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薛世雄僅派遣兩個鷹揚府支援燕北,西行非常吃驚。

“今南北局勢已明朗,決戰在即,明公為何不傾盡東北道主力進入代北戰場?”

這話剛一出口,西行的腦海裡便掠過一絲不詳之念。伽藍的崛起速度太快了,雖然他的家世顯赫,皇親國戚,其本人更是功勳累累的沙場悍將,但如此年輕便位居如此之高位,又深得皇帝恩寵,假以時日,其前途不可限量,若說無人嫉恨,那是自欺欺人。難道薛世雄要眼睜睜的看著燕北軍損失殆盡,以此來削弱伽藍的勢力,將其牢牢鎮制於麾下?抑或,是因為某種不可知的政治原因,迫使薛世雄對伽藍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伽藍從西行的眼睛裡看到了他的疑惑,微笑搖頭,“不要懷疑明公。以我們對明公的瞭解,他定然另有計較。”

西行起了疑念,心頭有了陰霾,但做為薛世雄的老部下,他還是儘量迫使自己往好的方面想,“明公是否認為,一旦始畢可汗和北虜主力陷入我們的包圍,突厥人陷入空前困境,叱吉設迫於牙帳和突厥人的整體利益,不得不盡起大軍猛攻燕北,繼而對我燕北大軍形成夾擊之勢,我燕北大軍一旦被敵圍殲,則戰局必然顛覆。從這一預測出發,明公遲延進入燕北的時間,顯然是針對叱吉設,但是……”

伽藍衝著西行搖了搖手,阻止他說下去,“相信明公,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相信明公。”

伽藍嘴裡這麼說,心裡也是忐忑。他倒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也不在乎燕北軍是否會損失殆盡,他已經把改變帝國歷史的所有希望都傾注在了這場決戰上,即便與北虜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他所害怕的,所擔心的,正是燕北軍的兵力不足,尤其擔心叱吉設在決戰關鍵時刻殺進燕北,在自己的背後狠狠捅上一刀,那就全完了,功虧一簣。

伽藍反覆權衡後,於深夜給薛世雄寫了一份言辭懇切的書信。一句話,既然皇帝都到了雁門,都在決戰的第一線與北虜廝殺,都把帝國和中土的命運維繫在這決定性的一戰上,那麼薛世雄有什麼理由不傾盡全力力量參加這場決戰?

伽藍在信中告訴薛世雄,燕北軍一百三十四個團,其中九十七個團投到白狼塞戰場,另外三十七個團做為備軍,並在決戰期間給主戰場運送糧食武器等輜重物資。因為考慮到機密,並且考慮到北虜入侵的習慣是速戰速決,決戰時間不可能太長,所以燕北在這場決戰中沒有徵發徭役。可以說,燕北軍這次就是孤注一擲了,破釜沉舟,抱著與敵同歸於盡之決心,但決心歸決心,戰局發展未必如燕北所願,燕北還是急需後援。伽藍懇求薛世雄,即便只給燕北五千援兵,只要能在燕北軍的後方擋住入侵的叱吉設一段時間,給燕北軍與北虜同歸於盡的時間,那麼這場決戰最終必然能實現預期之目標。

八月十八日,伽藍召集燕北軍旅帥級以上軍官軍議,宣讀了皇帝詔令,正式下達了進行南北決戰的命令。

燕北軍的軍官們已經估猜到此次秘密部署的目的是在入侵北虜大軍的側翼發動攻擊。大多數人考慮到燕北所處的不利環境,都認為這次攻擊是突襲性的,是迫使入侵北虜不得不停下入侵的腳步,當然最好的結果是迫使北虜撤回大漠,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一場決戰,是包圍入侵北虜主力後,對其實施圍殲。這顯然是一場慘烈的戰鬥,尤其對燕北來說,它的背後還有虎視眈眈的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的軍隊,一旦叱吉設殺進長城,那麼就不是燕北軍包圍入侵的北虜主力,而是被北虜大軍包圍並有全軍覆沒之危。

面對軍官們的擔憂,伽藍毫不猶豫的“搬”出了皇帝和薛世雄。

皇帝早在三月十七日就北上太原準備這場決戰了,至今已有整整五個月,可以想像皇帝在前期做了多少準備工作,又在太原一帶秘密囤積了多少軍隊。涿郡的薛世雄也已經完成了東北道主力大軍的集結,其選鋒軍正在趕赴燕北,不出意外的話,幾天後他們就會出現在決戰戰場上,所以燕北軍既不需要擔心自己沒有援兵,也不需要擔心燕北會遭到叱吉設的攻擊。總之一句話,這是一場精心準備的決戰,是一場勝券在握的決戰。燕北軍的任務就是奪下白狼塞,把入侵北虜大軍攔腰斬為兩截,然後死守白狼塞,在其前面阻截撤退的北虜主力,在其後面則攔截前來接應其主力撤退的北虜軍隊。燕北軍在白狼塞每多堅守一天,就能幫助皇帝和帝國軍隊斬殺更多敵虜。燕北軍若能在白狼塞堅守到決戰的勝利,那麼其功績將彪炳史冊。

伽藍成功鼓舞了士氣,再加上數月來燕北軍在伽藍命令下所進行的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得很充分,軍官們一個個精神百倍,對贏得決戰充滿了必勝信念。

同日,始畢可汗和莫賀咄設指揮北虜主力繼續猛攻雁門城。

同日,突厥大將康蘇密指揮北虜選鋒軍繼續猛攻崞城。

同日,東都接到皇帝和行宮被北虜大軍包圍在雁門的訊息,極度震驚。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緊急趕赴尚書都省,召集在京的中樞宰執、留守的五省三臺九寺官長,還有十二衛府留守將軍,商議勤王大計。與此同時,留守西京的代王楊侑也召集在關中的權貴官僚商議勤王一事。

兩京權貴對皇帝和行宮被北虜包圍於雁門的訊息,大多持懷疑態度。原因很簡單,從古至今,北虜南下入侵之規模達幾十萬控弦的次數寥寥無幾,而且都是在中土大亂衰弱不堪的時候。但今日中土剛剛贏得了西征、東征大捷,威震四海,君臨天下,無人敢當帝國之鋒銳。這種情況下,北虜竟敢以幾十萬控弦南下入侵,他們哪來的膽子?再說了,皇帝和行宮既然明知道北虜幾十萬控弦呼嘯而下,銳不可擋,他們還敢北上雁門與北虜面對面的廝殺?這事誰信?沒人相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多數權貴都認為,皇帝在太原待了整整五個月,天天叫囂著北虜要入侵,如今好不容易盼到北虜入侵了,當然要極盡炫耀之能事,當然要把中央和中土折騰個底朝天,然後以此來證明他的聖明,來提高他的威望,來書寫他的輝煌。

總而言之,這事不可信。皇帝現在是徹頭徹尾的瘋了,窮奢極侈、窮兵黷武也就算了,如今變本加厲,竟然到北疆“自導自演”了一場北虜入侵的“鬧劇”。兩京權貴們紛紛哀嘆,皇帝這樣“鬧”下去,國祚不堪設想啊。

當然,也有一部分忠誠於皇帝和帝國的權貴官僚們,對這一訊息深信不疑,極力要求馬上勤王,不過考慮到當前國內叛亂迭起的混亂形勢,他們建議隱瞞訊息,千萬不要洩露了皇帝北疆遇險以及中央北上勤王之議,以免自己打自己的臉,進一步削弱了皇帝和中央的威權,繼而進一步混亂國內局勢,甚至不可遏止的挑起地方勢力割據稱霸之野心。為此,他們建議緊急調遣兩京鎮戍軍的主力北上雁門勤王。

然而,事違人願,皇帝北疆遇險的訊息在第一時間洩露了出去。先是兩京皆知,接著便迅速向四周郡縣蔓延。而訊息是越傳越離譜,不過其主要內容依舊圍繞著皇帝,說皇帝在東征之後,又要發動北伐,結果被北虜知曉,驚駭之下,先下手為強,幾十萬控弦呼嘯而下,打了皇帝一個措手不及。皇帝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被北虜包圍了,危在旦夕,整天只知道抱著幼子趙王楊杲哭天喊地。東都聞訊,馬上召集軍隊勤王。如此一來,又要向地方上徵兵,徵糧,徵徭役,帝國的大小貴族和普羅大眾又要遭殃了。

謠言的傳播速度非常可怕,造成的惡劣影響也非常可怕,但東都懵然不知,楊侗和支援勤王的官員們還在夜以繼日的努力說服反對者。被北虜包圍在雁門的皇帝就更不知道了,他一邊指揮雁門軍民與北虜激戰,一邊沉思著決戰勝利後,如何掌控帝國政局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向發展。

皇帝和中央都不知道,此時此刻,帝國的眾多貴族集團裡的大部分貴族都背叛了他們,出賣了他們,甚至利用他們在北疆與北虜進行南北決戰的關鍵時刻,肆無忌憚的汙衊他們、踐踏他們、打擊他們,在進一步削弱皇帝和中央威權的同時,也進一步激化帝國內部的矛盾,進一步把帝國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同日,薛世雄接到了伽藍的書信。在這之前,他也接到了從太原傳來的皇帝北上雁門、句注要塞失陷以及皇帝被北虜包圍在雁門城的訊息。

事實證明,伽藍對南北局勢的預判是正確的,皇帝親赴北疆鎮戍也是正確的,種種對皇帝和中樞的譴責、漫罵和不信任都是錯誤的。

薛世雄不再猶豫,斷然下令,涿郡所有鎮戍軍,十萬火急趕赴代北戰場。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