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第一卷《帝國衰亡》正式結束。

這一卷總共用了一百一十三章,二十四萬餘字,總共寫了三件事。

第一,前三十章寫得是帝國的崩塌,從濟西之戰到秦周之戰。

這裡面主要描寫的是主腳田冀以及齊國一大批仁人志士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在領頭羊齊王地的瞎指揮下,帝國崩塌了。

而帝國崩塌的根源,不是以為內國家財政崩潰,不是因為天災,也不是因為政府組織的老朽,而是因為齊王地的窮兵黷武、狂傲自大、剛愎自用。

第二,中間六十章主要寫得的帝國崩塌後的齊國,先後經歷廣益之戰、以及淳于之戰後,將戰線穩定濰水,並積蓄實力。

其次,中間也穿插了各國的目標和選擇。

第三,後三十章澤主要是寫死不悔改的齊王地是如何進一步禍害齊國的。

這期間,雖然齊燕兩國的實力已經得到了扭轉,但因為齊王地的作死之旅還沒有結束。所以,帝國還在進一步衰亡。

直到最後一章,齊王地違背了朝廷與百姓,官府與百姓,官員與百姓的約定後,在長城南部強行徵召百姓。

至此,齊王地徹底失去了人心,就跟上本書的主腳一樣,眾叛親離,政治生命宣告終結。

而帝國的衰亡也到此為止了。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看書還可領現金!

接下來說明幾個問題。

第一,主腳田冀為什麼不跑,反而要跟著齊王地的破船。

這是因為齊王地的船雖然破,卻也沒有到要沉的時候,因為齊國還有許多仁人志士仍在努力的拯救這個國家。

包括因為勸諫齊王地而被殺的宗室大臣,貴族大臣,以及普通百姓。還包括許多沒被殺的,卻正努力拯救這個國家的人,包括太子榮以及大將軍達子在內的宗室大臣以及貴族大臣。

這些人都在拯救國家,田冀為什麼要跑。

雖然人人皆知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則生,可是,晉文公這一走就走了二十年,快六十歲了才回國即位。

還有劉表的兒子劉琦,同樣在外而生,但他一走,他是沒問題了,可是荊州同樣也跟他沒關係了。

歷史上出奔的公子,絕大部分都變成了落魄公子。

所以說,在外則生的話,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既然你都拋下一切了,那你還配擁有這一切嗎。

第二,為什麼大將軍達子已有反心,卻沒有發動叛亂。

這是因為當時的齊王地實力還很強大,齊國這些年的節節勝利,擴土千里,讓齊王地在軍中國中都有大批支持者,如果這個時間發動叛亂,國家可能會四分五裂的。

至於達子為何明知必敗也出城決戰,這是準備借燕人之手殺掉齊王地。因為三十年前,齊軍殺了燕王職的父兄,所以達子以為齊王地也會死於燕軍之手。

然後,以燕軍的實力,最多禍害齊國一番,就會退兵了。

到時,太子即位,完美的繼承齊王地的遺產,寄託國家的希望,用不了幾年齊國就會再次強大起來了。

只是,達子還有達子身邊的那一群人,都錯誤的估計燕國的決心,燕國這次來伐齊,不僅僅是報仇的,更是要吞併齊國。

而且,達子更加小瞧了樂毅的能力,然後,齊國在樂毅政治軍事的雙重攻勢下,快速崩塌了。

歷史上,五國伐齊之後,趙國攻打以高唐為核心的河間區域,足足耗費了八年的時間。而樂毅攻打臨淄、阿城、平陸、南城、琅琊等齊國重城要地,僅僅只花六個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說,樂毅進了武廟十哲,而廉頗卻只能算武廟名將,其中差距還是很明顯。

說到這,就要說明第三個問題,關於樂毅的能力問題。

許多書友都說樂毅其實沒那麼強,說是強化樂毅。

其實吧,我個人覺得一點也沒有強化。

說以樂毅,最早知道這個人的時候,是讀《三國演義》,從看到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才知道有這人,連諸葛亮這麼神的人,都有偶像,這管仲和樂毅兩人了不得。

小時候讀三國,喜歡劉備,因為他是主腳,所以喜歡。青少年時期,再讀三國,就不再喜歡劉備,而移情別戀到曹操。現在,三十而立,卻是更加喜歡劉備了,喜歡的是他的精神與意志,而對曹操的不擇手段也漸漸有了厭惡。

而諸葛亮這人,說實話,《三國演義》沒有寫出諸葛亮的智慧,甚至還有貶低了。

個人的看法,三國時代就兩個大軍事家,大計方針戰略戰術全能的大軍事家,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就是諸葛亮,而其他人只能算名將,要遜色一籌。

而樂毅也是如此,看上去戰績平平,趁齊國虛弱才一口氣攻下了齊國七十餘城,不過是乘人之危而已。

但是,如果將同樣乘人之危的廉頗、藺相如、趙奢去跟樂毅對比,趙國君臣對比燕國君臣,其中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因為喜歡諸葛亮,所以愛屋及烏同樣喜愛樂毅,就扯了這麼多。

第四個問題,為什麼齊國強大卻一退再退。

首先,是濟西之敗,齊國主力全失,國人大恐,面對樂毅率領的燕軍,自然就會被打得還手之力。

這個時候,不是主腳變傻了,而是智力謀略無用,而是在絕對實力面前,這些東西難以發揮作用。新中國將帥如雲,國民黨同樣名將輩出,但抗日戰爭依然打了八年,就是這個道理。

而在齊國實力開始恢復之後,齊燕兩國的實力扭轉,智力謀略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只不過被齊王地坑了。

第五個問題,為什麼沒把齊王地寫死。

其實,不用書友催,我讀歷史書的時候,讀到齊王地被抽筋後活活痛苦哀嚎了一整天才死,這才舒了一口氣。

但是為什麼我不寫死,不是我不願意,而是沒人殺,因為他是齊王地,是齊國的君王。齊國人不願冒著被新君報復的風險殺人,而其他國家也不敢冒著得罪齊國的風險殺人。

就好比歷史上齊王地在衛國的事情一樣,他在衛國把衛國君臣全得罪到了極點,連半截入土已經在等死的衛嗣君都怒了,暴怒的衛人直接拿起武器攻擊了在衛宮的齊王地,就這,齊王地從衛國都城濮陽跑出來了。

因為衛國不敢殺。

而且,就算齊國亡了,弒殺一國之君,都是風險極高的事情。

就好比宋王偃,這個宋國亡國之君,比齊王地還坑,坑死忠於自己的相國,坑死自己的兒子孫子,又把宋國坑完了。

就這,宋王偃跑到魏國也沒被殺,而是在痛苦絕望中老死的。

所以,田冀不可能冒著弒父的風險殺齊王地,齊國人也不會冒著滅族的風險殺齊王地,其他國家也不會幹這種擔惡名還沒好處的事。

說完第一卷,現在再說一下本書的成績。

簡單一句話,這本書已經撲了。

撲的原因也很簡單,我錯誤的估計了書友的承受能力,第一卷太壓抑了。

而壓抑的原因,就在於我想的太多,推算的太多,追求合理,儘可能的減少漏洞。

同樣,這樣做的後果,也顯得本書很水。

就好比田巴遊說秦國哪一段,前面剛成功,後面就變了。

許多書友都說水,其實我發出來之前,也曾考慮過直接寫遊說失敗。

但是,這樣一寫,魏冉的行為就跟他秦相的身份矛盾,同樣也與當時的形式矛盾,因為齊國雖然虛弱,但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齊國出現雪崩的情況。魏冉一開始就如此貪婪,是不符合現實的,所以才有了一段,魏冉貪婪天子威風,被齊國說服。

而之後魏冉食言,正是因為燕軍的節節勝利滋長了他的野心,讓他看到了做一個真正諸侯王的野心。

這也是歷史上秦國在齊國戰敗後好長一段時間沒反應,然後魏冉突然萌生了自己要做諸侯王的的原因,因為樂毅在齊國的攻勢太順了。

最後,既然本書已經撲了,會太監嗎?

不會的,我會寫下去了。

明天繼續發第二卷:《復國之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