樣的犧牲還是值得的。

高峻山給這艘還是理念中的大船取名為“武昌一號”。

“武昌一號”與“襄陽一號”同屬一個系列,只是“武昌一號”增加了動力系統,船體比“襄陽一號”的大,航速也比“襄陽一號”的大。可是,將來“襄陽一號”也改裝成動力系統的,還說不定誰比誰快呢!

萬事開頭難,只要邁出了第一步,“武昌一號”最終肯定會造出來的,這只是時間問題,高峻山很有自信,就如當年他相信“襄陽一號”一定能夠下水一樣。

正當武昌的軍工生產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襄陽船廠的工程師們把兩艘繳獲的蜈蚣船改造成了“襄陽二號”和“襄陽三號”,並開到了武昌城下,與“襄陽一號”一起守衛著武昌的江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