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太子失德,縱容屬下胡作非為,罔顧國法。故除去太子銘宇太子之位,逐出太子東宮,以儆效尤。”

“太子伴讀孫彬,卑劣貪婪,上不念太子之厚愛恩德,下不體芸芸眾生民心,貪贓枉法,特令消除其身上一切職位,家產抄沒,終身不得為官。”

“太子洗馬沈明勤……”

“太子伴讀林耀……”

“太子東宮所屬朱哲……”

“……”

忽然張貼出來的這麼一份份聖旨,讓京城的老百姓們目瞪口呆。

他們本來就是想要吃瓜的。

可沒想到皇上居然給了這麼一個大瓜,簡直是讓人有點承受不起。

太子……太子都被擼了?

有沒有這麼誇張!?

他可是國之儲君啊!是未來的皇帝啊!

現在忽然就失去了這個身份,那不意味著儲君又有了懸念?

皇帝可不僅僅只有他一個兒子啊,宮裡還有一個壽王呢!

但壽王年齡才不過八歲,哪裡擔當得起太子的重擔?

倘若皇上有什麼三長兩短,不到十歲、甚至是十幾歲的皇帝登基……這不是踏馬的開玩笑嗎?

老百姓們心中很是不願意相信,但聖旨都已經頒佈了,自然假不得。

更何況皇城裡面已經傳來了訊息,太子……前太子銘宇,已經確實是從東宮搬了出來,搬到旁邊一座親王府居住。

畢竟前太子雖然不再是太子了,可他還有一個“仁王”的封號,仍舊是帝國皇子嘛。

不過,進了親王府的仁王殿下,卻直接關閉了大門,謝絕一切人等到訪。

別說那群被抄家之後的東宮所屬臣子們,就連唯一沒有牽扯進去的李帆,都沒辦法見到仁王。

大家都在講,這是仁王在閉門思過,不想要在這個時候再刺激皇上了。

京中人多有傳聞,仁王實際上沒有多少挖自家牆角的事情,多半都是他的屬下們幹的。

只不過仁王為了保住他們的性命,不惜丟掉了太子之位。

於是民間對仁王的評價反而是很高,覺得他願意替手下們擔待,是一個好主子。

但柳銘淇對此卻嗤之以鼻。

是!

仁王這樣不但保全的手下,還讓人覺得他有情有義,但這只是他個人得到名譽上的好處罷了。

當他的身份是太子的時候,那麼他的一切行為,都應該以帝國利益為準。

殺掉這群仗著他貪贓枉法的手下,才是最恰當的。

因為他們在你還是太子的時候,都敢如此肆意妄為,那麼等你登基成為了皇帝後呢?

雖然這些人不大可能入朝為官了,但他們仍舊是登基的太子最信任的人,到時候去各地做各種買賣,仗著皇帝的寵信,巧取豪奪,不一樣會把江山社稷弄得一團糟嗎?

況且你連最基本的“國家社稷為重”的理念都沒有,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情,即便是威脅到了整個天下,你是不是還會只論私人感情,高高舉起,輕輕放過呢?

呃……

好像不應該只說以後的太子,就現在這位景和帝也是這樣的人。

漕運總督林鎮遠、內務大臣張翔、戶部尚書王飛騰以及豹騎衛大將軍朱坤,林鎮遠一入京便進了宮,和其餘三人一起,留在宮中,一直沒有出來。

但辦理案件的帝京府衙門、刑部和大理寺三方面,都不斷的傳來了對於他們不利的訊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內務大臣張翔自然不用說,內務府整整六百萬兩白銀消失不見,他是主要的負責人,也是貪腐最大的一個貪官,根本推卸不了責任。

戶部尚書王飛騰比他要好一些,王飛騰貪得不多,基本上都是別人給的,或者利用職權做點交易,戶部虧空的八百萬兩白銀,他並不是主要責任人。

而且這些錢並不是最近才被貪掉的,起始時間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起碼持續了一二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

從這個方面來講,前一任的戶部尚書、如今的副相南宮忌,也是絕對跑不掉的。

除開這幾位,漕運總督林鎮遠被數十道密摺彈劾,據說列舉了上百項罪名,牽扯到貪汙的金額不計其數,另外在各種違法亂紀方面,也是觸目驚心。

這也是大家看到林鎮遠大樹將倒,才紛紛跳出來落井下石。

不能說這些罪責以前沒有,只是說大家都手握著證據,不敢拿出來。

現在既然林鎮遠註定了要倒黴,那麼大家也不客氣了,什麼都往上堆。

據說看到這些作惡如山證據的皇帝勃然大怒,差一點又要昏過去了。

本來京城裡的林府,因為是林鎮遠大兒子林耀居住的原因,已經抄了一遍。

現在要抄家的,那就變成了淮安的漕運總督府了。

林鎮遠很慘,豹騎衛大將軍朱坤也差不多。

虎賁衛、金吾衛和豹騎衛包圍了整個豹騎衛的營地,還有他們家屬居住的區域,抓捕了留在京畿地區的所有屯長以上將領。

數十人被投入了繡衣衛大牢,嚴刑拷打。

結果這群十來年前威震西北邊疆的精銳們,很快的就敗下陣來,痛哭流涕的交代出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朱坤是八年之前上任豹騎衛大將軍的,那時候他原本在豹騎衛的大兒子朱平川,早已經因為追殺草原盜賊而遺憾的失蹤。

到任之後,他迅速的腐化了下去,不但貪汙了軍餉,而且還買賣官職。

在戍守邊疆的期間,還誣陷好人、打壓邊境周圍的牧民,為自己謀私利。

甚至於他還因為利益,直接剿滅了一支遊牧小部落,轉手把他們的牛羊、孩童婦孺賣給了商人們,大獲其財。

這些種種罪狀一查處清楚,朱坤想要不脫層皮都難。

甚至如果景和帝稍微嚴格一點,朱坤直接下獄論死罪,也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這也代表著朝廷諸公的意思。

不然你以為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細節,會流露出來?

真的是一些小官吏們偷偷傳出來的嗎?

那你就太天真了!

柳銘淇一眼就能斷定,這就是一群大佬們故意拋出來,惹起民憤的。

一旦民憤到了一定程度,那麼就算是景和帝想要偏袒輕饒,都沒有可能。

倒是還有一位在入京途中的從二品大員——北方水師總督張公慄,多方查證之後確定,並沒有什麼大毛病。

他的罪責主要是對屬下的三支水師艦隊監管不夠嚴格,讓一些人瞞天過海,利用水師做起了各種偷運走私的買賣。

其實從跟底上來講,這個錯不怎麼離譜。

為什麼?

北方水師分成了三個分支,分別是登州、連雲港和舟山三大艦隊。

張公慄平日裡只能駐紮在一個地方,也就是固定的登州,所以連雲港和舟山他都是不可能完全管理。

但這一次也是給朝廷諸公敲響了警鐘。

倘若都是這樣各自為政,水師總督管不了屬下,那麼以後還怎麼集合力量發展水師,保障各種海貿商業正常進行?

此次出了問題,除了正常的清洗之外,怎麼加強水師總督的權力,這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

以上的幾位,只是最大的那幾隻老虎。

以他們為中心點,鉤織成的一個個網路,裡面包括的官員少則數十,多則數百。

這還是極度精簡過的結果,倘若是大肆攀附和檢舉,稍微有點問題的都牽扯進來,恐怕全朝廷三分之一的官員都要完蛋。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大康都是傷筋動骨,而且這種慘重的損失,並不是一兩年就能恢復完畢的。

單說一個戶部的重建,這得耗費多少心血,耗費多少人力?

更別說你現在長江和黃河的肆虐都沒有結束。

除了之前給沿途的省份帶來巨大的傷害外,它們已經渡過了兩湖和中部區域,正在急速的推進至山東、江蘇這兩個最後的入海口區域。

因為之前積累了太多的能量,所以它們幾乎是橫衝直闖,根本無法阻擋。

首先的幾座縣城便已經全部淪陷,到處都是被水淹沒,呈現了汪洋大海的局面。

也多虧了有飛鴿傳書這樣的東西,消息傳遞得非常迅速。

這才讓靠東邊的那些省份,都抓緊時間搶收了水稻和小麥。

特別是山東、江蘇這兩個落在最後的省份,早就把糧食搶收得乾乾淨淨。

但饒是如此,堤壩被沖毀、到處都被水淹沒的場景,還是讓人心顫不已。

暫時兼任賑災欽差大臣一職的江南總督劉仁懷,此時並沒有什麼動作。

不是他沒有準備,而是現在動了也沒用。

大洪水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你只看每年的錢塘江潮水就曉得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去和大洪水對抗,根本就是無用功,反倒是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以及各種物資的浪費。

他只能等到洪水峰頭過後,再積極進行救災工作,順帶著又是以工代賑,把這一個區域的堤壩防洪措施再認真做一次。

劉仁懷自己都在慶幸,之前皇帝把江南勳貴們因為積極踴躍捐贈得到“加恩令”的一千萬兩白銀留在了江南。

沒有這麼一大筆錢,面對一個註定是爛攤子的局面,他也會非常頭疼。

江南就算再富饒,也禁不起這麼接二連三的折騰啊!

……

越是到了關鍵時刻,反而落筆越發謹慎了。

諸君對於卷末的情節,還是沒有一個人完全猜對~~~

順便再求一下全訂!!

謝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