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和西北狼兄弟跪在裴弘策的靈柩前,悲憤難當。

他們已經預料到裴弘策有性命之危,卻無力拯救,眼睜睜地看著裴弘策倒下了。

裴弘策的命運終究沒有改變。伽藍痛悔不已,之前他竭盡全力阻止了裴弘策返回東都,成功化解了樊子蓋和裴弘策之間的衝突,以為自己就此拯救了裴弘策的性命,誰知天道浩蕩,歷史的軌跡不可更改,裴弘策沒有死在保守派和改革派的衝突中,卻死在了關隴人和山東人的廝殺中。

裴弘策死了,北邙山防禦崩潰,只剩下西京大軍苦苦支撐,形勢惡劣到了極致,東都旦夕不保。

獨孤武都、柳續雖然有意給西京大軍以支援,奈何關隴人和山東人撕破了臉,之前的合作已經不復存在,而河內司馬氏已經信守了諾言,竭盡了全力,此刻完全有理由中斷保障。有心無力,豈能怨他?如此司馬氏即贏得了皇帝的嘉賞,又保全了自己的實力,並且在關鍵時刻給了關隴保守貴族勢力以沉重一擊,可謂一箭多雕,一舉多得。

七月初一,唐禕告急,黎陽叛軍沿白溝西進,猛攻臨清關。與此同時,太行賊王德仁、李文相、張升等撤出黎陽倉後,實力迅速壯大,於是乘著河內空虛之際,向河內郡縣發動了攻擊。

司馬同憲毫不猶豫,渡河而去。司馬同憲的離去,也就意味著河內為了自保,不得不徹底中斷對東都戰場的支援。

當天下午,柳續也渡河而去,隨其離去的還有河內諸鄉團。河內鄉團連日作戰,損失慘重,士氣極度低迷,已經不堪再戰。柳續也是迫不得已,與其全軍覆沒於東都城下,不若回河內打一兩場勝仗,既確保了河內安全,又能幫助薊燕大軍和東萊水師南下東都。更重要的是,裴弘策的死給了他一個嚴重警告,如果他繼續與山東人為敵,接下來死在戰場上的恐怕就是他了。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時候還是保持中立為好。

接近著,獨孤武都也匆忙而去。武川系正致力於與以趙郡李氏為首的部分河北貴族建立同盟,以共謀利益,但裴弘策的死告訴他,與山東人建盟,猶如與虎謀皮,危機四伏。考慮到支援關中本土貴族並不能給武川系帶來明顯的利益,獨孤武都決定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保持距離的最好辦法就是乘著當前不利局面,果斷離開東都戰場。好處留給自己,危險留給別人,無可厚非。

最後留下來的只有武賁郎將費曜和大約六個團的東都衛戍軍,還有就是禁軍越騎校尉伽藍和他的龍衛統。李建成和柴紹則留在費曜帳下,而崔遜、宋正本等人則與伽藍並肩作戰。

伽藍的情緒很低沉。

他的努力失敗了,雖然他曾一度把關隴人和山東人拉到了一起,一度讓東都的保守貴族勢力牢牢壓制住了改革勢力,掌控了局勢,但隨著西京大軍的到來,隨著關中本土貴族的到來,關隴人和山東人的矛盾驟然激化,本來依靠雙方的合作可以掌控局勢的保守勢力突然間便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不得不等待薊燕大軍和東萊水師的到來,但如此一來,平叛大功便給改革派拿去了,那麼在風暴過後的清算中,沒有任何優勢卻在風暴中慘遭打擊的保守勢力拿什麼抵擋改革派的“攻擊”?

伽藍的努力就如歷史長河中翻起的一顆小小水花,在浪頭上打了個滾,便迅速湮沒了。

武賁郎將費曜的先祖是代北人,六鎮大起義中追隨爾朱榮,當爾朱氏與高歡決裂後,便西投關隴,效力於宇文氏。宇文氏覆滅後,當年的代北人便統統歸於武川系旗下。費曜在這場風暴中始終站在皇帝一邊,忠誠於皇帝,原因就在如此。不過費氏在關隴屬於三四流世家,與今日武川系的核心成員獨孤氏、竇氏、賀拔氏、於氏、李氏等距離較遠,屬於邊緣化的附庸貴族,但因為費曜是軍中大將,在軍中有一定的實力,武川系對他還是頗為看重。

考慮到形勢的嚴峻,李建成向費曜透漏了一些機密,諸如伽藍的真實身份,伽藍的背後靠山,伽藍被皇帝欽點驍果的真正用意。費曜雖是武將,對政爭卻並不陌生,他從李建成含蓄委婉的表達中,敏銳地意識到這場風暴的形成原因很複雜,武川系似乎早已預料到並試圖從中獲利,而伽藍則是武川人與朝內某些大權貴比如裴世矩、薛世雄以及與山東某些世家比如河內司馬氏建立良好關係的“橋樑”。

武川系需要功勞,伽藍也需要功勞,李建成更需要功勞,所以,大家應該繼續合作,繼續在北邙山戰鬥。

七月初二,上午,武賁郎將費曜在馮翊的陪同下,飛馬趕到禁軍龍衛統營地,名為巡視撫慰,實際上是徵詢伽藍對戰局的看法,試圖從伽藍的嘴中獲悉一些機密,以便擬定攻防之策。

此刻楊玄感與衛文升正在激戰,打得熱火朝天,而東都衛戍軍和禁軍龍衛在慘敗之後,不得不“龜縮”於邙山北麓的僻靜之地暫作休整。此處距離大河不過兩裡,河邊停泊了數十艘大船,軍隊可以隨時撤離。

費曜少年從軍,南征北伐,功勳累累,如今雖只有四十多歲,卻華髮早生,尤其兩鬢,更是斑白,一張飽經風霜的威嚴臉龐上,“溝壑”層生,就若花甲老叟。

兩人不是第一次見面,但單獨會面卻是第一次。當日費曜被圍,命懸一線,拯救他的便是伽藍和西北精騎。這份恩情費曜記下了,不宣於口,不過今天情形特殊,費曜開口感謝,先拉近雙方的關係。

不過兩者品級懸殊太大,有些話費曜是不能說的,便由馮翊代勞。

“伽藍,我軍大敗,裴大監又陣亡,士氣低迷,軍心不振,倉促攻擊,恐怕再遭敗績。”馮翊眉頭深皺,搖頭道,“衛尚書連日催促,口氣嚴厲,假若繼續拖延……”

“明公,孟輔兄,直言不諱地說,此仗已敗,衛尚書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關鍵不在戰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伽藍果然是直言不諱。費曜臉上的笑容很快消散,馮翊卻是目露憂色。

裴弘策死了,溫城司馬氏撤走了,先前聯手支援越王楊侗的聯盟崩潰了,東都城內的楊恭仁獨木難支,心存猶疑,舉目觀望。這給了楊玄感機會,楊玄感攻得越猛,對西京大軍的威脅越大,也就越有把握脅迫關中本土貴族做出妥協。不就是支援代王楊侑嗎?可以,楊玄感完全可以妥協,而前提是關中本土貴族必須加入到反對皇帝和改革派的行列,與楊玄感一起造皇帝的反,廢黜皇帝。而這一做法,實際上也與楊玄感據關隴而稱霸的策略相吻合。

楊玄感若想據關隴而稱霸,就必須贏得關中本土貴族的支援,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只要把西京大軍逼到敗亡的絕境,韋津、李丹等人就不得不妥協,否則,即便他們堅持等到了援軍,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關中本土貴族在失去西京大軍之後,在實力大損之後,面對皇帝和改革派的屠刀,也只有任其宰割。

關中本土貴族願意玉石俱焚嗎?肯定不會。

費曜對伽藍的觀感立時便有了改變,此子果非常人,才智非凡,一言便說中了要害。

“何時才是最後一刻?”馮翊追問道,“假若援軍遲遲不至,西京大軍全軍覆沒,關隴不戰而降,則大事去矣。”

“依照某的估猜,薊燕大軍的選鋒軍應該已經逼近黎陽,其後續主力旬日之後必能進入河內。”伽藍不動聲色地說道,“東萊水師水陸並進,速度應該很快,但因為大河兩岸叛軍蜂起,阻撓者眾多,估計要耽擱一些時日,但其抵達之日,必是與薊燕大軍會師河陽之時。兩軍會合,至少有十萬之眾。楊玄感腹背受敵,並且連日作戰人疲馬乏,瞬息便敗。”

費曜神情微凜,眼內掠過一絲驚喜,如果伽藍透漏的機密真實可信,那麼這一仗應該怎麼打也就一目瞭然了。

“此言當真?”費曜終於忍不住了,急切問道。

伽藍微微頷首。帝國有發達的驛站傳遞系統,訊息傳遞很快,而軍隊的行進速度基本上是固定的,特殊情況下要快一點,所以援軍的抵達時間扳著手指頭都能算出來,但前提是,你要知道風暴結束的大概日期,這樣才能反推,偏偏伽藍就具備這樣的“天賦”。

任誰也不相信伽藍有預測未來的本事,因此,假如伽藍的預言驗證了,那只能說明他預知機密,由此可以推及他在皇帝和裴世矩心目中的份量。

費曜不得不相信,因為他的確無力再戰了,但為了前途,為了既得利益,他只能賭一把,繼續留在北邙山,繼續戰鬥。

七月初五日,武賁郎將陳稜率三千精兵抵達湯陰,與獨孤震、元寶藏會合,集結五千人馬向黎陽發動了攻擊。

河北義軍和河北饑民早已聞風而逃。

黎陽倉司倉竇衍和黎陽都尉賀拔威再一次控制了黎陽倉,並與陳稜部聯手,對黎陽城形成了夾擊之勢。

同日,衛文升再次戰敗。

七天,七戰,七敗,前線作戰的兩萬大軍傷亡慘重,衛文升為此不得不一次次向李丹、韋津求援,但後軍屯駐金谷,就是一兵不發,擺明了要置衛文升於死地。

衛文升打落牙齒和血吞,忍了,咬牙堅持。好在東都衛戍軍的武賁郎將費曜和禁軍越騎校尉伽藍遵從他的命令,各自指揮軍隊奮勇作戰,給了衛文升以有力支援。

在另一個“戰場”上,因為韋福嗣的被俘,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西京大軍裡的李丹、韋津、蘇世長,楊玄感帳下的李密、胡師耽,東都的楊恭仁、楊師道,在韋福嗣的“牽線搭橋”下,開始了秘密談判,信使往來奔波,日夜不絕。

初八日,談判陷入僵持。

李密提醒楊玄感,這是西京的緩兵之計,你要麼集中全部兵力,徹底摧毀衛文升,迫使西京妥協,要麼馬上分兵殺進關西,因為從舉旗至今已經三十五天了,皇帝所派遣南下平叛的大軍馬上就要到了,如果再在東都耽擱下去,必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韋福嗣卻是極力勸阻,在他看來,楊玄感已擁兵十餘萬,兵精糧足,更有河南大部分郡縣的支援,而皇帝遠在遼東,沒有兩三個月回不來,遠征軍也在遼東,暫時也回不來,至於那些倉促趕來的軍隊,不外乎由薊燕、太原等北方鎮戍軍組成,一則人數有限,二則長途跋涉之後戰鬥力銳減,更重要的是,如今河北、河南盜賊蜂起,通濟渠、永濟渠都被切斷,江淮、江左的糧食到不了北方,平叛大軍沒有充足的糧食武器,拿什麼作戰?另外大河天險,環繞中原外圍的防禦鴻溝,都能有效遲滯平叛大軍的推進速度,所以,韋福嗣認為,楊玄感擁有絕對優勢,關西實際上已是楊玄感的囊中之物,不過為了確保贏得關中貴族的妥協和支援,必須給關西足夠的時間。

韋福嗣的話雖然好聽,但危機步步逼近也是事實。楊玄感反覆權衡之後,採納了李密的建議,於初九日集結全部主力,向衛文升發動了狂風暴雨般的攻擊。

在絕對優勢兵力面前,衛文升不堪一擊,防線被一層層摧毀,戰陣被一個個擊破,全軍覆沒不過是時間問題。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刻,伽藍帶著西北精騎突然出現在叛軍側翼的後方,而楊玄挺正在這裡指揮大軍打算發動最後一擊。猝不及防之下,雙方短兵相接,殺得血肉橫飛,混戰之中,楊玄挺被流矢射中,當場陣亡。

楊玄挺的死不僅打亂了叛軍的攻擊部署,也給了叛軍沉重一擊,士氣遭到重挫,尤其楊玄感,痛失兄弟,痛失股肱,正好又在最為關鍵之刻,其內心之悲慟,難以言表。

在另一個“戰場”上,楊玄挺的死也同樣導致了戰局的變化。關中本土貴族本想拖延、觀望,假如皇帝的援軍遲遲不至,而己方的軍隊又保不住了,那只有妥協,哪料關鍵時刻楊玄挺死了,這可是仇恨的“種子”,誰敢保證楊玄感進入關西之後,不會以此為藉口大肆殺戮?

慎重起見,李丹、韋津終於決定支援衛文升。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