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眾人全都停下了腳步,看著氣喘吁吁的周永春,一臉疑惑。

不僅眾臣們疑惑,朱由校也同樣有些不解,是何事這麼緊急,就不能回京之後再說嗎,還需要周永春這個閣老親自來跑一趟。

直到周永春說出是誰所上奏疏的時候,朱由校才反應過來,立刻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

一把拿過周永川手中的奏疏,然後說道。

“繼續啟程。”

為了瞭解到更詳細的內容,朱由校還將周永春邀請到了御攆之上。

這個舉動可了不得,皇帝的御攆可不是誰都想上就能上的,尤其是現場還有眾多文武百官的情況下,卻偏偏特許周永春。

在其他人看來,這份恩寵是在令人羨慕,哪怕是徐光啟看到這裡的時候都有些嘴裡發酸。

沒有注意到其他人看向周永春的眼神,此時的朱由校正在御攆中細細翻閱著奢崇明所上的奏疏,生怕落下一個字。

良久之後,朱由校才慢慢將其合上,思索了片刻,問一旁的周永春。

“周愛卿如何看?”

“啊?”周永春下意識一驚,這才回過神來。

剛才他被朱由校詔到御攆上,同乘回京,這份恩寵令他心中激動的有些找不到北,一時竟然沒有聽清陛下說什麼。

於是此刻就有些尷尬了。

心中暗歎一聲,朱由校覺得自己疏忽了。

無論怎樣看重信任一個人,都不能表現的太明顯,無論是對被寵幸重用之人,還是對於掌控朝堂,馭人之上來說,都沒有什麼好處。

對於被寵幸重用之人,輕則會使其樹敵於外,遭到針對和排擠;重則會使得被重用之人心生驕橫之感,從而越發猖狂,目無王法,所謂的信任重用,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他。

想明白這一點後,朱由校對身旁的內侍說道。

“傳令下去,回京之後詔內閣,還有軍機司所有人員到乾清宮來。”拍了一下額頭,朱由校又補充道,“對了,還有兵部尚書朱童蒙和侍郎崔呈秀。”

一連串的命令下去後,周永春有些懂了,原來陛下不是絕對信任重用自己啊,遇事不決之時,找人來商量也是一次性叫這麼多人,根本沒有誰會很明顯的特別對待。

雖然心中有些失落,但周永春還是認真解釋道。

“此前陛下曾特意叮囑,凡是四川來的奏疏都要立刻報於陛下,尤其是土司所上為甚。”

“故此,永寧宣撫使奢崇明一上來奏疏,微臣便立刻前來報於陛下。”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樣的話他確實對內閣和司禮監都說過,尤其是周永春,特意囑咐。因為內閣之中,現在三位閣老,只有周永春真正接觸過兵事,曾經擔任遼東巡撫,做過薩爾滸之戰的後備總指揮,其軍事眼光還是有一些的。

“奏疏上的內容看過了吧,周愛卿怎麼看。”朱由校繼續之前的問題。

周永春沉思了一會後,說道。

“此前川省白杆軍威名赫赫,朝廷一旨令下,秦良玉便派遣其兄和其弟率軍趕赴遼東,抵抗建奴,也曾屢立戰功。”

“有秦家的白杆軍做為先例,此次奢崇明自動請纓,可見其對朝廷的忠心,陛下且不可辜負了底下臣子的一片赤膽忠心啊。”

朱由校沒有立刻給出答覆,而是反問道。

“愛卿的意思是答應並獎勵奢崇明?”

周永春拱手道。

“臣不敢妄下決定,全憑陛下決斷。”

周永春怕擔責任,又將選擇權踢回給了朱由校,更何況替陛下做決定,確實有點不知好歹了,周永春身為官場老油條,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朕知道了,回宮商議之後再做決定吧。”朱由校沒有了再聊下去的心思,讓周永春下了御攆。

乾清宮中。

朱由校剛剛回到宮中不大一會,內閣三位閣老,兵部尚書朱童蒙,侍郎崔呈秀,以及一眾軍機司人員,便已經等候在了宮外,等待詔見。

更換了衣服,將眾人詔進宮中後,朱由校直奔主題。

一邊將奏疏傳給這些臣子們翻閱,一邊說道。

“四川奢崇明請求效仿秦家,親自帶兵赴遼,幫助朝廷抵抗建奴,諸位愛卿有什麼想法,但說無妨。”

首輔劉一璟是第一個看完奢崇明所上奏疏的,他也知道自己身為首輔需要先做一個表率,於是躬身說道。

“臣認為可以答應奢崇明的請戰。其一,有秦家白杆軍做為表率,有人效仿,不足為奇;”

“其二,此前朝堂當眾斬首建奴使臣,料想那奴酋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恐怕遼東再起戰端,只在旦夕之間,如今遼東正是用人之際,奢崇明既然請戰,朝廷又有何理由拒絕呢。”

“其三,西南土司錯綜複雜,一旦勢大,必有反叛之心,朝廷正好藉此削弱其力量,何樂而不為呢。”

劉一璟不愧是做首輔的,其中有利於朝廷的地方被他分析的頭頭是道,聽得其他人不住點頭。

於是,剛剛說完,兵部侍郎崔呈秀便忍不住贊同道。

“元輔大人所說不錯,此舉於我大明有百害而無一利,臣認為理當順應其願。”

想了想後又繼續說道。

“萬曆年間,四川楊應龍叛亂,在平叛之中,奢家出力甚大,這才使得朝廷能快速將其平定。足可見奢崇明心向朝廷之心不亞於四川秦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由校面無表情,聽著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們侃侃而談。當然,也同樣沒有立刻拍板去做決定。

而是將目光看向了軍機司這邊,如果說文臣們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畢竟不怎麼熟悉軍事,可是軍機司身為皇帝對於軍事參贊謀劃的機構,也抱有同樣想法的話,那就令朱由校太失望了。

看到陛下望了過來,英國公張維賢首先表態。

“臣贊同首輔劉大人的看法。”

豐城侯李承祚也跟著表示贊同,不僅如此,最後還不忘補充道。

“以臣看來,朝廷可以明旨規定,赴遼可以,一路所需糧草皆要自備,如此便又可以為朝廷節省下一筆開支。嘿嘿。”說完後,他自己都有些為自己這樣天才的想法感到驕傲了,忍不住笑出聲。

唉!到底是廢物勳貴啊,格局小了,眼裡竟然只看到這一些蠅頭小利。

朱由校在心底已經為這個豐城侯打了負分。

事實上,整個軍機司中,朱由校只預留了兩個位置給勳貴,那就是英國宮張維賢,以及豐城侯李承祚。豐城侯之所以可以被看重入選其中,主要是因為李承祚之子李開先,原史中,北京城破之時,死戰守護北京。

忠心是有的,可如今看來,這能力嘛,簡直渣的掉渣。

“諸位愛卿都是如此想法嗎?”朱由校再次問道。

“臣等皆是此意。”眾臣再次答道,甚至有的大臣們覺得,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甚至根本不需要召集這麼多人討論,陛下這樣做簡直是多此一舉。

看著座下眾臣們眾口一詞的決議,朱由校有些失望。

事實上,他之所以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問詢這些大臣們,是為了考察他們,不是考察忠心,而是考察對於時局掌控的能力,只是如今看來,這些臣子們並沒有讓他滿意。

心中暗歎一聲,正準備做出決定時,卻忽然聽到一句有些膽怯的聲音響起。

“臣......臣有異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